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想吃饭?可以呀,先把这些衣服洗干净,把这些宫桶洗刷完,不然是没有饭吃的。

    现在你们已经不是皇后和贵妃了,只不过是被皇帝丢弃的女人而已。等待你们的将是无数的冷夜和漫长难熬的日子。

    况且武媚并没有忘记她们,在武媚的关照之下,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日子过的十分悲惨,痛不欲生。




第五十九章杀人
    而另一边,武媚并没有因为自己被封为皇后而对长孙无忌稍有松懈,她和李治都清楚的知道,如果稍加放松,那王皇后的今天很可能就是她武媚的明天。

    权力如水无常型,权力的此消彼长很多时候并不在于时间的累积,有时一天两天的时间,你和对手的攻守之势就会改变。

    册封皇后的典礼是盛大的,场面是壮观的,可是武媚并没有心思去骄傲,也没有心思去感叹。

    她知道,更危险的还没有到来。

    为了彻底打倒长孙无忌,有必要改变一下策略了。

    现在长孙无忌的双臂已断,剩下的就是剪去枝桠了。

    来济,韩瑗,现在轮到你们了。

    刚开始的时候李治和武媚的一直想法是,分化长孙无忌和他的手下,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招并不好用。

    拉拢一个,打压一个,这是官场的常态,千年不变。

    可是李治拉了来济和韩瑗,效果并不好。官也升了,东西也赏了,工资也增加了,但是来济和韩瑗依然和李治不对付。

    这也让李治彻底对长孙无忌起了杀心。

    我相信这里有武媚的建议在里面,但是更多的,还是李治自己的决心。

    这个时候的武媚,可以影响李治,但是影响力绝对没有那么大。现在的李治还很年轻,身体也很好,正准备大干一场,开启一个新的时代。所以现在的李治野心勃勃,武媚想要在大方向上影响李治是很难的。

    不管怎么说,这场风波总算是过去了,不管是李治还是长孙无忌,都陷入了沉静。一个需要再次积蓄力量,一个需要准备反击。

    所以这一年里谁都没有轻举妄动。

    但是武媚并不是一个甘于平淡的人,没有了对手,她就找对手。

    找来找苏去发现,王皇后和萧淑妃居然依然在顽强的活着,并且有再次勾引李治的意思,这让武媚不能忍。

    既然你们不死心,那就只好你们去死了。

    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死是悲惨的,武媚的手段非常残忍,历史上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死有详细的描述。

    这里我很好奇,武媚为何要用如此残忍的手段来杀掉这两个人?

    是为了复仇的快感?她们和武媚根本就没有仇,而且王皇后还是武媚的恩人。

    为了警告那些活着的人?有这个可能,毕竟宫里可不是她一个女人,虽然她现在是皇后了,但是也不能阻止李治和其他妃子欢好吧。

    武媚是要用这两条人命来警告那些有小心思的人,和皇帝欢好可以,但是不要有妄想之心。安分守己,做好你们份内的事就行。否则,这就是你们的下场。

    除此之外,我觉得这也是武媚在出气。

    她的心里始终有一口气咽不下去,那就是对于自己女儿的死。

    她想利用女儿的死来打击王皇后,结果并不如意,这让武媚心里很窝火,甚至愤怒。

    武媚把女儿的死直接归在了王皇后身上,这种巨大的心理暗示使武媚对王皇后有些异乎寻常的仇恨。

    所以她用这样的手段杀掉王皇后肯定有发泄怒火的原因。

    我们不知道李治在知道武媚私自处死王皇后和萧淑妃之后是何反应,但是可以肯定,李治当时应该相当愤怒的。

    不管怎么说,他李治才是皇帝,要处死王皇后和萧淑妃,也得他点头才行。武媚这样擅自行动,绝对让李治异常的不爽。

    况且,李治总体不错来说是一个念旧的人。时间一长,李治偶尔也会想起王皇后和萧淑妃,想起她们带给他的美好时光。

    所以李治很愤怒,武媚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居然沙了她们两个!

    你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帝?

    有很长一段时间,李治心里都憋着一股火。他觉得自己必须冷落武媚一段时间,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所以接下来李治有一个月没有见武媚,连问都不问。

    每日晚上他都会到不同的妃嫔那里睡觉,总是隔过武媚。

    聪明的武媚自然知道李治的怒火,所以她表现的很温柔,也摆出一副认错的态度。

    你不来找我,那我就去找你。

    每天武媚都准时的守候在太极宫外,等待李治下朝。她选取的地方很讲究,既能让李治看到,又不会距离李治太近。

    让李治觉得她是在认错,但是又害怕李治不原谅,所以踟蹰不敢靠近。

    每天都是这样,小女儿态摆的十足。

    而且王福满做为武媚和李治的联络人,也不断的向李治灌输武媚积极的认错态度。

    做为一个外人,王福满对李治的反应看的十分清楚,他知道李治只不过是一时恼火,并不会真的疏远武媚。既然这样,就顺水推舟,帮武媚一把。不用费力气,还能落个大大的人情,这买卖十分划算。

    如此一个月,李治终于召见了武媚,在狠狠的教育她一番之后这件事就过去了。

    武媚杀掉了两个人,最后一点事儿没有,手段不凡。

    接下来的时间李治和武媚过的十分惬意,因为长孙无忌为了示弱,自动请缨去修《显庆礼》,收缩自己的羽毛,以便日后再动。

    李治度过了一段美丽而自由的时光,这段时间里,他甚至有时间去慈恩寺观看玄奘所译的经书。

    藏经塔已经铸成,塔高五层,看着还不错,而且上面还有褚遂良写的序。

    褚遂良,不知道你在潭州过的怎么样?

    褚遂良过的当然不怎么样,因为褚遂良在去潭州的路上,忽然收到户部的通知说让他改到桂州去上任。

    本来这应该长孙无忌为了照顾褚遂良,把他换到一个相对好点的地方去,可是这无意中为褚遂良以及长孙无忌自己,埋下了一颗定時炸彈。

    这一年的长孙无忌确实很低调,这次去修书,也是他主动提出来的,为的就是保存实力。

    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长孙无忌看出来了,李治的野心很大,而且对自己不满,想把权力收回去。

    当年的小毛孩子,长大了哇!



第六十章沉默
    可是李治,你在我眼里永远都是那个小孩子,你的那点手段到我这里根本就不够看。

    以前是我大意了,可是你不要太得意,只要有机会,我依然是那个岿然不动的长孙无忌,你这个皇帝还嫩的很。

    长孙无忌的主动撤退让李治大大的出了一口恶气,同时也让他的精神大为提振。

    这次的胜利告诉李治一个信息,长孙无忌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再强大的敌人也会有弱点,只要有足够的耐心,一击就能必杀。

    许敬宗做为李治和武媚的先锋官以及军师,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现在他是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原来是褚遂良的。而李义府也没有落空,由原来的中书舍人升为中书侍郎,连升数级。

    回报不可谓不丰厚。

    这样的结果也使得一部分人蠢蠢欲动,思考着是继续作壁上观,还是投入李治的阵营下。

    大多数人并没有闻风而动,因为他们的顾虑更多。

    相比于许敬宗和李义府,他们此刻有不低的官位,优渥的生活条件,很多人甚至爵位很高。重新选择阵营需要很大的魄力,如果选错,那所有的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他们没有再大的野心,无非就是想保住即有的权势而已。和许敬宗、李义府的出发点完全不同。

    他们是典型的有产阶级,所以顾虑重重。

    长孙无忌虽然采取了守势,但是人家并不是没有希望翻身了,相反,虽然他的臂膀柳奭和褚遂良被贬了,但是人家手里的牌依然不错。

    来济、韩瑗这两个人可不是吃素的。

    所以倒向李治的人,有,但是不多。并且倒向李治的人更多的是像李义府这样的没有根基的小官。

    不过这也不错,起码朝堂之上已经有了自己的声音,现在李治上朝让人讨论某件事时也开始有人赞同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个好现象。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不能心急。

    几年时间都等过来了,再等下去也无妨。

    可是好日子总是短暂的,就在李治想着长孙无忌什么时候开始反击的时候果然就看到有人提枪而来。

    永徽六年结束了,李治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为了庆祝,李治下旨改元显庆。

    就是为了庆祝自己终于夺回来了一部分权力,在和长孙无忌的对决中,他李治占了上风。

    这一年春天,李治将太子李忠废掉改为梁王,立武媚的儿子李弘为太子。

    可怜的李忠自始自终都是一枚棋子,他无法左右自己的命运。不管是立他为太子还是废除他这个太子,从来没有人来找他商量过,也没有人问过他愿不愿意。

    他像一个玩偶一般被人拎起来又扔下去。

    自始至终,他都是一个配角。

    他不讨任何人的喜欢,武媚不喜欢,李治不喜欢,王皇后不喜欢,长孙无忌不喜欢。

    他的出现,只不过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当权力进行再次分配的时候,他就到了该退出的时候。

    李忠是一个可怜人,他是李治和长孙无忌斗争之下的牺牲品。

    此刻他是梁王了,可惜已经门前冷落车马稀,再也不会有人多看他一眼,他的一生注定是个悲剧。

    几年之后,李忠死了,没有人知道他到底是病死的还是被害死的。但是一个大唐的王爷,锦衣玉食,不过十几岁的年纪,居然稀里糊涂的死去,难道不值得怀疑吗?

    可惜李治向来不喜欢李忠,由于他被长孙无忌作为交换,做了几年太子,更是被李治所嫌弃,所以对于他的死,李治并不是很伤心。

    此刻的他,有的是儿子。

    他和武媚的儿子,此刻是太子了,哪里还会在意别的儿子。

    自始自终李忠在历史上都没说过一句话,表达过自己的一句不满。对于他,都是呆板生硬的描述,没有一丝感情。而就是这样的表述,也没有几句。

    这个权力斗争的牺牲者,何其悲惨?

    废掉李忠是肯定的,当初立李忠为太子是长孙无忌为了保住王皇后的位置而强加给李治的,现在王皇后都死了,李忠自然就得退出。

    连长孙无忌都没有办法。

    此时上奏反对是找死,李治已经贬黜了褚遂良,废掉了王皇后,你现在再去反对李治废掉李忠,正好让李治有借口打击你长孙无忌。

    所以长孙无忌保持了沉默。

    他知道这一局自己失败了,既然失败就要有失败者的觉悟和姿态。

    就和购买股票一样,既然已经决定撤出,就要及时止损,速战速决,绝对不能犹豫不绝,拖泥带水,那样你的损失只会更大。

    李治、武媚,你们不要高兴的太早,我并不是没有反手之力了,我还会再回来的。

    长孙无忌并没有让李治等太久,一年之后,他就发起了进攻。

    这一天李治就和往常一样端坐在大殿之上听取大臣们的汇报。

    来济突然跳出来说褚遂良已经贬出偏远之地一年有余,陛下请怜其年岁已高,又体弱多病,请让他回长安吧。

    这突如其来的话题让李治愣了一下神,他已经一年多没有听过这个名字了。

    让褚遂良回长安?

    李治显然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来济的话太突然了,让他一时有些难以接受。

    这一年多来所有人都隐藏起了自己的锋芒,尽量的让自己看起来人畜无害。不知道今天来济为何会亮出一把匕首?李治眉头紧锁,不知道来济是出于公心还是私情。

    就在他不准备理会来济,准备下朝之时,韩瑗也从人群中走出来附议。

    这就耐人寻味了。

    李治猛然一惊,长孙无忌这是开始反击了?

    让褚遂良回长安?开什么玩笑!

    你以为我还是当年那个什么都不懂的李治吗?

    让他回来干什么?继续帮着你争夺权势,继续帮着你来压制我?

    太天真了吧?

    确实,长孙无忌此刻想的有些简单了,李治已经彻底觉醒,他不可能再是当年那个言听计从的孩子了。而你长孙无忌还在幻想着回到以前,怎么可能呢?



第六十一章诬陷
    所以这次来济和韩瑗的上奏,不仅没有帮到褚遂良和长孙无忌,反而让李治从这里打开了突破口,并且最终干掉了他们。

    对于来济和韩瑗的举动,李治无比的愤怒,我本来还想晚点处理你们,可是你们自己找上门来,这就怨不得我了。

    现在李治已经有了两个得力的干将,许敬宗和李义府。

    李治命他们想办法寻找来济和韩瑗的违法之处,准备进行惩治。

    可是李治没有想到,他不过就是随口说说而已,却抓住了大把柄。
1...6061626364...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