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哗。”大家一起鼓掌,朱由检的话最简单也最好懂。

    “但是,我们不能嗜血,因为我们不是鞑子那种野蛮人。这个世界很大,外面有许多别人用不着的土地。比如这里,这里。

    他们用不着有很浪费,所以咱们应该去帮助他们开发出来。只有这样才够养活我们的百姓。”

    朱由检重点讲了人口和生产力的关系,剖析了中原皇朝更替和人口的关系。这种纯机密性的论点完全是大家第一次听说,光是这种论调就足够先进的。

    原来,之所以经常有朝代更替,所谓的民心所向,都是跟吃饭问题有关啊!当人口规模大到一定程度,我们的土地根本养不活的时候就会出现乱世,然后就会有大量的人口减少。

    这太恐怖了。

    “所以,我们的眼光就不能只局限于后金和吴三桂的西北一处,另外还要看看我们的南面。”朱由检手一滑,就放在了台湾和南洋一线。

    “可是皇上,这些地方咱们从来也没占据过啊。”陈子龙看看距离,那些地区确实不熟,大家心里没底。

    “这里我熟。”郑成功刚刚看到朱由检的手指划到台湾,他的心里就咚咚响,一听陈子龙的话赶紧说:“家父就是从这里起家的。”

    “嗯?”众人一愣,原来大明首辅郑成功的银子全是从这挣得啊。

    “这有银山?”陈子龙立刻来了兴趣,他现在可是户部尚书,接替方岳贡的人。

    “这里没有银山,银山在日本。但是银子运过来要经过这里,而且这里有鹿、有糖、有土地。最关键的是,这里有几十万汉人。”郑成功说。

    “那还说什么,这就是大明的了。”李定国一听台湾有几十万汉人,立刻就觉得这天生就是大明的地盘。

    “没错,这里自古就是华夏的。从孙权当政吴国开始就曾派兵一万进驻台湾,它就不应该属于外人。”朱由检直接给台湾定了性了。

    郑成功非常激动,他没想到今天这场回忆是朱由检为他准备的,真是有点出人意料了。

    紧接着,朱由检让郑成功介绍了一下台湾现在的情况。当所有人知道了台湾的敌人才有不到区区万人的时候,大家压根就没觉得这是一场多么了不起的仗。

    “大家不要轻敌,台湾的敌人不同于大陆。我们要打的不光是攻城战,还有海战和登陆战。众位爱卿看看这张图,忘大了说我们未来面对的将是以海战和登陆作战为主的世界;忘小了说如果我们要彻底地打败后金,也可以考虑一下从海上进攻。”

    朱由检顺着漫长的海岸线一直向北延伸,直到建州鞑子的老巢库页岛一带,这里对大明完全也是陌生地带。

    “皇上,这能行吗”李定国带着疑问,他对水战可不熟。同时,李定国善于打山地战,对北方的大规模




第452章 郑家有儿初长成
    郑成功参加完宫廷内部会议之后,立即回到南京家中。此时的郑芝龙,作为一个退休的高干,同时又是一个变相的人质,很自觉的居住在南京城内。

    “父亲,大哥回来了。”

    说话的是一个穿着和服的年轻人,他的发髻不像倭国人,倒是跟现在明军的髡发有点像。

    田川七左卫门是第一次到大明,也是郑芝龙专门召他回国的。大明的一切都让他好奇,尤其是这繁华的南京以及充满活力的南京上流社会。

    因为大明战胜百万大军的消息传到了倭国,德川幕府畏惧大明现在的军威而容许七左卫门回国的,但是作为人质,他的妻子、儿子孙左卫门留在了倭国。

    后世国人皆知郑成功收复台湾,鲜有人知道郑成功的最大支持者是他这个亲胞弟。

    “快请他进来。”郑芝龙离开从躺椅上站了起了。

    郑成功带着一脸的精神气和田川肩并肩走进了书房,郑芝龙一看郑成功的表情就知道肯定有好事。

    “森儿,可是有好事?”

    “父亲,皇上已经同意了…”郑成功话还没说完,郑芝龙离开朝门外望了望,并小心地关上了门。

    “什么时间?”这才是郑芝龙最关心的事。

    “本月最后一天。”郑成功轻声说到。

    “这么快。”郑芝龙既惊讶又兴奋,他心中无数次期盼的事情就要发生了,可是却来的又是如此地突然。这个原本他以为还需要再等待的日期一下子变成了下一秒一样。

    “皇上要求我们先占澎湖…”郑成功继续兴奋地说。

    “别在家里说,你父我已经不是朝廷军官了。”郑芝龙忍住了心中强烈的好奇心,他制止了儿子的话语。

    “父亲大人,我能为您和大哥做什么?”田川小心谨慎地看着父亲和哥哥问,他还不太了解大明的事,但是他很想帮家里做点什么。

    “我儿,你这次回国就是为父特意遵照大明皇上旨意办理的。皇上很看重你,还特意赐名“毅”于你。你以后的汉名就叫郑毅了。”

    郑芝龙的话让田川有些紧张,他从没有汉人的名字,因为他是过继给田川家的。现在有了汉人的名字,是不是意味着又回到郑家了

    “皇上允许我们郑家占有对倭国贸易的三成股份,就是给我们世代的富贵,我们要珍惜。”郑芝龙感慨道。

    这个时候的郑家可不是正史中隆武时期的郑家,也不是永历时期的郑家。要不是朱由检的特殊眷顾,郑家也就是一个福建水师总兵加一个大海盗而已。

    可是朱由检太重视郑家了,所以郑芝龙准备向朱由检效死。

    “我儿,你可愿意返回平户吗”郑芝龙看着郑毅问。

    “父亲大人,可是要我永久留在平户?”郑毅有些失望,他本来想留在大明的,南京可比平户好多了。

    “不,我儿将以大明住倭国商务代办的身份返回平户。你将代表大明。”郑芝龙说。

    “我是大明的官员了吗”郑毅诧异道。

    “是的,正四品外交官,皇上亲封的。”郑成功说完拿出一封印信勘合。

    “我,我是大明官员了!”郑毅激动不已。

    要知道他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他是倭国的武士,如果再拥有大明的正式官职,那他就是双重身份了,而且还是大明的正式外交官,这太尊贵了。

    “我郑家这是要发达了,为父明日一早替你们践行。”

    ……

    十五天之后。

    金门岛,大明东海水师总指挥部所在地,也是郑成功长期的办公地。

    对于收复台湾这种具有历史意义的大战,朱由检当然不想错过。虽然他不懂海战,可是也不想错过这一场热闹。

    十艘全新的西式战舰一字排开,这就是攻台的主力舰队。也是东海舰队能拿得出手的用于水面作战的最好的战舰,因为能操纵西式战舰水手不够,凑齐这十艘战舰已经很不容易了。

    正所谓“十年陆军,百年海军”



第453章 凭空处永华惹嫉妒
    水师攻台的前锋并非是西式战舰,而是原来福建水师营造的仿西式战船,这些船只能算是对传统中式船的改进型号。

    而跟在这些战船后面的才是大明的西式战舰。东海水师参谋官陈永华就躺在旗舰上不断地呕吐,他已经脸色苍白,虚弱不堪了。

    陈永华是参谋,但是不是参谋长。参谋不带长,放屁都不响。东海水师真正的参谋长是刘国轩,比他陈永华的官可大多了。

    但是陈永华这个人命好,也不知怎么地,原本只是一个小秀才的他被皇上点名了,然后他不光当了参谋还做了福建船政学院里的教习,成了司令部里的红人,郑成功的座上宾了。

    “我说陈参谋,你好歹也是水师的人,咋能晕船呢”郑成功的侍卫官冯锡范有些嘲讽地看着陈永华。

    “陈参谋,你要管好你的学生,看看一个个都吐成什么样了”刘国轩训斥道。

    刘国轩和冯锡范都有些嫉妒陈永华,这家伙也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居然升官像蹿火箭一样。

    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这陈永华在后世有个响当当的大名——陈近南。

    陈永华是文官,没有什么高超的武艺,倒是冯锡范那是亲卫出身,的确是武艺超群。换言之,陈永华不过是郑经的语文老师,而冯锡范才是郑经的贴身保镖。

    陈永华这次出来的任务,就是带着船政学院的优秀学员来观战的,这也是朱由检额外派的任务,自然就更让人嫉妒了。

    “大,大人,下官马上就好。呕…”陈永华差点没把胃吐出来。

    “马上就要到澎湖了,陈参谋你没事吧”郑成功走进船舱关心地问陈永华。用个人感情上讲,郑成功是非常欣赏陈永华的才能的,尤其是陈永华对时局的判断,让郑成功惊讶,很多朝廷内部没有透露出来的事情,陈永华也能猜出几分。

    要不是陈永华是朱由检看上的人,他都想让陈永华做参谋长了。

    舰队攻占澎湖的速度很快,这里只是一个临时的补给点,平时荷兰人也很少来,偶尔有船只遇到风暴才会在这里停留。

    之所以在这个季节采取行动,是因为现在刮的是向北的季风。就算现在攻打热兰遮,荷兰人也没办法南下求援,风向不对啊!

    水师需要在澎湖先建立一个稳定的补给站,然后再休整一下,等到合适的时机进鹿耳门。

    (关于热兰遮的防御情况,就不在这里赘述了,打法也一样。因为历史上郑成功的打法是最合理的,没有必要强调自己多强大,非要整一出强攻显得多热血。

    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又或者是经济,用最小的代价战胜敌人就是最好的。无需显示自己多热血或者是自己的武器多先进。如果喜欢看开着飞机打匈奴人,还不如找个蚂蚁窝对着它尿泡尿过瘾。)

    陈永华强撑着去检查学员的宿营地,这是他份内的事情,水师并无义务帮忙。

    这一次带出来历练的学员总共有五百多人,全都是十五六岁的少年,而且全部都已经在学院里学满一年了。换言之,这是第一批大明正式培养的水师军官。

    朱由检对这些人是给予了厚望的,陈永华不敢马虎,有什么闪失他知道后果很严重。最近两年以陈永华对朝局的分析看,大明皇帝似乎对海事更有兴趣。他曾经暗暗地计算过,朝廷花在水师上的银子几乎快要和陆军齐平了。

    这个发现让陈永华兴奋地几夜都睡不着,但是他忍了没有对任何人说,在北方没有收复的情况下,这种论调说出去也没人相信。

    陈永华的发现是正确的,从表现上看,最近两年大明还是一如既往地在整顿军队,休养生息。可是朱由检却几乎没有扩充陆军,只是单纯地改变编制。

    反而是水师不断地扩编,仅仅是两大水师就足足扩编到了二十万人。可能是因为所有人把水师陆战队也习惯性算作陆军的缘故,也就没有人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陈永华有一个习惯,他善于从细节上去推理事情。朝廷扩建的造船厂数量,船政学院的招生规模,都可以让他推理出未来海事的规模。

    总之一句话:皇帝想要的规模远远大于大明对海事的需要。

    他陈永华就是一个搞情报的天才。

    陈永华一



第454章 降天兵巧渡鹿耳门
    葵一站在热兰遮城堡的最高处俯视着外面的居民区,那里一片忙碌,大批的居民正在朝城内迁徙,各种物资不断地转用着。

    明军水师进攻台湾的迹象很早就有了,尤其是广州在一年前建成专用的通商口岸之后,整个东南亚的转口贸易一下子就转了风向。

    原来荷兰人转口倭国的贸易一下子被大明抢去了一大半,台湾的地位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中就变得有些鸡肋了。

    欧洲其他国家也不必非要跟荷兰人做这笔买卖了,他们可以直接跟大明做,甚至还能就地在广州装满货物直接发回欧洲。

    于是,荷兰人和大明在对倭国的贸易的问题上就变成了在台湾转口还是在广州转口的问题了。接着大明市场的优势,当然是广州更有优势。

    要不是台湾本身也有不错的物产,荷兰人估计就要放弃台湾这个中转站了。或者说,只要大明能打败荷兰人一定的武装,荷兰人根本就不会为了台湾跟大陆死耗。

    这其实也是正史上的政治环境。

    但是葵一不这样想,因为他是台湾新上任的总督,而且他之前就是公司对倭国的商务代办,他的前途跟对倭国的贸易息息相关,离开了台湾他一无是处。

    葵一决定死守台湾,死守热兰遮城。于是,他在热兰遮城内积蓄了足够坚守两年的粮食和物资。

    “我尊敬的总督大人,城外的货物都已经转移到了城内,汉人们也都驱离出了城堡,请问我还能为您做点什么?”汉人通事何斌一无既往地恭敬和谦卑。

    何斌此人,那是和郑芝龙当年一起在澳门学洋话的同僚,大家后来又都给荷兰人当通译,区别只是郑芝龙后来攀上了大海盗许心素而发家了。

    老资格的何斌在台湾混得也不错,虽然没有郑家那么风光,倒也是风生水起,日子过得挺滋润。

    “何,你说这些人里面会不会有奸细?”葵一指着外面那些汉人苦力问。

    何斌心里一咯噔,他赶紧说:“这些都是来这里多年的移民了,不可能和大陆还有联系的。”

    其实何斌心里在想:这个葵一会不会是看出了什么吧

    攻台的时间提前了十一年,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大陆这边和台湾的联络中断的时间没那么长。正史里郑成功攻台,因为两地的联系中断时间太久,导致对台的情报不准,郑成功曾经为到底打不打台湾很纠结了一段时间。

    但是这一次,因为朱由检的支持,对台情报也足足准备了一年,就连何斌,朱由检就直接派人接上了头,而且还直接许了官职。

    何斌说到底就已经彻底变成了明军的内应了。

    “何,我还是不放心。一定要派人看好他们,如果有什么不对的情况,那就直接吊死他们好了。”葵一做了一个上吊的动作。

    “好的,我一定会遵照您的命令执行的我的大人。”何斌礼貌地行礼。

    四月三十日夜,海潮果然大涨,马信率前锋舰队顺利地通过了鹿耳门。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蒙蒙亮,葵一还没起床。他的仆人——一个吕宋岛上的土著正在给他熨烫衬衣。

    “铛铛铛…”城堡上的警钟急促地响了起来。
1...101102103104105...15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