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齐霸春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钐

    当然,在人数多的祭典和大的宴会上小白还是很守礼法的,而且是严格遵守,为的就是不给人以口实。在小白看来,公众场合与私人之间本来就应该区分开。这些庄重的礼乐用在形式严肃的场合里,私人之间听点轻松的音乐也没计么不好的。

    再欢乐的聚会也终有尽时,入夜之后,酒宴结束,君臣都要早点休息,准备明天早起继续进行秋收的工作。群臣依次出列,剩余的饭食赏予乐工,小白将众人送走之后,便迫不及待返回寢宫,去找自己的小美人青荇了。

    青荇早就在宫中等得望眼欲穿了。要说小白才得到青荇几天啊,便有一半时间没陪在青荇身边。不是和高傒、袍叔牙他们秉烛夜谈,就是和管仲胝足而眠。前几天为了出去巡秋,小白又没带上青荇,把青荇一个人扔在了宫里。

    这是什么行为因为忙于公务




第八十六章 朝会争论
    随着君臣之间行完大礼,大夫们一一入席跪坐,小白便率先开口发话了,说道:

    “诸位大夫,这些曰子为了准备秋收之事,众人都勤于国事,费心劳力,实在是辛苦啦!”

    众人都齐声回应:

    “为君效命,不敢称劳苦。”

    小白笑道:

    “我知道众位臣工都是勤于国事的,现在齐国的第一要务就是秋收,只要忙过这几天就好啦!”

    高傒起身言道:

    “君上,府库之中所存的农具今日即将装车,三日之后便能运达各鄙,只要召集田官,将之分发下去即可。”

    小白点点头,说道:

    “如此甚好,几日之内临淄之田就将成熟,到时候我将亲自下田,采收嘉禾,以为万民之榜样。”

    众人再拜曰:“臣等愿从之。”

    大夫伯偃出列问道:

    “君上,现如今府库空空,剩余的金锡又被熔铸成农具。您将这些金属工具散发予野人,帮他们收割禾谷,用心是好的。可如果这些野人在秋收之后,拿着工具逃亡,使这些工具难以收回,会给齐国造成很大损头呀!”

    小白看了眼伯偃,没有发话,国懿仲便上前发言了。他说道:

    “伯大夫无需担忧。我们几位大夫并不负责将农具散发给民众,而是给田官。由田官再分给乡老,再由乡老分给村社所需之民。每位田官领多少农具都会登记于册,若有短缺,便由田官补齐。田官也会统计乡老所取走的农具,若短缺则罪乡老。乡老即然能将农具放出去,也能够完好无损的收回来,否则他又凭什么担任乡老呢”

    小白闻言对国懿仲说道:

    “如此甚好,将责任层层明确,即可便民,又不至于让国家受损失。不过也无需太严苛,说什么完好无损,农具发下去就是为了使用嘛,只要总数对得上,有了点磨损也很正常。伯大夫还有什么问题吗”

    伯偃口称没有便退下了,国懿仲倒似欲有话说,他张口欲言,但还是没有再说出束。在昨日的私下商讨里,国懿仲便担忧小白下令放松了对农具的监管之后,说不定会有人偷偷拿自己的农具来个以旧换新什么的。毕竟青铜在这时候还很贵重,即便是一件青铜小铚,也能换五斗米。青铜工具若是大量损坏,这对国家财政来说会是个很大负担。

    小白也知道这种事情很难避免,毕竟有便宜不去占不是国人的性子。但青铜这种材料本身就很脆,很容易在使用中断裂。如果坚持要求用完之后还完好无损,那田官和乡老估计就不会发下去了。如果农具到不了使用的人手里,那这项活动还不如不去做呢。

    在处理好农具的问题之后,小白问自己的大臣们,这几日可有什么重要的事需要在朝堂上讨论处理的众人都表示没什么要事了,只有鲍叔牙站了出来,说道:

    “君上,现在有件比秋收更重要的事需要您来处理。如果比事处理好了,则齐国未来富强指日可期;如果这件事您处理不好,那么国家的前途就会受影响。”

    众大夫闻听此言,不由哗然,纷纷议论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有人质疑鲍叔牙这是在危言耸听,小白大声咳嗽一声,让众人先安静下来,才向鲍叔牙问道:

    “是什么事情比秋收还要重要甚至会影响我齐国几十年的未来。寡人头脑愚钝,目光短浅,还请鲍夫子你来告诉我。”

    鲍叔牙头一扬,胸一挺,露出一幅“即然你诚心诚意地发问了,那我就大发慈悲地告诉你”的欠揍样子,说道:

    “君上,凡古今之政,无论天子诸侯,得贤士乃兴,失贤臣则衰。商汤得伊尹,文王遇太公,此商周之所以兴盛也。夏桀失关逢龙,商纣失比干,夏商自此而亡。国之兴亡,在于用人,国有贤才而用之,则国必可以兴;国有贤才而不用,则国势必衰。在您任用身边的臣子时,国君不可不谨慎啊。”

    小白忙说道:

    “寡人内有



第八十七章 圣人再世
    三日之后,淄水之畔,井田之旁,士民云集,大家的目光都注视着中间那身穿朱服的男子身上,那正是小白正在亲自下地收获嘉禾。这片田土位于淄水北岸,从天齐渊发源的温泉水浇灌着这片土地,使这片土地水肥不缺,粟谷长得茁壮整齐,金黄的谷穗压弯了秸杆,饱满的籽粒宣告这片庄稼已经完全成熟了。

    为了表现出对农业的重视,小白和一众卿士大夫们一起下田,手拿小铚,收割这块公田里最好的谷穗。小白和宁戚一组,小白拿铚割穗,宁戚拿着麻袋盛放小白所收获的谷穗。小白只选择那些秸杆矮壮,谷穗实成的才收割进麻袋里,所以收的很慢。小白一边收割,一边对身旁刚成为大夫的宁戚说到:

    “宁戚啊!你熟悉农事,你可知这黍粟是怎么来的吗”

    宁戚回答说:“据说远古之时,生民繁衍,狩猎采集不足以活民,天帝甚怜之。于是派一只火红的鸟含着支五彩九穗谷,在经过烈山氏的头顶时,将谷穗扔到了地上。烈山氏见此鸟神异,便将谷穗里的种子种下,待来年便长出了五谷。

    烈山氏品尝了收获的谷物,以为此物美味又充饥,便制耒耜,将五谷种下,之后又教与万民,因当初那支作种的谷穗便是五彩的,故后世的粟也有五彩。”

    小白也听说过这个故事,内容相差不远。看来从古至今的传说都是差不多一脉相承的。不过小白此时却呵呵一笑,说道:

    “此村夫之见耳!不过是后人牵强附会,胡乱臆想罢了。我曾看过一册典籍,上书曰:

    上古之时,良莠不分,粟就是狗尾草,狗尾草就是粟。神农氏选出其中籽粒最饱满者,播种之后松土浇水,耐心看护,不知花费了多少年月,一代代的把最好的种子选择下来,才最终成为了粟。

    现在我们选取要这片田中秸杆最矮,谷粒最多的谷穗,留到明年做种子。矮壮者耐旱,抗风,籽粒多者高产,将此二者结合,待到明年开春便种下,来年一定能够获得丰收。”

    宁戚虽然也知道留下籽粒饱满的种子,明年更容易发芽的道理,这选矮壮成实的粟穗倒也没超出他的见识之外。但他还是第一次听说神农氏是靠这样才从狗尾草里选种出粟来的,不由疑惑地问道:

    “君上,神农氏之说,多已不可考,君上又是从何典籍里知道神农氏是代代选种,才将狗尾草变成粟的哦,君上的祖上便是烈山氏,先祖太公又是学究天人,想来齐国宫中肯定是有些秘藏留传下来。只是不知其中关于农事的典籍会有多少”

    只见小白听到此问却只是笑而不语,好似在对自己说:“你猜”宁戚更觉得小白这个君上有些高深莫测起来,生恐因窥视到什么齐国的不传之秘而被小白怪罪,便又低下了头,想要句小白谢罪。

    小白其实是不知道该怎么圆这个谎,倒不是真不想回答。难道要把后世那什么育种学,什么杂交优势给宁戚讲一讲只是小白自己也只有望文生义的那种程度啊,真要实践起来估计比宁戚差远了。见宁戚现在一脸惶恐状,知道他可能想差了,便说道:

    “我姜姓祖先就是神农氏,他种植五谷,并推广于天下,以解民之饥渴。更以身试毒,亲尝百草,以求辨解草木豸的毒性。使万民辨知何草虫有毒,该当如何化解,以免遭受毒性侵害。

    当是时,神农氏尝一日遇七十二毒,身九死而尝试如故。后虽遇毒而死,犹含笑九泉,盖知民众能知此毒之害,而可免受其荼毒也。吾为神农氏之后裔,当以造福万民为己任,岂会吝啬一二道藏

    只是先祖之学,博大精深,形如天书,非常人能有所得。太公得之皮毛,而作《六韬》,惜乎天不假年,未曾尽学。而寻常之人,资质不足,观之反而有害,非良材美质不可。太公后人虽众,然无一可比太公者,我也不行,强行窥视,恐有性命之忧。”

    &nbs



第八十八章 秋社
    小白和一众卿大夫们亲自下地收割嘉禾,作为万民之表率的时候,齐国各地的庄稼也渐渐成熟,秋收的时候到了。在临淄东部这块田里的君臣下地的真人秀结束之后,一众大夫们纷纷驾车从临淄出发,奔向四面八方,主持各地的秋收。

    齐国虽然国土不大,但农作物成熟的时间却有早晚。率先收获谷物的是临淄附近平原上的公田,然后是东西二鄙的公田,接下来才是南北二鄙。

    按说越往南气温越高,作物成熟的也该越早才对,可事实上临淄以南的粟田还没完全成熟呢,临淄附近已经开割了。这主要是因为齐国地盘太小,南北跨度不大,影吶气温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平原里春天地温回升的快,种得早,收获也早。而山地里的温度回升的慢,到收获时反而要比临淄晚些。

    由于各地收获的日期较临淄都稍晚上个几天,而齐国的四境又不远,所以各位卿大夫们可以在临淄参加完采收嘉禾的仪式再出发去四境,他们是去代表小白去参加各地的开镰收割活动。

    秋收的农活一旦忙起来似乎就没完没了。农夫从早上起来便下地忙活,直到傍晚才收工回家,过去一直都舍不得吃三餐,也在这个时候吃上了。

    农夫在田里忙着收割,农妇便在家做饭,整理收获回来的谷物。所以路上只见顶着瓦罐向田里为父兄送饭送浆的少女,在田间捡拾遗落谷穗的少男。有钱的人家驾着马车在大路上来回运送收获的谷物,没钱的只有肩挑手扛带回家。

    小白也在此时命人将自己马厩中的马匹都套上车,命人驾驶着车马去帮助还送公田里的粮食。城里专营工商之事的国人们也没闲着,都被小白征召,开始熏除鼠虫,修补官仓,等新粮收获之后便存入府库之中。

    小白今年预计能够收获一百六十万石的粟谷,还有相当数量的粟谷、刍稿。但是出于取用运输方便来考虑,便只将东鄙收获的粟运来临淄。北鄙之粟用于支持盐业的发展,南鄙要应对鲁国的军事行对。西鄙有邹山之金(铜)矿,又有谭国这个潜在敌国,在边境附近屯积一部分粮食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片片粟田变得空旷了,谷穗被收获之后带回家,谷草便被扎成捆,堆在农田里。家家户户的打谷场上都能听到连枷打专在谷穗和菽豆上的声音。一直忙了半个多月后,地里的农活终于干完,农夫们也能稍稍休息。

    当秋收完成,已经快到夏历十月了,夏历十月就是周历的岁首,也就是周历一月。小白站在临淄的宫台上向城内望去,能够望见公田里收获的黍粟被当仓廪里的粮食越积越高,高的远远望去就像一个个小山丘。

    仓廪的样子就像后世的粮囤子,下面是由黄土垒筑起来的一个圆柱形的泥墙,里面存放粮食,在粮食上部铺满了谷草,上部架上木架子,放上泥来做顶,泥上用草来铺成一个草堆圆锥顶。存粮越多的粮仓体积就越大,顶部也就越高耸,所以被称为“廪”。

    因为今年齐国是个大丰年,在今年的秋收之后就应该举行祭礼,感谢祖先和神明的庇佑。秋天的祭典被称之为“尝”,与其他三时的祭礼相比,要举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国君在狩猎时要拿出点东西出来,表示将要以此赏赐给臣



第八十九章 铁犁牛耕(求收藏)
    秋收祭典之后,民间的庆祝活动还没走向尾声,临淄的街头巷尾仍然是一片快活的气氛。普通人们都在趁着寒冬到来之前,制作衣裳,修整房屋,储备柴禾,以应对即将到来冬天。

    不过,对于普通的农人来说,一年之中最重要的农事已然结束,可以在冬季劳役之前先歇一歇了。至于君主会不会大发慈悲,不再征发徭役,没人会有这种愚蠢的想法。这个时代人人都觉得君主征发徭役是件天经地义的事儿,会有抱怨,会有逃避,却不认为会没有徭役。

    身为平民的农夫们在国君没有大规模征发徭役时可以在家忙活自己的小日子。但作为国君的小白在这些日子里可没闲着,除了要主持和参加必要的秋狩和祭祀,小白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和宁戚一起试验新式农具和应用新的耕作方法上了。

    所谓的新式农具,便是小白命冶利制造的铁农具了,有耒耜,有铁锹,有锄有都是用铁制作的头,木制的柄。还有按照马犁所制的铁犁具,也被制作了数种,打算先试验一下,等到明年春天就向全国推广。

    而新式的耕作方法,其实更加简单,只不过是使用铁犁牛耕,施粪肥田,兴修水利,连年耕作。这是中国后世两千多年里间未曾改变的精耕细作,算不上什么惊天动地的发明,却拥有顽强的生命力,维护了中华这个农耕文明自身的稳定。

    此时的土地轮作很大程度上是土壤的肥力跟不上,所以才要休耕,要种植菽豆来肥田。当然也有因为劳动力不充足,农具不够先进,难以种植收茯全部的耕地的因素在里面。而用铁犁牛耕便可以让这部分沉睡时土地能够耕作起来,施粪肥田可以保证土壤的肥力,兴修水利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增产的潜力。

    现下秋收已过,正好到了修整田地,准备种植冬小麦的时候了。对于小白来说,前世用面粉做的馒头包子,面条烙饼,大麦所酿的啤酒,种种美食都在时不时地浮现在脑海中,提醒着小白注意麦子的作用。

    小麦大麦传入中国距此时至少有千年历史了,小麦现在也已成为北方地区仅次于粟和黍的第三号粮食作物。相较于黍米粟谷,小麦还是有不少优点的,比如,制成面粉有较好的口感,只要水肥跟得上就会有相对较高的产量,等等。除此之外,冬小麦成熟的时间还较早,可以帮人们度过秋收前那段青黄不接的日子,成为合适的救荒粮食作物。

    前世里小麦一直是世界上的主流粮食作物,和水稻、玉米一起三分天下。中国北方也一直是小麦的主产区,气候条件还是很利于小麦生长的,前世临淄这地方还算小麦的优质产区呢!现在的气候和前世比较起来要稍暖和一些,但总体上相差不大,不去种植小麦简直是浪费呀!

    小麦虽成为此时排名第三的粮食作物,但实际种植中小麦的占比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此时人们主要是用陶罐煮饭,小麦有层厚厚的麦皮很难脱去,与黍粟比起来更不易熟,如果不去仔细咀嚼便咽下去,很容易消化不了直接拉出来。

    而要将小麦磨粉之后再制作食物,就又要说到此时小麦的一个缺点:由于驯化时间较短,有些小麦一旦磨成麦粉会又粘又黏,不是很好吃。而且磨粉用的石磨也是一件不小的麻烦,石头虽不值钱,但制作石磨却没称手的工具时真是费神费力,这可不是一般人家能负担



第九十章 试验田
    秋分之日后的一个早晨,太阳刚刚从东方出来,就是在小白和一众大夫们采收嘉禾的那块田里,宁戚己经和几十个农夫模样的人来到这块田地上。此地除了人之外,还有几头牛,几匹马,也被带到了田地里,正在由牧者照看着。

    在两天前临淄刚刚下了一场秋雨,田地里的泥土还很湿润,地里的粟谷的根茬还没刨出来。由于时间还早,秋日里的清晨刚有一丝凉意,却挡不住旁边一些跑来看热闹的国人,时不时地指指点点,和周围的人在说着什么。

    这片田地大约有一百小亩,也就是百步长,百步宽的农田,是此时一个家庭所能耕作的最大的面积了。这块田东临淄水,北有天齐渊的泉水,所以很是肥沃,可以无需休耕,连续耕种。

    小白为了在齐国推广铁犁牛耕和其它铁农具,可是下足了力气。通过在临淄秋巡时的走访和借用工具帮助秋收这几件事,小白已经深刻得知了田官在齐国农事体系中的巨大作用。田官们本身一方面是临淄派去监督农夫生产的官员,另一方面他们又掌握着较为先进的耕作技术,成为指导乡间农事生产的技术员。
1...2425262728...7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