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铁良听后,当场就昏了过去,但被载泽和随行的士兵叫醒,于是也不去兵部报导,径直跟着载泽来到恭王府里参加聚议。
见铁良回来,善耆、溥伟也是惊喜交集,因为铁良是满臣中少有的军事人材,他的回归无疑是给宗室增加了一大助力,而且虽然铁良在通州被人民军击败,但多少应该带回一些人马,现在宗室手里最缺的就是军队。
到了黄昏时分,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人,总计人数超过40人,于是溥伟下令设宴招待众人,一边吃饭,一边计议。
首先溥伟将自己与英国公使朱尔典交谈的内容告诉众人,不过大部份人听了,到是没有多少意外的反应,其实慈禧、光绪一逃,北京城里的人心就散了,大部份人都在家里打点行李,收拾细软之物,也准备逃出北京,只是慈禧、光绪被俘虏的消息又吓住了不少人,因此才免强没有形成大规模逃离北京的潮流,但现在听溥伟这么一说,众人也都知道,北京城是呆不下去了,只还是要逃走。
这时铁良人道:“王爷,各位,不是我长伪逆的威风,灭我们自己的锐气,现在伪逆的军队确实厉害,根本不是我们现在所能相敌的,因此如今之计,只能听从洋人的建议,先逃离北京,转途西安到南方,然后再重振旗鼓,图谋复国,留在北京只有死路一条。”
溥伟点了点头,道:“这次你退回北京,手下还有多少人马?”
铁良道:“大约还有3000多人。”
溥伟道:“那好,你赶紧把手下的人马重新整编一下,离京之后,沿途还要靠你的人马保护,现在事不迟疑,明天一早我们就走,先退到山西去再说。”
铁良点了点头,道:“好。”
这时善耆道:“各位今晚也都辛苦一下,回家去赶紧收拾行李,多带金银细软之物,少带粗大笨重器物,明天一早,我们就出发离开北京。”
铁良又插言道:“除了金银细软之物外,各位还要多带粮米食用之物,另外多准备马驴牲口车辆,所带的仆从也尽量多选年轻健壮之人,少带老弱妇幼之辈。这次离京路途遥远,没有脚力粮食是不成的,而且多需要年轻力壮之人。”
众人听了之后,也都不再迟疑,一一起身告辞回身去收拾。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二七一章 清廷末日(十五)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就在清廷的宗室权贵们在协商从北京逃离的计划时,秦铮、周萍夫妻已从青岛乘座海军的军舰,到达天津。
天津方面也早己为两人安排好了住宿和办公的位置房间,而在天津安顿下来之后,第11野战军的司令员刘庆林和天津市长高鸿亮一起来向秦铮汇报工作。这时人民军的东、南两路军队均己经逼近到了北京城前,距离北京城不足10公里,并分头驻扎在北京城东南的各个城门出口,随时都可以向北京城发动进攻。不过北京城的西北城门还是可以通行。
另外根据北京办事处的报告,现在北京城里的秩序开始发生混乱,并且己经有人从北京城中逃离,就在昨天晚上,庆亲王府、醇亲王府都遭到了军队的抢劫,并且造成人员伤亡,而且就在今天凌晨6时分,有一支规模约3、4000人的军队离开北京,向西而去,并且随军携带着大量的辎重,还有家属成员,显然是集体逃离北京的权贵官员。
秦铮听完汇报之后,也皱了皱眉头,立刻吩咐自己的参谋去询问负责攻占宣化府,切断北京与山西的通道,同时也阻止山西的淸増援任务的第5野战军,现在到达那里?并要求第5野战军尽快赶到宣化府,完成对北京的合围,阻断从北京西逃的路线。
然后秦铮又问道:“俘虏们都送到天津没有?”
高鸿亮道:“昨天就到了,并且己经安置好了。”说着将名单档案资料递给秦铮。
秦铮接过资料,随手打开,第一页就是爱新觉罗*载湉,并记录他的年龄、身高、体重等情况,还有照片与編号,资料到是相当齐全,第二页的姓名写的是叶赫那拉*杏贞,但看照片就是慈禧,秦铮也有些意外,虽然他对旧时空的中国近代史颇有研究,但也只知道慈禧是叶赫那拉氏,小名叫兰儿,但还真不知道慈禧的闺名是什么,道:“这是慈禧的姓名吗?”
高鸿亮道:“我也问过四方那边,他们说这确实是慈禧自报的姓名,我也是第一次知道。”
秦铮呵呵一笑,合上了资料,道:“好,晚上我再慢慢看吧,他们的身体情况,精神状态怎么样?”
高鸿亮道:“根据四方那边送来的资料,身体没有大碍,但还需要几天休养,至于精神状态,当了俘虏,肯定不可能好到那里去。”
秦铮点了点,笑道:“这到也是,这样吧,明天上午安排一下,我和周萍同志要见一见载湉和叶赫那拉*杏贞。”
高鸿亮道:“好,我先去通知他们。”
于是就在第二天清早8点左右,俘虏营的工作人员将光绪、慈禧带到秦铮、周萍的办公室。
光绪推开办公室的大门,只见秦铮从办公桌后站了起来,绕过办公桌,走了过来,笑道:“载湉先生,我们己经有好几年没有见面了。”
光绪呆了一呆,心里也是百感交集,他和秦铮见面时,还是庚子国变西狩西安的时候,秦铮代表当时还是被称为海外华人到西安去面见慈禧与光绪,受到了慈禧与光绪的召见,后来光绪又陆继单独召见了秦铮2、3次,而从那以后,光绪就再没有见过秦铮,当然也没有见过华东政*府的其他人。而算来己经差不多过去近10年,当然光绪、秦铮都是成年人,10年间的面貌变化并不大,只是光绪成熟了一些,而秦铮苍老了一些。
不过当年光绪虽然落迫,但还是万乘之尊的皇帝,见秦铮时在名议上还是召见,两人见面时尽管秦铮尽力做到不卑不亢,但终究还是有上下之分的,秦铮见了光绪,必须要称皇上或万岁,而光绪对秦铮则是以卿相称,尊卑之意十分明显。但现在两人可以算是彻底易位,光绪由高高在上的皇帝变成了阶下之囚,而秦铮对光绪的称呼也变成了“载湉先生”。
虽然光绪这些年来没有和华东政*府的人直接接触,但对华东政*府的事情还是了解不少,知道秦铮在华东政*府的正式职务是元老议院议长,光绪对近代国家的政*府机构到是有一定的了解,知道这是一个什么职务,另外秦铮在华东政*府中,通常也被尊称 “政委”,光绪也知道,这是华东政*府的一个军职,大体相当于监军兼参赞军机一类的职务。不过现在让光绪以这两种职务来称呼秦铮,还真有些说不出口,毕竟现在光绪还有些放不下自己的皇帝身份,那怕是己成为阶下囚。因此光绪迟疑了一下,才道:“秦…秦先生。”
秦铮听了,也不以为怪,道:“请坐,坐下好说话。”
两人在秦铮办公室的沙发上就座,光绪还有几分拘谨,而且也是习惯性的挺直腰,端然正坐,秦铮则是靠在沙发背上,放松得多。看起来到像是一个新员工向领导汇报工作一样。
秦铮道:“载湉先生,这段时间还能习惯吗?”
光绪苦笑了一声,道:“被俘之人,还能有什么可说的,只能随遇而安了。”
秦铮点了点头,道:“你能这样想就好,俘虏营的条件确实是要比你在皇宫里当皇帝的时候差了不少,但凭心而论,和其他人相比,条件还算是好的,虽然你是清朝的皇帝,但在我们这里,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俘虏,和其他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我们考虑到要你立刻接受现在的身份转变,显然是不现实的,毕竟一个人几十年的习惯,不是容易那么快就改过来,因此才给你一些特殊一点的照顾,让你有一段过渡的时间,但也希望你能尽快改变,适应新的身份,新的生活,毕竟这些特殊照顾也不会太久。”
光绪底下头去,秦铮的这些话当然是十分刺耳,但现在自已确实己不是皇帝,又能如何,只能忍气吞声,又迟疑了一会儿,光绪才道:“秦先生,有一件事情,我始终不能理解,希望您能够为我指点迷径。”
秦铮点头道:“哦!是什么问题,我不敢说什么指点,但也能尽我的学识,说说我的看法意见,对你也许有一点参考作用。”
光绪沉吟了一会,才道:“秦先生,贵众原是先朝旧民,并非我大清的子民,而且从海外归来之时,朝廷正值危难之际,是贵众归来,力抗八国联军,收复京师,才使朝廷免于覆复,功不可谓不高。但朝廷对贵众亦不可谓不厚,将山东一省封于贵众,可自行设官置吏,形似蕃镇,这样殊荣,只有我大清入关之时,才曾有过。我自认为这样的厚封也足可对得起贵众之功了,而以贵众之材,如果尽心扶佐我大清,不难驱逐各国势力,并使我大清中兴,而贵众亦可流苏百世,名垂青史,成为后世之楷模。”
顿了一顿,光绪又道:“虽然那时大清是太后当政,我的大权旁落,但以贵众之力,不难清君侧,正朝纲,去奸邪,扶真君,秉正气,立新法,然后君臣齐力,励精图治,殖产兴业,让我大清可以富国强兵,傲视诸国,但贵众为何定要反我大清,灭之而后快呢!而且我看贵众成势之后,也并未恢复先朝旧制,可见并非是为先朝尽忠。如今大清的大势己去,不可挽回,但这个疑团一直在我心里,百思不得其解,还请秦先生能为我释惑一二。”
说完了这一番话之后,光绪也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些话在他被俘时也问过杨瑞,当时杨瑞没有回答他,反而怼了他一顿,说华东政*府的领土都是自己打下来的,并不是清廷赏赐的。而后来光绪回想,这番话也不算错,无论是天津、山东、上海、东北都是华东政*府打下来的,只是有的是华东政*府从洋人手里夺回来的,有时则是抢的清廷,因此今天对秦铮又问了这个问题,不过也做了一些改动,但大体的意思是一样的。
秦铮道:“我明白你的想法,也可以为你解答。”
光绪本来心里还有些忐忑,生怕秦铮会发火,说自已还放不下皇帝的架子,但听到秦铮说可以为自己解答,也不由精神一振,不管怎么说,这个问题困扰了他好几年,现在总算可以知道答案了,虽然不可能再扭转局面,但也能了结自己的一块心病。
秦铮道:“载湉先生,首先我要说明一点,我们华东政*府对你个人其实是并没有什么恶意的,虽然在你当皇帝的时间内,清廷对内对外都无所建树,而且还进一步丧权辱国,每况愈下,使中国的苦难进一步的加深,但凭心而论,这一切后果不应该由你来负责,因为你虽然是皇帝,但不过是个傀儡皇帝,并没有实权,而真正掌握政局的是叶赫那拉氏,这些责任应该是由她来负。相反,我们对你的际遇还十分同情,这个皇帝当得恐怕并不怎么舒心。”
光绪听了以后,也颇有一些感动,但心里的不解则更重,忍不住问道:“即然如此,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出兵清君侧,正朝纲呢?”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二七二章 清廷末日(十六)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秦铮看着光绪,脸色依然平静,道:“其实我们执意要推翻清廷,也不完全是针对叶赫那拉氏或是清廷本身。”
光绪更是不解,道:“那又是为了什么呢!”
秦铮道:“我们真正的目标,是要彻底推翻在中国存在了两千余年的帝制,建立共和制度。”
光绪呆了一呆,他万万没有想到,华东政*府的真正目地竟会是彻底推翻帝制,这个结果实在是太令光绪震惊了,半响说不出话来,而心里却是百味交集,也不知是什么感觉。
秦铮接着道:“中国的衰败,虽然是从70年前的鸦片战争开始,但其实自从百年以前,就己经全面落后于世界,而我们研究认为,中国全面落后于世界,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皇帝制度。帝制之害在于把整个国家当作自己的私产,所谓‘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我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亦无不可;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始而惭焉,久而安焉。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光绪的全身一震,秦铮说的后几句话,是出于明末大儒黄宗羲所著【明夷待访录*原君篇】中的句子,光绪在年幼时也曾学过,但当时老师教导他只是作为对皇帝言行的警示,而秦铮却将其理解成帝制之害,其实这两种解释都是成立的。只是现在光绪没法和秦铮去辩,而且辩也多半辩不嬴,虽然这几句话和光绪对不上号,但用在慈禧身上,却是可以应了大半。
顿了一顿,秦铮又道:“当然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始称皇帝之后,帝制在中国存在了2000余年,我们不否认在秦汉唐宋之时,帝制确定是最适合当时中国的制度,因此才有后来汉唐的盛世昌茂,但时代是在发展的,世界上其他的国家都在进步,当在世界进入近代社会之后,民智启蒙,科技兴盛,这个时候中国帝制显然己经落后于世界,并且严阻碍了中国的发展,我们才要彻底推翻帝制,用一种全新的制度取代帝制,这也就是我们一定要推翻清朝,建立共和国的原因。”
光绪沉默良久,才道:“据我所知,英德俄日诸国均是君主制国家,而这四国均为当今世界之强国,可见帝制亦非不可使国家强大。”
秦铮道:“首先我国的帝制,与欧洲诸国的君主制大不相同,只是其中的道理过于复杂,我今天就不细说,如果你对这些知识感兴趣,明天我可以送几本相关内容的书给你,简单的说,我国的帝制,属于中央集权制,皇权致上,而且在绝大多数时间里,几乎没有制约皇权的其他势力存在,而欧洲诸国的君主制度不同,有诸多的势力足可以制衡君主的权力,因此在欧洲几乎不存在一个可以支手遮天的君主,而日本的天皇制就差别更大,在尊王攘夷之前,天皇都是没有权力的,真正的权力都在幕府手里,当然这些都是古代的制度,而进入近代之后,欧州各国的君主依然不能乾纲独断,英国国王甚致只能作为国家的像征,没有实际的权力;德皇、俄皇也只有行政权,而无立法权,德皇受制于德国议会,俄皇受制于国家杜马,日本天皇虽然在理论上拥有至高权力,但实际也受制于维新的大佬,只有我国的帝制,现在依然是皇权独大,而帝王依然将国家视为自己的私产,这样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制度,自然是应该被结束了。共和制度才是未来世界发展的趋势,也只有共和制度,才能让中国真正强大起来。”
光绪忍不住又道:“你们在谈判时不是主张仿校英国,让君主只作为国家像征,为什么现在又要坚持施行共和制度呢?”
秦铮淡淡一笑,道:“但是这个主张不是被清廷拒绝了吗?”
光绪也苦笑了一声,道:“拒绝的是太后,我……我没有……”
秦铮道:“现在说什么都迟了,我们当初提出这个条件,是希望在不发生战争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平稳过渡,但现在战争已经发生了,这个条件自然不复存在了。”
光绪又低下头去,其实他对秦铮的这一番话并不能服气,毕竞让一个当了30余年皇帝,那怕只是一个傀儡皇帝,但所接受都是皇权至上的教育,当然不可能就因为秦铮这一番话而改弦易辙。只是虽然秦铮的态度温,耐心的回答自己的问题,并不以自己的疑问为怪,因此才和自己说了这么多说,但现在自己不过是阶下囚,还能和秦铮争什么,何况就是争赢了又如何,还能说得让华东政*府再奉立自己为皇帝吗?光绪虽然没有多少材智,但还没有傻到这个地步。
过了好一会儿,光绪才道:“能不能告诉我,你们打算如何处置我呢!”
秦铮道:“这个你可以放心,我们不会伤害你,我刚才就说过了,我们对你个人并无恶意,而且在你当皇帝期间,大权都被叶赫那拉氏控制,因此并没大的过错。不过你毕竟曾经是清朝皇帝,也不可能完全没有责任。”
光绪先听秦铮说不会伤害自己,心里稍安,但听到后面顿时又紧张起来,忍不住叹道:“但愿此后莫生在帝王之家。”
秦铮笑道:“其实你也不用太悲观了,老实说你这个傀儡皇帝,当得也并没有多大意思,现在还是个解脱,作一个普通公民,自食其力,说不定还可以多活一些年呢!”
其实在旧时空时,光绪是死于1908年11月14日,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而根据后世考古发现,光绪是死于砒霜,下毒的人自然就是慈禧。当然慈禧也只比光绪多活了一天,第二天也死了。而在这个时代,由于穿越者的出现,历史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慈禧、光绪不仅都没有死,而且由于清廷的灭亡,光绪也得以彻底摆脱了慈禧的控制,而以光绪的年龄,在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还可以再多活很多年的。
光绪听了,也只能尬尴的摇了摇头,其实在有些时候,他确实想过如果不当这个皇帝,做一个普通人,自己也许是会过得更好一些,但真到了这个时候,心里却又有些动摇,而且在他心里还有一种幻想,慈禧毕竞是年过70的老人,而自己还不到40岁,如果自己能熬到慈禧归天的那一天,就能够真的掌握大权了。但却没有想到,慈禧若是死3,是不会允许自己继续活下去的。
秦铮接着道:“不过你现在根本没有自己谋生的能力,而且你的皇权思想依然还很深,因此我们暂时不会释放你,而是要对你进行新时代的教育改造,让你能深刻认识到皇权的落后和腐朽,并且在心里自动的放弃皇权思想,另外也希望你在改造期间,能够有立功表现。”
光绪怔了一怔,在被俘之后,他也曾想过自己的结果。作为传统的帝王教育,学习历史是其中一项重点,因此光绪也知道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下场无非就是三种:第一种就是被新朝以或明或暗的手段处死,大部份的亡国之君都是这个场,远的不说,就是当初清廷入关之时,虽然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不是被清廷所杀,但崇祯的太子,还有后来南明的几个皇帝,可都是斩尽杀绝,毫不留情的;第二种则是在新朝挂一个虚职,并且还可以领一份俸禄,以显示新朝的大度气像,当然这也是最好的结果,只要是不再参与政治,警言慎行,基本就可以过上衣食无忧,富贵闲人的生活;第三种则是遁入空门,不问世事,这个结果也不错,虽然在空门的生活要过得清苦一些,但至少可以保住性命。
而光绪认为自己的结果也无外乎就是其中之一,但俱体是那一种,光绪自己也没有谱,只是没有想到华东政*府却给了自己第四条路,而且是自己决不会想到的一条路,大体的意思就是要把自己改造成一个普通人,并且真心放弃皇权思想。
虽然光绪对此表示怀疑,现在他自然是不敢再奢求什么重获皇权,因为这只是在华东政*府的武力威迫之下的无奈放弃,并不是他自己的本心,那么华东政*府怎么才能让自己真心放弃皇权思想?但这也至少表明,华东政*府没打算处死自己,至少是在暂时不会,因此到是可以安心了,但只是后面那句希望自己能有立功表现,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不过反正现在华东政*府是刀俎,自己是鱼肉,还不是由对方随意摆布,他们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于是点了点头,并像秦铮拱了拱手,道:“多谢。”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二七三章 清廷末日(十七)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秦铮道:“现在你就有一个立功的机会,我们的大军己经将北京城包围,只要命令一下,大军进攻,就可以立刻攻下北京城,不过那样一来,北京城里的百姓必须会受到战争的牵连,伤亡惨重,而且北京城里的宫殿、园林、庙宇建筑也都会有受损,这些都是国家的宝贵财贵,任何损失我们都于心不忍,如果能够和平进入北京,就可以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因此我们希望你能写一封信给留守北京的张之洞,让他出城纳降,保全一城的百姓和建筑,善莫大焉。”
光绪听完之后,这才明白秦铮所说的立功是什么,无非就是想借用他的皇帝身份,劝清廷的大臣们投降,从光绪的心里来说,当然是极不愿意的,这不明摆着是要自己帮着华东政*府打清廷吗? 自己不仅是做了亡国之君,而且还亲手参与了灭亡自己的国家,自己以后还有何面目去见大清的列祖列宗呢!
不过现在离去见大清的列祖列宗还远,而自己的生死存亡全在华东政*府的一念之间,虽然刚才秦铮说得很好,不会伤害自己,但光绪明白,那是先安抚好自己,但如果自己不答应华东政*府的要求,后果恐怕好不到那里去。想到这里,光绪也只能暗自叹了一口气,点了点头,道:“须些小事,何足挂齿,我立刻就写信。”
秦铮点了点头,道:“那么事不迟疑,我这里就有笔墨纸张,就在这里写吧。”
这个时候也不容光绪拒绝,因此只好来到秦铮的办公桌前,只见桌上己经铺好了信笺,笔筒里插着几支毛笔,砚台里也满里墨汁。看来秦铮也是早有准备的。
光绪在椅子上坐下,思索了一会措辞,便从笔筒里拿出一支毛笔,蘸了蘸墨汁,在信笺上挥毫书写起来。而秦铮到没有催问,只是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大约30多分钟以后,光绪才拿着写好的信,递到秦铮面前,道:“秦先生,您看这样可以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