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霸春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钐
无它,实在是见到的秋收景象让小白提不起劲来。见惯了后世报道的水稻和玉米平均亩产上千公斤,小麦亩产千斤之类的新闻,在看看齐国田野里那比狗尾草好不了多少的谷子地,小白心里就剩下深深的无奈了。
当然,小白也清楚,后世那些吨粮田除了选用良种,保证灌溉之外还要用上大量化肥。在春秋时代用粪便当肥料尚不普及,更别提堆肥沤肥等技术了。
此时人们已经意识到可以将杂草翻在田里,这种绿肥可以肥田,或在开垦时进行烧荒,用草木灰提升肥力。但这两样施肥技术并不能为农田提供很多肥料,如果不进行休耕轮作,农田会越来越贫瘠,庄稼也会长不好。
所以当小白手里拿着一束长得并不长的谷穗,看着手心的穗子里的谷粒还有不少秕谷,忍不住说了句“这更像狗尾巴草。”身旁不远处还传来低低的偷笑声,大概是把小白当成良莠不分的膏粱子弟了。
作为现代的一员时,小白并非没接触过农活,记得在小时候,吕白也被父母要求去农田里帮忙。那时北方的田野里也能一年种两季农作物,在秋末种植冬小麦,农历五月时麦黄,就要进行收割。
父母会把收割的麦子捆成一捆,让吕白从田里抱出去。带刺的麦芒会狠狠刺痛小吕白那稚嫩的皮肤,长出一个个小红疙瘩。从田里收完麦子后要打场,打场就是要为麦子脱粒,去壳。为了保存还要进行晾晒,整个流如果不用机器帮忙几乎要累死个人,收麦子十分辛苦。
收完小麦后还要在地里播种夏玉米,百日之后就可以收获了。即便家里种的田地不多,可能还不到后世的三亩地,但在吕白的记忆里,秋收时节一家上下也要忙上一个星期,收获的玉米被编在铁丝上,挂在搭的架子或者墙上。
每当这个时候农家院子里满是秋天丰收后的金黄。可是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多久,小白家就几乎不再种粮了,实在是种粮食性价比太低,一年的收益还不如外出打工一月挣到的多。
而在这春秋时代齐国的田野里,麦子不是主流作物。至于玉米这种后世才有的外来作物,那更是在美洲的玛雅人手里训化呢!在小白目之所及之处,几乎都是种植的粟或黍子。不过也有的地块里种着菽,还有些田地里种的是大麻或是青麻。即便如此,临淄城外还是有大片原野荒地,这是因为近半的田地需要休耕而空置着。
小白今天早上驾车从申门出发,经过竹木茂盛的申池,沿系水向西行,一路巡视农田,打算晚上在稷山下住下,明日再继续巡视。小白这一路上并非走马观花,只是作个样子,留个重视的态度给别人看,而是真真正正地在关心齐国的农事情况。
所以小白虽然坐在带车盖的马车上,但会时不时地让驾车的于轮把马车停下来。每当此时小白都会从马车上下来,仔细地观察一块农田,判断这个地块的产出情况。
小白的马车走得不快,一路走走停停,直到正午时分也没赶到稷山下。附近有几块田里有农夫正在驱赶鸟雀,随着小白的车马路过,在看清小白的旌旗之后,吓得赶紧俯身于地,不住顿首而拜。
小白见到不远处的一棵大梧桐树下有个白发老头和几个幼童也在跪拜,估计他们应该是在乘凉,有个小孩虽然被大人压着跪拜,但时不时还好奇地抬下头望向小白这边,看到小白注意
第七十五章 已是天壤
当小白问起西郭悸今年的年景时,西郭悸的脸上终于流露出放松的笑容。他说:
“今岁应该是丰收了。靠近系水的熟田可收七斗粟,新田也能收个六斗,刚开垦的生地若是能浇灌上水,也能收个四五斗。只要今秋不下连阴雨,粟粒都能收归仓廪,今年就是个大丰年啊。”
好地每亩收个六七斗,对于西郭悸来说已经算个大丰收了。作为一个把农业视为根本的民族,先人们很早就发现了土地肥瘠和水源的重要性。人们把农田按照水源的远近和土地的肥沃程度进行分类,分为熟田,新田,和生地。
熟田里土地肥沃,可以一年种一季菽粟,而对地力消耗不大,只要对作物进行轮作即可。新田就是那些需要休耕的不够肥沃的土地,也就是需要休耕一年再种。这种土地轮作是井田制下最为常见的耕作方式了,也是在没有肥料的情况下,农夫为了保证土地肥力所进行的必然选择。
至于生地一般是刚刚开垦的土地,人们先把地上长的灌木杂草翻出,晒干后再一把火烧掉,用草木灰来肥田。但由于是刚刚开垦的生地,一开始时是打不了多少粮食的。但在井田制之下土地公有,产出也要均分,在吃大锅饭的情况下,一般人没那个动力去开荒。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有部分人有余力去开垦点新土地的,这就是私田的由来。
只听西郭悸继续说道:
“我们种的这片田好啊!今年的雨水不多不少很合适,又在地里施上了系水冲来的黑泥,肥水俱足,一亩怕是能收个八斗。只要君上今年冬天不大兴劳役,大概就能过个丰年了。”
说到劳役,他偷眼看了眼小白,见小白还是笑呵呵的没反应。西郭悸又有些失望的垂下满是苍白头发的头颅,他语调平缓,继续说道:
“我家世代居住于西郭,怕也有个几百年了。我从小到大,就耕耘于这块田畴。丰年乐岁见过,灾年凶岁也见过,像今年这样的丰收,也见过十几次吧。
若是遇上乐岁丰年,在秋后祭祀社稷之时,也是要凑些米粱,参加祭祀的。每次祭礼之后总能分些祭肉,饮些新酒。还能和巫祝邻里共唱一首《丰年》。说着,他忍不住轻轻吟唱: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老人清唱,诗歌在耳,小白的眼中也仿佛出现了一幅丰收的美好图景。丰收之后黍多粟多,粮仓建得高高的,里面有的粮食怕有百万颗。酿黄酒酿甜酒,用酒来祭祀男女祖先和神祇。由粮粮食丰收,可以用上全部礼节来感谢苍天,希望老天继续赐福于我们。
老人唱完之后也显得很高兴,原先手里抓着酒爵却没敢喝里面的酒,现在也不顾失礼了忍不住一饮而尽,仿佛自己喝的就是今年庆丰收后祭祀时所饮的酒。在饮完后,他轻轻咂嘴,似是在品尝美酒的滋味。他叹了口气又说道:
“现在就是不知道新的国君怎么想。他会不会在今年冬天大修宫室呢会不会还要再整修城池呢若是干个一个月就结束还没什么,若是连干两三月,丰年也要变灾年啦。”
小白听了,不由轻轻点头。对于春秋时代的井田制下的人民来说,除了要缴纳给国君和领主田赋之外,还要缴纳军赋,这都是些实物地租。除此之外还要服徭役,也就是用人力替国家做工。徭役一般有固定的期限,但也要按年份来决定服徭役的时间。老人忍不住叹道:
“犹记得少年时劳役不繁,我有时间呆在田地里伺弄庄稼。那时的农具都用木石骨蚌,用起来费时费力,现在的耒耜外面包上了一层金,耕耦田野可要省力多啦。用包金的耒耜耕作的田壤更深,产出的粮食似乎也比以前多了一点。但近些年来几乎无岁不兴兵役,多收的粮食都变作军赋了,能入我等耕夫之口的还是不多啊。”
小白闻听此言,先是一笑
第七十六章 夜半歌声
夕阳西下,齐国稷门外的道路上有不少商贾正在匆匆赶路,以期在天黑前进入临淄。这时,有一队的车马却反向而行,看那旗帜和车马上的甲士明显是位大贵人。商贾们顾不上赶路,纷纷将道路让开,让贵人先行。
这正是出来秋巡的小白一行人,由于天色已晚,明日还要继续巡视齐国各地今年的收成。所以小白夜里便不返回王宫,而是驾着车马来到了稷山之下,住在新建成的招贤馆里。
在稷山山上,小白学后世的燕昭王建黄金台招贤的办法,也建了座土台,存放些财帛,以此招揽士人。派了一个迎宾者常驻于此,招贤馆就建在稷山山脚下,作为游士们前来齐国的落脚之地。
这些日子,随着齐国使臣的不断宣传,齐国附近的几个国家如:谭、鲁、宋、卫等国内不少地位较低但很有才能的人听到齐国新君继位,求贤若渴的消息后,那不甘于平淡的内心纷纷躁动起来。
知道这个消息的人们越来越多,一些有志于求官求禄的人使开始动身前往临淄;有些人虽然听说了齐国求贤这件事,却又心存疑虑和担忧,不少人尚在犹豫之中,小白想象中的各国才子归齐若流水的场面还没有出现。
不过,相信这段时间里有了齐国东野叟以九九算术见小白,居然得到了下大夫之职作为榜样。随着这件事被大规模传开,小白相信有了东野叟得官这个活招牌,一定会吸引不少不甘寂寞的人心动,跑到齐国来求职。
这几天又有齐国国君小白不计前嫌,气量恢宏,因为欣赏才能出众的管仲,而赦免他曾行刺于国君的罪过,还打算对管仲进行重用的消息被刻意在各国的使臣之间传播开来。
相信只要这些国家的使者返回后,一定会把这几件事当新闻,这些消息势必会传播得更为广泛。齐国招贤,不问出身,高官厚禄,唾手可得。立刻又有不少人会为之心动,不远千里前来齐国。
事实上,在各国通往齐国的道路已经有不少车马正在赶往齐国了,只不过路上这些车马还都是属于商贾的。因为齐国工商之业发达,又盛产丝盐这些必须品,与周边几国的商贸联系很是密切。由于过去这一年齐国与鲁国不时交战,阻碍了商贾来往和商品的流通。
本来一直仰仗齐国的食盐的卫宋郑等国食盐缺乏,盐价大涨。他们本国都不产盐,而河东解池的食盐运输不便,供不应求。所以一待齐国的形势稳定下来,各国的商贾便纷纷而至。
在春秋时代,交通不方便,运输业不发达。普通农人被禁锢在领地上,不得迁徙,所以他们一辈子就生活在家乡方圆几十里的范围内,若无意外一辈子都不会出这个圈子。所以能在各国之间相互自由往来的,除了使者,就是商人了。
所以各国对本国商业活动的政策虽有不同,但几乎所有的君主都对商人很是欢迎。商人路过自己的国家也可以进行收税,如果是来做生意的也意味着可以收取更多的税收,补充自己的钱袋。
郑卫等国的商人们一般来齐国采购盐、咸鱼干、陶器、丝织品等齐国特产,运来铜、锡、玉石、牛马等齐国所缺乏的货物和本国的特产来贸易。所以这段时间前来齐国的商贾有很多,牛车马车络绎不绝,一直到晚上还有没能进入临淄的商人。由于夜里城门关闭,他们只好在城外先过一夜,明日再进入临淄。
招贤馆就位于稷门之外,稷山之下的官道旁,由于小白下的命令很急,招贤馆本身只是一座仓促而就的建筑。它并没有像此时的宫室那样修建高大的楼台,而是按照平常的宅邸,修了个三进的院子。
按照小白的想法,招贤馆就相当于一个国宾馆。它前院有厅堂以迎客,中院作为客人们休息之地,后院作为招贤馆内的仆役们居住,也顺便存放车马。小白派遣自己原先教导礼节的老师,师华来做此处招贤馆的馆长和迎宾。
下午时,师华就被告知国君小白今晚就将宿于此处,他便命人早早打扫好庭院,和众仆役们在门外列队等候小白的到来。此时,由于此时还没几
第七十七章 宁戚饭牛
入夜已深,虽有商人们的喧哗嘻闹,声音嘈杂,不堪入耳。但在这喧闹之中,却有一种苍凉的声音传了出来。这声音勾起人的心弦,让本打算回去的小白忍不住留神细听。
“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遭逢尧舜禅,布衣短褐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小白听到了,武翼也听到了,见小白似是还在听,便对小白说道:
“君上,这人是个喂牛的,大概是夜里累了,便一边唱歌一边劳作,给自己解闷吧。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是仆役农夫都一边干活,一边唱歌。”
小白听了武翼的话,随意点点头算是应和,说道:
“这我也听到了,不过他说生不逢尧舜,是在说这世道不好,还是在说不得明主赏识呢”见武翼还要张口欲言,小白忙做了个噤声的手势,武翼只好把要说的话又咽回去了。听听到那个声音又再继续唱:
“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毂布单衣裁至骭,清朝饭牛至夜半,黄续上坂且休息,吾将舍汝赴齐国。”
小白听了,若有所思,心说,看来这人怕是个从他国驾牛车来齐的客商吧。不过沧浪之水白石粲,中有鲤鱼长尺半是什么意思可怜的小白在这一世就没好好读书,听不出诗歌中的隐意来。
虽然武翼就在身边,但小白也懒得去问,即便是在古代的诗和书上小白也有自信胜过武翼这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傻大个。这时,那边的歌声又传了过来,声音中那股苍凉之意也越来越浓。
“出东门兮历石斑,上有松柏兮青且兰,粗布衣兮褐缕,时不遇兮尧舜主,牛兮努力食细草,大臣在尔侧,吾当与汝适楚国。”
这个小白好歹明白了,是说有块石头看上去不起眼,但有青松翠柏长在石头上。就是把石头比作人,把青松翠柏比作德行和才华。说人得像有斑的砺石,虽然穿得不好看,但人的身上有才能呀!由于自己穷困,身穿粗褐短衣,所以得不到像尧舜那样的君主赏识。
不过这后面两句是个什么意思牛呀你多吃几口草,如果在这儿遇不上明主,凭借我能当大臣的才能,咱们就去楚国去。
小白当然听出这是在说,要是在齐国得不到重用,就要去其它国家的意思。呵!这个人口气倒是不小,认为自己有才能便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
不过在这天下间普遍是世卿世禄,出身低贱的人虽有才能但不得用的情况多了去了。楚国本身就是个非王室公族难以被重用的国家,后世的“楚材晋用”就是说楚国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跑到敌对国晋国去了。
不过楚国胜在国土面积大,人口多,能够封赏大夫们封邑,历史上齐桓公就有七个儿子跑到楚国去当大夫了。不过这个人敢以大臣自居,想来是个有才能的人,或是对自己本身非常自信,认为自己的才能可以担任君主的大臣。
本来,在听到这个人说见不到像尧舜那样不以出身简拨人才的明主后,小白就打算见这个人一面。如果此人没有才能,或是个滥竽充数之辈,那左右不过让小白失些脸面,不碍什么事;但若是比人果然有才能,那和自己失之交臂可就要算自己有眼无珠,不识人才了。
算了,招贤台立了,招贤馆建了,自己刚才站着听了此人这么久的歌,怎么也得见上此人一面。好吧,小白也是因为听到这个人若是在齐国得不到重用就要离开齐国,前往楚国后,小白才下定决心的。
既然下定了决心,小日便派自己身边的武翼去找人,小白说道:
“武翼,你去那边把刚才唱歌的那位请来。他应该是在牛旁边,身穿粗衣短褐。快去!到了那儿记得千万要以礼相待,别行为粗鲁,惊扰了贤人。”说着,小白一边用力地拍打了下武翼的后背,催促他快点行动。
武翼答应了一声,便快步走向商贾们围坐的火堆之旁。小白看着武翼走进火堆旁的人堆里,直至影影绰绰,再分不清。小白等了许久,也没见武翼回来,直把小白急得团团转。身旁的卫士见状,询问小白是否先回招贤馆里去等着,被小白摆摆手,拒绝了。
武翼在得到小白命他去请人的命令后,便匆匆忙忙赶去商贾那边。他本以为找个人应该不算难,走得进了却发现这里的人还不少。
商贾们出行不是驾马车就是驾牛车。因此牛车不少,在牛身旁的人也不少,而且喂牛的都是些仆役,几乎都是身穿短褐粗衣。
武翼一下子就迷糊了,但好歹还知道问,随便扯过一个喂牛的仆役便问道:
“刚才唱歌的那个人是不是你”
那仆役没个防备,被址个趔趄,险些被拉倒在地上。恼羞成怒地回过身来,刚要破口大骂,却见武翼人高马大,而且穿着一身士人的服装,身上的带钩里还挟着把青铜剑,神色立时变痿了。
武翼一看这人的这幅样子就知道这人不是自己要找的人,不由冷哼一声,问道:
“你可知刚才唱那个唱歌的是何人”
那人也是经常来往于齐国经商的人,对武翼的齐国方言能听得明白,他自己也会说。听闻武翼不是来敲诈勒索找自己麻烦的便舒了口气。
&nbs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