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皇额娘,谁惹你不高兴了朕下旨砍了他的头。”已经十四岁的福临早熟,但是并没有史书里吹的那么厉害,也仅仅是个不算养坏的娃而已,有着大多数富养孩子任性的毛病。
“皇儿,额娘问你,假如有一天你不当皇上了,你想做什么?”大玉儿看着即将长大的儿子说。
“朕去当和尚啊,当和尚多清净,每日里只管念经,再也不用看那些烦心的书和奏折。”福临很高兴地向大玉儿表达了他的理想。
大玉儿气得嘴唇直哆嗦,她心想:这难道是天意?父母为子女铺的路,子女未必领情,哪怕给的是天下最好的东西,也一样。同时也说明大玉儿和福临就是普通人,是“我大清”神话了他们。
大玉儿不甘心,她想扭转危机,想当初夺位的时候比现在要凶险和困难的多,她不是也成功了吗!
“孙氏?”大玉儿朝殿外喊道。
“奴婢在。”一个二十左右灵巧的姑娘走到大玉儿跟前。
“你把这封信交给曹玺,请他想办法交给英亲王,不要让外人看到。能办到吗”大玉儿很相信这个孙氏,孙氏也是大玉儿的心腹。而孙氏和汉军营的教官曹玺有亲,说到底曹玺那是大玉儿的人。
这个事洪承畴这个到辽东时间太短的人是不清楚了,属于皇家包衣内部的事。同时大玉儿也在汉军旗里面安插了不少这样的钉子眼线,洪承畴的事她自然清楚。
“太后放心,奴婢一定办妥。”孙氏一口应承下。
英亲王府。
阿济格早已经病得起不了床了,说到底是被明军给吓的。别看他一生征战,可是野猪皮的十六个儿子中真正算得上大才的其实就三个:代善、皇台极和多尔衮。
首先代善有大局观,知道自己的本事,所以两次争位都能冷静清晰。先让皇台极,后让多尔衮(福临一派)。可以说代善如果在关键时刻不站出来,后金必分裂。
皇台极自不必说,他是后金皇族里唯一一个战略高手,比什么康雍乾强多了,没有他野猪皮搞的就是一个部落联盟而已,谈什么入关。
多尔衮一直被皇台极压着,皇台极要是不死,他连头都不敢抬。而且多尔衮的实力得靠他两个亲兄弟帮衬,这两个亲兄弟就是阿济格和多铎。
第512章 两大高手排兵布阵
明军还没抵达,太原城已经拥挤得如同赶集的集市一般,不光每一个家每一个屋子塞满了人,而且只要能塞人的地方,都挤满了人。
只要有不从的百姓,军队会端着刀枪和你理论。
太原城的城墙上面,已经站满了青壮,他们手中的武器根本就不是火器或者刀枪,而是棍棒,是锄头。
“报告军长,攻城部队遇到困难了,说是攻不下来,他们抗拒进攻。”通信兵给李来亨送来了一道奇葩军情,居然有战场上直接抗命的部下,这可是要直接杀头的。
“到底怎么回事难度太原城是整块石头不成?”李来亨还不相信了,在明军大炮面前还有攻不下来的城。
“骑一师的师长说请军长亲自去前营阵地看一下就知道了。”
“通知军部所有参谋,跟我一起去前沿阵地。”李来亨怒气冲冲地说,他可是真生气了,从军多年还是头一回碰到阵前抗命的。
前沿观察哨,李来亨已经端着望远镜看了一炷香时间了,他脸上凝重的结成了冰,一言不发。
一堆的参谋叽叽喳喳的,谁也不能说出个解决办法。
“那城墙上站着的可不都是年轻人,还有几岁的孩子和白胡子的老头。一炮下去会死不少人的。”李来亨的参谋长生怕他下令攻击提醒着。
大明皇帝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北伐之战是争取民心的仗,要尽量少死人,少死百姓。本来北方就糜烂了几十年,再死大量的人,留一片空地要恢复多少年才行?
“这仗我也打不了,派人快马报给皇上。先围城。”李来亨丢下望远镜,一屁股坐椅子上生闷气。
论狠,闯军驱赶百姓攻城已经够狠的了。可是从来没听说过驱赶百姓守城的,天下奇闻。
……
“洪承畴这是算准了朕的心思啊!”朱由检很无奈。
如果是外族入侵,恐怕早就不管不顾地开炮了,像是鞑子攻大明,从来都不会在乎平民伤亡的。可是朱由检不行啊,他是在收复失地,怎么下得了这个手。
难道死绝一座城就为了得到一座空城吗
“臣以为得赶紧作决断,军情来回需要好几天,这几座城里的粮食肯定不够这么多人吃。谁也不知道洪疯子会下一个什么样的命令。臣是怕……”李岩下面的话不说,可是谁都能猜出来那是什么事。
朱由检想到蝎族,想到五胡xx,想到正史里的新会之战。
“是不是朕把这些人逼得太狠了”朱由检反问。
朱由检想到是自己的追缴清算让这些汉奸们已经狗急跳墙,不择手段了。可是现在这种局面,谁也不会相信朱由检会网开一面的,尤其是洪承畴等几个大汉奸。
“实在不行就先放弃这几个城市,让部队直接进攻京城。”李岩看着地图思索着,时间确实不等人,他必须要替朱由检想出一个稳妥的解决办法出来。
“绕开这些城市,我军的补给怎么办”朱由检问。
“两条补给线:一是打穿山海关,从辽东补给;二是从天津卫海上补给。”李岩接着说:“这两条线的补给都需要海运,可能会很艰难。”
辽东现在已经有众多可以登陆的港口了,效率自然要比天津卫要高的多。但是这是几十万大军作战补给,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是强如后世的米帝,也做不到从海路对几十万大军长期补给的。
李定国去年攻伐辽东,就是因为登陆补给问题,活活拖了两三个月时间。
“臣刚刚想通我军现在只能前进不能后退,已经处于两难境地了。”李岩苦着脸说。
“什么意思”朱由检转不过玩来,跟这些走一步能看三步的人在一起,他总是要慢一拍。
“洪疯子太狠了。我军现在攻到太原城下,如果后退,太原城的守军一样不会开城放走百姓的。只有我军真正走掉,他们才会放心。”李岩说。
 
第513章 大明军强夺拦路虎
刘体纯部以最快速度完成补给之后即刻启程朝衡水方向东进。而进攻德州的袁宗第却连一直按兵不动地在德州城下等了足足五天。
德州守城的是陈名夏,崇祯十六年探花,崇祯十七年投降李自成,接着降金。正史里是一个喜欢拉帮结派,玩弄权术的人物。
因为德州离济南近的缘故,德州城里的守军比百姓多,加上这几年每年冬天,山东地界上难逃的百姓数量也是最多的。
所以整个德州城其实已经是一座大军事要塞了。
已经官至山东巡抚的程先贞坐着马车带着一队护卫走在黄河以北的大道上。大道两旁尽是荒芜的天地,和当初他陪着朱由检南下的时候没什么区别。
过去整整七年多了,这是他第一次重新踏上回乡的路。大路上全是军队的马车,都是朝前线运送补给的。
四轮马车现在是大明最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不管是官员出行,还是物资运输,全部都勒令使用马车。由此,轿夫这个职业正在淡出大明社会生活。
同时,马车的制造也越来越人性化,不光有了减震弹簧,还有了简单的差速器的概念。反正车是越来越舒服了,能制作的小作坊也越来越少了。
工业化的发展本身就是对传统手工业的一种打击,从表现来看,大明的商业仿佛是陷入了一个低谷,农业倒是蓬勃向上。
“大人,前面就是军营了。”一个下属骑马走到马车旁边汇报。
“过去传话,就说圣上口谕到了。”程先贞收回自己的思绪吩咐着。
袁宗第正在营帐里开会,研究怎么能绕过德州以最快速度取沧州。这里面是走运河,还是靠双腿走。
他和刘体纯的两个军可比不了骑一军,他们除了后勤和大炮是马车外,部队可都是真正的陆军,完全靠脚板子丈量行军路线的。大军从德州走到天津卫,少说也得半个月呢。
可是他们能携带的粮食最多也就够十天的,剩余的五天饿晕了等着被敌军俘虏?显然不行。
闻听皇上口谕到了,袁宗第赶紧出帐迎接,倒是不用摆香案。
德州城里,陈名夏很轻蔑地看着城外的明军。已经好几天了,别说攻城,明军连一声炮都没有开过。陈名夏很佩服内阁总理军机要务,大学士洪承畴的手段,任他千军万马,在他们面前都得乖乖地趴着。
城墙上的百姓已经换了无数波了,现在上到城墙上的不光有男人还有妇女。一群妇女散落到金兵手中还能有好?年龄轻一些的当场就被大大小小的军汉们给侮辱了。
陈名夏对此是完全闭着眼睛的,他巴不得这样的事出的越多越好,只有这样这些守城的士兵才会更加卖命。
仇恨是离间人心最好的办法,只有仇恨才能控制住城里的秩序。守军和百姓一家亲了,这德州城他根本就管不住了。
“大人,晚上要派多少刁民上城?”一个军官带着猥琐的期盼的眼神看着陈名夏,陈名夏当然知道这些人在想什么。
“今晚上上城的刁民可任由你营去城中挑选。不过可有一样,这城你必须给我守住了,不得误了大事。”陈名夏捋这山羊胡装训斥人的口吻,这是文官们最喜欢的做派。
“谨遵大人教诲,标下一定效力,万死不辞!”军官的好话也是张口就来,这些用词都是文官们爱听的。
反正具体到个人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无非是大家互相忽悠呗。俗话说:我希望你指点,但是不希望你指指点点。
旧时代的军人们对文官们的这一套指指点点的做派早听得不耐烦了。
入夜之后,城外的明军大营一如往常。而德州城上的守军却早已经开始了放浪形骸,士兵的淫笑和女人的尖叫此起彼伏。
“上。”随着一声小声的令下,夜幕中几十个小黑影抬着五六架云梯正在朝城墙上面搭。
“连长,要是敌人提前开枪了怎么办?”班长伍曼宇临上梯子之前还问了一下连长。
“如果敌人提前开枪了,你们班就滚回去喂猪。”连长狠狠地说。这个回答让伍曼宇心里很紧张,喂猪的兵是整个部队最差劲的兵,一年到头连枪都摸不到。可是他也知道连长这句话不是说笑,提前开了枪以为着暴露,喂猪已经算是最轻的惩罚了。
远处的明军军营,袁宗第着急地等待着前方的消息。强攻德州,就是朱由检给他下的命令。
原因很简单,明军不愿意攻城并不是真的被洪承畴的手段下到了,而是真实地考虑到了城中百姓的生死。
如果真的一座城都不攻,那绝对是助长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也打击了城里百姓信心。
几座城,攻打德州是伤害最小的,也是大军北伐路上最大的一只拦路虎。
要想把两个军尽量送到更靠近京城的天津卫去,就必须把大
第514章 陈名夏魂丧德州城
“分散,结阵。”伍曼宇吼了一嗓子,然后明军这边立刻就以三三阵型背靠背开始结阵。
这个时候,双方的技战术就出现了分水岭了,金兵依旧以个人武力见长,主动攻过来的都是对自己武技很有信心的,而站在后面乱晃的,基本都是没什么本事了。
一个拿着鬼头刀的金兵步伐沉稳地朝伍曼宇这边三个人攻了过来,从对方的动作可以看出来是个好手。
伍曼宇用胳膊肘子碰了一下他左边的战友,然后他端着刺刀就是一个突刺。敌人一刀磕偏了伍曼宇的刺刀,然后顺势就削了过来。这一刀又快又狠,如果得手,估计伍曼宇的脑袋要搬家。
“呼”的一声,伍曼宇只感觉到一阵凉风从他的脸上掠了过去,要不是他弯腰转头来的快,刀锋绝对上了他的头。可就是这样,他的头盔也被刀刃带落。
好险!
就在伍曼宇转身的一瞬间,左边的战友已经把刺刀捅进了对方的胸口。鬼头刀噹地一声掉地上,对手捂着胸口后退好几步,满眼的不可置信。
刺杀术是明军最基本的技战术,这是每个军出去队列外必须要率先掌握的技术。昂拳作为明军基础拳术技能,是属于锻炼身体用的。朱由检觉得军体拳招式太肉,都没拿出来。
其实,这也就是后世抗战中日军拼刺强过国人的原因。日军也不可能个个都是武术高手,我们也不能各个都是名家,所以,简单有效的招式和简单的配合才是最有用的杀敌术。当然,它绝对不是刺刀一起向一个方向刺。
金兵不傻,在看到危险的时候自然不会傻站着等明军杀他,这是人的求生本能。几个金兵一看情况不对,自然要跑别处搬救兵或者找别的更厉害的武器来对付伍曼宇他们。
“班长,敌人跑了。”一个战士见好几个家伙撒丫子朝城内跑去,就急着大喊。
“开枪。”伍曼宇迅速抬起了枪口就对准了跑的最远的那个地方就扣动了扳机。既然已经控制不住了,那么只能赶紧打开城门再说。
一阵枪响,金兵没被打死的已经跑了一个干净,而明军这边,完成了城头突袭的友军也赶过来增援。
“连长,我提前开枪了。”伍曼宇有些沮丧。
“提前开火有过,打开城门有功,功过相抵。我会替你说情的,你们班不用喂猪。”连长提着一杆燧发枪就越过了伍曼宇朝城里冲去。
明军大部队像潮水一样从各个城门冲进了德州城。
陈名夏睡得正香,迷迷糊糊地就听到外面有声音,这个时候城内已经乱了起来了。
“怎么回事”陈名夏一骨碌爬了起来赶紧问道。
“老爷,好像是明军攻进城了。”一个仆役惊惶地说。
“快,扶老爷我出去瞧瞧。”陈名夏可是很有派头的,探花出身的自然比一般进士要高傲。
德州城内的局势暂时还没那么坏,一是金兵人数有些多;二是明军没有使用炮火,仅仅只是燧发枪在攻击在,连手榴弹的爆炸声都很少。
陈名夏站在一栋少有的三层楼的上面看着城内,满脸的得意。
“大人,南人恐怕奈何不了我们,这都是您指挥有方。”一个军官奉承地说:“这些南人全靠火器犀利占优,一旦逼迫他们使用不了火器,他们就不会打仗了。”
“哼,一个流贼居然当上了什么军长,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崇祯那是没有遇到厉害的对手,又从西洋人那里学了一些奇淫巧技而已。论谋略想来当今天下,也只有洪大人和本官这样的人才是当世英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