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本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坤琳婶
一个人解决问题的办法,跟他的才能和受教育的程度有关,柳敬亭这样的说书人,解决问题的办法往往都是从那些故事传记中学来的。
“闯贼胜,我武昌危矣;后金胜,我武昌亦是危矣。双方不胜不败,武昌才安全。”左良玉叹了一口气,他现在是四面皆敌。
“非也!大帅尚有三条路可走。”柳敬亭微微一笑,开始卖弄自己的本事。
“哦还有生路请先生教我
第一百五十七章:左良玉找出路
“这第三条路:就是东进南京。”其实柳敬亭不说,大家都能想得到。
公开的自立为王是不可能的事,左良玉虽然号称多少大军,可是他连李自成的偏将都打不过,还能自己跳出来让大家围殴
环顾四周,北面两个拳手正在互攻,他只敢远远地站着看;却还想着保持自己的地位。跟李自成的思维一样,那只能找打得过的人下手了。
南京富庶,谁都垂涎三尺。可是,那毕竟是左良玉名义上的主子。
“给我一个理由。”左良玉当然想入南京了,可是这确实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
“皇上急于收拢兵权,江北四镇表面都已经归附,可是时间太短,想必还很混乱。听说后金正三路南下,皇上必然成为后金首选目标。这个时候,朝廷的重心在江北,南京必然空虚,此其一也;
皇上南渡之后,推新军制,推新学,重用阉党,满朝官员皆成摆设,江南士子怨气颇深,此其二也;
贼军肆掠多年,朝廷可用之人凋敝,大帅一生征战,为现存唯一之大将,声望甚高,一呼百应,此其三也。
由此三点,大帅如若东进,必能成就一番伟业!”
站在左良玉的角度来看,目前柳敬亭说的都对,起码对时局的分析差别不大。当然,这个前提是他们不了解朱由检是穿越者的情况下。
“这是利弊,不是理由。我左良玉总不能无缘无故的就发难皇上吧!”
古时候骑兵,需要一个拿的出手的借口,比如:匡扶社稷,正本溯源之类的。
“清君侧!大帅可以借着局势不稳,皆因奸佞当道,以清君侧的名义发难,料想崇祯必然慌张。”
柳敬亭能替左良玉找到的理由并不多,历史上的左良玉,本身就是以“清君侧”的理由发难的。
好在找理由就是找借口,不需要是不是真实的,只要有一个人观点认为正确,那就是理由。
黄澍在南京官当得好好的,突然跑了,喊着朝廷有奸佞,这就是理由。
借口有了,局势也分析了,柳敬亭想:左良玉八成已经拿主意了吧。
“再等等看吧!我决定先练兵,生病几个月了,还不知道这帮兔崽子们能不能战。我已经下令,明日举行阅兵,我要检阅部队。”
军阀们把军权看得最重,几日不去看看手下的队伍,心里始终是不放心的。
柳敬亭从左良玉哪回到家,就找人叫来了黄澍。
“黄大人,左帅还是没有应允下来。你看这事”柳敬亭显得很为难,似乎很有愧疚感一样。
“先生,这事难道就没有可能了”黄澍很失望,他已经步入绝境了,逃离了南京,也只有左良玉这里还拿他当个人物来接待。
在江南的名声已经臭大街了,凭着自己这点身份,就算是投降后金,都捞不到好官做。
“这...”柳敬亭只吐出一个字,十指紧扣,两个大拇指交替转动。表情似乎在思索着什么,又显得极为为难。
“先生,这是在下的一点薄礼,不成敬意。”黄澍很知趣的拿出一个盒子,放在柳敬亭身边的桌子上。
柳敬亭抬起胳膊,用手指轻轻的打开一条缝,眯着眼睛朝里一看,一颗硕大的东珠露出一点。
自毛文龙死后,这东珠可是稀罕物,这么大的东珠,恐怕得是宫藏。
“这怎么好意思呢。”柳敬亭喜上眉梢,这东西可比黄金还贵,谁不爱
“在下让先生受累在前,这是应该的。只是这后面的事...”黄澍浑身的肉都疼,为了报复朱由检,他已经准备倾家荡产了。
“大帅准备明日阅兵,这事你知道吧”
“自是晓得的,可是这与我的事有什么关联”
“我看大帅此举,是为了壮胆。对于东进,他虽有心动,可是任然不敢轻易下决心。只有这军中诸事顺利,大帅才可放心。
你监军多年,应该熟络这武昌军中之事。要想让大帅放心,明日检阅部众,最是要紧。你当速速去联络各军降临,早早谋划一二。”
黄澍听了茅塞顿开,不得不佩服柳敬亭对左良玉心思的把握。千恩万谢之后,黄澍猴急火燎的就走了。
黄澍前脚走,柳敬亭后脚就把心腹叫了过来:“去找一下大公子,让他明日好好表现,万万不能再出错。”
......
阳春三月的天已经是绿荫葱葱,山花烂漫。
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原本是游玩踏青的好时间。
武昌城的郊外,几座小山丘附近人
第一百五十八章:导演出的一场大戏
“大帅请看那边山上,今日我军所有将士都来到了现场。公子命令前后五营各部以不同颜色分别驻守五个山头。
从早上天亮到现在,已经矗立了两个时辰了,大军依旧纹丝不动,可见军纪严明。”
顺着柳敬亭手指的方向,左良玉果然看到五座不同颜色的山头上,整整齐齐的站列着无数的兵士,没有喧哗,也没有躁动。
左良玉带兵,一贯的纪律松弛。每一仗之前,必定到处抓壮丁;而每一战之后,又出现大量的逃兵。
他所谓的军纪,就是看士兵能不能排列齐整,又不会逃跑。左良玉的最大的军纪就是:他让士兵抢,士兵就抢;他让士兵不抢,士兵就不得抢。
左部的军纪只听凭左良玉一人之言,毫无章法。活脱脱就是一处山寨的土匪,左良玉就是那个最大的土匪头子。
几十万大军,早已经超过了左良玉控兵的能力极限。
所以,当左良玉这会看到几座山头的士兵都能安静的接受检阅,心中早已经非常满意了。
既然士兵都这么听话,哪里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在左良玉的认知里,只要再有一些精兵大头阵,他就会无往不利的驰骋天下了。
这是他从闯军创立初期学来的领兵之道。
“我要看一下各位手下的精兵强将,你们都把各自的精兵带来让我瞧瞧吧。”
左良玉看完这些,还不过瘾,他还要接着看。柳敬亭朝左梦庚使了一个眼色,左大少就快速的去组织人手去了。
就在洪山背后,侯方域正忙得满头大汗。他的旁边堆满了临时缝制的五色衣服,全都是崭新的。
黄澍前脚赶过来,左良玉的命令后脚就到了。
“快,让第一营的人穿好了红色的衣服赶紧先出去。”侯方域冲这一堆乱哄哄的士兵催促道。
“红色的衣服不够,凑不齐五千人。”一个小校争辩了一声。
“那就去城里找,只要是穿这五色衣服的,全都抓过来。”黄澍来得正是时候,正好解了围。
“侯公子,昨天不是计算过吗,为什么布料还不够”抢布行是黄澍的主意,而且昨日也却是抢了不少布匹。
“好我的黄大人,您不知道半面山需要多少布料吗幸好是我聪明,只在每个草人的胸前挂了一块布,不然哪有剩余的。”
侯方域没好气的瞪了黄澍一眼,整个现场都是他在布置,已经累得不行,容不得别人指教。
“我说这满山的士兵为何一动不动这么听话了,原来都是草人啊。”
“如果是真人,那还不得把这几座山点着了”
“那场上的骑兵是怎么回事哪儿来的那么多战马”黄澍知道今天这事是侯方域出了大力了,要是换做他,他可没本事导演这一场大戏。
“最前面的的确是马,整个场子后面连水牛都用上了。只是人数太多,左大帅病久了眼神不好,是看不出来的。”
“你可真是艺高人胆大。”黄澍不得不佩服侯方域,这主意他是不敢玩的。
“第一营已经上去了,赶紧些让第二营上。等会等第三营上的时候,第一营要赶紧过来换衣服。”
“合着总共只有三个营的士兵啊”
“黄大人错了,每一营只有三分之一是士兵,其他都是周围的百姓,你看你身边那个老头,快八十了。还有旁边那些妇人,就怕她们的小脚碍事,我特意嘱咐她们今日走快些,等会没人发一顿干粮。”
“这大帅也看不出来”
“她们离得最远嘛,只要有个人影子在动就行。”
......
一场热热闹闹的大戏终于落幕了。
最满意的左良玉美美的入睡,只要兵在手,左良玉觉得天塌下来都不怕。
而侯方域等人却是焦头烂额的,此刻他们几个被无数的乱兵、民众纠缠和包围着,堵在武昌府衙里不得脱身。
左良玉回城之后,左部真正的精兵们,看上了那些强抢来的牛羊畜生,全都直奔而去。
临时召集过来的青壮和百姓,不敢跟精兵们争斗,索性一窝蜂的涌入了武昌城,侯方域等人还没来得及关城门,就已经被人挤进了衙门里。
“说好的干粮呢”一群妇人拉扯着侯方域,不准备放他离开。
“我的牛啊!你们把我的牛牵走了,为什么不还给我”一个老头哭
第一百五十九章:左良玉起兵
城里一下子闹了起来,到处都是乱哄哄的人群,四处燃起了冲天的大火。
正做做着替皇上当家美梦的左良玉被吵闹惊醒,生气的质问着身边的人:“哪里这么吵闹赶紧都给老子抓起来。”
一个亲兵慌慌张张的跑进来报告:“不好了大帅,城里的兵乱了,到处都在烧杀抢掠。”
“到底怎么回事白天不是都好好的吗”左良玉见多了乱兵的场景,倒是也没有那么害怕,他只是不相信而已。
这个时候,柳敬亭恰好来到屋里,看了一眼亲兵,然后不紧不慢的说:“刚刚大公子带人出去查过了,城里来了一伙闯贼的探子,正在城中制造混乱。”
“李自成是不是要打过来了”左良玉跟李自成打了十几年,很是害怕这个老对手。
“在下以为,李自成八成是想打武昌城的。”亲卫还想插嘴的,被柳敬亭使劲蹬了一眼,只好闭嘴不说。
城里的虽然混乱不堪,可是这点事在柳敬亭的眼中却算不得什么,他刚刚已经和左梦庚商量过,打算趁这个机会逼左良玉做决定。
一听到李自成要打武昌,左良玉赶紧起身,身子骨比白天还利落,仿佛激发了全身的潜力。
“快!赶紧召集兵马,马上出城去。江边的水师都安排好了吗”
左良玉慌着找鞋,那边柳敬亭已经代他开始布置军令了。
“大帅,城里的贼兵怎么办”城里已经闹开了,总要找个理由把这件事填上才行,柳敬亭借此询问左良玉。
“给我把武昌全烧了,一根草都不要留给李自成。”左良玉心里非常害怕李自成,简直像老鼠见到猫一样。
“好嘞!”柳敬亭巴不得左良玉下这样的命令,如此正好把所有的事情都掩盖下去。
可怜的武昌城,就这一夜的大火,已经烧得空荡荡的。
乱兵已经被镇压了,大批的难民哭爹喊娘的没有着落,全都集中在长江边上。
躺在马车里的左良玉,惊恐了一夜,最后也没看到闯军打过来,只是眼睁睁的看着武昌城被焚毁。
几柱青烟直冲云霄,夹杂着一些黑色的灰尘飘落在江畔,给本来是春色的景色蒙上了一层末日的景象。
“闯军要打武昌城,应该要渡江吧”到了这个时候,左良玉才反应过来,自己这是杯弓蛇影啊。
“是的,大帅。闯军没有战船,一时半会儿是过不了江的。”金声桓来到左良玉的身边,善意的提醒道。
“父帅,咱们应该赶紧派人去江北,把所有的船都抢过来。这样闯军就没办法过江了。”左梦庚借机出主意。
“我儿所言甚是。赶紧派人,把所有的船都征调了。”左良玉就是害怕李自成会过江,左梦庚正好说中了他的心里。
整个留守武昌的水师,总共也就十来条大船。要想东进,最快的办法就是乘船南下,如果只靠水师这点船,最多能装一两千人。
左梦庚想到的第一步,就是要搜集到足够的船只才行。
实际上这个时候,李自成还停在襄阳,根本就没有准备南下。
有了左良玉的命令,别说江北的船,就连南面赤壁一带的船,不管大小,全都被搜罗一空。
几十万难民无处安身,全都集中在青山一带,在江边搭建的窝棚,整整绵延三十里。
湖广是水乡,到处都是沟岔湖泊。左梦庚搜集到的船只,全都集中在天兴州一带,和难民的宿营地隔江相望。
“柳先生,粮草还剩多少”左良玉的病情又加重了,整日里躺在帐篷里不能动弹,所有的事务,基本已经交到左梦庚的手中了。
“大帅,大约只够十日可用。”武昌被焚,左部又大肆的搜罗江北,整个江北的民众早就望风而逃。
这个时候别说船了,就连粮食都征集不到了。再说,武昌周围本来就已经糜烂彻底了,那点救命粮还不够百姓留种子的。
“朝廷的军饷,什么时候能到”左良玉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一时糊涂,一时清醒了。
“大帅,朝廷的军饷,怕是要再等几天。”柳敬亭感觉自己失策了,原本他以为朝廷是不敢得罪左良玉的,在他的计划中,朝廷最近的一批军饷,是能拿到手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