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北上伐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日生

    &n




第四百五十三章 断案
    金陵的六月,是天下少有的酷暑,尤其是正午时分,太阳高高挂起,灼烤着大地。这种天气里走在没有树荫的街头,都容易突然晕厥过去。

    然而就在这种天气中,金陵照样有来自各地的商队,他们或架着马车,或带着车队,三五十人结成一群,来自各个地方。

    金陵和江南大部分地区,遍地都是新兴的工厂,以往家庭小作坊式的纺织产布已经彻底跟不上时代。大明控制的海域不断扩大,就有了数之不尽的货物倾销地,一般的小作坊根本不够看的。

    朝廷对于商人的支持,让大明成为了第一个工厂兴起的土壤。尤其是侯玄演让利于民的政策,使得很多工厂变相受到了朝廷的扶持。

    推动人们前进的从来都不是固有僵化思维,而是金钱和利益,既然读死书不能做官了,也不能光宗耀祖光大门楣了,谁还会抱着四书五经皓首穷经呢。

    侯玄演也屡次发现,如今的大明有弊端,所有人都陷入了疯狂地追逐金钱的时代。这不是华夏该有的模样,肯坐下来读些好书的人越来越少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就在这个时候,金陵发生了一件大事,两个工厂发生了大规模的械斗。

    金陵吴家在江宁有一家工厂,这是个专门纺织的厂子,里面有个伙计在进厂之前是个祖传的木匠,在织布之余他和自己仍然当着木匠的爹,发明出一种新式的纺车。

    这种纺车用水力作为动力,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而且节省了人力。此事甚至惊动了吴家的家主吴济坤,对木匠父子大加赏赐,并和他们签订了合同,买断了这个纺车的技术,吴济坤当即决定扩建厂子。

    谁知道木匠父子吃着锅里的看着盆里的,转头又把这个新式纺车卖给了江宁县中另一个工厂,这个工厂来头也不小,是江宁当地的士绅徐家,徐家累出高官阔绰的时候吴家还是个微末的商贾。

    吴济坤听后大为恼火,派人去寻木匠来对峙,木匠全家躲到徐家的府上,吴家的人上门讨要徐家也不肯放人。最后双方火气越来越大,在江宁发生械斗,打伤了七十余人。

    这件事甚至报到了侯玄演的案上,了解完前因后果之后,侯玄演亲自出面断案。

    今日的大堂内外,挤满了来自金陵附近的各色人士,他们都抻着脖子踮着脚尖想知道这个案子该怎么判。

    刑部大堂难得对外开放,侯玄演看着外面乌泱泱的人群,暗暗点头。旁边坐着的也都是朝中大佬,有张煌言、马士英等人。

    这件事他第一次听到,就知道是个契机,一个难逢的好机会。

    惊堂木一拍,侯玄演也过了一把断案的瘾,吴济坤和徐元朗还有木匠父子被押了上来。

    吴济坤就不说了,是金陵首富,而且和王爷是旧相识了。徐元朗是江宁徐家的家主,北伐也是出过大力的,而且徐家世代都是江宁望族,再加上这件事三方都觉得自己有理,所以到了公堂也冷眼瞧着对方,谁都不服谁。

    吴济坤认为自己花钱买了这项技术,而且立下了字据;徐元朗却认为,发明这东西并不是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哪里有买断别人想法的事;木匠父子难得见到这么多钱财,想要让他们高风亮节显然是不可能的。

    侯玄演看着堂下四个人,两边的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看上去就是富贵人家,而且脸上怒气冲冲,显然是自恃身份不想对簿公堂。而夹在中间的木匠父子则心虚许多,眼神躲躲闪闪,看上去有些猥琐。

    “你们在江宁械斗,先不说原因,就此事而言已经是严重蔑视我朝法纪。”

    吴济坤和徐元朗脸色一急,刚想申辩,侯玄演接着说道:“吴济坤年近古稀,于国有功,不便在公堂受审。着吴守玉替父受审,给他搬个椅子,在旁听审。”

    徐元朗脸色更加难看,相反的吴家人反而长舒了一口气,王爷毕竟还是念旧。

    侯玄演接着和颜悦色地说道:“徐元朗也是资助过北伐的人,虽无功名在身,也不必伏地听审。”

    徐家人悬着的心落了下来,唯有木匠父子更加害怕,这是什么意思,两边都是关系户,难道要拿我们父子开刀

    侯玄演笑嘻嘻地站起来,对着木匠父子说道:“至于你们父子,虽有贪财之德亏,难掩巧技利之大功。纺车革新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将来贫者有衣穿,乃是造福百姓的功德。”侯玄演脸色红润,越说越激动,对着左右官员说道:“如此英才,当赏,重重赏。”

    堂下堂内一片哗然,大家带着瓜子板凳,携老扶幼全家出动看好戏来了。结果看了一出摄政王和稀泥

    而和稀泥大师此刻仍然侃侃而谈,直把刑部大堂变成了茶楼所在,言语间不过是鼓励大家向木匠父子学习。

    徐元朗听的云山雾罩,搞了半天到底是吴家的错还是徐家的错

    侯玄演终于停止了对木匠父子的夸赞,转而说道:“至于江宁械斗,吴、徐两家皆有不是,着各赔对方千两银子,用以抚恤受伤伙计家属。至于这个水力纺车,既然是木匠卖给了吴家,又卖给了徐家,这是朝廷的过错。”

    “王爷,这怎么是朝廷的过错了”旁听的张煌言听不下去了,忍不住打断了他问道。

    “此事归根结底,是朝廷的法度不健全,大明律中可有断此案的依据”

    张煌言哑口无言,这主儿完全不把朝廷威严当回事,代表朝廷当庭认错那不是自降身份么

    侯玄演却不以为然,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承认自己的错误非但不会丧失威严,反而会提升朝廷的公信力。

    侯玄演见张煌言不再说话,转过头来继续说道:“本王决定从即日起,着文渊阁、司礼监、刑部、工部抽调人手,完善法度,制定一套规范。凡是发明革新,创造未有之物,皆可申请‘专利’,凡是用此物获利者,要么买断‘专利’,要么须支付费用。朝廷将保护‘专利’十五年,十五年后此物人人皆可用。

    今日的案子,既然是因为朝廷的法制不健全,那么就由朝廷出钱,买下小木匠的水力纺车‘专利’,送与吴、徐两家所有。今后大明商人的工厂若用此车,或者相仿的车,皆需支付银两给两家。”

    专利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大明,此时除了侯玄演,其他人的脑子还没有完全明白过来。

    但是这个案子的影响之大,势必会通过这些吃瓜群众,传遍全国。

    侯玄演是整个大明最受关注的人物,所有关于他的轶事奇闻,都有着广阔的听众市场。

    ‘专利’这个词,也势必随着大家的传扬,早晚人尽皆知。

    吴济坤和徐元朗在侯玄演的调停下,重归于好。双方一起走出了衙门,脸上看似很平静,心中却涌起了滔天巨浪。商人对钱是最敏感的,‘专利’这个东西,分明就是白花花的银子。

    水力纺车的作坊建成之后,效率比以往提升了几十



第四百五十四章 一个扫黄案件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秘密
    ?

    这一期金陵邸报的发行,大大出乎了朝臣的预料,在金陵附近直接卖疯了。

    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人捧着一张报纸,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很多人认识的字还不算多,勉强能读下来,也十分吃力。但是这其中又夹杂着学习的乐趣,让人乐在其中。

    通政司事先准备的人手根本不够,好在现在是活字印刷,通政司当即决定加大刊印的数量,顾炎武满脸喜色地前来王府邀功。

    侯玄演正在书房看着新制水力纺车,这东西确实比较实用,王爷的脸色写满了开心,这是机器代替手工的开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人为引导的工业革命的苗头。

    顾炎武忘情之下推门而入,侯玄演也不计较,反而拉着他问道:“顾绛,你看这个水力纺车,正是巧妙,难得那个木匠能想出这个主意,是个人才。”

    顾炎武对此不置可否,在他看来这玩意虽然很好,但是还不如宣教文化的报纸来的重要。开民之智啊,这是何等的魄力和功绩,顾炎武已经醉心其中。

    “王爷,金陵邸报面向百姓之后,反响不是一般的热烈,再这样下去就要出现当日洛阳纸贵的局面了。”

    侯玄演倒不是很上心,报纸这东西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总不能一下子让全国都这样。这要配合扫盲班和各地的学堂,在他看来报纸想要真正流行起来,要等十年还差不多。

    顾炎武却不这么认为,他现在充满了信心和干劲,笑道:“王爷,要想更进一步,下官倒有一个主意。”

    侯玄演一边摆弄纺车,一边说道:“说来听听。”

    “天下百姓人人敬仰王爷,若是王爷每期都写就一篇刊印,必能将此物推广至四海。”

    “什么”侯玄演惊叫一声:“让我写不行不行,我忙的很,哪有这些闲工夫。”

    侯玄演大摇其头,这玩意是个苦差事,他转念一想说道:“找两个枪手还行。”

    顾炎武一愣,说道:“军中火铳手大抵上过扫盲班,让他们读书认字尚嫌费力,岂能写就文章。”

    侯玄演一听哑然失笑,毕竟枪手是后世的职业,顾炎武是听不懂的。

    “找几个文采好的,以我的名义和口吻,多发几篇就是了。”

    “那不是弄虚作假”顾炎武愕然道,他还有一句潜台词没有说出来:这也太不要脸了。

    “文人的事,怎么能叫弄虚作假,这叫不得已而为之。本王操劳国事,把自己忙得形容枯槁,闲暇陪伴妻子女儿时间都没有,再来一个写稿,岂能忙得过来。”侯玄演义正辞严地说道。

    顾炎武看着眼前正在摆弄纺车的王爷,怎么也看不出此人哪里来的自信说自己形容枯槁,明明就是红光满面还很有闲情逸致。

    眼看王爷态度坚决,顾炎武知道强求也没有用,只好妥协道:“那这第一次,就由王爷着墨可好”

    侯玄演苦笑一声,摸着额头说道:“好吧,真拿你们没有办法。”

    顾炎武兴冲冲地走到书案前,亲自给他研磨铺纸,侯玄演笑道:“能得顾绛研磨,不写出点好东西,还真对不起你。”

    “王爷,请!”顾炎武一摆手,神色颇为激动。

    ....

    王府外,顾炎武皱着眉头,捧着一张纸。

    上面是王爷亲笔写就的文章,马上要登在下一期的邸报上,但是内容实在是出乎顾炎武的预料。王爷用了近乎夸张的语调,将那对贪财的木匠父子一顿夸赞,并且说出了他赏赐下的金银。

    那是整整一千两...黄金,就算是酷爱木匠的天启帝,也没有这么豪绰的手笔。

    侯玄演当然不是木匠爱好者,其实他看到这些东西还行,让他自己做是门都没有。

    他之所以如此抬高那两个私德有亏的木匠,一是为了鼓励民间的发明,众所周知曾经的四大发明都是我们汉人的,但是到了明清之际,欧洲疯狂涌现出各种发明家,汉人却熄了火,这说明不是我们没有发明创造的智慧只是没有适合的土壤和环境。就拿这个水力纺车来说,其实早在南宋我们就有了利用水转作为动力的大纺车,不过后来逐渐失传。这一次的水力纺车则更加先进,而且十分简单,甚至可以推广到锻造、打磨、搬运。从功用上讲,这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动力装置。

     



第四百五十五章 奇袭
    和报纸一样火热的,还有六月的炎炎夏日,日本国主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就在这时候来到了金陵。

    陪同他的还有卫国公朱大典,年近古稀的朱大典,虽然还狠健硕,但是侯玄演已经不忍心让他继续奔波了。

    这一次特意点名让他一起回来,准备另派他人前去日本,坐镇这个重要的岛国。

    德川家光为了这次朝贡大明,做了充足的准备,虽然朝鲜的战事不尽如人意,但是他已经下了死命令,让酒井信光必须在他来大明的这段时间,打出一场胜仗。

    三艘日本最大的船只,带来了日本幕府四分之一的官员,还有许多实力强劲的大名藩。随行的仆从内侍更是多如牛毛,很多人甚至挤到了大明水师的船上。

    礼部尚书顾炎武到龙潭港迎接,将一群人接到了鸿胪寺,妥善安置之后这才离去。

    德川幕府的老中(幕府的最高官职)阿部忠秋笑道:“大明对我们真是热情,当初的使者来到大明,总是受到非难。这一次将军亲自到来,他们的态度也变得和善了。”

    “那当然了,我们是大明最好的朋友,是他们的皇帝亲口说的。”

    德川家光听着手下的话,心情也十分愉悦,说道:“你们这些天,要多观摩大明的政令和举措,我来时看到大街上路面宽阔整洁,客商如云,高楼林立,这是比江户还要繁华一千倍、一万倍,早晚有一天,我们也要变得如斯般富强。”

    屋内的所有倭人一起下跪称是,德川家光满意地观看四周,这正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都。

    卫国公朱大典连家门都没进,直接去了王府,侯玄演早就设好了酒菜。

    王府内侯玄演站在内府门外等候,远远地朱大典的车架到来,赶车的是前去港口迎接他的朱家马夫。

    侯玄演上前握住朱大典的双手,爽朗地笑道:“哈哈,老朱,辛苦你了。”

    “王爷哪里话,为国操劳既是使命又是本分,王爷亲征蓟辽,打破山海关,拿下宁远城,活捉尚可喜这才是真的辛苦。”

    两个人互相恭维着走进庭院,此处绿柳成荫、红墙碧瓦、水榭楼台、荷叶满塘,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早就有下人将酒菜布好,青鸾给他们两人斟好酒,侯玄演暗地里轻轻捏了她一把,说道:“你退下吧。”

    青鸾红着脸告退,侯玄演这才拍掌问道:“老朱,你说这次德川家光这个王八蛋,来我们大明所为何事”

    朱大典略感诧异,本来他以为侯玄演对德川家光不错,又是册封又是赏赐的,原来王爷竟然对此人很是厌恶么

    朱大典顿了顿,低声道:“德川家光此人,看似温驯实则极端自大,他心中肯定是不甘心永远臣服在我们大明之下的。我看他此来,多半是想看一看大明强盛的原因,偷师一二。”

    侯玄演大为赞成,朱大典的想法和自己差不多,他皱着眉头说道:“没错,倭人虽然秉性凶残,但是向来不耻相师,他想学倒是无所谓,我们敞开国门任四夷来贺,谁能学到是谁的本事。”

    “哼,就算知道了我们的政令国策,他们也得有一个王爷这种雄才大略之主,才能学的一点皮毛。”

    侯玄演心中惬意,嘴上却说道:“老朱此言过了,哈哈,罚酒一杯。”

    两个人很快就勾肩搭背,醉意醺醺,侯玄演起身将朱大典送了出去,这才回到内院,信步走到卞玉京的房中,自己一身酒气不想去熏到待产的黄樱儿。
1...110111112113114...15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