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木林森444
秦铮接过来一看,字迹相当工整,而措辞也十分适当,也很是满意,道:“很好,相信张之洞看了这封信,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来。”
该说的也说完了,目地也都达到,于是秦铮让光绪回俘虏营去,又咛嘱光绪,在俘虏营里好好学习,先学会生活自理的能力。
打发走了光绪之后,时间不长,周萍推门进来,秦铮笑道:“怎么样,和老佛爷谈完了吗?”
周萍也笑道:“谈完了,你这边呢!和万岁爷谈得怎么样呢?”
秦铮道:“反正给张之洞的信己经写好了,不过其他的事情,我看他还是有些不服气,和我辨论了一通,毕竟当了30几年的皇帝,这个弯也不是一下就转得过来,慢慢的改造吧!你那边的情况呢!”
周萍道:“老佛爷可比皇帝务实得多,我说什么她就答应什么,可没有一点疑问,虽然看得出来是口不应心,但至少在态度是完全服从的。”
秦铮呵呵笑道:“所以叶赫那拉氏能够掌权40余年,而载湉只能当一个傀儡皇帝,也不是没有道理。”
周萍道:“我看这老太太就怕死,没想到都70好几岁的人了,居然还会这么怕死,能多活一天都是好的。”
秦铮道:“正是因为她活得久了,见得多了,享受了一辈子,所以才更珍惜生命,舍不得去死。”
周萍道:“你说我们对他们的改造能行吗?”
秦铮笑道:“当然可以,其实他们是不是真得被改造好了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认同改造的结果就行了。简单的说,他们要是想早日结束改造,就必须要按照我们的思维来行事、思考,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改造的考核,而一但他们行事、思考的习惯都改过来了,其实也就是接受了改造,并且能够接受我们的制度,不会再想复避。当然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载湉或许可以等到那一天,但叶赫那拉氏恐怕不那么容易,毕竟她都74岁了,在旧时空里,她应该是在20多天以前就病死了。”
周萍道:“现在想起来,我都还有些不敢相信,我们来到这个时代己经快10年了,而且也快夺取全国的政权,取得彻底的成功了。”
秦铮也颇有些感概,道:“是啊!一晃就是10年了,虽然就是现在占领了北京,也还不能算完全成功,毕竟还有南方的广大地区,但也快了,最多也就是5年,我们就能真正的统一全国,建立一个新的国家。这样一来,至少可以让这个国家少受一些苦难,早一点走上富强安定。这也不枉我们来到这个时代。”
――――――――分割线―――――――――分割线――――――――
这时在北京的张之洞正是头大如斗,颇有些心憔力悴之感。因为现在整个北京城里,几乎己经乱成了一团,张之洞也控制不住局面。
前天晚上,原肃亲王善耆、恭亲王溥伟等宗室成员策划逃离北京,而铁良竟连夜率领军队,攻入庆亲王府和醇亲王府,不仅杀死两府的人员20余人,而且将两府的钱财、细软之物洗劫一空。
原来善耆、溥伟、铁良等人都十分清楚,这次逃离北京,基本是不可能再回来了,而且要在南方重新建立政*府,没有足够的军队,资金是做不到的。现在铁良手下大约还有3000多人,另外还有部份禁卫军,以及其他的军队都靠了宗室,加起来也有4、500 0人,目前来说到是足够了,但资金的缺口还是不小。
虽然善耆、溥伟都是亲王,其他成员中也不乏有贝勒、贝子,都是不差钱的,但一来是作为个人来说,钱财自然是足够了,但用在军队、政*府中,就相差甚远了;二来这次逃离北京,只能随身携带一些金银细软之物,最多也就带一些古玩器皿之类,而房产、地产、田产这些价值较高的不动产就只能完全放弃了,因此能带走的财产也是有限的,何况这些都是各自私人的财产,也不可能指望他们都拿出来充为公用。
于是善耆、溥伟、铁良商量就动起了歪脑筋,把主意打到庆亲王、醇亲王的府邸。因为他们这一伙和庆亲王、醇亲王本来就不对付,而且这次走了基本也就不回来,因此也不怕彻底得罪人,何兄现在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都成了华东政*府的俘虏,两座王府里都没有主事的人,还怕个什么!
而且虽然都是亲王,但也三六九等,庆亲王奕劻在清廷是著名的贪财,由其是庚子国变之后,庆亲王成为军机处的领班,找他托人情,走门路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也都会向庆亲王奉上不菲的钱财礼物,而庆亲王也是善门大开,来者不拒,尽管庆亲王这样的作风,在宗室中的风评极差,许多宗室都看不惯,但却积累起了巨额的财富,说是富个敌国也不为过。
而醇亲王就更不得了,上一代醇亲王奕譞是光绪的亲生父亲,慈禧的妹婿,也曾出任过军机处的领班,而这一代的醇亲王载沣是光绪的亲弟,年纪轻轻就进入军机处理事,可以说这几十年来,醇亲王一系是宗室中最炙手可热的一系,有了权力,财富自然也就滚滚而来了。因此庆亲王、醇亲王的财富,要远远高于善耆、溥伟,抢了他们的府邸,不仅可以为自己出一口气,而且还能获得大量的财富,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铁良立刻指挥军队,分别攻入两座王府,果然这时两座王府里也是一片混乱,因为两位王爷都成了华东政*府的俘虏,想不乱都不行,因此军队十分轻松攻入两座王府,虽然两座王府里的人不会束手待毙,反抗是必然的,但又怎么是军队的对手,仆人被杀死数十人,军队在两座王府中大肆劫掠。虽然平时众人都互相看不过眼,但大面上还是要过得去,而对互相的府邸情况也比较熟悉,毕竟中式住宅的大体结构都是相同的,就算不知道银子藏在那里,但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到也不用乱搜。而且毕竞互相都粘亲带故,因此也没有做得太绝,对庆亲王、醇亲王的家属、女眷到是没有什么无礼的举动。
不过虽然两位王爷都不在,但载沣的弟弟载涛还在,而且载涛是禁卫军统领,手里有些军队,一听说兄长的府邸被人抢了,尽管是在深更半夜,但也立刻起兵,赶来救援。结果双方就在醇亲王的府邸前大打出手,展开了一场窝里斗。
虽然铁良打不过人民军,但他手下的军队毕竟是受过战场的历练,而且铁良本人也算是知兵善战,相比之下,禁卫兵基本都没上过战场,载涛不过是个富贵子弟,也没什么能力,因此很快禁卫军就被打得大败,载涛也只好带败军退了回去。
而铁良也并不想对载涛赶尽杀绝,何况这时天光放亮,其他宗室成员也都收拾好了各自的东西,赶到溥伟的府邸聚集,众人一起离开北京城,因此铁良也没有继续追杀载涛,而是收拾好在两座王府中抢掠来的金银细软之物,和其他人汇合出城。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二七四章 清廷末日(十八)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只是善耆、溥伟、铁良等人闹了一夜,拍屁股走人了,却给张之洞留下了一个烂摊子。
首先是善耆、溥伟、铁良等人这一闹,自然也免不了有人跟着趁火打劫,混水摸鱼,一些市井无赖,无业游民都看到机会,于是开始打砸抢夺,甚致还有些军队也跟着有样学样,也公然开始行抢;其次是本来北京城里就己是人心惶惶,善耆、溥伟、铁良等人这一撤,顿时让许多宗室、满人的心态失恒,于是也都跟着一起从北京城里逃离,又有不少人在逃离的过程中,遭到抢劫。
结果不过几天的时间,北京城里的秩序大乱,人人自危,家家并门闭户,商铺停业,每天都有打架殴,抢掠,人命甚致是放火烧的事情发生,若大的北京顿时变得街道冷清,市井萧条,死气沉沉。
虽然张之洞竭尽全力,调动军队維持秩序,但无奈这时军队的军心士气都彻底崩了,根本没人用心尽力,因此只能免强維持住皇宫、六部等重要地方的秩序安定,其他的地方就顾不过来了,官员有自己的家丁,大户人家也有些仆人,还能免强支持,而一般的百姓,小户人家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不到两天的时间,英法两国的公使就来找张之洞,要求张之洞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恢复北京的秩序,如果张之洞无力维持北京的秩序,不如主动向人民军投降,各国愿意出面周旋。
原来北京大乱,虽然各国公使馆有各国的士兵保卫,还能保持安定,但各国在北京的其他侨民,还有教堂都受到了不少冲击。本来在庚子国变之后,清廷是不敢轻易的遭惹洋人,由其是在北京,几乎都要把洋人捧上天去,但凡中国人和洋人起了冲突争执,清廷都会偏袒洋人而重责中国人,各国公使馆有各国的士兵保卫,但教堂,还有洋人的产业,清廷都会重点派人保护,生怕一不小心又闹出外交事件。
但现在一来是北京的秩序大乱,清廷对洋人的保护难免有松漏之处,二来也有不少对时局有一定了解的人知道,大清己经快完了,华东政*府将要坐江山,而华东政*府可是不怕洋人的,因此这时正是拿洋人煞煞气的好时候,毕竟洋人平日里干的坏事太多,太遭人恨,一但有机会报复,自然是不会错过,于是洋人的教堂、商铺、门店等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抢砸,甚至有人被打死,于是洋人纷纷躲进公使馆里避难,不少洋人都在流言,难到是又要重演庚子年的故事吗?
而各国也都意识到事态严重,于是在协商之后决定由英国公使朱尔典,法国公使潘荪纳为代表,向张之洞抗议。当然各国的目地并不是真的要求张之洞恢复北京城内的秩序,因为这并不现实,张之洞也是无能为力,要想真的恢复北京城内秩序,只能让人民军进城接管北京。当然各国也都清楚,人民军打进北京是早晚的事情,反正现在善耆、溥伟、铁良等人都己经离开了,因此与其让人民军攻入北京,到不如通过谈判,和平解决,并且力争能够参与谈判,在谈判中尽力为自己争取利益。
听完了两位公使的建议之后,张之洞表示自己需要再考虑一下,让两位公使回去听消息。而两位公使刚刚离开,徐世昌就来找张之洞,并向张之洞报告了一个消息:唐绍仪带着光绪的书信,来到北京,要面见张之洞。
原来拿到了光绪的信之后,秦铮立刻找来唐绍仪,要他带信进北京城去向张之洞劝降。唐绍仪自然愿意,这正是一个和华东政*府拉近关系的大好机会,何况又有光绪的亲笔书信,唐绍仪也有十足的把握,可以说服张之洞投降,因此也欣然领命。而且又应唐绍仪的要求,秦铮命人先通知北京城里的潜伏人员,让他们通知徐世昌,让徐世昌在城里照应一下。
接到了华东政*府潜伏人员的通知之后,徐世昌也十分高兴,于是和唐绍仪约定好时间和进城的地点,并且亲自带领一队家丁,在约定好的城门等候,并且事先打点好了守城的士兵,等唐绍仪一到,徐世昌就打开了城门,放唐绍仪进城,但并没有立刻领唐绍仪去见张之洞,而是先将唐绍仪带到自己家里,两人整商议了一天,确定好了劝说张之洞的方案,以及后续的行动,一直到第二天,徐世昌才向张之洞通告。
而听说唐绍仪带来了光绪的亲笔书信,张之洞顿时精神大振,因为这个时候光绪的书信不会有别的内容,肯定是劝降,否则华东政*府也不会允许唐绍仪带出来。本来张之洞就有投降之心,只是过于爱惜自己的名声,因此迟迟下不了决心,但有光绪的书信劝降,那就不同了,这可是皇帝下的命令,那么张之洞也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开城纳降,不怕有损自己的名声。
于是张之洞立刻下令,会见唐绍仪。两人见面之后,唐绍仪先将信拿出来,高举过头顶。而张之洞也不敢怠慢,先整了整自己的衣冠,并向书信连拜了三拜,这才从唐绍仪的手里接过了书信。因为虽然这只是一封书信,但性质和圣旨也没有多大的区别,当然不能有失礼数。
信的内容也不复杂,大意是清廷失德,气数已尽,无力回天,而华东政*府承诺全善待百姓,保全清室的陵寝,光绪不忍百姓再受战争之苦,因此下令张之洞放弃抵抗,向人民军投降。在信的末尾,还盖着光绪的玉印。
看完信之后,张之洞先是高呼万岁万万岁,然后还装模作样的哭了起来,而徐世昌、唐绍仪也陪着张之洞哭了一阵,总之是将戏都做足了。
最后还是徐世昌先止住了哭,劝道:“中堂,现在不伤心的时候,既然是皇上有令,我们为臣子的自当依令行事,勿负圣恩啊!”
张之洞听了,也止住了悲声,擦了擦眼泪,道:“菊人之言有理。” 于是立刻下令,招集大臣聚议。
时间不长,大臣们也都陆续来到军机处里,不过汉大臣鹿传霖、梁敦彦、邹嘉、唐景崇等人基本都到齐了,但满大臣只剩那桐、绍昌、荣庆、载涛四人,其他人都没来,显然是都逃走了。
当然张之洞也不再意,立刻拿出光绪的信,让众人观看。
等众人都互相传递看完之后,那桐道:“这封信可真是皇上所写的吗!”
唐绍仪立刻道:“确实是皇上亲笔所写,是我在一旁亲眼所见,绝无虚假。” 其实唐绍仪自己也不知道这封信是不是光绪写的,因为秦铮只是把信交给他,然后告诉他是光绪写的,让他带信进城劝降。但在这个时候,自然不能授人以柄,因此唐绍仪才一口咬定,是自已亲眼看着光绪写的,不给其他人留下一点漏洞,反正其他人也没法证明自己没有看到光绪写信。
鹿传霖道:“中堂,那么依你之见,我们应当如何行事呢?”
张之洞道:“即然皇上有令,我们这些为臣子的自然应该奉行,方才不失为臣之道。”
梁敦彦、邹嘉、唐景崇等人也都频频点头,梁敦彦还道:“有理,有理。” 其实谁心里都明白,北京城是肯定守不住的,但要向人民军投降,谁都有些拉不下这个脸面,但现在有光绪的信,无疑是给众人竖了一个梯孑,正好顺着梯子下来。
但也有人看不过眼去,绍昌就道:“就算这封信是皇上所写,但也必是受伪逆所迫,决非是皇上真心,我们切不可当真了。”
唐绍仪道:“绍大人此言差矣,在下亲眼所见,皇上决没有受伪逆的胁迫,绝对是出于真心,不可有疑。”
荣庆也忍不住了,大声道:“唐绍仪,我看这些事情都是你的一面之辞,不足为证,而且就算这封信是真的,我们也不能奉命,因为这是乱命,乱命,不能听,决不能听。”
徐世昌道:“荣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这封信是皇上的真心意,荣大人敢不奉命,这是要欺君吗?如果这封信真是皇上受伪逆胁迫所写,那么我们如不奉信而行,伪逆又岂能轻侥了皇上,你是打算借机害死皇上吗!”
这一番话简直就是两头堵,噎得荣庆半天说不出话来,只好看着载涛,道:“载涛,你怎么看。”
载涛迟疑了一下,才道:“既然是皇上的信,我们就照着办吧。”
荣庆听了,急得直跺脚,指着载涛道:“你……你…你……”但连说了几个“你”字,却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其实载涛心里清楚,这封信多半是光绪受华东政*府的胁迫所写,决不是光绪的意思,但徐世昌刚才的话也给他提了个醒,如果北京不照办,受罪的恐怕就是光绪了。载涛是光绪的异母弟弟,另一个亲兄长载沣现在也华东政*府俘虏,因此载涛也不得不为两人的安危考虑。何况不投降又能如何,难道就守得住北京吗?华东政*府只不过是希望少受损失,可不是真的拿不下北京啊。




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二七五章 清廷末日(十九)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最新章节!
眼看着就要僵住,这时徐世昌道:“中堂,各位,依在下之见,我们还是应该先当确定皇上的安危,再做决定。”
绍昌皱了皱眉,道:“怎么确定皇上的安危呢?”
徐世昌笑道:“当然是派人去天津,面见皇上,亲听圣意。”
绍昌哼了一声,道:“天津仍是伪逆的老剿,谁敢前往?”
徐世昌冷笑了一声,道:“各位大人若是不敢去,在下愿意前往。”这正是昨天他和唐绍仪商量出的结果,光绪只是有一个皇帝的名号,但本身并没有什么权威,他的亲笔信只是给那些想投降的官员一个台阶下,但并不是所有官员都想投降,总有少数死脑筋,只想着什么殉城而亡,为大清尽忠,这些人是不会再意光绪的书信,因此在大臣们聚议的时候,也难免会闹僵起来。于是两人商议,如果议论陷入僵局,那么就由徐世昌出面,以看望光绪为由,实际是去天津和华东政*府协商投降的事宜,回来之后就说这是光绪的意思,甚致还才以带一份光绪的圣旨回来,谁还能去求证吗?
张之洞虽然还有些书生气,但毕竟是精明人,一听徐世昌主动请缨去天津,基本也能把徐世昌的用意猜个七八分,当然这也正合他的心意,于是点了点头,道:“菊人愿意前往,自然再好也不过。”
绍昌道:“且慢,徐世昌一个人去,我可不放心啊,回来之后还不是由他怎么说,也不知道他见没见到皇上,带回来的又是不是皇上的原话呢!。”
徐世昌冷笑了一声,道:“这么说绍大人是想随在下一同前往天津,做个见证吗!”
绍昌立刻退后一步,连连摆手道:“我可没说要去天津,只是你一个人去不行。”
徐世昌呵呵笑道:“绍大人即然不敢去,到不妨指定一人,随在下一同前往,可好。”
他刚一说完,其他人也都下意识的后退了几步,生怕绍昌指到自己,其实这时绍昌也有些骑虎难下,虽然他也猜得出来,徐世昌主动请缨去天津是没安好心,起码他不会有事,因为徐世昌是袁世凯一党,而袁世凯在清廷一向都是以与华东政*府的关系好,能够和华东政*府说得上话而自居,因此他去了天津多半不会有事,这不同样是袁世凯一党的唐绍仪不就被华东政*府放回来了吗?但自己,其他人可没有这个条件,而且让自己去指定别人与徐世昌同行,这不是得罪人吗?
就在这时,载涛上前一步,道:“我陪徐大人走一趟吧。”
徐世昌怔了一怔,他到真没有想到有人会和自己一起去,但这时绝不能打怵,毕竟刚才自己大言不渐要找人陪自己同行,现在载涛出面,自己心里虽然不情愿,但脸上,言语上绝不能表现出来,因此笑道:“原来载贝勒愿随在下同行,那可是在好也不过了。就请少川兄先去通告一声,我和载贝勒这就准备动身。”
唐绍仪立刻就明白徐世昌的意思,就是让自己先去通知华东政*府,看看华东政*府对载涛是什么态度,于是也点头道:“好,我立刻动身。”
见载涛主动请缨,绍昌、荣庆也都十分高兴,一则是为自己解围,二则载涛确实是最合适的人选。因此也都纷纷表示了赞同。
其实载涛想得到没有那么复杂,完全就是受亲情的主导,光绪、载沣都是他的兄长,虽然他和光绪见面不多,但毕竟是骨肉同胞,而载沣则是和他从小一起长大,兄弟情深,光绪、载沣被人民军俘虏,载涛自然十分担心,而徐世昌当众邀人随自己去天津看望光绪,竞然没有一个人敢应声,载涛心里也颇为激愤,于是头脑一热,才主动提出要陪徐世昌前往。
话说到了这里,也就告一段落,一切都等徐世昌、载涛去了天津之后再作决定。
而唐绍仪首先出城,赶到四方火车站军营,在那里有和天津直接连通的电报线路,可以将北京的情况向天津通报,甚致可以等天津的回复。
果然,电报发出之后,天津方面很快就发来回电,表示欢迎徐世昌、载涛去天津看望光绪,并协商解决北京的局面,同时还保证两人这一行的人身安全,并会安排他们与光绪见面。
收到了天津的回电,唐绍仪也松了一口气,看来华东政*府那边是有信心控制光绪,而且这样一来,自己就算不是帮华东政*府办成了劝降的事情,但在其中也出力不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于是唐绍仪又立刻赶回北京,向张之洞通报了华东政*府的态度。而张之洞听了,也彻底放了心,即然华东政*府敢让光绪和载涛见面,那么就说明他们己经完成控制了光绪,能让光绪说出他们希望的话来。
第二天一早,唐绍仪、徐世昌、载涛三人离开北京,在四方火车站搭乘火车,赶奔天津而去。
而他们刚走不久,有人向张之洞禀告,英国公使朱尔典,法国公使潘荪纳来拜访。原来各国公使才刚刚收到消息,知道清廷己经派人去天津了,虽然名议上是去看望光绪,但谁都知道,实际就是去和华东政*府协商投降的事宜。只是这样一来却将各国晾在一边,各国希望借调停、干涉之机,为自己争取利益的打算也自然破产,因此英国公使朱尔典,法国公使潘荪纳受其他各国公使之托,赶快来拜访张之洞,了解情况,看看还有没有挽回的可能性。
张之洞一听就知道他们是来干什么的,不过这个时候,张之洞也不在意各国的态度了,因为一但清廷投降,那么在北京主事的就是华东政*府,自然是由华东政*府去对付各国,而华东政*府可不是清廷,他们可不会害怕各国,那时各国恐怕也跳不起来了。
虽然如此想,但张之洞还是命人将两位公使请进来,落座之后,还没等仆人送上茶来,朱尔典就道:“张中堂,听说你们己经派人去天津和华东政*府谈判了。”
张之洞呵呵笑道:“公使先生,我们确实派人去天津了,但并不是和华东政*府谈判,而是去看我们的皇帝,至于谈不谈判,那就全看皇上的意思。”
朱尔典皱了皱眉,道:“张中堂,请恕我直言,在这个时候和华东政*府谈判,对贵国非常不利,虽然我无意冒犯,但你们的皇帝现在己是华东政*府的俘虏,他是不可能做出对贵国有利的决定。坦白说在派人去天津之前,您应该告诉我们一声,甚致可以委托我们去天津和华东政*府谈判,这样才是对贵国有利的做法。”
1...468469470471472...54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