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伐清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日日生
彭柱泽离开了金陵,带着他的两千精锐土兵,回到了湘西。
在那里迎接他的,是整个湖广的大力支持,一场从保靖州开始的土兵造反,反抗土司压迫的西南动荡,即将拉开帷幕。
摄政府里,侯玄演端坐书房,指挥着灵药将一封封的密函写就,房外候着的信使,拿到一封之后匆匆离去。湖广布政司、潜象营、长沙府各级衙门,都收到了侯玄演的密信,除了不发兵,其他的支持要什么给什么。
一切处理完之后,侯玄演斜倚在铺锦太师椅上,仰着头闭目沉思。
替他代笔的小童工,十指紧扣晃了晃手腕,玉颈尖颔微微沁汗,单薄的前襟微见隆起,殷勤地走来,跪在一旁挥动着小粉拳,有节奏地捶在侯玄演的腿上。
侯玄演半是梳理思路,半是向自己的这个小徒弟,讲解为何要杀人,为何要重整西南,什么事改土归流,什么是扫清后患。
灵药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插嘴道:“老爷,既然要让那个姓彭的为爷效命,让土司杀了他的家人,他不就更加拼死做这件事了么。”
侯玄演听完,蹭的一下站了起来,俯视着自己脚边这个小女孩。她身躯单薄,脸上稚气未消,圆圆的大眼睛里双眸漆黑如墨。怎么看都是一个可爱的小女娃,但是刚才的话却让侯玄演心里扎进刺一样。
“这话是谁教你说的”侯玄演的声音冷冰冰的,吓得灵药娇躯一震,襟怀里透出微汗幽香。自从来到摄政府,她受尽千般宠爱,还是第一次见到侯玄演这样对她。
“是。。奴,药儿自己想的。”
侯玄演心头有些愠怒,也有一丝寒意,这才十二岁的女娃,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自己天天抱在怀里的,怕不是个天生的妖孽。
“彭柱泽是我们自己人,让别人杀他全家,那是狠毒小人才使出的手段。你小小年纪,怎么能有这么恶毒的想法。”
灵药抬起头,仰着脑袋,穿着心字领口的缎子,挺胸跪地的姿势,让她胸前晶莹雪白的娇
第二百四十五章 五月开恩科
文渊阁内,三位大臣正在筹备一件大事,甲申国难以来,国家选取官员的科举取士制度,已经荒废了三年了。
本来科举在明朝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考试时间也是有定例的,但是国丧百日一过,三个大学士一起找到侯玄演,希望能够破例在五月开科,以安抚士子的心。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是每个读书人朝思暮想的事情,科举是他们中很对人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江南一带读书的风气氛围尤其浓郁,各类书院层出不穷,有明一朝文坛的荣耀,也都集中在南方。
重开科举,需要的是相对稳定的局势,还有一个有着绝对权威的朝廷。如今江南勉强算是稳定了下来,朝廷的威信方面则差强人意。
川蜀还有一个走曲线救国道路、投降了满清的朱容藩;两广有朱由榔;福建有郑芝龙。金陵无君的朝廷,占着大义名分,但是充其量也只是一个江南半壁江山的最大势力。
与其说这次重开科举是一次考试,倒不如说这是为了测试天下人心。这年头读书识字的,很少有穷困人家的孩子,多半是士绅子弟。这些人在地方上的势力不容小觑。他们扎根在各处州县,在当地的势力盘根错杂,是历朝历代的统治基层。
五月开科,对于江南的读书人来说,是个天的的事。但是朝廷的忙碌,并没有收来多少的回应,地方上应试的举子人数很少。这些人进京之后,所做的试卷也都是资质平平。尤其是经史子义,更是错误频出。
弑君案杀得读书人太狠,那些复社、东林子弟,培养出来的考试机器,多半受到了牵连。不是被杀,就是永远失去了科举的资格。
考官们望着水平很低的八股文卷,头摇的跟小孩子的玩具拨浪鼓一样。是不是的长叹一声,这一期的士子水平确实不行。
消息传开,那些流连在青楼酒肆的弑君案受牵连者,摇头晃脑乐不可支。
有好事者,编了一句顺口溜,广为流传:五月恩科,案前伏笔草包多;八股取士,胸无点墨放榜日;榜眼状元,来日打马御街前;细细打量,东街瘸张西跛杨。
满朝的文武,都为这次不甚完满的开科,搞得灰头土脸垂头丧气。
侯玄演望着他们如同霜打的茄子,不禁笑道:“诸位不必挂怀,从今日开始,我们开科取士,不看重经义上的功夫,多注重些经世致用的学问。俗话说百无一用是书生,我本人就是嘉定一书生,没有人比我更知道,之乎者也毫无用处。”
这句话已经是公然向读书人坚持了几百年的科举之道公然宣战,摄政府里文武官员,虽然为这次的开科结果闷闷不乐,但是他们大部分都是通过科举出人头地。听了侯玄演的这句话,一个个都不以为然。
侯玄演望着众人,心底冷笑一声:早完将这个八股取士废黜,选出一堆书呆子,在承平年代还可以混一混。但是如今可是国家危难的存亡之秋,让这些人充斥高位,无异于自寻死路。
不过侯玄演也深知,此时不可以操之过急。要改变一个外在的东西,就算是工程量再大,也可以明明白白看到进度。
但是改变一个潜移默化的观念和习惯,需要的剥丝抽茧一般的耐心。
好在这个时代,已经烂到了骨头里,烂肉多了剜起来不疼。
-------------
百日国丧一过,侯玄演的大婚也提上了日程,自己这个年纪还没有正儿八经娶妻生子的,已经算是另类。
尤其是自己的势力如此之大,若是没有一个合法的继承人,所有的手下都会不安心。有一些野心大的,很有可能会因此滋生出不轨之心。自己
第二百四十六章 鸠占鹊巢
应天府,江宁镇,江水悠悠的渔港上,一艘客船悄然而至。
从船上走下一个青衫白发的老者,眼中神色激动,扶着船桅举目四顾。江边风景一如当年,往来的客商络绎不绝,高楼迭起酒肆林立,一副人间繁华景。
阔别江南故土虽然才三五载,但是中原大地胡风南渡,已经是遍地腥膻的异族统治。如今逃得一身残躯,回到熟悉的江南,对来说,恍若隔世。
先行下船的壮年仆从,帮助船家系紧了绳索,笑道:“老爷,您路上急不可耐,一直心心念念的江宁到了,怎么反倒不肯下船了。”
姜建勋不以为忤,一路上相依为命逃回江南,早就让他和这个奴仆建立了深厚的情义。
“哈哈,王大,近乡情更怯,岂是你这种粗汉能够理解的。”
被叫做王大的仆从咧嘴一笑,说道:“老爷,咱们这就回宅子么”
说起旧宅,姜建勋脸上的喜色不见了,转而变得有些悲戚。物是人非,自己的阖家老幼,不知道还有几人存活在世。当初自己抛却了家中泼天的富贵,执意要去北方做个九品不入流的小官,谁知道陕甘九边固原兵变,被乱兵裹挟历经了几个反王,最后稀里糊涂随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城。
再后来,城头变幻大王旗,吴三桂带着多尔衮,终于迈进了他们整个满族都垂涎三尺的神京。
这些日子里,主仆二人如同浮萍一般,曾做过大明县丞,也当过闯军随军书记,竟然有幸活到了现在。想起自己一身韬略,这些年全然用在了跟一群
金陵周遭的繁华景象,让姜建勋越走心情越好,北方遍地狼烟,处处都是活不下去的百姓。他们主仆二人满身的风尘,看上去就像是逃难而来的北人,刚进城不久,就有一个公人上前,拦住二人问道:“你们是北边逃来的吧”
原来官府早就下了明令,凡是逃难的北人,都要妥善安置。这个青衣红帽的衙役,见他们衣衫褴褛,想要将他们迎到衙门,安排进登册的商贾作坊做工。这些商人的作坊里,凡是北人做工,三成的工钱是由衙门发放的。
姜建勋呵呵一笑,一张嘴就是一口地道的金陵话:“我们不是南逃北人,是回乡之人。”
衙役也是土生土长的金陵人,一听他开口,就知道所言不虚。衙役皱着眉头,还以为他们是入城的乡下人,训斥道:“别到处乱跑,被头儿看见你们这幅穷酸模样,还以为我没有做好北人安置呢。”
姜建勋和王大这些年什么恶毒的话没有听过,什么气都受过,哪里还会放在心里。主仆相视一笑,往自家的宅子走去。那种淡定从容的风度,让衙役一阵懵圈。
小衙役握着手里的刀把,撇着嘴嘀咕道:“两个乞丐,走路还敢这么嚣张。”
长干里,无数诗篇传颂的地方,在秦淮河和雨花台之间,是金陵最繁华的地带。
衣衫褴褛的主仆二人,来到这个和他们的穿衣打扮格格不入的地方,王大语气略带兴奋,说道:“老爷,咱们到家了。”
姜建勋嘴上嘲讽着王大,脚下却不自觉加快了脚步。终于,来到了自己的府邸前。
只见门口甲胄森严,全是明晃晃的钢刀在手的魁梧军汉,望着他们怒斥道:“军机重地,闲杂人等,快快让开。”
饶是姜建勋心如沉水,还是被这一幕弄迷糊了,自己的府前“姜府”的镶金匾额已经不在,换上了更大的一块“摄政府”。
王大心怀不忿,高声嚷道:“烦请通报一声,就说这间宅子的主人回来了。”
守门的亲卫陈小六一听,暗想当初这个院子,可是荒废日久,督帅看上了这里的风光秀丽,这才据为己有。如今若果是正主找了回来,依着督帅的性子,不可能强取豪夺的,不如我去通报一声老管家。
侯玄演如今已经去了苏州,留下杨恕守院子,听了陈小六的话,提步走出来一看,眼前的两个人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这么大一个院子的人。
杨恕疑道:“听人说,这处院子是你的祖产”
姜建勋背着双手,笑道:“倒不是祖产,当初我赚了点钱财,看上了这处院子,花钱买了下来。”
杨恕的眼中犹疑,王大在一旁说道:“我家老爷在陕甘为官,遇到了北边大乱,刚刚逃了回来。”
杨恕不由得信了三分,这两个若是骗子的话,量他们也不敢到摄政府来撒野。但是这处院子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府邸,这里可是大明的军政中心。
杨恕想了想,语气和善地说道:“不瞒你们说,我家少爷也就是越国公,回去苏州大婚了。我一时也做不了主,不如先给你们一笔钱财,等少爷回来,你们再来。”
姜建勋眼色一亮,侯玄演的名字,即使在北方,也是如雷贯耳。没想到自己和他,还能有这么一段缘分,他如今身无分文,但是却不肯要杨恕的钱财,生怕被摄政府看轻了。
“这位管家,既然是越国公征用,我本不应该继续坚持,但是这处院子里,有我的父母祠堂,忘妻故居,还请行个方便,让我安顿下来之后,前来搬迁。”
杨恕说道:“你说的那些院子,一直封着没用,自然是可以的。至于院子的赔偿问题,还是等少爷回来,再谈吧。”
离开了长干里,王大埋怨道:“老爷,他给咱们钱是应该的,您怎么给推辞掉了,我们的钱过江的时候,都给了那个黑心的船夫了。这下好了,我们要露宿街头了。”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北事不忍闻
吴守玉先是带着姜建勋回家,见了自己的父亲吴济坤,故人相见老泪纵横,吴济坤当年跟着姜建勋,俨然小跟班一样的存在,哪里想到人生际遇竟会如此离奇。
谈到五更天,吴济坤的话里,已经离不开侯玄演了。从他开始崛起,到大杀四方,还有为政举措的不拘一格。
姜建勋早就累了,强忍着困意,听着老友父子二人,在那里吹捧一个占了他的宅子的人。转头一看,王大早就趴在桌上,呼呼大睡了。
第二天一早,睡眼朦胧的姜建勋刚刚苏醒,推开窗鸟语花香。
吴济坤知道老友的癖好,喜欢穿一身素白的长衫,必须是锦缎织就,白如雪花一般。他带着几个侍女,捧着价值千两银子的绸裳前来,让她们伺候姜建勋更衣。
姜建勋摸着绸裳锦缎,叹道:“给我换一身普通衣衫来就行。”
江湖路远,归来早已不是金陵少年,秦淮河景色依旧,楼上佳人也换了容颜。蹉跎岁月,更催人老啊。
苏州城内外,喜气洋洋,越国公上次耽搁的大婚,终于要重启了。
姑苏城外,车水马龙,太湖上都系起了红绸。侯府内更是人人披红带彩,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除了新郎。
侯玄演赤着脚,舒舒服服地坐在床头,捧着一本《增广贤文》读得津津有味,这简直就是古代的毒鸡汤合集。书中各种大道理,道尽了人间的不平,以及苦闷的人的无可奈何。
大受启发的侯玄演,伸手摸了摸正伏在他身下,小嘴中不住吮啜,发出“唔唔”的可爱鼻音的大胸丫鬟,示意她自己马上就好了,让她做好准备。一阵舒爽过后,侯玄演放下手里的书籍,叹道:“古人说,书中自有颜如玉,诚不欺我。读完书后,真是神清气爽啊。”
霁儿一呛之下,娇嫩的喉头连连抽搐,竟通通咽了下去。脸色潮红,鬓间香汗沾湿了头发,轻轻啐道:“呸。”
侯玄演狞笑一声,将她拉起来,揽在怀里上下其手。
世人都知道,明天是侯玄演大婚的日子,却不知晓,今天对于侯玄演来说,还有一件大事,让他高兴。
洪一浊带人,在扬州和淮安之家,抄没了三个盐商。共计所得白银二百万两,黄金二十万两,正在运回苏州。两淮盐商几辈人的积攒,给自己做了嫁衣裳,这些钱真好用在松江水师的拨款上。
一直以来,因为造价高昂,性能却差不多,大明的火器尤其是大炮,喜欢进购佛朗机人的。
但是这样无异于把自己的军工,寄托在别人身上,是愚蠢而且危险的。
松江水师那一排排的冒烟的工坊,给了侯玄演无穷的信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要有了足以碾压的装备,北伐势必事半功倍。而且火器这东西,对于北方一座座重镇,都是致命的威胁和利器。
这时候,外面一个亲兵,隔着门大声道:“大帅,金陵的吴守玉求见。”
侯玄演顿了顿,心道我倒是真想见见这些商人,于是将怀里的美人儿放下,看着霁儿罗裳半解,面红耳赤,眼神迷乱。侯玄演顺手摸起一个茶杯,放在她向后翘起的颤巍巍的臀尖上,捏了一把调笑道:“回来茶水撒了,看我怎么整治你。”
说完转身就走,来到堂前,只见吴守玉身边还站着一个中年男子,虽然略显疲态,但是气度不凡。
&
第二百四十八章 洞房花烛
侯玄演越聊越投机,将两个人留在了府上,用过了晚饭。
离开侯府的时候,姜建勋迷迷糊糊的,如在云里雾里。
吴守玉沾沾自喜,奉承道:“伯父,我说什么来着,就凭您的才学气度,必被国公重用。”
金陵吴家和侯玄演交情日渐深厚,吴家、顾家希望能交结大权独揽的侯玄演,保护自家产业。侯玄演也乐得扶持这些开明的士绅,让大明的商业发达起来,脱离小农经济的桎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