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齐霸春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钐

    “夷吾你的志向是什么可否让我猜一猜。你是要做寡人的伊尹,周公吗”

    伊尹,商汤时的重臣,帮助汤王灭夏兴商;周公,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他创立的礼乐制度,宗法制,分封制,堪称影响了中华几千年。这两人都曾在开国时辅佐君主,是古代贤相的代表人物。但他俩也有个共同点,他们都当过摄政,也就是在君王年幼时担任过摄政王。

    在《竹书纪年》里还有伊尹篡夺




第七十章 小白之志
    当小白被鲍叔牙和管仲问起自己的志向时,心中也是感到有些迷惘,别人的志向倒是好说,自己的志向倒底是什么呢小白端起手中的酒爵,喝了一小口酒水,略显浑浊的酒浆刺激着小白的舌头,却麻醉着小白的大脑。是啊,自己的志向倒底是什么呢

    若是穿越前的小白,直白点大概会说:金钱和美女;稍稍矜持点就说:事业与爱情。也就是找个好工作,娶自己喜欢的女孩当老婆,一块儿打拼买个大房子,生个可爱的娃,照顾好自己的家人。如果这些目标都能够实现,大概自己就会满足了吧,所谓的志向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毫无实现的可能呀!

    而穿越来春秋的小白呢他穿越过来就是齐国的公子,虽然是流亡在外的,但金银财帛都不缺。那时的小白只希望能在鲍叔牙的帮助下顺利返回齐国,千万别在路上因为穿越的蝴蝶效应而出了意外,比如被管仲“不小心”射死在回国路上。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打了两场战争,使自己登上了齐国君位,成为齐国之主,这也意味着自己在这个时代有了个新的身份和立足点。即使没有自己,齐国本就是这个时代最强的诸侯国,而身为这个国家的君主,就是天下间最强的诸侯。如果把齐国当成一个家族企业的话,小白就是接班的富二代,连奋斗都不用就算事业有成了。

    过去,自己的父母曾为自己的房子问题而愁眉不展,现在齐国的王宫、行宫自己随便住。宫中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尤如蜂房水窝,矗不知几千万落。金丝彩帛,美玉古拙,山石水榭,佳木珍禽,皆列于宫,以娱一人。

    后世的别墅,环境比得上王宫的景色好吗被炒上天的京城四合院,能和齐王宫这种古建筑相比吗更何况整座王宫都属于小白,是后世的商品房能比得了的吗

    过去,小白也追求过一个长得还算过得去的女生,纵使自己百般讨好,但对方却还是对自己的殷勤视而不见,百般冷落。而现在自己除了青荇之外,还有后宫佳丽数千人。她们各各颜值在线,多才多艺,还温柔妩媚,予取予求。

    更别提天下的诸侯为了讨好自己,还不断地送女来齐,充实自己的后宫。依照这个程度来说,前世的爱情是不容易实现了,但拥有很多美女这个愿望倒是很客易就实现了,甚至成为了负担。

    身为齐君之后的小白忽然发现自己前世的要求今日已不算什么了。既然前世里所未曾拥有的在今日已全都实现,小白还希望自己能干点什么呢小白手中端着这杯酒,心中却思绪万千。

    小白看着自己左右席上的鲍叔牙和管仲,只见他们二人正注视着自己。小白心中有点羡慕他们二人,鲍叔牙希望自己能成为比干那样的谏臣,可以规劝君主的过失;管仲则希望自己能成为吕望、周公那样的人物,成为一代贤相,治国安邦。

    他们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可以为成为自己心中的样子而努力了。那么小白的目标呢他来到这个时代只是为了和历史上的齐桓公一样称霸中原吗

    小白缓缓起身,望向楼台之外,不远处,武翼正在外边持剑佩甲,率领士卒们巡逻,护卫他们的君主。对于武冀和这帮军士们来说,能在有朝一日能在战阵之上,为国君建立功勋,获得主君的重用,大概就是他们的志向吧。

    旁边的宫女们也守候在这座高台之旁,随时准备应对君主的召唤,她们大概期望有朝一日能得恩宠,从此飞上枝头变凤凰也许只是希望可以早早出宫回家,和曾经爱慕自己的青年厮守一生吧。

    小白把目光放远,越过王宫的城墙,看向大夫们的豪华府邸。白墙黑瓦,朱漆雕檐,气势恢宏,美仑美奂。这些大夫们无外乎希望自己得到更高的地位,能获得更多的赏识,为自己的子孙谋取一块封邑,使自己的事迹能名传于后世子孙。



第七十一章 灯火燎尽
    天色虽然未暗,但已有侍女走上台来,奉上灯烛。随着一盏盏灯火被点燃,整座楼台渐渐明亮了起来。

    商周时期的人们用的不是后世那种蜡烛,虽然此时也有了烛,但那更像火把。是用剥了皮的麻杆缠上布,浸上几层油,或是用含油多的松木作火把。

    据说也有用桦树皮来浸上油或松脂来作烛的,后人称之为“桦烛”,常被用于昏礼。后来为了好听便谐音为“花烛”,这也是后来“洞房花烛”这个成语的由来。

    此时把这种未点燃的火把叫做燋,用手持的火把就叫烛,放在地上的叫做燎。燎放在门外的叫大烛,庭燎就是在院子里点火把。

    但火把毕竟用起来不太方便,于是人们便把当时的一种食器,名叫豆的东西放上灯芯,装上油脂,点上照明。这种豆也就成为了后世油灯的雏形,此时已经成为普通的照明用具,贵族们用青铜豆,平民百姓用不起青铜,就用陶豆。

    但青铜豆毕竟不能和后世的灯具相比,即便多加几根灯芯,烛光还是太小。而且此时的灯具里燃烧的是雌株大麻的籽油,点起来亮度不高。

    近代在发明电灯之前人们普遍使用煤油灯来照明,因为煤油灯点起来十分明亮而且烟小。而动植物油脂的成份里含有甘油,甘油被点燃会产生很大的烟雾。如果不经化学处理,将甘油去掉,那烟熏火燎是免不掉的。

    其实后世里也有用鲸油来点灯的,中国古代所提及的鲛脂可能就是鲸鱼或海豹的油脂。但中国近海的鲸类资源不丰富,而此时的齐国虽然号称渔业发达,但能造出的船舶还是简陋窄小,顶多可以在莱州湾近海处打打鱼,无力走向深海大洋。

    所以此时的油灯就用易得的麻油来点灯。麻油烛光弱,烟还大,一旦在晚上点灯看点书常会熏得人泪流满面。小白尝试了几次后就再也不这样干了,感觉再这样下去眼睛就要瞎了。

    面对这些简单粗陋的青铜豆灯,小白便想起了一件著名的灯具,汉代的长信宫灯。这件灯不仅有可活动的灯罩可以防风,内部还有烟道和水槽,可以吸走烟灰,设计构思很是合理,堪称青铜灯具的杰作。

    所以小白便把这种新式灯具描述给负责铸造铜器的筑氏一族,让他们根据描述铸造两个试试。筑氏不愧是齐国虽擅长铸造青铜的一族,倒是很快就制造出来了。但由于铸灯的材料是青铜所制,消耗的材料比得上制作一件普通大小的鼎器了,由于耗费太大,鲍叔牙一见到这种灯具就开始劝谏小白。

    小白也明白,由于冶铁工业还不成规模,青铜就是这时代最重要的金属。春秋时的铜金属要被用于战争、生产、祭祀等各个领域,是很宝贵的战略物资。你看这时用来点灯的青铜豆才消耗这么点铜材,要是把青铜豆全换成大型宫灯,小白自己也觉得齐国会很快破产。

    所以小白从谏如流,下令不再铸造青铜灯了。主要是不想被人说点个灯还如此奢侈,所以一共也只做了这两个青铜侍女灯。一个当作礼物放在了青荇的寢宫,以防烟火熏到了自己的美人;另一个便放在这高台之上,只在宴会臣僚时使用。

    虽然青铜灯没有多做,但陶制的类似样式的灯倒是做出了不少,几乎摆满了齐宫。这些灯的造型如同身着宽大长袖的宫人或是张开大口吐火的野兽。有些被陈列于齐宫的道路旁,张着大口的陶制大型灯具给小白的感觉就像后世的某种特殊造型的垃圾桶。

    虽然贵族们平日里不用陶制的用具,将它们视为平民才使用的东西。但毕竟青铜灯实在太费材料,陶制兽型灯虽不如青铜所制的尊贵,但也要比青铜豆强得多了。所以小白将这种灯具发明出来后,春秋时代没有见识的土包子贵族们还是高高兴兴地纷纷将这种陶土所制的灯带回了家。

    齐国王



第七十二章 王道霸道
    随着灯火被点燃,人的脸上也被映照的亮堂堂的。小白、鲍叔牙和管夷吾各自讲述自身的志向,就如同在各人时心里点起一堆火苗。人有了理想,就如同有了一盏灯,能在黑夜里照亮前方的路。

    因此鲍叔牙对小白所讲述的理想社会很是向往,他忍不住再度痛饮了一爵酒,借着酒意抒发自己对那美好之世的幻想,他摇头晃脑地说道:

    “老者安居,壮者乐业,少者能学,幼者能养,这样的美好社会什么时候能实现呢齐国可以吗”

    向往之情,溢于言表,虽然明知不太可能,但他还是希望齐国能在小白的领导下实现这个理想。如果小白真的能够做到,那也没有辜负他对小白的一番教导啊。

    管仲也很欣赏小白这个志向,只是他的所思所想更加现实,他清楚的知道这样的世界不会再度存在了,即便能短时间存在,也会被人的贪欲所摧毁。而相比之下,鲍叔牙心中还有点理想主义没褪去,还能相信有这样的乐土,显得有点天真了。

    这可能与两人所处的环境有关。鲍叔牙出身齐国大族,父亲身居高位,家中不缺钱财,经历的磨难要少一些,所以还保留着点理想主义色彩。

    而管仲虽然可以把家世可以追溯到周王室,但自他小时候便丧父,家道衰微,吃够了人间疾苦。但也让他对这个社会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心中对社会的那丝温情早已消磨殆尽,只剩下对现实的考量。虽然他也会为小白所描述的美好畅想一二,但他早就不再想信这种美好了。

    因此,他对小白说道:

    “君上所言之世虽好,但恐难存于世间。”

    小白听了也是笑笑,心说:不要说在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了,就是后世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社会,不也有无人赡养的老人,失学的孩童吗在这个百姓能温饱就是好日子,能小康就算王道乐土了。小白回答道:

    “我也知道这种世道很难存在,不过如同美梦,总是让人回想。不知夷吾又有什么看法呢”

    管仲饮了口酒,站起身来,朝小白和鲍叔牙作了个揖,长袖一甩,说道:

    “君上,鲍叔。我之所以不认为君上您所言的社会能实现,是因为这个世道容不下它啊。就如同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一般,虽可想象,却终难现于世间。

    自幽王被申公引犬戎破镐京,平王东迁于洛,周室已然衰微。

    及至郑庄公小霸诸侯,肩射王肩,天子之威严不复存,周室失天下之望,天下渚侯不复朝于周,礼乐之制已崩,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在天下急需用新的制度来协和诸侯,理顺万民。

    古有贤人曰尧舜禹,师炎黄,法五帝,依天人之变化,行无为而治,以德行而治天下。无为者,无所不为也,省苛政,薄赋敛,不夺民时,顺其自然,虽无为然终有为也。能行此者谓之帝道,或可致君上所言之世也。”

    鲍叔牙听了,长叹道:

    “此圣贤之道也!惜乎不得其时,若天下皆小国寡民时尚可行此,当今之时,若行此法,国家社稷焉能存于世”

    小白也说道:

    “帝道虽善,非圣贤之君不为之,非朴素之民难为之。吾德微薄,当此非常之世,难为。不知可有他路可走”

    管仲答曰:

    “有!成王之时,有周公行分封建邦,立宗法之制,行礼乐之法,以仁义而治天下,使近者归之,远者服之。当今之世,虽不易行,或可有为。此可谓之曰王道也。”

    鲍叔牙又言道:

    “帝道飘缈难行,王道之路,周公为之,以分封拱邦国,以宗法明上下,以礼乐明尊卑,以仁义治天下,此王者之道也,君上或可选。”

    小白道:

    &nbs



第七十三章 秋收来临
    虽然小白很希望能继续宅在王城里,和管仲与鲍叔牙一起谈天说地,纵论天下。但随着秋日来临,这个在农业社会里虽重要的季节里,小白身为一位要有所作为的君主,即便平时再怎么懒政,在秋收之时也要忙起来。

    因此,当高傒前来宫中告知小白,现在秋收的时候快到了,国君您应该重视秋收工作了。现在应该派人去田野里去巡视,看看哪个地方农具不足,需要补充。趁着秋收的时候未到,国家需要增加铸造镰刀等必要的农具,准备好拉谷草的车马,调动人力物力,进行抢秋。

    《荀子王制》里说,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民以食为天,春耕秋收就是最重要的农事活动。小白也不得不和停下与管鲍的清淡,驾车出了王宫,去催促手下们向四方巡视,检查各地对秋收的准备工作。

    其实小白在去年就经历了一次秋收,不过那是在莒国观看莒人秋收的场面。那时的小白只是作为客人在莒,又没有自己的封地封田,用不着像其它贵族那样去监督领地的农夫去干活。但也让小白对此时的秋收这项农事活动的安排有所了解,不至于两眼一摸黑。而在今年,也轮到小白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并督促齐国百姓进行秋收了。

    小白首先派人去青铜作坊里命他们增铸镰刀,样式务求简洁,数量要求最多。青铜就是有这样一项好处,他易熔易铸,只要材料足够,可以很容易大规模量产。有了风箱之后青铜熔炼的速度更快了,也就意味着小白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青铜镰刀。

    这也是直到战国时期秦国还在大规模装备青铜武器而非铁制武器的原因。青铜价格高,制成的武器还易碎,并不比早期的块炼法制作的武器强到哪儿去。

    但在古典盛行的战国时代,一遇到战事就要举国动员,全民皆兵,青铜可以很快被铸造,能提供大量制式武器。而铁的价格虽较便宜,但要想制作成合格的武器,需要不断锻打冶炼,一柄合格的长剑几乎要耗时一月,不太适宜大规模爆兵。

    由于春秋之时还在施行井田制,农夫们虽然拥有一点生产资料,但由于赋役沉重,他们还是要靠领主提供必要的种子和工具。此时小白赶在秋收之前大量地铸造青铜镰刀,也是为了能在收割黍粟时借给齐国的民众,方便他们收割谷穗和谷草。

    当然,因为青铜材料本身就宝贵的因素,小白不可能每年都送给一个农民一把青铜镰刀。所以只是借给农民使用,过了秋收,还要原封不动地将镰刀收回府库里。

    若是农夫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农田农具,还要等到战国时期废除井田,开阡陌,按亩收税。要做到这种程度必须让生产力再进一步发展,铁器大规模运用。那时的农夫大概就可以用铁犁牛耕治田百亩了。

    想要达到这种程度的封建社会就必须用铁制农具代替青铜等工具,就要发展冶铁手工业。至于小白寄予厚望的冶铁实验,已经能用小炉子炼出铁水来了。但成功率只能保持在十次里能成功一半,一炉不足百斤。即便如此,由于铁矿未经大规模开采,冶铁用的还是作为颜料的赭石。现在剩余的铁矿石不足以再扩大生产规模,加之炼铁需要消耗更多的木炭,铁的产量实在不上规模,今年的农事是指望不上了。

    为了表现出对农业的重视,小白和鲍叔牙管仲等人驾车出城门,到城外的田野里去视察一下今岁的收成。此时由于秋收将近,大人小孩都忙碌了起来。大人需要在家里压实园圃,修筑成打谷场,等到秋收之后就在这儿将谷脱粒。小孩们也被要求去田里吓唬鸟雀,看好自己家的庄稼,防止鸟雀来偷吃谷粟。

    小白的车马出了城门先向南行,南方虽有淄水和天齐之水等水源,但因多山地丘陵,适宜耕作的农田不多。所以他们又转向西方,去看看西方的收成。

    临淄正好处在山坡丘陵向平原过渡的地段,水资源丰富。无论是东方的淄水潍水,还时西方渑水时水,还有北方的巨定泽都提供了丰沛的水源。这些因水流所冲积而形成的平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都十分适宜农耕,也是供养齐国人民的沃土。

    &nbs



第七十四章 今昔之别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这是国人常挂在口中的话,也是现在小白自秋巡以来,不断地向自己的大夫们重复的话语。

    自小白从王城出发,开始巡视齐国农田的产出,所见到的一切令小白心中沉掂掂的。小白从来没想过,自己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视察收获时不是兴高彩烈而是感到有些失望。
1...2021222324...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