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侯方域说完,又灌了几大口酒,一张脸已经红里透着黑,有点发黑亮了。
“朝宗兄,这大好的日子,怎么一个人在家喝酒不请我们一起吗”
正在侯方域熟络李香君的时候,门外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李香君立即起身,很贤惠的代替侯方域迎了出去,大正月的,来的必定是客人。
果然,那个熟悉的声音正是侯方域的好友:贾开宗。而且,这一次不只是贾开宗,还有整个“雪苑后六子”:贾开宗、宋荦、徐作肃、徐邻唐、徐世琛。
“贾静子(贾开宗的字),你是来看我笑话的吗”侯方域现在见到谁,都觉得对方有看他笑话的意思。
“朝宗兄说笑了,我们是来给你拜年的!”贾开宗一边说,一边呆着众人给李香君见礼,顺便奉上拜年的礼物。
“诸位公子请坐,奴家去备一些酒菜。”李香君连忙还礼,也很知趣的去帮侯方域长面子。【… !免费阅读】
“有劳嫂嫂了。”贾开宗很羡慕侯方域,不由得多看了李香君几眼,从内心讲,在大明能娶一个这样的媳妇,没有什么不满足的了。
很快,一桌丰盛的酒菜上桌,几个翩翩公子落座,侯方域当仁不让的坐了主座。
“说吧,今日来有何事”侯方域自顾自的倒了一杯热酒,没有管其他人。侯方域号称明末四公子,不光是复社领袖,在整个“雪苑社”里,他也是最领头的。
一直以来,侯方域都很傲气,自觉剩下的几个都是自己的小弟,大约也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
“朝宗兄,你可仔细想过年初一,皇上在朝堂上说过的话”贾开宗也习惯了侯方域的自大,谁让人家有个好爹呢。
“什么话”侯方域没在意,仰头就是一口,热酒下肚,脸蛋又再增加一点红。
“后金说,执国器者当是天子,我们的皇上却说,民即为国器。朝宗兄大才,难道没有想过,真正的国器是什么”
贾开宗玩味的看着侯方域,同时,其他几个人也都盯着他,就连躲在一边的李香君,也竖起了耳朵。这种话,大约也只有在家里才敢说出来,当然,也很吸引人。
“什么意思有话直说。”侯方域一愣,贾开宗明显是话里有话,却故意吊他胃口。
“朝宗兄这么聪明的人,难道不知道,真正的国器,其实是我们这些士子吗”
大明士子之所以读书,不就是为了做官嘛。官员才是支撑一个政权的核心力量。别看整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上,其实,单反是有点心思的,谁不知道什么叫表面文章。
“你看咱们的皇上,现在不是折腾奇淫巧技,就是不按祖制的重用自己的心腹,完全都罔顾社稷宗庙了。国器哪还向着他”
别看贾开宗仅
第一百一十八章:亲疏远近一念间
整个正月五天假,朱由检除了初一朝议完,陪了一下太子和陈圆圆,其他时间全都在将军山,和方以智,宋应星商讨事情。
技术进步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非,穿越者像《临高启明》那样,是带着技术员,图纸以及材料进场。
只负责建设,那当然会很快,否则,任何一门技术的发展,都会是一场艰难的旅程。
在大明的时代,方以智掌控下的理工学院,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做出了唯一的一个科技成果,那就是:水泥!而且还是土法水泥。
这是大明现有的技术手段中,最容易突破的一个材料。因为,大明是瓷器大国,对烧窑有充分的了解。
景德镇的窑工,加上朱由检给的配方,土水泥很快就生产出来。而且,大明也不缺烧石灰的技术。
别小看了这一点点技术的进步,它让理工学院的很多项目的基建速度提高了几倍。
建炼铁厂的一个大台面,原本是需要两百个人半个月的活,用上水泥之后,只需要一百个工匠,七天完成。
“淮南的煤,挖出来了没”
朱由检很着急,时间不等人了。南京周边都是不缺铁矿,可唯一缺的是优质的煤。炼铁用的是焦炭,但是高品质的煤对炼铁的影响却是很大的。
“煤是挖出来了,可是运不过来。路太远了!”宋应星主要负责大项目的跟进,朱由检指出的几处大矿,倒是很容易找。可惜,煤和铁相距的距离让人可惜。
“等不了了,铁矿还是先集中到**开挖吧。炼铁只能用最好的木炭了。”
朱由检记得在资料上看过,南美洲也缺煤,巴西一直是用木炭炼铁的。焦炭的好处就是良好的骨架支撑,如果用硬质木炭,可能也能凑合。
大明最好的铁料不是产自北方,而是两广。其中的原因就是北方炼铁用的是煤,煤没有焦化,含硫量高。而两广用的是木炭,出精铁的品质要好的多。
“可是,木炭的用量太大了,也难以购买。”按照朱由检对精铁的需要量,用木炭恐怕是一个海量数字。
“把对面那座山给我砍光了。”朱由检是真急了,别看已经整合了江北的三个军阀,可是军队装备已经严重老化。
马上就要打打仗了,整个南京兵部的库房里,找出来的全都是锈迹斑斑的装备,甚至连永乐年的武器都有。
与其修理这些破烂,还不如直接回炉造新的。
就在朱由检焦头烂额的时候,王承恩悄悄的来到门外,朝屋里望了一眼,见朱由检正在忙,他也没有打扰,安静的退了一旁。
朱由检余光里已经看到了王承恩,知道有要事。
“就这样吧,今天就到这,告诉猴崽子们,还是那句话,不要心疼钱。”
方以智,宋应星走后,王承恩像影子一样溜了进来。
“老家伙,你咋走路不带声音啊”朱由检发现王承恩越来越像个间谍头子了,走路不出声不说,还喜欢站在光线最暗的地方。
“老奴老了,身上没几两肉了,自然走路响声小。”王承恩这几个月累坏了,组建一个新的特务机构,不容易。
“身体要紧不要不要我赏你几个宫女你不会在宫里没有对食吧”
这句话,如果是一般人说,王承恩估计会记恨一辈子。可是,朱由检的痞子样他早就见识过了,也知道朱由检是在跟他开玩笑。
“南京城里又有士子聚集,有人在集中搅局。传言要逼迫万岁爷开科。”
“嗯,比上次有进步。能提早发现,你的手下办事越来越靠谱了。”
对于上次攻击理工学院的事,王承恩还是显得自责的,当时那么多人闹事,厂卫居然不知道,可以算是严重失职。
“太难了,你说的那些故事,我琢磨了很久。这把老骨头,可能完不成任务。”
王承恩有些黯然,朱由检给他灌输了几百年后的一些谍报手法,虽然听起来有些神乎其技,可是仔细一想,里面的学问太深了。
显然,这要紧超出了王承恩这个传统厂卫头子对谍战的认知。
“老家伙,这事还非得靠你了,其他人我信不过。”
“高起潜在江北,要不先把他找来,帮老奴一下”
高起潜这个人,在京城的时候深受崇祯重用,一直以知兵著称,崇祯的很多监军任务,都交给他完成。
虽然现在这个皇上不一样了,可是王承恩凭借对朱由检的了解,应该会记得这个人的。
“谁你刚刚说谁”
&
第一百一十九章:挖科举的墙角
王承恩看出来了,朱由检在政治手段上正在成熟。
之前,朱由检所表现出来的,略显幼稚,对于一路上的成功,王承恩归结为朱由检的运气好。
但是,他对朱由检所表现出来识人善任的本事,还是很佩服的。
正月初六,大明的官员正式上班,这一天的朝议,朱由检如期上朝。
还没等朱由检的屁股坐稳,一堆的官员就站了出来。
“启禀皇上,今日有众多士子有意报国,盼望朝廷及早开科。臣以为众多读书人都有一颗拳拳报国之心,希望朝廷能从大局着眼,早日开科取士。”
朱由检看到钱谦益完全是躲避的态度,他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讲这个事情的是吕大器。
“爱卿,此事朕早已有言在先,等到开春,必定开科。既然学子们热情这么高,那么开科之事可以提前。朕决定:鉴于北方局势不稳,朝廷当先照顾江北的学子。顾,朕以为,可以现在江北的学子中优先开一科,只取吏员。众卿以为如何”
“启禀皇上,开科取士,当是为国选才。为何要录取吏员呢”
朱由检从一开始,对于科举的态度就是在拖延。他根本不想在这个时候搞什么科举,与其搞什么科举,不如直接招大量的普通办事人员。
“开科是大事,江南多山,学子来南京不易,总得给足他们时间。江北局势混乱,朕不忍看到士子们流离失所。当然,如果在江南的士子也有意早日报国,也可以参加吏员考试,朕亦是欢迎的。”
这个理由就明显是睁眼说瞎话了,谁不知道江南的读书人都集中在江浙一带。而这些读书人眼睛里根本就瞧不上什么吏员,他们的目的就是正规的科举。
皇帝的话刚落,台下一片嗡嗡的议论声。
“敢问皇上,吏员选拔考试,是否和科考相同”吕大器继续追问。
“自然是不同,恩科乃是正科,自然要选拔最好的栋梁之才。”朱由检微微一笑,继续说:“吏员当选经世致用之才,如此才能辅助好我大明未来的栋梁嘛。”
“臣以为,吏员选拔没有先例,那么,吏员选拔的题目,有谁出呢?”
“爱卿无用多虑。朕的秘书处早在淮安的时候就已经成功选拔过了,他们会协办此事。”
台下又是一阵喧闹,谁也没有想到朱由检会提早留有后手。
“朕知道,小小的吏员选拔,自然用不着当世大儒出题。所以呢,朕的秘书处里面有几个江南才子,足可担任。比如:陈子龙。”
朱由检得意的一笑,考试我照样用复社的人出题,看你们还有什么话讲。
陈子龙和黄道周就站在后面,一肚子的苦水。朱由检的心思岂能不知明显是借用他们东林的身份,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可恨的是他们还不能违背。
黄道周真相撕碎了那张卖身契,以为一群官员的目光都怪异的盯着他在看。
朝议的结果,让东林党们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很多人对朱由检产生了失望,同时,也有很多人兴奋的睡不着觉。
因为,朱由检规定,只要具备童生资格的读书人,即可参加此次的吏员试。
童生,连秀才都不是,大约只相当于掌握基础文化的人而已。
整个东林是真的对朱由检很不满,可是没有办法。按照制度,吏员的确不是官员,无需科举录取。
这是科举制度的漏洞,相对于朱由检来讲,也是他唯一能从制度上挖科举墙角的一条裂缝。
朱由检,是在用一己之力,和整个时代在抗衡。
南京城内,一处幽闭的宅院。两个半百的老先生正在屋内对弈,古香古色的棋盘上,双方正杀得难解难分。
一位中年人缓步走人房间,抱拳一恭,态度很是谦卑。
“朝议结束了。”
“哦?他同意开科了”其中一位老先生随口一问,眼睛依旧没离开棋盘。
“没有。只是同意录取吏员,而且……”
中年男子有些犹豫,不知道该如何说。
“有什么就说嘛!”
“那人说,此次吏员考募,童生亦可参加。”
刚刚接话的老先生手使劲捏了一下手指的棋子,重重的按在棋盘上。
另一位老者端起茶碗,喝了一口说:“且由着侯家小子去闹吧,他想一个人占尽天下,就让他尝尝逼宫的滋味。”
“两位恩师,咱们要不要也派人去武昌加把火?”
“不用,侯家的话,分量足够。给曲埠去封信,就说最好拜会拜会侯询。”
 
第一百二十章:夜宿皇宫的小叔子
正月底,京城乾清宫。
整个后金都洋溢在喜庆之中,经过大半年的追击,前方捷报频传。
正月初十,阿济格部大批军马进入陕北,此时李过、高一功分别据守延安和榆林。阿济格留下明朝降将姜镶牵制陕北大顺军,自己率主力直扑西安。
十二日,潼关失守。正月十八日,多铎部占领西安,随后,阿济格部也到达西安。
李自成审时度势,决定放弃西安,于正月十一日奔逃回西安,十三日到达,随即带领大批官员、家属及财物由西安经蓝田、商洛经武关向河南撤退。
“诸位,近日我大金是多喜临门啊。本王今日高兴,特意把你们几个叫来,大家一起乐呵乐呵。来人,上锅子。”
多尔衮最近红光满面,就连头皮都冒着厚厚的油光。今日,在几位重要谋臣的面前也不再拘谨,更是直接坐到了大玉儿的身边。
七岁的福临有些害怕多尔衮,勉强坐在多尔衮和大玉儿的中间,浑身不自在。
大玉儿一直用手拽着福临,生怕儿子会吓得晕倒,就连她,都能明确感受到多尔衮身上的酒气太冲鼻子。
吃锅子,那是后金的特色,大明的皇宫菜肴很少出现这东西。
“臣等遥祝我大金繁荣昌盛!”
范文程和洪承畴当然是立即起身,远远的敬多尔衮。哪怕他们现在是重要的谋臣,可是在这种规模的宴会上,也只能坐到很远的位置上。
“摄政王,等我们夺了中原,是不是给咱们每人分他几万个家奴啊哈哈哈”
“就是,依我说,咱们就该把所有的钱财都分了。以后,咱们这些人,就可以永远吃香的喝辣的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