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霸春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小钐
所以,无论是铁农具的推广又或是铁犁牛耕,粪土肥田的作用,都需要先将他们说服,再去由他们向更基层去推广。小白将临淄本地的田官分批次抽调前来这里,观看使用铁制农具,让他们先明白这样做的好处,以为将来的推广做准备。
此时在田中的这些农夫打扮的人便是临淄附近的一些田官。小白下了征召命令给田官,命他们于秋分之后,在国君的田里种冬小麦。田官们听说是要来为国君种地,很是涌跃,纷纷应召前来。
他们来到临淄之后,就由宁戚带人招待他们,给他们讲明白此行的目的。是因为国君得到了一些新的工具,需要他们前来试用,评判,看看是不是比以前的工具更好,需不需要推广于全国。
国君选择他们来评价,这是国君对他们的信任,是需要努力工作来回报滴!此刻,他们聚在田边的阡陌上,观看路上的这些刚刚制作出来的铁制农具,时时不地下手摸摸,口中啧啧称奇,以此来表达自己心里的惊讶和喜悦。
上午辰时过后,小白的车马便从齐宫的方向来到这块田边,身后跟着鲍叔牙、管仲、和高傒等几个亲信的车马和卫士。由于这块田地是过去齐国的国君举行春耕和秋收仪式的地方,所以大路一直通到田边。小白从马车上下来,见到国君亲自到来,宁戚连忙和一众田官上前拜见,小白也和他们回了礼,说道:
“诸位都是齐国的田官,力田的高手,于农事上各有所长。今曰,寡人将你们召集来这里,是为了关乎我齐国农业的一件大事。正要你们给出评价,以此作为未来行事的依据。此事由宁戚大夫来主持,各位一定要用心配合。”
随着小白话音刚落,众人便纷纷称“诺”,便由宁戚先去安排去了。小白见状满意地点点头,一边指着田地旁摆放着的这些铁农具,一边对身旁的鲍叔牙和管仲他们说道:
“工欲利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让齐国粮食增产增收,那便离不开农具的改进。美金所制的耒耜虽比木石所制的要好用,但价格太贵,平常农夫辛苦一年,所剩余的粮食都不够买一件的。但这些恶金,我叫它铁,却可以做到让他们能够负担的起。”
说着,引领鲍叔牙等人看那铸铁所制的耒耜和锄头。将铸铁和美金放在一块儿做对比,铸铁灰扑扑的毫不起眼,美金却散发着贵金属那特有的光泽。若是让崇尚颜值的人来看,它们之间就是云泥之别,可若让崇尚实用的小白看来,这铸铁农具可比美金强万倍!
管仲认真对比着手中的两件工具,还用手试了试铸铁农具的锋利的刃口,问道:
“君上,听说这恶金的材料是用作染料的赭石,会不会原料不足而且我听说冶利和筑无由他们这些日子不断地建炉开炉试
第九十一章 上行下效
时间到了正午时分,百亩土地早已平整完毕,只待进行播种了。此前要想播种时几乎全靠用手撒播,用手撒播难以控制种子落地的位置,这就造成禾苗生长不齐,难以中耕除草和收获,种下的种子和收获的庄稼的产出比例很低。所以小白便指引工匠制造出了耧车,而且还是多脚耧车。耧车是我国先民发明的一种条播机械,领先了西方两千年,用耧车播种省时省力省种子,效率比手播高多了。
参加劳动的田官们此刻正聚在一处,给予手中的农具很高的评价。毕竟铁犁的优势很是明显,与木犁相比要锋利,又不像石犁、铜犁那般脆而易碎,是件结实耐操的好农具,值得花大力气在齐国推广。
尽管田官们声称这是他们所见到的最好的犁具了,但小白对于这时代的铁犁只有两个字的评价――笨重。卯榫结构的木质犁身这个不太好改;用大块铸铁制造的犁头需要炼铁技术的不断进步;长直的辕并不易在小块田里转向,所以小白让他们试着用下曲辕。
在小白看来这个比较成熟的直辕犁还有很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但对没见过世面的田官们来说,这件犁具本身就是件艺术品,它的全身都散发着美的光泽,比什么美金都漂亮。
而三脚耧车就更加方便了,它由一匹牛马就可拉动,完成一亩地开沟播种的任务只要两趟。可以想见,在明年齐国境内的田野里禾苗必然拙壮整齐,远胜他国。
就在田官们在田地里忙着检验铁农具的作用时,小白的手下也在路旁架起了铁锅。没错,是铁锅,它可能是这个世上最早的铁锅,是由生铁所铸造的。它全身黑漆漆的,直径超过四十公分,锅底浑圆,两旁有耳,缠绕着麻布,以防人被烫伤。
它与后世的铁锅相比显得要更厚重,此刻却被架在一个火堆上,锅里烧着热汤,锅下面燃烧的便是田野中捆成捆的谷草。它也不是这里唯一一口铁锅,在士卒们那里还有九口,有的煮粱米,有的煮菜羹。
不错,小白便是打算在这田里用铁锅来做一次饭,以招待来这里的田官和士卒。毕竟皇帝还不差饿兵呢,田官们应召前来为自己干农话,不能再让他们自带干粮呀。
其实这年头的军役劳役都是需要自带口粮的,在离家之前就需要带上脱壳了的粟米,到了要去的军营或工地便将这些米交给主管军需粮秣的官吏,再由官吏统一进行分配。若是有主管官吏进行贪墨,或是劳役超期,或是携带的口粮不足,那便只好去寻此草根树皮加进锅里一块煮,煮出什么饭来就吃什么。煮出来的饭食吃不饱,要干的活儿却不能少,饥饿劳累之下,有时不知不觉人就累倒了。所以民众们才如此畏惧服劳役,那是因为服劳役的地方都很劝苦,身体不好或生了病都很容易死在外面。
此刻小白要招待大家的饭菜也不算什么好的东西,饭是粱米饭,羹是豆腐咸肉野菜煮出来的大杂烩,羹汤无需放盐,只靠咸肉里的盐份便足以煮出滋味来。
毕竟是国君招待的午餐,平曰里只吃两顿饭食的人也感到肚子饿了,接过士卒们递过的大陶碗便狼吞虎咽起来。小白和一众大夫们当然无需向他们那样吃大锅饭,另有小灶做了一锅,虽然材料和其它锅里没什么大区别,但在用心程度上却不可同日而语。
当小白坐在田畴上吃完了饭后,起身回望居然见到了不少前来看热闹的国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聚成了个圈在看着小白这边。这可把小白呵了一跳,忙问武翼道:
&nbs
第九十三章 发展带来的问题
无论是什么产业,只要想扩大规模,就离不开足够的劳动力。齐国的劳动力就不充足,或者说,这个时代所有国家的劳动力都不足。
一个人,要想从婴儿变为合格的劳动力,至少需要十六年。而一个成年劳动力,他们最有价值的时间,不过二十年。在这期间,又会因疾病或意外而消耗掉一部分。
所以这个时代的人口并不多,堂堂的齐国现在无论男女老幼也不过百万人口。这百万人中有大半人口是青壮,算得上合格的劳动力。未长成的孩童和年纪大的老人只能算半劳力。
而这些劳力半劳力,要承担起种田、养殖、纺织、攻木、涂漆、铸冶、制革、煮盐运输,等等所有出现的行业。如果要按现代的分工细分的话,这点产业又能被分出好几十个子项,每一项都会占用不少劳力。
更别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件需要耗费大量劳动力来供养的庞大阶级,那就是贵族!这段历史上的变法,为什么都会将贵族们当成五蠹之一,而加以打压和限制呢还不是因为他们因先天的身份而占据了太多的资源,却拿不出匹配这特权的功劳。
一个想要让国家变强大的君主是不会放弃那些用低廉的代价就能换取的下层士人,而去选用那些能力平平,空有一幅好皮囊的贵族们的。更别提这些贵族本身还是王权的一种威胁的时候了。
小白现在对公室和贵族们比较重视,是因为他们普遍受过教肓,在此时的社会中属于素质比较高的人群。在知识没有向下层普及,没有能够替代他们的官僚出现之前,贵族们还算小白统治国家的一大臂助。
同样的,商人作为此时的不安定份子,东流西窜,在各国之间四处游走以赚取超额利益。他们便成为了后世统治者最不欢迎的群体,以儒家占据主导思想的中央集权政府本身就看不上商人。认为他们不耕不织,却能有钱财供他们挥霍,所以历朝历代对商贾的看法都不太好。
小白虽然明白商贾在此时的重要作用,也清楚他们能为国家提供不少钱财,方便各种货物的流通。但商人们本身也占据了过多的生产资料和物质财富,他们还会夺占国家的人口供他们役使。平日里小白还感觉不到什么,但当面临劳动力短缺,尤其是有技术的劳动力短缺时,小白还是感到不爽。
本来以齐国铸冶工业的发展程度,矿山开采上会有足够的劳动力来开采铜铁,以目前冶铁工坊的发展规模,本不应该会遇到原材料缺乏和劳力短缺的问题。
但由于贵族们对青铜器皿的普遍使用,又有陪葬和武器制造的需求,导致青铜的铸冶部门消耗了大量人手用在采铜、炼铜和铸造铜器上。由于青铜铸冶的发达,所以新兴的冶铁工业遭遇了第一个问题,它必须和炼铜的部门争夺劳动力的分配。
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本来就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有经验的工匠,来完成从矿石到金属制品的一次次蜕变。新生的冶铁工业需要大量的人手来为它的上下游服务。
它需要更多的人从事铁矿的开采而非用在采掘铜矿上;它需要更多的人从事铁矿的冶炼而非继续铸造青铜;它用优异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在抢夺铜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使人们逐渐意识到属于钢
第九十四章 冬烝
自从来到了春秋时代,小白便感觉到这个原始的农业社会里的人们和后世人的思想上的不同。在后世里,人世间的红尘百态才是人们的追求,思想上获得了解放的人们在面对鬼神和祖先时,或许会虔诚一时,但旋即又会专注于自己的现实生活了。
但在此时,原始的野蛮和蒙昧伴随着我们的先人,先人们对那些天地间的种种神异的自然现象,无法用具象的语言来表示时,便想出了一些抽象的概念,像神,天,鬼之类的人们不曾得见,但又似乎确实存在于心中的东西。这些想像便是神话的起源,它寄托着人们对征服这个世界的最初的向往。
此时,无论东方的中国,又或是西方的希腊,都有各种神明在被人们传诵,人们崇拜多位神明,为这些神明进行分工,让他们各自管理一项或多项事务,保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但东西方神明的形象却有限大不同。东方的神是自然生灵,天生精华,又或是先人们因功德而成圣。祖先们因自己的牺牲和奉献而被人们所牢记,逝去的先人英灵不灭,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守护神。所以后世的人也将祖先视若神明,祭祖宗便是在祭祀神。
而在西方的神祇似乎是受到现实中因素的影响,从一开始便是充满阴谋与诡计,用权力来占有和掠夺的上位者的形象。人类的祖先无论如何也成不了神明,顶多被称为英雄。英雄终将死去,不能像神明一样不朽。
而如此现实的西方神祇却被无所不能的上帝取代了,一神教成为了人们的信仰。而中国从始至终都是多种信仰并存于世,对祖先的崇拜是浸润在骨子里的思想,宗教从来只能作为一种补充。
所以无论在何种时代,祭祖祭神这类祭祀活动从来都是一件无比郑重的事情。上至统治者,下至底层庶民,每当遇到重大节日或是有重要意义的日子,一场祭祀活动总是不可避免。祭祀不仅仅是取悦祖先和神明,更能起到安抚人心的作用。
齐国今冬的孟春之月里的冬烝是在周历正月岁首,这标志着小白成为国君之后又开始了新的一年。后世齐国的史书上便将其称之为齐桓公二年,也是鲁庄公十年,再过两个月,马上就是公元前684年了。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风起云涌的春秋时期,属于小白的时代就要到来!
而无论小白的心中有再多的宏图伟业,雄心壮志,他也不能公然违背这个时代的礼法。礼法就是传统,束缚着小白,也束缚着贵族,更束缚着这时代见识有限的小民。
比如说在冬祭之事上,小民们可不管君主们怎么想,他们只知道冬天祭祀的神明将决定他们明年的命运。而中国天人合一,君权天授的思想是如此深入人心,国君的所做所为很容易就能和苍天联系起来。如果明年风调雨顺,那便说明国君得到了上天眷顾,人们便会认为国君的作为合了天意。
如果明年诸事不顺,人们便会认为当政者是触怒了神明和苍天。即便国君没什么错处,人们也会给安上个什么“失德”一类的罪名。
更别提如果小白在这祭祀期间干了什么不合礼法之事,哪怕他在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也会被无知的人们指责。小白只要不想把先前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声望归零,都只能宅在宫中,进行斋戒。
此次冬祭的规模隆重,由于小白还没有夫人,便只能一个人去祭祀。斋戒期间,声色都应远离,这就让一心怀孕而痴缠小白的青荇心里郁闷。小白也感到此次斋戒的时间特别的长,先是七天散斋,以收敛心态,再三天斋戒,以诚心致意。
一晃十日,终于捱到祭典这天,小白换好衣服,随同引导的礼官,来到齐国的太庙之中,站于左阶之下。太庙前已经挤满了人,小白环视左右,感觉到这次祭祀来的人还真不少。
四时的祭礼虽各有不同,但在仪式上都差不了多少,当祭典开始,钟磬齐鸣,仪式宣告开始,小白站在那些巨大的鼎器之间,观赏上面的铭文,赞讼祖先的功业。由于在鼎上的铭文要为先祖讳,所以说得都是些好话,小白对这些祖先的光荣事迹也没什么想法,倒是钟鼎上铭刻的这些金文令小白心中一亮。
此时通行于列国的文字主要是采用西
第九十五章 宰相
冬祭之时,正是礼法上要求加官进爵的时候,小白早就打算将管仲的职务确定下来。当初在鲍叔牙劝说小白赦免管仲的时候就说过,管仲这个人是大才,是能真正变革这个国家的人。虽然小白自认为从后世来的自己在政治经济上的能力也决不会输给他。但改革是需要触动旧的制度的,要是没有一个替自己冲锋陷阵的马前卒,小白就只能赤膊上阵了。
本来在见到宁戚之后小白也在犹豫过,因为宁戚所言的强国之策正是依靠发展农耕而强齐,这种重农的思想让小白想到了战国时的“耕战”之法。小白也在想着能不能扶持宁戚,学一下商鞅变法,让他在自己的支持下担任一下相邦试一试呢
小白也曾为这个想法而动心过,但旋即又熄灭了这个心思。在礼乐制度尚未完全崩坏的春秋时代,在没有下层广泛支持的情况下,去贸然实行幅度如此之大的变法,这之间的风险足以将小白送上断头台!可别以为这年代的贵族传承了几百世便会腐朽衰败,坐以待毙,这些有兵有粮有地盘的贵族们在被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时决不会束手就禽。
管仲在春秋齐国首先变法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先,齐国的内乱造成的国力下降,连一向作为齐国小弟的谭国都敢无视齐国,鲁国敢和齐国正面对抗,这就说明齐国的衰弱连小国都看出来了。
国际地位的下降势必会使得贵族和国人不满,所以历史上的小白才会在继位之后第二年春天便去进攻鲁国,为的就是通过战争来树立威望。但很可惜,他的努力失败了,这就加剧了齐国面临的危机。
其次,内乱和战争失败引起了财政危机。一个国君的死有多耗财力能消耗掉他生前财富的三分之一。一次战败要损失多少财力参考下鲁国在干时的战败,鲁国人丢下了几百匹马,百余辆车,兵甲数以千计。若非鲁国是个大国,单单这样的损失就足以让一个小国财政破产。鲁国人之所以现在还敢对抗齐国,无外乎是他们祖宗留下的家底厚,还能撑得住这种对抗。而历史上的齐国在内乱之后又大败,损失的铜器兵器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富,无疑造成了严重的财政危机。
穷则思变,齐国要想变强就不得不改变,这是有识之士的共识。所以齐桓公小白大胆支持了管仲,这也是管仲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商业上的原因。管仲的改革在制度上虽然加强了中央的集权,但却没触及齐国最根本的世卿世禄制度。由于没有更深层次的变革,所以齐国的霸业一世而衰,大好的先机也被白白浪费了。
尽管管仲的变法并不彻底,也没能全方面的彻底改变齐国,但我们也不应轻视管仲首先变法的勇气。
历来的传统和旧习就如同一条地上悬河,在高位上运行却有决堤崩溃的危险。变法便是去强行改变这条河流的流向,使他另走一条新的河道。
若能变法成功,还能将河水约束在新的河道里,不会给两岸的人民造成什么损失。若变法失败,大河之水便会泛滥,大堤崩溃,黎民受难将再所难免。
所以历史上的各朝各代,名臣们在大堤上修修补补的多,敢变法让大河改道的少。每一个变法之人都是在洪水蹈天的阴影下进行的,非有大勇气大毅力之人而不可。
管仲的变法是一个先行者在没有参照的情况下所走出的大胆一步。换了另一个人能够完成这个使命吗小白不敢去赌,更何况管仲还有另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除了小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