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尽星河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鼎鼎当当
燕儿也不说了。
气呼呼地坐下去,发现她娘和她嫂嫂看怪物一样看着的不是李虎,而是她,就又“扑哧”一声笑出来,大声说:“明天写信给俺哥。让他回来接李虎走。李虎能帮他呢。”
燕儿他娘不自觉和燕儿他嫂交换个眼神。
这误会说不清。
少男少女一起赶集,牵手了没亲嘴了没回来自家闺女都点着人脑袋,还说让李虎去帮他哥
两人不好问这些话,但眼神里全带了出来。
还是燕儿他嫂先说:“吃饭吧。燕儿今年十四,李虎你多大,说真实的年龄。”
李虎低声说:“十四。我没骗你们。”
燕儿搅局说:“二十四,三十四。说他五十四我都信。这家伙可恶了。”
正说着,狗栗子来了,还带了点吃的,看来一进家,摸了吃的就跑来了,这也没先喊一声,人就进屋了。
燕儿他娘正要问候他娘,他自己捞个墩,一屁股坐旁边了,吃的东西往晚饭桌上一凑,歪着头就盯着李虎,小心翼翼地请求:“哥。今晚跟我一块住我们家吧,说说去石头场的事儿。”
燕儿他娘和他嫂嫂自有一番理解。
两家虽然都姓杨,但不是一个
八十六节 心里高兴
少年人干什么都喜欢比着,说去石场就要一起去……头天七、八个杨家村的少年一起去问工钱,尽管大人们已经告诉了他们,他们还要冒充精明,非要一起去问,而说要去,下午时结队出发,一路谈天说地十几里,晚上回来,当成很大事儿,在场面子上的干地方点堆火,聚一起商量。与燕儿年龄大小相当的姑娘们在另一角唱歌踢毽子,过家家,那边,少男们前所未有地正经。
李虎今天才知道,在靖康,民力有多么廉价,在管饭的基础上,爬悬崖打楔子采石头的工,完成采石数量一天六文,搬运抬石的小工才两文半,到了石匠级别,才稍好一些,大匠五十文,靠接活计件,或者买了石料,要用器物或石料的雇主一方发钱,而那些小匠则多数是跟师的学徒,根本不发钱。
因为都是力没长满的后生,石头场的场主——一个姓张的财主,只给到两文,还是软磨硬泡出来的。
这么算下来,一天两文钱,一个月六十文,一年七百二十文,还不到一吊钱,一年半下来,才折算到一两银子,李虎计划买十亩地,想买一亩地,需要几十年不吃、不花、不用才勉强。
然而,雍族百姓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的人。
即便如此,到了冬天这样的季节,甚至不到冬天这样的季节,只要有人闲下来,就想挣这几文钱,石场一点也不缺用工。一说到工钱低,人都是说:“闲着也是闲着。”也就是狗栗子这样还没有成家立业的混虎子,才干过一天两天,觉得太苦,说什么都不去……李虎了解到这一点,其实根本不想去了,这么低的工钱,还不如他读读书,或者到处逛逛,找个挣钱的法子呢。
他把想法告诉燕儿她嫂。
燕儿她嫂还没来得及表达自己的意见,燕儿她娘给进来了,趁着无人,叮嘱李虎:“给去吧。本来我和你嫂子也不想让你去。那活太重,还不挣钱。可你说出口,现在村里的后生都要与你一起去,家里老的都挺高兴的,就你们去石场那会儿,来好几家的长辈,说让你带着他们去,不在于挣几个钱,年龄都大了,不能养成游手好闲的习惯。这你要一说不去,那哪还能说你先干着吧,咱给你刚子哥写封信,看他啥时候回来,到时接你去沧郡,再找像样的营生。”
李虎点了点头。
等坐去场面子里,看着点起的篝火,看着村里的伙伴热火朝天,当成一件正经事议论,李虎心里挺不舒服。
中午是管一顿饭,但是早晚饭能省吗
省不下。
人一旦干了重活,不能不改善生活,这两文钱,够改善生活吗
要说有人挣到钱,怎么挣的牙缝里省下来的,干着重活,又不舍得吃用,日积月攒,攒下来一些。
这样的活有啥可兴奋的
还反复议论
就图跟自己在一起练武
狗栗子看李虎沉默,趴旁边问:“哥。你咋了看起来不高兴哎。他们太吵了是不是他们也就能高兴今儿一天,明天就都累得跟死狗一样回来,去年我去几天,晚上回来还拉稀……我就俺娘说,说啥也不去了。”
李虎信,他掩饰说:“我在想一起练武的事儿。”
狗栗子两只眼睛顿时放光,回头大喊一声:“别吵吵了,还练武不练呢。”
他憧憬的是什么
他激励大伙说:“从今天就开始练,将来咱们村的后生,都是一个打俩仨,再有李虎,咱们这些人那一出门,再说谁厉害,人还说王家沟王小七,陈寨宝大锤”
李虎站了起来。
少年们也纷纷站起身,大声说:“练武。起来练武。”
李虎在东夏操典上下的功夫不是一天两天了,片刻功夫,把他们拢成两列,伸出自己的一只手说:“功夫不是一天两天练成的。但是要想很快就不受人欺负,就得把大伙的力气使到一处,你们看我的手,看你们的手,五个指头有长有短,对应君臣佐辅使,单个指头什么也干不成,而合起来,就能抓能拿。”
他看少年们一片茫然,单刀直入说:“要想集合众人之力,像五个指头一样用起来,就要行行伍练兵之法。”
一个少年脱口道:“军队”
李虎笔挺竖立,声音短暂有力、掷地有声:“没错。我们就从军队里的队列和养练之法开始,等你们掌握了要领,精气神中有股杀气,咱们再练散手,练兵器,将来还可以练骑术和弓箭。”
又一个少年问:“那将来能不能飞檐走壁人说王小七的师傅可以飞檐走壁呢。李虎你能不能飞檐走壁”
李虎笑了笑,淡淡地说:“飞檐走壁看起来很神奇,也不过是把身体控制得巧妙,一下上房,在房梁墙壁上到处乱蹿,以避开下头的人,要说这样的飞檐走壁我也会,而且比他师傅还要厉害,因为我的要领比他们的更巧妙,只是咱们村的房屋都是泥草,要是上去,会给弄坏。”
发现众少男将信将疑,他又说:“对于军卒来说,要学会藏,什么叫藏就是收藏,剑收在匣中,不轻易示于人,一出鞘,必见血,要问为什么那就是你掌握一项本领,反复给人看,别人就知道了,知道了,就能防得住你这一手将来你用到的时候,被防住,就是一个死人。同样的道理,我能不能飞檐走壁,也不能上串下跳,轻易给人看,到处给人显摆,对吗”
他调动着众人情绪,娓娓地说:“真正的军卒,最厉害的不是他们的武艺和杀人伎俩,而是他们的品性。这些品性不光能战胜敌人,同样也能令人成就功业,做出一番
八十七节 磨磨石头
开始上工了。
一大早,仨女人就起床,打算炊饭,却发现李虎已经不在屋子,略一回想,鸡叫的时候家里似乎有动静,当时想着李虎出去解手,没在意,没想到他起这么早。燕儿闷闷不乐地说:“他不会找雪洗澡去了吧他个二愣子……我去河边找找去。”到了河边,还真是,李虎破了块冰,在河水里洗完澡,沿河跑步,打拳,回来还拎着两桶水。燕儿见他就跺脚甩头,尖叫道:“谁让你起这么早的,还去打水你这么勤快,我娘说不说我懒呀。啊。”她指头一指,撇嘴说:“告诉你。石头场可累了。起这么早,还又跑又拎,到时候看你还有劲累坏了别讲给我听。”
回去,早饭已经炊好了,李虎吃完,燕儿又塞给他个窝头,才放他与别人一起出门,还替她娘叮嘱说:“记得当天就要钱。人都说,那姓张的爱赖账,你不要,他说记了,记了,时间一长,他就不承认,拿出个本子让你看,告诉你那上头哪天哪天的,就少了,然后你还以为你真记错了呢。”
李虎一扭头,乐了:“燕燕你忘了。我识字。他记不记,我不是可以看吗”
燕儿只好闭嘴。
她把李虎送出去,直到与李虎一起走的少男们都笑话她“李虎去上工,你都不舍得,送呀送的”,这才凶狠地和他们拌嘴,红着脸跑回家。
她来来去去,就都这样,李虎回头望望她,辫子在脑后又飞又跳,那是和蜜蜂一样的活泼。
回过头,他就说:“昨天我们的训练还记得吗今天早上,我们排成一列纵队,练习跑步,跑不动的时候再练习走。”
就这样,十几里的路,他们跑着去上工。
燕儿回到家里,一天都没心干别的。
村里的少女们来找她玩,她就说:“反正也没什么玩的,干脆,咱们一起去石头场去看看吧。”别说少女们,就连她嫂嫂和她娘都忍不住把她笑话一顿,她只好怏怏不乐躲起来,拿李虎的笔胡乱画,练习写她的名字。到了晚上,一看天快黑,她就什么也干不下去,跑去村口。
以往人上工,都是天黑之后才能回来,然而天还没黑,这队少年人就回来了……燕儿迎上去,还以为他们集体不干了,正要狠狠说他们两句,狗栗子大声告诉说:“燕儿。我们今天第一天去干活,就把石场里的人都干垮了,到了下午,该我们抬的石头就抬完了,人家都说这杨村的后生怎么都牛一样。”
他笑得灿烂,其它少年也一样,簇拥着李虎,一边走一边吆喝。
回到家里,燕儿她娘也开始问李虎。
李虎说:“其它村的人都还在拿横木抬,我们垫着圆木,扶着拉,现在冬天,有冰有雪的,那还不快明天我们打算做辆橇车试试,要是行的话,到时候会更快。让采石的根本供应不上我们。”
燕儿她娘就不问了。
接下来半个月,每天都有两个少年会休息,说李虎让休息,然后到处找木匠,找铁匠,找人编缆绳。
忽然有一天下工,每人的脸色都与往常不一样,像第一天去上工,神采飞扬。
到了家,家里的人才知道,他们的工钱涨了,当天一个人得了四文钱。
这是件了不起的大事,第二天,他们去上工,长辈全蜂拥到燕儿家,去与燕儿她娘讲这个事情。
燕儿他娘也知道,发愁地说:“他们弄了辆橇车拉石头,把别村的人活抢走,回头会不会与人打架呀。”
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两天之后,就是打架了。
打架这一天,杨村的少男们有好几个带着轻伤,但回来又是神采飞扬。
为啥,打赢了。
李虎一个人就打趴下五、六个上工的大人,少年们也不甘示弱,一起战胜了别村的人,载誉而归。
听他们回来讲,李虎还放话说:“你们拿工钱少,你们找我们干什么你们找张场主呀,你们不敢找他,找我们有什么用”
燕儿她娘忍不住了,晚上叫上李虎,把他说了一顿,李虎却只是笑。
眼看一个月要过去了。
这天天黑,少年们才回来,燕燕还以为有不好的事儿,接李虎回到家,才发现他手上提了个钱袋。
李虎得意地递给她。
她一打开钱袋,两只眼睛就直了,大叫一声:“娘。你来看。李虎的钱。”
她往桌子上一倒,“哗啦啦”掉大币、小文,还有一块银角子。
燕儿她娘当时就懵了,一扭头,担心地问李虎:“咋来的。咋这么多钱”
&nbs
八十八节 该死的东夏人
到了大半夜,李虎才回来,驴子牵狗栗子家了,他也就一个人,进了门,却是没想到燕儿家不但留着门,人都没睡,等着他呢。
燕儿的大爷和他家二十多岁的小儿子也在,正搂着袖子蹲在炕边上打瞌睡,被燕儿一提醒,才猛地睁眼,把头抬起来。昏黄的灯光中,李虎站在面前,腰下吊着一柄牛角小刀,袖子轻挽,脸色微红,也正因为喝了酒,比平日现出更多的粗犷和英武,身上若有若无,带着连大地主都没有的一股气质。众人还是想说他,因为关心他,爱护他,怕他真敢跳出来去干石场,到时把张场主得罪上,也因为毕竟他只有十四岁,年轻不懂事,父母不在,总要有人来为他谋划,为他护航。燕儿却怕是长辈怪他,带着通气的心思,第一个抢问:“驴儿买到了吗”
李虎点了点头。
燕儿最敏感,一扭头给她娘说:“娘。看他脸红的,肯定喝酒了,说不定还喝醉,明天再问他吧。”
李虎说:“只喝一点,没有醉。我从不多饮酒,以前一饮多,阿爸就会揍我。”说着,他便坐了下来,带着虚心,等着长辈问话。大人们心里一下软和。本来还担心你一说,他认为自家不是他父母,他生气,他回你嘴,问你凭啥管他,到时候本来出于好心,结果两边还起口角,生气,产生矛盾。众人早在心里遣词造句,没想到他就是和别的孩子不一样,坐下来,一副懂事的样子,而这种懂事的态度,恐怕放在村里几十几的大人身上都难得。
燕儿她娘说:“阿虎。他可是第一次不用人问,张口说你阿爸。原先你在家,你爹他眼里吗”
李虎老老实实地回答:“严厉。”
这是个引子。
燕儿她娘说:“你爹对你严厉点,那是为的啥那是为你好对不对按说你已经够懂事的,无论做事、说话都没得挑剔,我们这几个老老少少的,不该大半夜等着你,去说你,但是不说又不行,你说你爹娘不在,我们不出头说你,还有人说你么要是说你说得重了,你也别恼。”
燕儿大爷说:“你这娘说得是理。”
他怕把自家婆娘与燕儿她娘在称呼上弄混,是比着燕儿说的,插了话,就接着往下说:“你知道不今天张场主到家了。不知道你是谁家的,摸俺家了,他来请你上工,说是你一走,搬工有空,临时找人,人家给他多要钱不说,大伙都跟着多要钱,要钱又不能出活,让你明天带着去,帮一帮他。”
李虎说:“别人跟他要钱,我一点都不意外。上次与我们打架的那村,事后和解,我直截了当问他们了,一天两文钱够两顿饭不够这么廉价,你们自己要干,你们怪谁我做了橇车,拿四文多吗反过来我又给他们说,干活的与干活的不一心,还斗得厉害,张财主高兴都来不及。所以这些日子,闹工钱就没消停过,我是看着他们闹工钱,故意把橇车藏起来,一下不去,告诉他,咱也对工钱不满意……他请我,他才不是请我呢,他是想让人知道,想用我逼别人。他来村,人都告诉我了,不是今天非去买驴,我故意避他的。”
燕儿大爷大吃一惊。
老头读过私塾,偶尔看些杂史,听点野戏,一下就听得明白,知道李虎的厉害,但他还是叹气说:“阿虎。他张场主给别人发多少钱,和咱有啥关系,这个事搞到现在,人家不怀疑你在主使你给人说干活的要一心,你怂恿他们一起闹工钱,反过来,你还不睬人家张场主,图啥呢。你不是会画画,挺拿钱的吗你管他们村拿多少钱干啥呢你要是把张场主得罪了,他可不是正人君子。”
李虎笑笑说:“大爷。说旁村的远了,那狗栗子他们一天两文钱,我也不管么那石头场就算有橇车,上千斤的石檩,喊着号子抬上去卸下来,也累得半死不活,就这,张场主他连橇车,连驴子这样的牲口他都不舍得弄,一开始我以为我聪明,能挣四文钱。实际上为啥涨到四文,他是等着各村的人像我一样自己造车,自己带牲口。人吃马嚼,四文够吗我和咱村的人,因为都是少年,家里不用钱,挣的钱凑起来造橇车,别人呢干活是四文工钱,让人家花四十文钱,他又不是不识数。这叫为富不仁……我可以不管,但我也不能跟着他欺负穷人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