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平淡的平
一狠
27. 母亲的难题
静慧母亲尽管历练出火眼金睛,不过,不该说的话,打死也不会说出口;见人说人话,见狗说狗话。
那可是滴水不漏长袖善舞,毕竟这些生意场的,很多都是非富即贵的,一个都得罪不起,不然,分分钟会让自家店关门的。
也就是这样,平时里暗亏吃的多了,表面上还得装着无所谓没关系,这人间世态炎凉经历多了,内心自然就冷多了、硬多了。
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底下里能不吃亏就不吃亏,就算躲不过吃了亏,也要弯弯绕绕的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还好静慧父亲是个宽厚仁慈的老好人,对自己的老婆那是好的不得了,静慧母亲偶尔在生意上受气了,回来会把气撒在老公头上。
这俞先生倒是无所谓,被骂几句笑笑就过去了,这种高姿态的,不但不会损伤男人的脸面,反而更让人觉得有男人的大胸怀。
当然,在有外人时候,静慧母亲那是极力给老公面子的,老公说什么就是什么,没得反抗(要反抗也要等到回家里再说)。
夫贵,妻才荣;男主外,女主内;很多女人不知道,还以为自己驭夫有术,在外面,到处炫耀自己的男人有多听话,动不动不给老公面子;其实不然,女人不给男人面子,等于就不给自己面子。
别人会觉得,你要是真的厉害,老公肯定也得厉害,你老公在你嘴里这么差,那也就配你这么差的老婆了。夫妻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像静慧母亲这么精明的人,自然也知道这层道理。
就这样和和谐谐的过了这些年,虽然有时候累点,但也平平安安相安无事,可最近有一件烦心的事,老是烦着静慧母亲,那就是女儿静慧的终身大事。
想想也是,这么的一个精明的世事练达的母亲,对宝贝女儿未来一辈子的大事那更是上心,虽然来提亲的不泛有官府子弟、商贾贵人、饱学之士等,但目前都很难入母亲的法眼。
这官府子弟的纨绔之气让人难受,要是他老子能一直得势还好说,儿子做个二世祖到终老也算是福气很好。
可这个官场如战场,不是今天得势就是明天失势,官职掉了好说,脑袋掉了的也多的是,女儿要是嫁入这样的家庭,那岂不是很倒霉。
到时候还会受牵连,可能还牢狱之灾。就算是没有这些,但让女儿跟一个整天无所事事整天遛鸟斗狗的生活,那也不是个事,这种纨绔子弟一旦家庭有变故,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还求着他养家,怎么可能。
而且这样的家庭,婆婆是官太太,那可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女儿嫁进去,那侯门深似海,还不被委屈死,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不指望着她出嫁来显得父母很尊贵一样,只图她以后日子美美满满就行了。
商贾贵人那些见不得人的烂事,静慧母亲那更是清楚,自己做生意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越富的人越吝啬,越看不起比自己哪怕稍微不富的人。
对外人挑剔就算了,这些富人家对内人也挑剔得不得了,有几个钱,恨不得要全世界的好都归自己,稍微一点不好的,都难以接受。女儿这要是嫁在这样的家庭里,跟去做保姆有什么区别
女儿静慧要是一直跟着自己做生意,还好点,能
28. 母女意见
作为女儿的静慧,涉世之初,哪里知道母亲心里这么多的弯弯绕绕。只觉得母亲看自己一会喜颜难掩,一会又愁上眉头的,阴晴不定。
觉得奇怪,就问起:“娘,你怎么了不舒服吗
“唉!娘不是不舒服,是发愁啊”
“发什么愁咱家现在不是挺好的吗”
“唉!静慧,你有所不知啊,娘正发你出阁的愁啊”
“娘,我不要出嫁,我要一直陪着娘”
在那个时代,女儿长大了,尽管心里有情郎,再向往出嫁,也不能当父母的面表现出来,一来是社会伦理的压制,觉得那样不守妇德。
二来是怕父母伤心,父母养育了自己那么多年,一把屎一把尿那么辛苦的养大,都还没有回报点滴养育之恩,就要迫不及待得嫁出去,将心比心,正常父母都会舍不得伤心的。
所以,在很多出嫁时候,披上嫁衣,提脚出门的那一刻,出嫁人就悲从心来,哭得伤心欲绝,常常引得母亲也和女儿抱头痛哭。
女儿哭得越伤心,就越代表这孩子有情有义,父母就越有面子,内心也觉得少许安慰,觉得这么多年没有白养,没有白辛苦。
要知道那个年代,和现代不一样,家里条件一般的居多,嫁过去的夫家也是个平民百姓,很难有多少回报娘家的条件和机会。
还有就是交通条件差,平日里回一趟娘家,远的就很不方便;尽管离娘家近的,也不能回得太密了,要照顾到夫家的面子,照顾到娘家里兄弟的想法。
有些兄弟看你老是回去,又吃又拿的,即使碍着面子不说,那嫂子弟媳难免会多嘴多舌的,都是物质匮乏和素养所限制的结果。
现代不一样了,家庭条件都还可以,家里兄弟姐妹少,甚至是独生子女,女儿嫁出去又是掌权的,父母和出嫁了的女儿家住一起,都不是个新鲜事了,成主流了。
所以静慧说要跟娘一直住一起的话,虽然看似不合理,但合情,一个是上述的客气;二个确实是爹妈对她很好。
这左邻右舍的,都有对比的,父母对静慧,那是打从小就喜爱无比,真的是当儿子来养的,甚至比儿子的待遇还好,倒是让两个弟弟经常说父母偏心。
就即使父母对自己一般,但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父母再打骂,也还是父母,血浓于水,这种亲,是其他亲难以比拟的。
三则是每个人对未来未知的家庭,都有点恐惧心理,何况是个女儿家的,离开自己生活了十几年的家,孤身一人来到一个不熟不悉的家庭里,步步维艰,怕的心理很正常。
但作为母亲,跟养动物一样,养大了,自然要放出去单飞的,孩子有孩子以后的世界、以后的生活,不可能一辈子呆在父母身边的。
所以,静慧母亲舒心的笑骂道:
“傻孩子,哪有一辈子不出嫁的女儿,那不是成老姑娘了”
“我就是成老姑娘,也不离开你和爹”
“傻孩子,不说这个了”,“说个正事,你说说,你想要什么样的夫家娘来帮你挑”
静慧突然脸红得不得了,羞得头低低的,拉扯着衣角,久久开不了口,母亲看在眼里,自然知道这是正常的事。
鼓励她说:“没事,这里没有外人,说吧,有什么事,父母能为你做主”
看到母亲和蔼的神色和温柔的语句,静慧鼓起勇气,说:
“真的吗我说的,你会答应吗”
“你看我
29. 母女相争
“还不是你教的好女儿,现在都敢跟我顶嘴了,气死我了…哎呀…别碰我…”
“到底是什么事情啊把你气成这个样子,来,来,让我抚抚你的背,消消气。”
“唉!还不是女儿出阁的事情,这事把我烦的白头发都出来了,可你女儿还不领情,居然说…说要嫁给潘胜达那个打渔仔。”
“潘胜达潘胜达…”,静慧父亲翻着眼睛努力想着这人谁这么耳熟呢
“就是水南潘水生的儿子”,静慧母亲翻了他一眼说。
“哦,我想起来了,前几个月还听你提起过,他们还向我们家提亲来着。”
“我呸,还提亲,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的脸,他们家配吗这提亲不成,还上门来骗我们家女儿来了,我呸,我就是不答应这事;气死我了”,静慧母亲气得直摸胸口。
“哎…不能把别人说得那么不堪”,“静慧自己是什么想法”
“她一个女孩子家家的,什么事都不懂,能有啥想法早就被人骗得团团转了。”
“唉!这儿女大了不由我们的了,按理说,我们得先见见这个叫潘胜达的后生,看看这人怎么样,再做定夺,你说呢”
“要见你去见啊,我就是不见,想起他用下作的手段来骗我女儿,我就恨不得撕了他。”
“可这现在都民国了,风气都变了,提倡什么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前几年的民国元年(1912年),搞了个《民法》出来,说要婚恋自由,说不定他们真的是在正常恋爱呢,咱们做父母的,不能这样粗暴干涉的”
“好啊,你们父女联手了是不是还正常恋爱,我才不管什么民法不民法的,就是见不得这些坏风气,搞得到处乌七八糟的,我告诉你啊老头子,这事,他们潘家,没门!就这么定了。”
按理说,走在时尚前列的人,基本是不会太保守的,但话虽是这么说,可涉及到自家女儿的事,谁都希望风气保守一点,这也是人之常情。
……
刚刚满怀希望的静慧,此刻如跌入无底的黑洞里一样,全身冰凉发抖,实在想不通平日里和蔼可亲的母亲,这么得蛮不讲理,一点小事还就算了,可这关系到自己一辈子的人生大事啊,天啊,我该怎么办
难道只能把希望寄托在胜达身上,可他孤身一人的,没有权势背景也没有本钱机会的,能在一年的短时间里发达吗显然是非常渺茫的。
要是他辛苦一年,回来时还是双手空空,那该怎么办他敢继续向她家提亲吗就算他发达了,他敢来,那也过不了母亲这一关啊。不行,我不能单靠胜达一个人努力,我也要努力抗争,为了我们,一起努力吧。
于是,在第二天早上,一向柔弱听话的静慧,突然变得强硬起来,不吃饭了。弟弟过来叫,没去;父亲过来请,也不去。
父亲知道女儿心里难受,劝她先去吃饭,然后再一起想办法去劝服母亲,静慧只是流泪,就是不答应……
弟弟放在静慧房间里桌子上的饭菜都凉了,静慧还是没有动它。
一顿饭没吃…
弟弟换了中午的饭菜来,静慧还是没有动它。不觉得饿得难受,更加的坚定自己的坚持。
二顿饭没吃…
弟弟换了晚上的饭菜,尽管饿得难受,静慧还是鼓励自己坚持住。
三顿饭没吃…
夜幕笼罩下来,静慧望着晚上的窗外,天上的上弦月发出微微的亮光,不知道胜达这个时候在干吗有没有想我呢你要努力啊,为我打气鼓劲吧,我一定能坚持下去的。
“唧儿”一声,背后的门被推开了,走路的声音是母亲的,对她太熟悉了,静慧没有回头,只是坐在桌子上,把头埋在手臂里,假寐。
 
30. 何事秋风悲画扇
第二天,静慧就兴奋得跑去找秀娥,让她去水南找人,给胜达带句话,说静慧母亲同意了,秀娥也跟着很高兴,看着从小和自已一起长大的姐妹能有个好归宿,自己也身同感受,马上去办这事了。
接下来的日子,自然是轻松自如的日子,对于静慧来说,这个世界件件事都如愿以偿,能不高兴吗。
好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唯一有点不舒服的是,怎么还没等到胜达的回音这个大呆鹅,到底是在哪里在干什么还不快点回家。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静慧聊胜于无的默写着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不过也还好了,因为马上要到中秋了,去年中秋,他们约定好,不管怎么样,今年中秋一定要再见面的。
中秋终于在满怀欣喜中到来,从早上一直到晚上,静慧一直坐在门口,眼望着南街来的方向,犹如一个待嫁的姑娘,心情激动万分,但脸上得要装着很平静。
这个死胜达,怎么还不来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晚饭后,照例大家去放河灯,弟弟们一窝蜂去,静慧则不急不慢的来到了去年两人站一起的树荫下。
眼望着满河的花灯缓缓流过,她正满心的期待着,因为她相信,胜达一定会像去年一样,突然得出现在自己的身边。
今年他会怎样应该不会再次的蓬头垢面的吧,想到去年见到他的情景,静慧不由得又甜蜜又开心,那个大呆鹅,呆呆的,头发乱糟糟的,脸脏兮兮的,真好笑……
……
等待…
等待在等待中,焦虑
失望…
失望在失望中,无望
无奈…
无奈在无奈中,绝望
……
这到底是怎么了河里的花灯逐渐的稀少,人群也逐渐的回家了,可该来的那个人,还是没有等到,静慧等得开始有点慌张了,到底是怎么了不停地问自己,这到底是怎么了
无法自己给自己以答案,他到底怎么了按正常的话,他是不可能会不来的,是不可能会忘记这事的。可现在,确实是没有他的影子。
静慧在满腹狐疑和满腹担心交织下,随着人群万分不舍的回家,想再多等会,万一他是在路上耽搁了呢,最后来了却没有发现自己,那该是多么的失望啊。
可是,现在已经很晚了,再不回去,爹妈要担心了,几个弟弟在旁边也等不及了,他们又不知道姐姐的心思,觉得该回家了还不回家,只有不停的催促了。
没办法,静慧只得跟着弟弟们一起回家,一步三回头,多么希望在下一次的回头,能看见你从远处飞奔而来,可,每一次的回头,看到的,只有失望,除了失望,还是失望。
这个时候,太像欧阳修写的《生查子?元夕》了,古人几百年前就把我现在的心情给写出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回到家里,一宿无眠,既担心又失望。一直到第二天的上午,秀娥过来,偷偷把那把纸扇子给了静慧,静慧一眼就知道,是去年中秋夜给胜达的那把扇子。
秀娥说:“水南的人来跟她说,叫你不要等他了”
“为什么”
“不知道,没说”,“听说他在外面发达了,过起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秀娥狠狠的说着,真是替静慧不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