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朱由检一口气说了很多,信息量大得让朱舜水应接不暇。他能理解吴三桂和后金人的待遇,可是他不明白外国使节和番属国之间的区别。
“皇上,这倭国是安排进鸿胪寺还是金陵宾馆?”外交无小事,朱舜水不敢擅自做主。
“让他们自己选。你把朕的意思说清楚,愿意住哪由他们自己选。选定之后以后就按照惯例执行,不更改了。”朱由检猜想以日本人的野心,肯定会选择金陵宾馆的。
朱舜水很自然地就到了新成立的外交司去通知所有人大明的外交政策了。
朝鲜国是最先表态,他们是大明现在最铁的番属
第462章 观海权眺望英格兰
八月十六是皇帝的婚礼日期,但是婚礼之前的活动安排却足够吸引所有人的眼球,因为这本来就是一次规模不小的展销会。展销会分为国内和国外两场,国内场也容许外国使节参观。
当一座巨大的,由玻璃组合的大展厅出现在南京城内的时候,西洋人惊呆了。
“哦,我的天啊,水晶宫。”当英格兰人发出这种感叹的时候,朱舜水通过通译回答到:“没错,我们的皇帝陛下管它也叫crystal palace。”
“皇帝陛下会讲英格兰语?”英国人问。
“是的。”朱舜水很骄傲,虽然他不知道为什么皇上会讲外国话,而且还是很偏门的一个小国家的外国话。
“哦,上帝。”英国使节约翰尼德普心想,他一定要把这个消息报告回国内,因为英国的查理一世两年前刚刚被处死,现在是查理二世傀儡皇帝,议会当政的时代。
就在一六五一年,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这个条例规定,输入英国的所有货物必须有英国船只运载。
由此,在三十年战争中是盟友的英国和荷兰,立刻变成了敌人,而且双方将在海上发生大规模的海上争霸战。
几乎每次海战双方都要投入上万名水兵和六到八千门大炮,而其作战次数之多恐怕亦是历史上所罕见的。
据说有人作了次统计,仅在一六五二年五月至一六五三年八月的十五个月之内,双方舰队作战次数已经不亚于当时世界各海洋历次战役的总和。
英国方面制定的战略主要是控制多佛尔海峡和北海,切断荷兰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迫使荷兰人投降。为此,海军舰队司令布莱克采取了集中强大舰队、拦截通过海峡的一切荷兰船只的战术,以确保其的绝对制海权。
他大胆地在海军作战中引进了陆军作战注意队形和整体效果的战法,发展了海军战术。战争的伊始,英国便将自己的舰队分成红、白、蓝三个支队以便于指挥。并颁布了“第一个海军纪律条令”,整顿军纪。
而当下的英国就是朱由检将来最希望拉拢的盟友,而且朱由检估计英国人也想找一个盟友联手对付荷兰人,只是大明现在入不入得了英国人的眼,朱由检还不确定。
可以想象的是,如果大明和英国联手,那么原本要打近百年的四次英荷战争,大明将参与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这将是一场旷古烁今的大海战。
英荷战争的结果就是法国乘势崛起,紧接着拿破仑横空出世。朱由检不希望看到法国有崛起的机会,他更想乘机让大明崛起。
第一次英荷战争已经开打,双方要打二十二年,该是大明寻机捞便宜的时候了。
“约翰尼德普先生,我国皇帝陛下将邀请您共进午餐。”朱舜水念着憋足的词汇,他还不适应这些洋人的名字。
“上帝,这些明人总算没有念错我的名字。”约翰尼德普暗暗高兴,能被大明皇帝单独召见这还从来没有过。
他心里暗暗盘算着要不要在午餐上跟大明皇帝陛下提出一些更多的贸易机会,比如多两船丝绸和瓷器等等,这样他就可以回去交差了。毕竟大明现在不是什么最好的外交伙伴,英国人最多只是想多买几艘船的货而已。
朱由检接见约翰尼德普的地方在玄武湖的游船上,这也是第一次有外国人进入皇家内府。
约翰尼德普或许见过欧洲人的皇宫,可是汉普顿宫跟南京皇宫比简直就是一座小财主的庄园。这个时代还没有白金汉宫,英国国王也不住伦敦塔,他们住在汉普顿宫。
“欢迎来到中国。”朱由检见到约翰尼德普就伸出了手,同时他用语句中使用的是a,而不是大明。
约翰尼德普本来是做好了跪拜礼的准备的,但是见到朱由检伸手之后,一切都显得那么亲切了。
朱由检的英语水平还不足以和对方无障碍交流,好在有一个通译在场。这个时代要找荷兰人的通译容易,葡萄牙语也有大把的,可是要找一个会英语又会汉语的,就难得多。
“听说贵国正在和荷兰人发生战争,你也知道,我们刚刚也和荷兰人打了一仗。”朱由检上来没有谈天气,也没有谈贸易,而是直接谈了政治。这让约翰尼德普有些不适应,其实他不过是英国派出来的一个小小的商务代表而已。
“尊敬的皇帝陛下,请容许我介绍一下我们有关双方的贸易合作……”约翰尼德普不敢谈论涉及政
第463章 洞房夜卖力闪了腰
大明要想真正得到英国的重视,以现在的实力是远远不够的,毕竟英荷战争争夺的是欧洲的贸易话语权。
而现在的大明,连东南亚贸易的话语权都掌握不了,英国人凭什么帮你?
不过,朱由检不急。这事不是一两年能解决得了的,反正英荷第一次战争要打四年,后续的几次英荷战争持续几十年,到头就为了争一个欧洲老大的位置。大明有的是机会慢慢来。
皇帝的婚礼并不奢华,但是整个婚礼过程却很繁琐,一项项礼节沉闷到观礼的客人们昏昏欲睡。
朱由检直接累得直不起腰,也可能是年龄大了的身体原因,一直到把婚礼举行完,他都躺在软塌上不想挪动了。
“皇上,要安寝了。”王承恩轻轻走到朱由检跟前说。
“你个老货,怎么这种事你特别懂呢”朱由检看着一脸淫荡笑容的王承恩说。
“老奴看得多呗!”王承恩毫不忌讳地回答。
“倒也是,没吃过猪肉,倒是见多了猪跑。倒是显得你比我经验还丰富了。”朱由检站起来活动活动胳膊腿,深深地感叹一番,今夜的任务还有点多,这才哪到哪儿啊!
熊丽静穿着盛装,真正的鳯冠霞帔,大红色的衣衫在烛光的照应下小脸红扑扑的,还是略显几分羞涩。
“真好看。”朱由检轻轻地撩起妹子面上的珠帘,那是一张熟悉得再熟悉不过是脸颊,不管是前世今生,他都不能忘记。
“皇上只喜欢我的脸吗”熊丽静本来是想说你只是喜欢美貌吗,却不想话一出口就说错了。
朱由检听完她的话眼睛就顺着脖子朝下滑,然后熊丽静那起伏不定的胸脯就更显得躁动不安了。
“我其实更喜欢不缠脚的你。”朱由检最后的眼神盯在了熊丽静的脚上,其实他是想看其他地方的,可是想想等会有的是时间欣赏,索性就把话题转向无关紧要的地方。
能领兵打仗的,当然不是小脚。除了陈圆圆,朱由检后来交往的女人全都是大脚,这一点完全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审美观。
“皇上难度不喜欢金莲小脚吗”熊丽静问。
“不喜欢。”
“为什么?”
“太臭了。”
“噗嗤。”
一刻值千金,新婚的夜总是显得有些太短暂。而朱由检的新婚之夜就更短暂了,尤其是当他嚎叫的声音惊动了王承恩之后,整个事情就变成了笑话了。
“王承恩,王承恩…”朱由检一声哀嚎之后,死呀咧嘴地喊。
“万岁爷,您怎么了”王承恩不敢直接进屋,只好猫着腰轻轻问。
“腰闪了。”朱由检小声说。
“噗嗤。”里间传来熊丽静的笑声。
“要不要叫御医?”王承恩又问。
“叫什么御医啊!揉一揉就好。”朱由检回答。
王承恩楞住了,他不知道该不该进去。犹豫了再三,王承恩决定还是不进去了。
于是王承恩隔着门说:“万岁爷,老奴就不进去了啊!”
“嗯。你在上面轻点,疼。”这是朱由检的话,王承恩也不知道谁在上面,反正听墙根这种事也不只是存在民间,皇帝的墙根听起来更过瘾。
“别动,还没好呢。”这是熊丽静的声音。
……
扬州城,陈圆圆屋里的烛光也亮了一夜。
朱由检大婚她没有去参加,甚至她一直都没有离开过扬州一步。
在陈圆圆的旁边,阿珂安安静静地睡着了,只有小玉陪着她。
“娘娘,您不应该离开南京的。”小玉叹息道。
“不离开又怎样”陈圆圆说:“我本是不详之身,世间早已容不下我,我又何必强留红尘。”
陈圆圆实在不懂,为什么家国兴衰非要和她扯上关系。她无非是恰好跟几个有名的男人扯上了关系而已。
“要怪只能怪那些臭男人们,是他们争权夺利,跟娘娘有何关系。”小玉替陈圆圆抱不平。
“
第464章 欧罗巴大明来了
国内的展销会已经是第三届了,不管是规模还是参会人数,都已经翻了好几倍。当然,这是相对于第一届来说的。
通过展销会的形式来加强国内物产的推广,同时加强商业社会的建立,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尤其是在以传统小农经济观念为主的大明。
要想让老百姓放弃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转向相互分工合作的工业化商品经济时代,必须依靠朝廷的推动力。
朱由检并不想在本土强化农业生产,尤其是大规模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催产物。所以,进口粮食打击国内农业生产积极性反而是他要采取的一种手段。
大明每年都从安南和暹罗等地进口大量粮食,国内的粮价一直很低。相反,最先成长起来的是航运业和造船业。除了国营的民生公司之外,各种小船运行会雨后春笋般生长。
在这个没有铁路、公路又不发达的时代,整个南方依靠所有河流形成的庞大河运网支撑了大明的经济。光是从业人口就达百万众,这让一些帮会应运而生,倒是滋生了一些新的帮派势力,黑社会增多。
沿海的船运业才刚刚发展起来,规模远远低于预期。大量的百姓宁愿跑内陆水运也不愿意跑海运,要想调节这个事情,就必须把大明的开埠口岸北移,不能只放在广州。依靠长江,松江口才是调动整个内陆经济的理想口岸。
对荷一战之后,在东亚一带现在能从海上威胁大明的势力已经不存在了,开发上海市就成了必然选择。
“启禀皇上,南京到松江府的官道尚需年底才能竣工。”工部尚书姜曰广说。
朱由检能预料钢筋混凝土作为新材料,运用起来会很慢,但是没想到会慢成这样。仅仅是在原有官道上整修一下,已经花去三年时间了,但是还没竣工。
皇上自己也曾去视察过,主要的施工难度就是桥梁,江南水道纵横,需要架设的桥梁太多。而且根本没有专业的桥梁设计和施工人才。尤其是沿途有几座稍微大些的桥梁,以现在的技术,根本就修不起来。
“恐怕年底也不能按时完工吧。”朱由检问。
姜曰广低下了头,他们几个老臣深感无力。皇帝交代的任务他们都很难完成,比起新崛起的年轻派,老派的几个人已经感到很大的压力了。
“朕就不等了,上海开埠已经迫在眉睫。朕总不能让整个长江的货物都等着路修好了再启运吧众位爱卿可知,此次展销会所成交的货物有多少,户部可以抽取多少税收?”
朱由检一提这一次的展销会,个个都竖起了耳朵。因为大家只晓得国内的展销会很热闹,但是皇帝同时还举办了一场专门对海外商人的展销会,据说赚了不少。
“我大明除去传统的丝绸、茶叶、蔗糖等商品外,内陆还新增洁具、棉布、漆具、玻璃、搪瓷、铁器等新外贸货品,大赚二百万两,这还不算广州市舶司和福建市舶司的营收。”
“哗!”朝堂一片哗然。
以前只听说过丝绸、茶叶等可以赚钱,没想到内陆也有这么多可以赚钱的东西的。这其中就有很多是因为攀科技树而发明出来的新产品,比如展销会展馆“水晶宫”,就让大明的玻璃大火一把。
已经消失的漆器,刀剑等被倭国抢走的生意,也因为化工和冶炼的发展被重新摆上了展销会的展台上。
再譬如棉布这一项,许多江南百姓今年入夏以后都觉得自己购买的布匹价格降低了,但是棉布的质量却越来越好。不光纹路细密,而且又薄又轻巧,虽然比不上丝绸但是确是百姓家最好的选择。
以朱由检的估计,光是纺织这一行业,大明明年就需要开始大量进口原材料了。紧跟着羊毛的需求量也会大增,可是现在原材料的产地还没着落,大约也只能再等等了。
能收商税已经成为地方官的一项新的标尺,甚至有些穷地方的官员想钱都想疯了,连卖菜摆摊的都要想办法刮三刀。
虽然大方向上朝廷是完善了商税这个老大难问题,但是从另一个方向上又暂时阻碍了小地方的商业发展。很多官员也开始思考招商引资了。
“启禀皇上,葡萄牙人想要深入内地寻求商业合作,我国是否应允?”朱舜水站出来问。
“不允。”朱由检一口回绝了。
开什么玩笑,以大明现在
第465章 小间谍惹怒朱由检
“各省驻军满编了吗”朱由检问。
“足编足额。”李岩回答。
到一六五一年底,从江淮大战之后近三年的时间,大明在军事上就没有干别的,只是在不断地加强各省的地方驻军以及整编地方部队和清剿土匪。
从表明上看,大明的军队保持不变甚至还略有减少,尤其是北线的野战军,数量一直维持在四十万人左右。
如果加上湖北和山东的两支特战部队,勉强达到五十万。单从数量上,据说吴三桂就已经拥兵近五十万了。
“各省能抽调的兵力有多少”朱由检问。
“三十万人。”李岩回答的很快,显然早就了然于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