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优秀青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林父嗯了一声,点了点头,说道:“时间也差不多了,这便出发吧。”

    几个侍女又过来扶住了林棠,等着林羽过来背了林棠之后才慢慢的往正门而去。

    跟在杨少峰和林棠身后的林父脸色忍不住又难看了几分——刚才自己女儿的脚步分明又快了一些,还是芫儿轻轻拉住了她……

    新人一出院门,轿夫刚打算喊一嗓子新娘子上轿,却听得一个尖锐的声音拉长了嗓子喊道:“有旨意”

    杨少峰一脸懵逼的望着驱马而来的北宫鋆,刚刚准备点燃的鞭炮不点了,刚刚还在吹着百鸟朝凤的鼓乐也停了下来。

    一身红袍的北宫鋆驱马到了林府门前,也没有多余的废话,直接就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大臣有奉公之典,藉内德以交修,朝廷有疏爵之恩视夫皆而并贵,懿范弥彰崇嘉永。锡尔翰林院学士杨少峰之妻林氏,坤仪毓秀,月室垂精,锦线穿云,佐夫子以青灯,肃针偃月,赠良人以征袍,治行有声,亦宜荣宠。是宜赠尔为正一品夫人,锡之敕命于戏,徽着兰房委佗,如山河之足式仪隆桂殿儆戒若翱翔之不遑,金笺甫贲,紫诰遥临。钦此。”

    杨少峰顿时就懵逼了——先不说这人情欠的有多大,光是这个诰封的圣旨就有些不对劲,明显就是逾制了!

    按照正常的情况来说,所谓的诰命夫人其实




第一百九十五章 洞房花烛夜
    仪仗到了杨府门前,围着的众人自动往两边分开,给举着旗牌的仪仗和吹吹打打的鼓乐手们让开了一片空地,接着便是催马而来的杨少峰和紧随其后的八抬大轿。

    杨少峰的婚礼排场确实大了一些——新娘子从落轿的那一刻开始,便直接踏上了红毯,而绣着花的红毯却是从门前一直铺到了正堂门口。

    杨少峰牵着绣球的一端,另一端交由蒙着盖头的林棠牵着,再由两个丫鬟扶着林棠,朱瞻基和徐景昌跟在杨少峰的身后,一起向着正堂而去。

    婚礼上并不是三拜,而是四拜——

    一拜天地,是要拜谢天地给了众生生存的环境和机会,也是感谢老天爷撮合了这一段姻缘;

    二拜祖先,是要告知祖先,新人进了一家门,从此便是一家人,只不过有些地方是省略了这一步的,或者改为去家庙中专门拜祭祖先;

    三拜高堂,便是要拜谢父母的生养之恩;

    夫妻对拜,则是代表着要两人相互扶持,彼此尊重。

    到了第五步则是送入洞房,不仅代表着这场婚礼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和祝福,同时也代表着婚礼的结束和酒宴的开始,许多人也会对着新郎新娘说一些早生贵子的吉祥话。

    当然,根据中文博大精深的传统来说,这个所谓的早生贵子其实也是一个坑——从现在开始,生出来的叫贵子,如果早先生过的,那些都只能算私生子……

    依旧是牵着绣球的一端,杨少峰将林棠送入了后院,然后强忍着现在就扑上去的冲动返回了前院。

    刚到前院,朱瞻基就匆匆迎了上来,低声道:“祖父大人来了,父亲和二叔、三叔也都来了。”

    旁边凑过来的徐景昌也低声道:“除了徐钦那些二傻子,剩下在顺天府的勋贵们也都来了,杨兄弟的面子果然够大,就是这人来的太多,我和瞻基未必能顶得住”

    朱瞻基瞪了徐景昌一眼,说道:“这是婚礼上,他得叫你表叔,你私下里的那套可别拿出来说!”

    身为傧相,除了亲迎的时候要挨揍之外,其实还有着另外一个用处——替新郎倌挡酒,宁肯自己醉倒,也得让新郎倌少喝。

    杨少峰看了看朱瞻基,又看了看不怎么靠谱的徐景昌,挥挥手招过来狗子,问道:“还有没有比二十度更低的”

    狗子用力的点了点头,答道:“有!少爷上次说白开水没度数!”

    旁边凑过来的徐景昌摇了摇头,说道:“白开水不行,容易让人瞧出来,你就拿二十度的酒,然后一半酒一半水掺着,不就成了十度的”

    狗子向徐景昌竖起了大拇指,夸道:“公爷高明!小人这就去准备!”

    望着狗子匆匆忙忙跑出去的身影,朱瞻基若有所思的对徐景昌道:“今天这场婚礼,来的人有点儿多,光靠咱们两个,我觉得应该多掺些水才是。”

    杨少峰伸手揉了揉额头,瞧着这两个没谱的傧相道:“你俩一个是皇太孙,一个是当朝公爷,难道还有谁敢灌你们酒喝还掺水当真是不要一点儿面皮!”

    ……

    八月份的晚上已经略微有了一点儿凉意,送走了宾客之后,杨少峰就急不可奈的回到了自己的小院子里。

    林棠依旧蒙着盖头,静静的坐在床上,旁边站着芫儿和灵儿,桌子上的红烛已经点上,偶尔会发出一声噼啪的爆燃声。

    杨少峰忽然就有些麻爪了——本公子到底是该嘿嘿笑着去揭了盖头还是让芫儿和灵儿出去之后直接往上扑

    这么一想,杨少峰的脚步就停了下来,芫儿笑着走上前来,递过绑了红花的称杆,说道:“请新姑爷揭起盖头,从此和和美美,称心如意。”

    杨少峰这才知道,原来盖头不是直接用手掀起来的……

    刚刚揭了盖头,旁边同样端着一个托盘的灵儿又接着说道:“请少爷和少夫人同饮合卺酒,从此夫妻一体,同甘共苦。”

    强忍着酒里的苦味儿将酒喝下去之后,脸色立即红起来的林棠忍不住吐了吐舌头,说道:“这酒怎么是苦的”

    灵儿笑着道:“回少夫人,匏瓜本来就是苦的,将甘甜的美酒盛在匏瓜之中,便有了同甘共苦之意。”

    旁边的芫儿也同样笑着,拿着一柄绑了红花的剪刀过来,在杨少峰的头发上剪了一缕,又在林棠的头发上剪了一楼,系了一个结,然后小心的放在木匣里,笑着说道:“祝姑爷和小姐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杨少峰忍不住长舒一口气——三年!自打知道有了未婚妻到现在,整整三年多的时间,本公子终于不再是个单身狗啦!

    正打算让灵儿和芫儿都出去,却见芫儿又请林棠起身,揭起了被子,从下面掏出了一大堆的桂子红枣之类的东西,又从怀里掏出一本小册子放在枕头下,红着脸道:“祝姑爷和小姐百年好合,早生贵子”

    灵儿从袖子里掏出几本小册子一样的东西,放到桌子上之后笑着道:“礼单尽在此处,少爷可以慢慢清点,婢子们就不打扰少爷和少夫人了。”

    等到灵儿和芫儿一起退出去之后,杨少峰又一次长长的舒了一口气,望着同样长舒一口气的林棠,忽然之间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憋了半晌之后只得说道:“你饿不饿”

    &nb



第一百九十六章 恭迎上国天使!
    一听伊逍主动请缨去了倭国,杨少峰顿时好奇的问道:“他跑去倭国干什么”

    “谁知道他跑倭国去干什么”

    朱瞻基说道:“或许是不想活在你的庇护之下他是你的学生,又是我的师侄,以后只要不出大岔子,功名利禄几乎就是摆在那里等他去取。”

    杨少峰阴沉着道:“都是惯出来的臭毛病!别人求都求不来的好事儿,他还敢嫌弃等这狗东西回来,我打断他的狗腿!”

    恨恨的将手里的茶水一饮而尽,杨少峰这才问道:“遣使去倭国干什么难道还打算派个人去对倭国宣战”

    “那倒不是。”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夏部堂觉得与其花钱打仗,倒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是先派人去倭国知会一声,若倭国同意将石见国往南一直到九州岛等地尽归大明,则两家休兵罢战,许倭国重新来朝。”

    冷笑一声,朱瞻基又接着说道:“如果倭国不同意的话,那就好办的多了,以后就再也没什么倭国了。”

    杨少峰也点了点头,说道:“当初不是夏老抠最积极的要灭了倭国么不过,能成的话倒也不错,正好光复九州岛。”

    朱瞻基愣道:“光复”

    “没错,就是光复”,杨少峰点了点头,说道:“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这李商隐的诗都写了海外九州,足以证明九州岛是大唐故土,而我大明上承唐宋,这九州岛自然是我大明的固有领土,没毛病。”

    ……

    封舟之上,伊逍忍不住又回头打量了一眼船舱,这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回头了——自从封舟扬帆之后,伊逍就总忍不住想要瞧一眼船舱。

    实际上,不止是伊逍一直打量着船舱,就连一起跟来的锦衣卫百户熊处默也是一样。

    已经有过一次出海经验的吕渊笑了笑,说道:“怎么,伊翰林还不能习惯么”

    伊逍摇了摇头,说道:“任谁知道自己的棺材就在船舱里面备着,只怕都不会习惯”

    “哈哈,”吕渊笑着道:“事实上,老夫第一次出海的时候,也和伊翰林一般。其实真要说起来,如今这棺材有三副,总比以前仅有两副的时候要强许多,起码也多了一个作伴的。”

    熊处默道:“多出来的那副是我的”

    吕渊点了点头,说道:“就是你的。那棺上刻着天朝使臣之柩,上钉银牌若干两,为的便是一旦遇到大风大浪无法幸免之时,我三人便仰卧其中,以铁钉锢住,待有人见了我等三人的棺枢,便可取了银两之后将我等棺枢置于山崖,等着朝廷派人来收拾。”

    伊逍指了指船上的一众水水,问道:“他们呢”

    吕渊摇了摇头,叹息道:“船上如何带得这许多棺枢我等三人有此待遇,已是不易,他们……也只能任其漂泊了。”

    熊处默忽然问道:“倘若没人发现我等的棺枢,或者发现了也只是取走银牌而不将我等置于山崖,又该如何”

    吕渊顿时沉默了。

    又能如何还能如何

    沉默了半晌,吕渊才强挤出一丝笑容,说道:“倒也不至于。凡是出海的渔民都知道这条规矩,若是见到了使臣的棺枢,不仅可以取走上面的银牌,回头还可以找官府领赏。若是知而不报,徒岭南三年,所以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想了想,吕渊又安慰道:“而且出海这么多次了,倒也没遇到过这种情况,大抵是托了朝廷威福与祖宗护佑。”

    伊逍在旁边嗯了一声,说道:“我等不过是前往倭国,便有这许多的事,也不知郑和郑公公远下西洋,又该是何等场面”

    “一样的。”

    吕渊说道:“郑三宝所带使团虽众,却也是使团,规制与我等一般,故而船上也与我等一般,有着这些预备。所不同的是,不过是他的舰队大了些,棺枢预备的也多一些罢了。”

    伊逍点了点头,将目光投向熊处默,说道:“如果,我是说如果,真的遇到了这种情况,你记得先把我宰了再放进去,我可不想活活的憋死在棺材里。”

    熊处默嗯了一声道:“你放心,锦衣卫杀人,向来干净利索,绝不会让你感到痛苦。”

    吕渊瞧了瞧二傻子一般的伊逍,又瞧了瞧狗熊一般的熊处默,机智的闭上了嘴巴——就不能盼点儿好彼其娘之!不当人子!

    过了半晌之后,吕渊才再一次开口道:“其实也没什么,左右没几天的时间,我等运气还不至于差到那个份上,等着宣完了旨意,我等便可归国了。”

    说完之后,吕渊又瞧着伊逍,问道:“倒是伊翰林,为何非得揽下这般差事”

    伊逍沉默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道:“我就是好奇,我家师尊为何对倭国念念不忘若说喜爱倭国,那是万万不可能的,可要我师尊也未曾与倭奴结过什么仇怨,却不知哪儿来的这么大恨意

    师尊说过,什么时候都不能光凭着猜测就下决定



第一百九十七章 勿动,动则灭国!
    大明人和倭奴的区别,在跪和拜这一礼节问题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按照朱重八定下的规矩,凡大明百姓,哪怕是见到皇帝,也是至多四拜,而且拜的姿势还有两种说法。

    首先是拜伏于地,这种姿势虽然和跪姿看起来差不多,但是拜姿实际上是从传统的正坐姿势演化而来,不存在跪的含义,拜下去的时候,双方垫于额前,头不碰地。

    另外一种拜,则是百姓见官、下官见上官、官员平时见皇帝的拜姿,严格说起来只能说是作揖鞠躬,身子要直,行揖礼的手要深,尽量接近地面,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拜姿。

    而跪,则是像眼前的倭国国主躬仁称光天皇和源义持一样的姿势,屁股要撅起来,双手要放在脑袋的两侧,头要深深的触在地上以示恭敬。

    倭奴平时什么鸟样儿不太清楚,但是在迎接代表了朱老四的伊逍等大明使臣时,则是和朝鲜国主迎接大明使臣的时候一样,不仅要跪,而且要跪的整整齐齐。

    眼看着躬仁称光天皇和源义持老老实实的跪伏于地,后面又呼啦啦跪了一片,除了那些充做仪仗的所谓足轻之外,基本上就没有一个站着的倭奴了。

    伊逍瞧了瞧躬仁称光,又瞧了瞧源义持,翻身下马后便和吕渊还有熊处默一起走到了躬仁称光天皇的身前。

    从吕渊的手中接过圣旨,伊逍便朗声道:“有旨意!”

    躬仁称光和源义持老老实实的再次跪拜,嘴里喊道:“下国小臣,恭聆上谕!”

    伊逍点了点头,展开圣旨,朗志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倭寇屡禁不止,乃是你倭国国主与大臣等未尽人臣之责,数次遣使斥责,尔等却无视朕一片苦心,实在有负圣恩!

    今番最后一次警告,若再有倭奴扰我大明疆土百姓,凡被捕者,尽蒸之,朕亦会亲提大军问罪于你倭国!

    另外,自永乐十六年起,倭国割让岛根以南至九州岛为大明所属,岛上倭民由倭国自行迁出,待天兵至,即行交割!钦此!”

    读完了圣旨,伊逍的脸上忍不住浮现出一丝冷笑,说道:“躬仁国主,还不接旨”

    躬仁称光心中憋屈万分。

    名义上的倭国天皇,实际上屁用没有,这些个所谓的幕府,又有谁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如今大明派使前来,自己还得挨骂

    挨骂也就算了,还得割让那么一大片土地再往北一点儿,就到京都城下了!我干脆把京都都割让给你们呗

    心中这么一憋屈的时间,躬仁就错过了接旨的时机,伊逍手里拿着的圣旨就这么悬在了空中。

    源义持悄然抬头望了一眼,见躬仁傻了巴唧的跪在地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当即便膝行两步,打算先替躬仁把旨意接下来再说其他的。

    如果正常来说,管事儿的是源义持这个室町幕府将军,整个倭国现在也是他说了算,他来接这个旨意,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1...9192939495...20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