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美僮传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龙吟森森
监军负责发放军饷,如果吴继嗣从中玩弄手脚,拉拢一些中下级军官,没准还真能折腾出一些动静来。
他想撺掇郭天才占了衡州抑或宝庆完全没有可能,向北攻打长沙府也没有可能,不过带走一部分退入两广还是很有可能的!
“这么大的事怎地如今才来禀报!”,李安国冷哼一声。
燕厥中赶紧站了起来,“大都督,职部也是今天才知晓,还请大都督恕罪”
“还有什么”
“大都督,我等在永州府的人还查出来一事,事关重大,职部甫一得知便立即过来禀报了”
“说”
“是,大都督,经职部在永州的人说,彼等趁吴继嗣不在家时偷偷溜到他家里,竟有重大发现”
“吴继嗣家里竟藏着伪明南京锦衣卫千户的服饰、刀具,还有相关的身份文牒,没想到此人以前竟是南京的锦衣卫!”
李安国此时也想起来一事。
后世在查资料时,曾查到一件关于曹志建的事,说是当时满清大举进入湖南时,偏沅巡抚堵胤锡南下,曹志建欲挟持他,杀了堵胤锡的部将,坑杀了他的三千士卒,广西富川的某义侠准备营救堵胤锡,结果被朝廷派来调节纷争的某锦衣卫指挥杀了,这锦衣卫指挥的具体姓名他记不起来了,不过姓吴他还是想起来了。
难道是他
“可弄清楚一个锦衣卫指挥是如何当上大西军的永州知府的”
“禀都督,据职部的人查访,原来的永州知府确实叫吴继嗣,不过却不知晓为何后来又被这位吴继嗣鸠占鹊巢……”
“怎么可能人名一样倒情有可原,不过长得一样也太匪夷所思了吧,以前永州府的人就没有认出这位来还有口音、习惯,对了,以前的永州府还有大小衙役等人,就一点没有发现出端倪”
“这……,大都督,根据按察司的人所说,这吴继嗣手下还
第八十五章 婚事、大事与烦事
自从发生永州的风波之后,李安国内心的紧迫感更加强烈,不过在做大事之前得尽快将婚事办了。
与喜梅成婚倒是顺理成章,如今安**上下都知道她迟早会成为他的夫人,为安抚原西营诸将,娶喜梅也是必然的事。
何况自己对喜梅也很在乎。
还有一人却让他有些乱了方寸。
万宁。
万宁对自己的好感是个人都可以看得出,此时的人三妻四妾寻常见,不过此话怎么跟李汉堂说啊。
嗯,还是去探探李汉堂的口风。
老营搬到湖南后一分为二,一半人马留在长沙,另一半却去了衡州,匠户营、医护营也一分为二,万机去了衡州,万宁却留在长沙,并住在吉王府靠近后殿的地方,此事李安国虽没过问,不过办事的属下的心昭然若揭。
当然了,迎娶万宁也有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便是安抚湖广诸人,不过李汉堂心里是怎么想的就不知晓了。
李汉堂就住在后殿,与李安国住的地方只有一墙之隔,李安国这日抱着一坛好酒来到了李汉堂的住处。
李汉堂与喜梅住在一起,见到李安国来了,父女俩都是喜不自胜。
“喜梅,吩咐厨房弄一桌菜过来,我好久没和堂叔喝几盅了”
“诶!”
等喜梅出去了,李汉堂盯着李安国,“二娃,你有些日子没到我这里来了吧”
李安国看了看李汉堂,只见他必以前胖了一些,气色也好了许多,丰满的脸颊配上他那蓬大胡子倒更有威势了。
以前的李汉堂可是有“关公”的绰号,虽然多以外貌而来,不过当时无论在山西、河南还是英霍山区,关公千骑还是颇有名声的,可惜在中了田雄之计,千骑损伤大半后,关公的雄心一下就消减了,就好像一直捂着一个财宝,因为这个财宝主人也跟着威风起来,等财宝摔坏了,人也瘪了下来。
李汉堂住的这处院落中间正好有个凉亭,亭里有个石桌,爷俩儿坐在石桌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
半晌,李汉堂见到桌上放着的那坛酒,“二娃,这是何酒我以前怎地没见过”
李安国笑道:“堂叔,这可是常德府的名酒,武陵酒,原本是荣王的产业,还不时进贡京城,酒坊已经歇业快两年了,马武他们过去后,我就让他们恢复起来,如今全湖南加上武昌府的百姓都可以喝上这种酒……”
李汉堂说道:“怎地我老营不知晓此事”
李安国心想今天正好与他将此事掰扯清楚,便说道:“堂叔,如今我安**家业也大了,还像以前四处流动时那样就不行了,如今需要花钱的人丁繁多,恢复这酒坊后多少是一个进项,故此,我将它放到了户部下面”
李汉堂撇撇嘴,“我等不是有银票嘛,要多少印多少,值当什么”
李安国知道此事与他说不清楚,不过转进湖南后,这以前老营的诸项产业很多慢慢地划到了工部、户部下面,李汉堂以前读过书,又有一身好武艺,像目前这样荒废着着实不好。
“我这都是比照存银来印发银票的,如果无休止发了,就会落到以前大明宝钞的下场,你想啊,大凡某一物件儿,市面上多了就贱了,少了就贵起来,这银票也是同样的道理”
“那你储存这许多银两作甚”
“堂叔,湖南粮食倒不缺,不过食盐、绸布、船木还缺的很,外面的商户有一些愿意接受我等的银票,可尚有许多仍需要拿真金白银来购买”
李汉堂点点头,“二娃,你说的有道理,不过如今这老营……”
“堂叔,现在一切都上正轨了,各行各业都有所属,我正想与你说这个事,您看啊,您现在还不到四十岁,就这样窝在后殿也不是一个事,不如出来做事”
李汉堂笑道:“二娃,你准备给我安排一个什么官位”
李安国说道:“如今湖南、武昌两地,县城就有几十个,用的衙役还是以前旧官府的,虽然有上次淘汰下来的军士,不过我总是有些不放心,我准备任命一位刑部右侍郎,专司署理刑部攸关巡捕、牢狱诸事,不知堂叔意下如何”
他见李汉堂没有回答又道:“堂叔如果无甚兴趣,那就再等等,等打下江西后再说”
“江西!”,李汉堂盯着李安国,眼神有些意外,“二娃,以前你我二人在牛屎堆的时候,你不是说过要拿下广东做根基嘛,还有那什么琼州,怎地又变卦了”
这时喜梅安排的酒菜上来了,其实就一大盘辣椒炒肉,一盘炒鸡蛋,一盘蔬菜,三大碗饭。
三人边吃边聊。
“堂叔,喜梅,此事我也是最近才琢磨的,尚未跟其他人说,你们先不要向外说”
喜梅嗔道:“你把我们看成什么人了如此军国大事,岂能乱说”
李安国笑笑,接着说道:“堂叔,我以前是那么想的,不过如今时过境迁,形势大不一样,如今明国的皇帝没了,闯王又兵败山海关,满奴一路追着他打,我看过不了多久彼等就会尽取大江以北之地”
李汉堂听到这里心里一凛,赶紧把放到嘴边的酒杯放下了,“这南京不是还有新皇帝嘛,何至于如此”
“堂叔,根据燕厥中按察司的消息,这新皇帝自登基以来除了派人到民间到处选秀女之外,别的什么也没做,江北这几个营头,除了黄得功、高杰还有些战力,其他人都不堪一击”
“像这样的朝廷,能守得住嘛,我看最多一年,这大明就要彻底完喽”
“那我等如何行事对了,你刚才说到江西……”
“是的,以湖南一地,想要拦住闯营、满奴两大势力有些勉强,残明的军队届时多半会投降满奴,最后反而又变成我等之敌
第八十六章 惊变
崇祯十七年六月底。
三十艘大粮船、大盐船经过九江驶入鄱阳湖,船只上挂着扬州杨氏的旗帜,一路通行无阻。
说到扬州杨氏,乃是淮扬一带有名的大盐商,一个杨氏便占了淮盐三成的份额,杨氏人丁繁多,族里也有进士、举人之类,加上历来与南京守备太监、守备勋臣往来密切,听说最近又攀上了新任兵部尚书阮大铖的高枝,这杨家的商行在南直隶一带几乎无人敢惹。
船上装的大多是杨家刚从武昌府淘换来的细米、细盐,一石武昌细米,在武昌本地只卖一两银子,可卖到江西能卖三两,一石湖南细盐在湖南本地只卖二两,卖到江西便成了五两。
暴利的驱动,自然有人铤而走险,何况是在南直隶一带几乎横着走的杨家
所以,杨家的船队可大大方方驶入武昌府将安**急需的食盐、绸布运进来,又大大方方将换来的东西运走,当然了,驶入武昌府地界自然是在晚上,对于朝中诸公的颜面还是要保留几分的。
安**自击败左良玉以后,对于突然出现的这个庞然大物,朝中诸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前任兵部尚书史可法倒是多次下令位居九江一带的左良玉、袁继咸出兵讨伐,可惜明眼人都瞧得出这只是表面功夫——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左营都不是对手,何况其他人
自新朝建立后,听闻闯贼在山海关大败于鞑子之手,朝中衮衮诸公没有想到别的,而是一个个欢呼雀跃,有的还北面长跪、潸然泪下,高呼“先皇大仇得报”。
于是乎,历史上本来就大行其道的“借虏平寇”的策略,在多了一个安**的前提下,推行得愈发热切起来。
船队驶入鄱阳湖以后继续往南,一日后便驶抵南昌府。
南昌城此时建在赣江东岸,其西有赣江、北有赣江南支,城池不远处的东、南两面被抚河紧紧包围,附近河网密布,想攻占这样一个地方不啻于异想天开。
杨家的船队驶入南昌附近的赣江江面,直接在章江门附近停下,赣江此时在南昌这一段称为章江,靠近江水的城门便称为章江门(以下为行文方便,统称为赣江)。
南昌城此时有城门七座,从北向东、向南依次为德胜门、永和们、顺化门、进贤门、惠民门、广润门、章江门,这章江门紧靠着码头,历来是城池最紧要之处。
南、东、北三面的城池开有护城河,护城河宽达三丈,深达一丈五尺,总长达三千多丈(10公里),城墙周长接近二十多里,用固若金汤金汤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船队停靠码头后,从最大的船只上下来一位年轻的公子,约莫二十多岁,没有留胡须,长得眉清目秀,头戴黑色软翅纱巾,一身绿萝道袍,手里拿着一把折扇,刚出船舱,一阵猛烈的阳光便直射下来,一旁一个家丁模样的人赶紧取出一把油纸伞给他打上,油纸伞上还画有红白相间的茶花。
这年轻公子便是杨家长房的老二杨文利,扬州秀才出身,日前江西一带的生意便是他打理的。
杨文利踏过船上连着堤岸的长木板,小心翼翼地踏上了堤岸。
他身后还有随行的家丁十名,一个个都挎着腰刀,雄赳赳气昂昂的。
杨文利今天似乎有些心神不宁,跨上堤岸后并没有像往常那样一头钻入城里的人早就给他准备好的轿子,而是站在堤岸上看着自己的人卸货。
堤岸附近自然有大车行,不过杨家的生意一般都是由自己人来装卸,大车行的人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
很快,约莫有一百人都扛着麻袋上了堤岸,杨文利这时才钻进轿子向章江门走去,旁边那位打伞的家丁带着十人紧紧地跟在后面。
码头到章江门只有不到二十丈,章江门上的城楼上此时正站着两位官员,都是四十多岁,一位白白胖胖,三缕长须黑黝黝的,并无半点杂色,神态安详,另一位却眉头紧锁,面色焦虑,胡须花白夹杂。
这两人,一位正是如今的南昌知府钱嘉起,一位则是以前从京城贬斥归家的前翰林院高才,与黄道周、倪元璐并以文章节义名天下,称为“三翰林”之一的杨廷麟。
杨廷麟是江西临江府人,以前在京城时曾任左庶子,充讲官兼直经筵,当时满奴多次入寇京畿一带,杨嗣昌此时正忙于围剿流贼,便力主与满奴议和,而杨廷麟则坚决反对,杨嗣昌心怀不满,对皇帝说杨廷麟精通兵法,不如到卢象升军中帮办军务。
杨廷麟到卢象升军中后不久便遇到满清大军围困,卢象升派杨廷麟去向高起潜的关宁军求助,高起潜不允,结果卢象升全军覆没,此时杨廷麟的职衔是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好为杨嗣昌管辖,便将他以失职之罪贬归故里。
杨廷麟回到江西后,因与南昌知府钱嘉起是同年,便常年住在南昌,近期听闻扬州杨家竟与一山之隔的安**做起了生意,心中不由大怒,先后上书袁继咸和马士英,要求严惩杨家,结果都石沉大海。
今天听说杨家的船队又来了,便不理钱嘉起劝阻,硬拉着他到城头一观究竟。
钱嘉起拗不过他,只得带着他上了城楼,实际上他在杨家也有抽头,怎么可能搭理这个闲事
&n
第八十七章 夺城
此时钱嘉起已经在两个士兵的扶持下退下了城墙,而杨廷麟却仍站立在城头,声嘶力竭地大吼着指挥士兵防守。
其实这段城墙也有一名把总值守,见杨大人夺了他的职权,心里虽有些不乐意,不过最后转念一想,一旦有失,事后自己也能推脱,便任凭他在那里喊着。
南昌城里有三千江西巡抚直接指挥的官军,加上一千团练,只要收起了吊桥,城外那一千人再是整肃也无可奈何,故此,这把总便带着一些弓箭手远远地看着看着那些壮丁与自己的手下厮杀。
渐渐地,在那名络腮胡子的带领下,剩下的三十名家丁已经将城楼附近的守军全数歼灭,并杀进了城楼!
城楼里还在操弄吊桥和千斤闸的守军一见,哪儿还管得了这许多,纷纷扔下手里的活计往外跑。
此时壮丁还有十名弓箭手,络腮胡子让城楼两侧的门口各站五人,五位刀盾兵在前面守着,自己赶紧带人将吊桥放下。
把总一看这怎么行,赶紧带人杀了过来。
而城下的那些壮丁现在也面临着危机,就在刚才那位把总在城墙上观看城楼处厮杀时,他已经将这段城墙上所有的弓箭手聚集在一起,眼下正在疯狂地向下射击!
城下的几十人虽有铜盾护身,不过却是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慢慢地,伤亡也大了起来。
此时的杨廷麟已经被两个守军死命拉着拖到城下去了。
“隆隆隆”,随着城里远处响起了一阵马蹄声,城下的杨廷麟长舒了一口气——城里的曹参将手下虽然多为步军,不过还是有三百骑,只要这三百骑杀到,马面墙,也就是瓮城里的那一百多贼子断无幸理!
主城门下的那位头领模样的家丁更是焦急万分,只见他喊了一声,轿子里面的杨文利战战兢兢地出来了,等他一出来,那家丁与另外一人一起动手将轿子横过来,堵住了城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