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明虎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绝四毋
想到这娇媚的白了一眼,还在乐呵呵的陈子强,这家伙还对自己做鬼脸呢,气得她银牙咬断跺脚娇哼。
懿安皇后满面笑容,舒心的叮嘱道:“强儿,阁老们已经给你铺路,日后要规矩点,可不能再使性子了…”
“嗯嗯…母后说得对,孩儿指定听您的…”
陈子强一副乖宝宝的模样,把几位贵妃看的直乐,这家伙在他母后面前看着都很听话,可一回头尽出幺蛾子。
因为此战水军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大明朝廷真正开始重视水军的建设,就连那些清流也转而支持内阁做出增加水军军饷的决定。
广东海阳县,回乡两年的吴六奇纠集起同乡的混混三十多人,日夜操练,想着去投军建功立业。
此人从小也是家中富裕,读书习武都是上上之选的人才,可长大后偏偏好赌成性,常常聚集乡里的混混们赌钱喝酒逛青楼,生生的把父母留下的产业败个精光。
可日子总要过啊,只能去做个驿卒,也就是邮差,送送书信什么的糊口,可这人从小觉得自己有本事啊,岂能甘心一辈子当邮差啊。
没几年就辞了职,浪荡天下去了,也是凑巧,一日流浪道浙江海宁,穷困潦倒时碰到一人,此人是当地名士查继佐。
&nb
第两百七十一章 两广总督
郑芝龙这回跟对人了,竟然封侯了,这对想建功立业的他来说是极大的诱惑,急忙回答道:“草民能得大人青睐,岂敢不奋力争取,草民愿往水军…”
感谢的话说的不要钱,这对于流浪过的吴六奇来说,是张口就来不用费力的,知县大喜,难得的拍拍他的肩说:“鉴伯啊,你也是读书人出身,这字起的好啊,本县再告诉你一件事,这大明水军啊,日后可是朝廷重点投入的军队,你可知为何”
“草民不知,还请大人解惑。”
“唔…无他,平江侯重视水军,皇上重视平江侯,如此而已尔…”
海阳知县岂能知道内幕,也只是道听途说,知道陈子强圣眷深厚,想当然的认为皇帝宠信他,因而才会投入水军建设。
可吴六奇岂能不知,刚刚听说福建水军跟陈子强北上大胜,这紧接着就是重视水军建设,其中的意味该是水军可能是日后战场的主力才对。
可他也是棱角搓圆的人,如何回去反驳知县,笑嘻嘻的附和着,让知县大人极为舒心,更加在他的引荐信上,说了不少好话。
他这样被推荐给广东巡抚沈犹龙,进入新编的水军成为一个总旗,虽说只是一个区区七品官,可毕竟是官身了,手下管理着五个小旗,五十多号人。
明朝在天启年间开始,广东就没有设立专门的巡抚,而是由两广总督兼任,沈犹龙身兼兵部右侍郎,右佥都御史总督两广,故而权利极大。
吴六奇进入军中,因其本身勇猛过人,加之还是读书人出身,被举荐后得到沈狱龙的青睐,仅仅一个月后,就被派出镇压起义的山民。
善于抓住机会的吴六奇,利用自己的军事才能,身先士卒,先后斩获数十人,并击溃了两处聚集在一起的山民,得到沈犹龙的嘉奖,提升到百户。
旋即再次出征绞杀海盗和暴民数起,被升为千户,镇守澄海千户所,这升官速度犹如坐火箭一般,成为当地的传奇。
其实这也是为何两广要设立总督的原因,两广地区自古民风剽悍,造反暴乱是常有的事,更兼之中原文化很迟才普及全境,故而明朝开始时还设立了宣慰使司衙门。
这和羁縻州相类似的地区,自然反抗的人很多,直到明朝中叶,广东才真正全境推行汉家文化,特别是王守仁当年在此功不可没。
吴六奇本身就是本地人,澄海千户所位于潮州府境内,而出生海阳县的吴六奇正是潮州人,海阳为潮州府衙所在地。
在本地当官,加上他本身拥有的声望,他是混的风生水起,潮州地处闽粤交界,隔海又与台湾岛相望,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千户大人…总督大人来信…”
吴六奇接过手书仔细阅读,良久,哈哈大笑道:“天助我也…传令下去,加强沿海的巡视,叫兄弟们打起精神来,平江侯要来广东巡查水军了,谁也不许给老子掉面子,明白吗”
沈犹龙不是改良派,但他不抵触内阁的改良,自然对陈子强不会不满,加上他也想调回京城,故而对此次的水军整编极为上心,才会不遗余力的提携人才。
陈子强的能量他岂能不知道,那是皇帝的心腹,内阁支持的封疆大吏,若是得到他的支持,回京城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
七天后陈子强在郑芝龙的船队护送下,在广州港上岸,郑芝龙现在意气风发,每天都笑呵呵的。
&
第两百七十二章 府兵制和卫所军制度
沈犹龙与陈子强相谈甚欢,自然也不会冷落了郑芝龙,虽说大明朝文重武轻,可也要看人啊,不说郑家现在和陈子强走得近,就是郑家本身就不容轻视。
在福建广东任官多年的沈犹龙,如何不知道郑家对沿海地区意味着什么,说到底是话语权,许多海商要靠着郑家,自然支持他们,而海商可不仅仅是商人啊,不是士绅阶层你根本成不了大商人。
大明的官场有几人敢像陈子强这样得罪士绅的,故而郑家是武将,却掌握着沿海地区的话语权,自然能得到文官的尊重。
沈犹龙渐渐地把话题引到水军建设上来,因问郑芝龙道:“此次广东新建水军,原本的沿海卫所单独划出,此事还未有定论,镇海侯可有良言供老夫参详一二。”
广东建立水军这次甚至是直接下给沈犹龙,让他筹划好后写个章程提交内阁审阅,并没有像南直隶那样来个大变动。
皆因两广是边地,紧靠着已经建国的安南,加上十几年前才平定的奢崇明之乱,朝廷并不愿不查清状况就匆匆行事。
沈犹龙担任两广总督好几年了,自然最有发言权,郑芝龙早做好了准备,沉吟着说:“沈督如今的策略的就很好,以募兵和卫所军相结合,循序渐进的模式才不会引起大的波澜.....”
“循序渐进吗.....”
沈犹龙低语着,他其实并不想取缔卫所军,只是郑芝龙这话里透露出的意味,确实日后水军要脱离卫所制度。
举目望向陈子强,见他满脸含笑的啜着清茶,仿佛一点也不关心这事,他马上明白,这其实就是陈子强的意思。
迟疑着问道:“绣虎是要改变卫所制吗,可这牵一发而动全身啊....”
陈子强听他问自己,放下茶盏微笑道:“沈大人问得好....卫所制从太祖皇帝设立以来,已经三百年了,其实在成祖之后卫所军已经不适合战争了,战斗力大幅度的下降,军士全部沦为农夫,可没有卫所,朝廷无法承担这么多军队的粮饷,这是个死结啊。”
沈犹龙身为总督,是军政一把抓的一把手,岂能没研究过大明的卫所制度,自然知道其中的利弊,可确实此事无解,大明疆域太大了,养不起不事生产的军队。
听陈子强着话里话外,是想改变可也没有养军的好办法,狐疑的问道:“绣虎所言老夫知道,可办法呢”
两人亲近了说话自然随意多了,沈犹龙直接问出问题,而不是拐弯抹角的敲边鼓。
陈子强反问道:“前辈研究过府兵制吗”
不待沈犹龙回答,他自问自答道:“它和咱们的卫所制各有优劣,只是最后也崩溃了,仅仅几十年时间,从战无不胜的大唐铁军,沦落为被吐蕃压着打的藩镇兵,虽说武则天要付最大的责任,可军制其实才是罪魁祸首,故而大明若要强盛,军制不可不改。”
“府兵制啊,从六朝开始,成熟于大隋,唐初继承后确实打出赫赫威名,只是结束的太快了啊....”
沈犹龙感叹道,他研究过历代的兵制,这是作为兵部侍郎必须要的知识,府兵制大名鼎鼎,岂能不研究。
许多人以为府兵制和卫所制一样,是职业军人加屯田军,其实是错的,府兵制其实类似于西方的骑士制度和秦朝的军功赏爵制。
这是唐初为什么军队强大的保证,每个府兵打仗时自备军粮,自备战马等战
第两百七十三章 沈犹龙相助
“哦…愿闻其详…”
沈犹龙大感兴趣,其实陈子强为何要跟他说这些呢,皆因为沈犹龙本身对军制极有研究,又是一个干实事的能臣,历史上也是抗清而死的家乡前辈。
陈子强认真望着他说:“卫所制要改但不能全改了,各省看实际情况,计算出该留多少常备军,主要是作为各省官府打击土匪,并小规模的平叛所用就够了。”
沈犹龙蹙眉仔细算着账,却听陈子强继续说道:“多余的卫所撤除后,多出的土地分配给那些愿意被征召作战的家庭,按可以养活他们一家并有多余雇得起其他人帮助种地为准。”
“这是府兵制…”
沈犹龙惊叫出声,陈子强点头笑道:“不错,正是府兵制和卫所制相结合,再加上部分的募兵制,作为专业的战斗军队,这样咱们既养得起庞大的数量,又能得到训练有素的士兵,当然武将的地位必须改变,否则这些都是空话。”
这话沈犹龙一听就明白,府兵制战斗力强大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士兵的荣誉感,若是武将还像现在这样,被文官们呼来喝去的,哪有什么荣誉感啊。
认真思考后沈犹龙犹疑的看了郑芝龙一眼,再看向陈子强迟疑着想说什么,见他那模样两人哪能不知道他在顾忌什么啊。
陈子强笑道:“老大人是想问水军也是如此改变是吧放心吧,此事晚辈跟郑侯爷谈过,镇海侯深明大义,愿意放弃到手的利益全力帮助晚辈改良此事。”
“当真…”
沈犹龙惊喜的瞪大眼睛,见两人笑意涟涟,哪有半分说假话的样子,激动的沈犹龙猛地站起来,望着郑芝龙说:“郑家所为利国利民,老朽佩服之至,这等作为已经羞煞多少士绅官员。”
说着感叹道:“这人啊,总是不愿放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都是读圣贤书出来的,可这私心就是无法割舍啊,不说其他人,就是沈某家族也是如此,能放下的人,都是有佛陀割肉饲虎的大勇气大智慧的人啊。”
郑芝龙听得满脸笑开花,急忙谦逊地说:“下官也是被绣虎感召,这次跟随征战辽东,才知道他竟然宁愿不建侯府,也要腾出银钱来打造水军,郑某人羞煞啊。”
这是一部分原因,郑芝龙自然不会说自从紧跟了陈子强,郑家如今不仅得到侯爵的爵位,还开始被人称颂。
原本紧守着福建自己的地盘,其实常被天下人诟病,郑家岂能不知,人都是要脸的,当利益冲突不会损伤到自己太大时,脸面自然变得极为重要。
如今的郑家,即使把福建水师全部交给朝廷管理,可朝廷还是会任用郑家大批人的,无他,水军善战的基本上都是郑家属下。
至于子孙后代,他这代人已经得到好处了,起点已经比大部分的人高了,哪顾得了那么多了。
何况陈子强说得对,子孙若是强过你,无需你安排,子孙若是不肖,你留给他再多都不够败家,何苦做这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呢。
郑芝龙这回算是大彻大悟了,再不斤斤计较自己的得失,转而全力支持陈子强,更有此次北上,郑家一些主要将领都跟陈子强尿一壶去了,他若是还死守着,谁知道日后会不会众叛亲离。就自己家的弟弟和儿子就够他受了。
这回还被沈犹龙大大称赞,不仅里子有了,面子更加有了,乐的嘴巴都合不拢的郑芝龙,还知道客气的说陈子强好话,也更让沈犹龙看他
第两百七十四章 初见吴六奇
从这点来看,吴六奇还是个有恩必报的性格,此人确实是草莽起步,也确实武功高强,行军打仗都是好手,才会一步步高升,做到武将的顶端,左都督的职衔。
陈子强听说是他沉吟着,随即笑起来,自己想那么多干嘛,现在不是历史上的当年了,当年他投降满清时崇祯都死了几年了。
此人虽狠辣,可若是朝廷强盛压的住他,何尝不会是一个忠心的名将呢。
“走吧...去看看这位把这里打理的海清河晏的千户大人去....”
陈子强笑着策马扬鞭,急的郑芝龙在后面直叫:“等等啊绣虎...没见这么急的人...都是封疆大员还毛毛躁躁的...”
郑芝龙现在跟他铁着呢,担心他的安全,见他一马当先自然急了,这要是跳出来一个刺客,可怎么得了啊。
千户所可不是街区,那是一座堡垒式的建筑,大明的卫所其实就是一个个小型城堡,从小到住着七八户人家的小堡垒,到驻扎着上千户人家的千户所。
特别是边境地区,小型堡垒星罗棋布,互相勾连着支援对方,广东沿海相对于北方会少一些,毕竟大明的主要敌人来自北方草原。
“来者何人,止步,这里是海防要地,百姓不得入内…”
远远地巡逻堡寨的军户大叫道,“希律律…”陈子强拉紧缰绳,驻马而立,望着堡寨大门站立的士兵。
“嘿嘿嘿…本官南直隶山东浙江海防巡抚陈子强,叫你们大人出来吧…”
陈子强很臭屁的模样,守卫士兵刚要反唇相讥,突然远处尘土飞扬,马蹄声阵阵传来,守卫面色大变,惊叫道:“敌袭…快关门…”
吴六奇正在自己的大屋里看书呢,这些天等候陈子强来巡视,一等就是半个月,可一直没来,打听后听说他是从广东西部沿海往上开始。
那是和广西交界的地方,想想应该没那么快到这里,故而这两天也没出去等候,只是还是让士兵们不能懈怠,每日的巡查还是照旧。
突然士兵一个急匆匆的跑进来,气喘吁吁的叫道:“大人,西门守卫传来消息,说是敌袭,李百户已经赶去了…”
吴六奇一愣,不对啊,这大白天的敌袭,还是如今附近被清理过的情况下,难不成躲藏的匪徒来报仇,可也不会选择这光天化日的啊。
不过他也没迟疑,一边接过亲兵递来的战袄穿起来,一边正要仔细问过,又一个士兵匆匆跑进来,大声说道:“大人…快…快去…平江侯来了…守卫误会了…”
吴六奇一机灵,自己等候多时的人终于来了,心里也暗骂那几个守卫真是笨蛋,人都没看清就叫敌袭,这不是让陈子强笑话自己带的兵不咋的吗。
好在自己在卫所多时,也听说了陈子强对待底层的士兵极好,这才放心了不少,毕竟士兵犯错是常有的事,这种事也是宁可信其有的。
深深吸口气,吴六奇快步走出屋子,牵过马匹跨上向西门而去。
“标下澄海千户所,千户吴六奇拜见巡抚陈大人…”
陈子强一伸手托住吴六奇的手臂,阻止他跪下去,吴六奇略一使劲,发现陈子强的手纹丝不动,自己跪不下去。
陈子强呵呵笑道:“别下跪,陈某人从不让下属下跪,无论是武将还是士卒,这人呐,跪着跪着骨头就没了,除了天地君亲师,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