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到了他被袁崇焕看中提拔上来,也是很少参与将门那些污糟事,但辽东粮饷这块他也是有份的,豢养家丁是这里的规矩,屯田兵几乎没有战斗力,不养就无兵可用。
这话说的何可纲悚然变色,紧盯着陈子强问道:“大人要动辽东可有缘由”
“何大人不觉得辽饷太多了吗大明经得起每年这么加饷吗你想关内众人皆反独留你辽东独善其身吗”
陈子强连续三个问发出,何可纲愣怔一会儿,羞愧地低下头,喃喃地说:“末将不想啊,末将也知道这是饮鸩止渴,可那些人盘根错节的我能怎么办。”
“怎么办,帮我稳住大凌河的军队,跳出来的人全部拿下,等候下一步的动作可否”
陈子强问道,何可纲浑身一震,抬头望着他,见他严肃地盯着自己,缓缓地点头道:“大人若真有此心,末将愿意跟随,唯大人马首是瞻,只是此事能成否”
见他答应陈子强微笑道:“锦州这边曹文诏会照办,杏山松山一线现在是虎军主持,也在进行此事,我让长伯带兵去帮你一把,弹压可能的异动,文秀善于把握人心,跟你身边策划如何。”
&n
第一百一十七章 军心所向
何可纲想想也是,点点头吩咐身边的亲兵,让他去安顿好大家,自己顺便跟陈子强商量点细节后再走。
吴家大院接到消息的吴三桂马上整兵出发,李定国接过看守任务,着手安排各处布控,截断吴家老人和外面军队的消息。
吴三桂这次是铆足了劲,要跟着陈子强干一番业绩出来,他的年纪比陈子强大,想想人家现在已经是正三品的文官了,除了羡慕只能埋头追赶了。
嫉妒恨他是不敢的,深知大明官场,他现在寄希望于陈子强能够做到所说的话,如果武将地位能提升,那么升官最快的就是武将了。
毕竟那是用命去换来的富贵,可就是如此也有许多人愿意,毕竟有奔头了不是,不像原来孙子似的被指挥的团团转。
这时候的吴三桂想都没想过投靠后金,此时的后金虽然建国了,但在大家眼里要想取代大明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打赢几场仗就能灭了大明。
哪个朝代的更替不是打的尸山血雨才能分出胜负的,现在后金离这目标还早着呢,历史上如果没有李自成张献忠横插一杠子,后金还真不一定灭得了明朝。
更何况在辽东将门眼里,努尔哈赤不过是他们将门养出来的狗罢了,李家的任何一个家丁都比他高贵,如何肯去向他的儿孙低头。
此时的吴三桂年轻气盛,正是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接到命令一交接完,一刻也不耽误,马上催促着手下出发。
赶到山海关时正赶上洪承畴祖大寿囚禁许多将领,西城军营正被一些底层军官蛊惑着哗变,督师卫队正准备去平叛。
见到吴三桂领兵前来,祖大寿急忙问道:“贵儿,绣虎那边如何了,你怎么来这了。”
“大舅,绣虎那边风平浪静,何总兵支持绣虎,锦州城在曹总兵的弹压下,没人敢有动作,绣虎担心督师和大舅这,派我前来支援。”
洪承畴闻言大喜,高声喝彩道:“好一个平江伯,本官还担心何可纲那倔驴不会低头,他手下士卒是辽东的精锐,最是不好弹压,没想到这么快就说动了他,可喜可贺啊。”
到了这时,参与进来的将领已经可以确定,此次陈子强的方略已经基本成功了,山海关离关内太近了,在这里哗变就是找死,根本没有成功的可能。
孔有德的军队还没回登莱,正是驻扎在这里,这也正是洪承畴祖大寿敢不带军队来这的保障,如今城里的军营,全部是由他的军队在看管。
全部收缴了武器,等候整编,西城那边正是最后一站,被一些底层军官钻了空子,先行一步蛊惑动了,这才有需要镇压的事。
洪承畴看向祖大寿,两人一对眼互相点了个头,祖大寿大声喝道:“吴三桂听令。”
“末将在”
“赶往西城弹压叛乱,记住,最好只诛首恶,大部分士卒是无辜的,只是被骗了明白吗”
“明白...末将会告诉他们,这是平江侯想带大家过好日子下的命令,他们会听的。”
吴三桂说完转身而去,马蹄阵阵旋风般向着西城军营冲去,祖大寿懊恼地捶着脑袋骂自己道;“老子就是猪脑子啊,自从上次绣虎去看望士卒开始,辽东这些军户和士卒,许多都对他极为信服,老子怎么把这忘了啊。”
洪承畴傻眼,瞪着祖大寿问为什么,祖大寿回答道:“绣虎走遍了寨堡,每到一处就
第一百一十八章 方岳贡的失误
范景文不知为何陈子龙来京陈子强会头疼,询问的眼神望着范复粹,方岳贡见状笑道:“梦章兄有所不知,陈家家风严谨,绣虎在乃兄面前乖得想小猫一样,虽还是顽皮但却不敢放肆,这回总算有人管住他了啊。”
范景文迟来京城,没见过陈子强,疑惑地说:“平江侯很放肆吗”
“呵呵呵...梦章兄可要做好准备,指不定哪天他脱口而出叫你老范,到时候你别傻眼啊。”
范复粹幸灾乐祸的神情,被程国祥一声笑,笑的摸摸鼻子,讪讪的笑道:“本来就我一个被叫老范的,这回看他怎么称呼两个姓范的喽。”
“哈哈哈...我知道,绣虎叫曹公公老曹,听说在辽东叫曹文诏一会儿曹大叔,一回儿小老曹,把个猛将叫的摸不着头脑,哈哈哈...”
孔贞运哈哈大笑,他去过辽东,和那些军将有过交流,熟知陈子强当初在那的事,听笑话时听过祖大寿说过这事。
范景文目瞪口呆,他是正统的文人,如何听过这样的称呼,暗暗纳罕,也明白了陈子强为何能和辽东军将士卒打成一片。
就这性情,本就是最容易和底层士卒交流的,不是他们这些人不知道,而是做不到,文人骨子里的气质,让他们无法如此,并不是他们看不起下层人氏,只是性格使然罢了。
杨嗣昌看着那几位互动,其乐融融的样子让他极不是滋味,自己还是无法得到他们的信任,根本融入不了内阁这圈子。
虽说范景文倪元璐跟陈子强没交集,但看得出来这两位对平江侯极有好感,也是,谁让他是徐光启的学生呢,那位老大人在正直的大臣心中,就是一个埋头干事却极有能力的一个好官,物以类聚是人的天性,自然而然地对陈子强抱有希望。
“走吧,早朝要开始了,今日看来要热闹一番了...”
余音袅袅,方越贡当先走出议事房,其他内阁成员含笑跟上,杨嗣昌却是苦笑着跟在最后,寻思着是该靠拢他们还是唱反调作对,寻机扳倒方越贡。
想想还是作罢,目前内阁拧成一股绳,即使方越贡下台也轮不到自己,到时候是真正得罪全体内阁成员,自己早晚被他们弹劾下去。
“有事奏报,无事退朝...”
王承恩尖锐的声音响起,程国祥等望向首辅,方越贡深吸一口气,平复心情上前一步奏道:“臣有本...”
“哦..首辅有何事说吧。”
崇祯温和地问道,方越贡躬身道:“臣恭喜陛下,贺喜陛下。”
“啊...喜从何来啊...快说说..”
崇祯有点发蒙,这些日子除了辽东跟皇太极达成换人协议还有何喜事,难不成卢象升把西北平定了。
“蓟辽督师递上奏章,平江侯与辽东诸将达成共识,辽东日后不再加饷,整顿辽东军户屯田,挑选合格士卒,余者全部发回屯田.......”
洋洋洒洒的让满殿文武目瞪口呆,这是泼天的大事啊,辽东那些将门可不是好相与的,这是挖了他们贪污军饷的根啊。
崇祯也听得发愣,陈子强这回没跟他说过此事,他这是突然被惊到了,辽东可不能乱,那是最前线啊。
听着听着回过味来,崇祯忍不住地问道:“辽东将门不反对吗强儿是如何办到的啊。”
方越贡不满地叫了声“陛下”,崇祯赶紧闭上嘴,这是朝堂自己只能称陈子强爵位或官职,不能用后宫中家人的称呼,这是着急之下忘了忌讳了。
 
第一百一十九章 论功说过
“哼...尾大不掉...杨阁老恐怕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吧,平江侯甚至都不愿上朝,更是主动要求孙传庭接手他训练的虎军,你究竟想说什么,想在皇上心里扎根刺吗”
内阁人人对杨嗣昌所言怒目而视,但却未说话,但如今在朝堂上的张溥不干了,若论心机,杨嗣昌不一定有他深,而他更是敢当面顶撞阁老。
张溥名扬天下可不是说着玩的,同样阴阴地刺一下他,杨嗣昌被这话说的脸都绿了,谁会这么直接说出来啊。
心里暗骂陈子强这师兄弟没一个好人,可此时在朝堂上总不能骂街吧,只好恨恨地瞪一眼张溥。
对着崇祯行礼道:“臣绝无此心,请皇上明鉴,然平江侯此次确实有过,不经内阁同意,私自蛊惑洪承畴及一干将领,矫旨让吴襄进京,种种作为已不是人臣所当为,陛下应治其罪,以儆效尤,以免...以免...以免后人效仿。”
杨嗣昌前面还说的义正辞严,但见皇帝盯着他满脸不善的模样,到最后一咬牙,还是说出了想说的话。
他这话其实是对的,但也要分人说,不说臣子能不能得到皇帝如此的圣眷,就是想要这么多不同属的将领听你的,都是极为困难的事。
陈子强若不是接连打胜战,打的还是被认为不可力敌,极难战胜的后金军队,也不可能有如此声望,让军中天然的倾慕他的能力。
加上他丝毫没有架子,让底层士卒更愿意亲近,想要一呼百应是做不到的,何况这不是造反,若是造反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响应,恐怕连虎军都不一定全部跟随。
崇祯何尝不知道这道理,陈子强这次确实犯错了,只是要他治罪他可不愿意,就像自家孩子干了坏事,家长都会骂一顿了事,拉出去给别人敢打敢杀,那是想都别想,这是人的天性,所谓的大义灭亲,书里说说就行了,真要实行那是灭绝人性了。
故而华夏自古的律法都有为亲者隐的条例,为家人隐瞒不算犯罪,告发父母兄长的罪行倒是犯了律法,这就是亲亲相隐的古训。
不能说这是对错,事务总有两面性,无论倾向于那一边都不是完美的,亲亲相隐体现了人性的光辉,但确实会造成许多恶人恶事被隐瞒。
可大义灭亲暂时是得到了社会的颂扬,完事后那些亲人心里真的自在吗,真的没有丝毫愧疚吗,毕竟是血脉相连的亲人,除非冷血那是另说。
方岳贡明白自己前面犯了大错,但此时他不好再说,否则就是自相矛盾,前后不符了,只能给其他人打眼色。
年纪最大的程国祥此时站出来说道:“陛下圣明,平江侯虽有过,但不能抹除他的功绩,辽东之事已是多年痼疾,多少年了,有多少名臣良臣想要改变却束手无策,如今却被他传檄而定,就功过来论都不应该治罪,陛下训斥一顿,罚其俸禄就是,想来他少不更事,会以此为鉴的,望陛下明察。”
底下有人撇嘴却不敢说,明摆着皇帝不愿对他治罪,内阁中除了杨嗣昌,谁也不想治他罪,说出来有何用,只能暗暗撇嘴,都十九岁了还少不更事,这程阁老是老糊涂了吧。
果然崇祯闻言点点头,满意地说道:“是要训斥他,这次不能这么轻轻放过,等他回来廷杖三...啊不...二十吧,就这么办吧。”
杨嗣昌死的心都有了,廷杖对别人有用,对陈子强屁用都没有,那些大汉将军敢下手吗,上回的事瞒得过别人,瞒不过他。
&n
第一百二十章 师兄弟的密谈
倪元璐正想着抽空去一趟黄道周家里,那边程国祥开口了,轻咳一声说;“咱们还是商议一下让谁去辽东接手下面的事吧,绣虎已经把前面的事办好了,后面该是兵部和吏部的事了,户部也要跟上,毕竟钱粮核算离不开户部。”
倪元璐不禁好奇地问道:“兵部户部可以算上,但平江侯是吏部侍郎啊,此事是他发起的,不是交给他更好吗”
“汝玉啊,再迟几个月绣虎的孩子就要出生了,皇上绝不会让他在外的,再说此次他还要回来受罚,再让他呆在辽东再立了功劳如何算,还是回来的好,吏部许多人也盯着这功绩,岂能让他一个人包圆了。”
程国祥笑呵呵地说,却也无情地揭露了有功大家都想沾的现实,那笑容怎么看都有些嘲讽的意味。
那边范景文呵呵笑道:“吏部这边不用急,不说绣虎本身是我吏部的人,就是我这个尚书,手上总还是有些人选,不会贪了绣虎的功,这点老夫还是有自信的。”
说着看向杨嗣昌,这次是以兵部为主的,辽东改革的正是军队方面,户部吏部只是协助,互相监督罢了。
杨嗣昌神情一凛,马上明白这是个机会,不是自己升官发财的机会,而是融入内阁其他成员的机会,办好了很可能会被大家接纳,自己再也不用当心地位不稳。
他可是极善于把握机会的人,马上郑重地说道:“诸位放心,兵部此次若谁敢坏事,决不轻饶,本官虽和平江侯没深交,但一样佩服他为我大明所做的事,这事是国之大事,岂能容许宵小破坏。”
铿锵有力的声音让大家讶异地望着他,见他神情毫不作伪,老成的程国祥点头微笑道:“文弱此话有见地啊,国之大事岂能儿戏。”
大家达成共识后办起事来效率就快多了,杨嗣昌这回还真是真心要做好此事,特意叫来自己的心腹,叮嘱道:“到了辽东先向平江侯详细问过该如何安置军户问题,不要自己想当然,这是大事,关系着大明日后的安宁明白么。”
来人从未见过他这么郑重其事,急忙点头答应,表示不敢疏忽,另一边户部吏部也是如此,安排好事宜写上折子提交给皇帝批示。
崇祯早就等着内阁呈上条子,曹化淳更是交代司礼监重点等着这消息,谁都不敢怠慢,很快就到了崇祯面前。
“唔...就按这办吧,让高起潜去一趟辽东吧,让强儿快些回来,都快当爹了还在外面晃荡什么,真是不省心啊。”
崇祯挥挥手说道,曹化淳马上答应,叫过一个小太监道:“去把高公公叫来,跟他说准备去辽东传旨,护送平江侯回来。”
“是”小太监急忙一路小跑着去找高起潜,曹化淳交代这么仔细,是因为他深知高起潜为人,这是一个刮地皮习惯的人,虽说陈子强在那他不敢放肆,但自己叮嘱一声更好。
这回辽东可是大喜事,别被他坏了好事更是关键,只是作为大太监,高起潜平日里也极为尊重自己,不好放下脸面罢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高起潜一听小太监的话,就明白曹化淳是交代自己这次别伸手,辽东还没真正安定,只是刚开始改制,乱伸手怕激恼了辽东将门,破坏了将要成就的好局面。
他如何敢不尽力,这事既然交代了,就表示皇帝一定会盯紧辽东,若是坏了事,自己应该要面对的是东厂的规矩了。
这边无话,另一边倪元璐下朝后就往黄道周家里去,连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