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狂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随清风去

    一个资深的科道官,转任其他官职时按惯例一般都会超升,比如当过三任九年的资深给事中,直接从七品科道升为三品的例子都有。什么样的官职什么叫清流,这就叫清流,简单说就是品级低逼格高。

    所以无论从监察职权和潜在升级性来说,科道官都不能被当普通七品官员对待。一伙科道官集合起来,就敢跟内阁掰手腕,最近让申首辅头疼的情势就是这样。

    也正是因为这样,钱御史才会愤怒,因为他从范弘道这里感受不到半点尊重,范弘道对自己的态度实在太轻慢了。连首辅都被他们折腾的狼狈不堪,区区一个小有名声的范弘道又怎敢戏谑自己

    “难道你就只会耍嘴皮子么这里是长安右门,距离宫禁咫尺之遥,不是你插科打诨、装疯卖傻的的地方!本官会弹劾你一个有辱官体!”钱御史扳起了脸,正色呵斥道。

    范弘道哈哈大笑,转身走到跟随他前来的一干百姓面前,询问道:“这位姓钱的官儿说你们的事情都是小事,根本不值得惊动朝堂,你们觉得如何”

    这些百姓今天能跟着范弘道来凑热闹,一是因为范弘道在南城有威望,大家信得过范弘道,不然换成其他官员招呼几声,南城百姓还未必敢跟着来;其次是范弘道用了点激将计的技巧,来告状的这些百姓不好就此认怂。

    事到如今,冒出一大帮子朝廷官员在边上强力围观,这一百多百姓即便再胆大,也早就不敢喧闹了。听到范弘道问话,短时间内居然没人回答,又等了下,才有个年轻人壮着胆子说:“朝廷老大人们说是小事,但对我等小民而言都是大事,不然也不会跟着范大人你来这里胡闹。”

    好!范弘道要的就是这句话,他立刻又转身回去,气势汹汹的走到钱御史身前:“你钱一本想必也是饱读诗书的人,不知可还记得一句话没有尚书有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你钱一本偏偏就忘了这句话吗”

    钱御史当然知道这句话,不过四书五经中的大道理太多了,跟现实不那么容易对的上。

    只听范弘道继续说:“我太祖高皇帝创业艰难,百战之余不忘民本,日夜忧思唯恐官吏残虐小民。吾辈身为亲民官,代表朝廷直接治理百姓,如果百姓之事是小事,那什么是大事我这里却有一句心得,百姓无小事,民生大如天!”

    跟着范弘道来的一百多百姓忍不住齐




第三百零四章 逗你玩(下)
    正当郭生明郭御史犹豫不决的时候,人群里有懂事的人大喊道:“郭生明你还不拦住他!”似乎醍醐灌顶,让郭御史念头通达了,他果断伸出手去,硬是将钱一本钱御史拉开了。

    又被挨成打,范弘道对此很失望,恨恨的望了人群一眼,若非有人乱喊,说不定现在就是另一番景象了。而被按住的钱御史喘着粗气,只狠狠望着范弘道,但也渐渐冷静下来了,知道自己绝对不能再动手。

    一时间有些冷场,范鸿道仍然不甘寂寞,环视四周高声发问道:“还有谁”但等了片刻,再没有人出来,也没有人答话,仿佛都事不干己高高挂起。

    只能上演独角戏的范弘道愤声道:“今日所见,简直让在下大失所望,失望之极!”然后指着郭生明和钱一本说:“最让在下失望的,是这两个御史!”

    众人忍不住想道,如果说这两人让范弘道愤慨可以理解,但失望是什么意思

    范弘道没有让大家继续疑惑,很痛心疾首的说:“御史言官向来为朝廷特重,负有天子耳目之责,执掌国家风宪,专为纠劾纲纪而设!故而科道官广受敬重和推崇,被誉为台垣之官!”

    范弘道先是高高吹捧了一番科道官,然后话头一转说:“在此二人身上只看到了自私自利、昏庸无能,只知道自恃身份虚骄自大,却全然不懂民意!又由此二人引申开来,想到了都察院里诸君,怎能不叫人深深失望!

    当今科道言官都是什么风气,专以党同伐异、争权夺利为能事,好兴风作浪、好虚言阔论、好标榜名声,于国事有何益哉于百姓有何益哉在下不敢说都察院里人人都该撤职,但让百余御史排列成队,随意抽选十个里,至少总有六七个不称职的!”

    在此围观的官员们一片哗然,范弘道这个地图炮开的实在太猛了,简直霸气十足,火力直接将整个都察院都覆盖了。在众人的印象里,从来没见过有人胆敢这样攻击御史群体。

    向来只有掌握舆论大权的都察院御史围攻别人,很少有人攻击都察院,众人对此不禁目瞪口呆。范弘道这是失心疯了,还是彻底不想在朝廷混了若非如此,根本无法解释范弘道为什么开如此猛烈的地图炮。

    但更大的疑问在于,没人觉得范弘道是蠢货,所以范弘道的真实目的到底是什么在场众人心里猜来猜去,却始终猜不出头绪,只能感受到,有范弘道这样刻意为之,事态又要再次升级了。

    唯恐天下不乱,必有阴谋!只要想到这点的人,都不会在不知深浅的情况下惹麻烦上身。

    “荒唐至极!一派胡言!”但终于又有人呵斥范弘道。

    众人循声望去,这次终于有大人物出面了,不是别人,正是都察院的当家人左都御史吴时来。看到是吴总宪,其他人倒也不惊讶,范弘道那样放地图炮攻击都察院,吴总宪作为都察院第一人站出来驳斥很正常。

    其实吴时来吴总宪也是适逢其会,他从宫里出来,路过长安右门,见这里聚集了许多人,便打发了随从来打探消息,谁料却听到范弘道在这里大言不惭。如果没听到也就罢了,但如果恰好在场的话,还装聋作哑当成没听到,那就真让人看不起了,所以吴总宪必须出面表态。

    左都御史乃是外朝七卿之一,与六部尚书并列,在朝廷版图格局中,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大人物了。文官体系中,连大学士算在内,能比左都御史分量还重的人不超过五个。

    而且都察院是负责朝廷纲纪的,涉及到官员之间的纠纷,吴总宪出面似乎也是理所应当。所以吴总宪当然是自带气场的,范弘道不可能像对待钱一本那样肆无忌惮的嬉笑怒骂。

    另外还有一点,众人都知道吴总宪原来算是首辅申时行的盟友,只是最近略有疏远,而范弘道则是公认的申首辅党羽,那今天吴总宪碰上范弘道,又会发生什么

     



第三百零五章 下注
    第三百零五章下注

    别人怎么想的,吴时来管不着,他只知道自己陷入了一个非常两难的处境。范弘道拉着一百多百姓公开向自己状告南城御史郭生明,受理也不是,不受理也不是。

    如果自己接了状子,那就要处理郭生明,这里面没有多少打马虎眼暗箱操作的余地,但是后果却比较麻烦。首先公开打了都察院脸面,自己这个左都御史因为屈服于范弘道而颜面扫地

    第二,郭生明并非是孤立无援的个人,他是清流势力的一员,处理郭生明就会得罪这股占据着道德高地、很有活动能量的势力。更重要的是,吴总宪最近与清流势力秘密结盟,企图借此更进一步,成为吏部尚书。

    当前清流势力主要有三个矛头指向,一是议论东宫之事、二是攻击申首辅、三是攻击吏部尚书杨巍。吴时来的算盘就是,能接替杨巍成为外朝之首吏部天官,为此不惜与申首辅疏远,并结交清流势力。

    所以吴时来并不想受理范弘道的告状,可是如果他拒绝受理,不接这个状子,后果同样也非常严重。这种情况下,范弘道要是转身就去敲登闻鼓,那责任就落在了吴时来身上!

    敲登闻鼓的性质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为一种“民变”,都象征着百姓走投无路而采取极端措施,是朝廷所不希望看到的。本来这个责任是郭生明的,是郭御史“枉法”引发了敲登闻鼓事件。

    可是范弘道如果现在去敲登闻鼓,那成因就从“郭生明枉法”变成了“左都御史包庇郭生明”,区别就是最大责任人变了。吴时来吴总宪怎么会愿意替郭生明背这个锅!

    范弘道很欣赏吴总宪为难的表情,在旁边连连冷笑。用权力威胁别人很爽吗权力大很了不起吗

    岂不知有一句话被引用到泛滥,那就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你吴总宪刚才展示出来的权力有多大,此刻这个对应责任就有多重,看看你吴总宪能不能扛得住!他范弘道背后也不是没有人,你吴总宪露出了破绽,就别怪有人抓住不放!

    围观众官员渐渐体会出了其中微妙之处,喧嚣声便小了,对于内行官员来说,这种辗转腾挪的算计,精彩程度比轰轰烈烈敲登闻鼓没差多少。

    常言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现在却是反了过来,最清醒的人是当事人南城御史郭生明,他终于明白了范弘道的阴谋,说白了就是四个字“抛砖引玉”。

    也许从一开始范弘道就没有真去敲登闻鼓的想法,先前的大张旗鼓、大造声势其实都是为了吸引别人而已。等有大量官员围观后,再公开羞辱他郭生明,看看有什么人会出面阻止。

    因为有个很简单的逻辑,但凡会在这时候出面的人,多半都是郭御史的同党,逮住一个杀一个准没有错!然后范弘道不依不饶的故意肇事,将事态进一步升级,有很大概率就能引来更高级的角色。

    这个够资格的高级角色即便不是左都御史吴时来,也会是地位相近的大人物。只要他跳出来包揽事情,范弘道就会将状子丢在他面前,逼他进退两难。

    郭御史想的很多,然后又发现,自己最大的问题是对范弘道的行为产生了误判。

    范弘道是个小有名气的人,很多人都知道他的事迹。想想他过去的所作所为:怼死了前首辅张四维,怼死了文坛宗师王世



第三百零六章 最后的关口
    第三百零六章 最后的关口

    吴时来能从七品府推官做到左都御史,当然也非寻常人物。他下定了决心后,立刻就摒绝杂念,对范弘道说:“一切都是你一面之词,本院岂能轻率相信

    各御史办事,直接向朝廷负责,本院并不直接干预。郭生明如何行事,自有他的道理,本官只应观其效果然后督导考核而已!至于钱一本,若经勘察,若言行确有不当,本官自会训诫他!”

    这意思很明确,百姓和私利之间,吴总宪选择了私利,公义和门户之间,吴总宪选择了门户。所以他要对两名御史回护到底,不能让这两人折损在范弘道手里,因为这两人还有更大的“作用”。

    范弘道指着跟随前来的百姓:“中丞老大人你睁大眼看看,都有一百多人聚集在登闻鼓这里了,你还觉得是我一面之词”

    吴时来反驳道:“若有妖言惑众,一样可以聚集生事,你觉得这可以为依凭否”

    范弘道脸上露出深深的失望:“听说老大热少年时有神童之美誉,为官后也多有建树,如今贵为都御史,品行反倒不如当初你现如今位居左都御史,乃是大明品级最高的风宪官,也是朝廷法司之首,你知道你的重要性在于什么吗”

    范弘道这是自问自答,继续说:“百姓遭遇不公,还有亲民官为民做主;若亲民官无所作为,还有御史主持公道;若御史玩忽职守,还有都察院考核裁汰;可是若都察院再置之不理,百姓又当如何谁又能替百姓出头

    所以你这左都御史的重要性在于,你是朝廷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你不能化解百姓怨气,就会让这些怨气冲击到大明社稷的根本!历朝历代,殷鉴比比皆是,吴大中丞视若无睹否”

    听到范弘道说出这些话,很多人不由自主的看向不远处的登闻鼓。司法体系中,左都御史确实是朝廷的最后一道关口,再往后就是皇宫了。

    在理论上,如果经过层层司法,但冤情仍然解决不了时,还可以去敲登闻鼓惊动大内。可是官员都明白,这登闻鼓的作用约等于是一块遮羞布,在百姓无路可走时,给百姓一个希望而已。有了希望,或许就不会去想着造反。

    虽然范弘道慷慨激昂,可吴总宪不为范弘道发言所动,只紧紧盯着范弘道,只要范弘道不敢敲登闻鼓,再怎么煽情雄辩都是白扯,因为结果就是他这左都御史说了算。

    或许事后会因为不公道而受到一些非议,但是人生在世谁能十全十美只要有足够多的收获,些许非议并不算什么。

    至于南城百姓的民心,吴总宪并不需要。百姓口里的青天为什么大都是府县亲民官,朝廷大员为什么没有被称为青天的原因很简单,官位上升到了一定程度,玩法就不一样了,做那些低层次的好事已经没有用了,不能让一个左都御史更上一层楼。

    范弘道对吴时来对视片刻后,毅然转身向着登闻鼓走去。吴时来望着范弘道的背影,他心里告诉自己,自己一定要镇静,范弘道不可能会舍身为人,他只是故意走向登闻鼓,借此来施压!

    还是那句话,如果范弘道真有这样的胆量,早就去敲鼓了,根本不会在这里磨磨蹭蹭半天!他把事情拖延到现在,就说明了他色厉内荏的心虚!

    刚才事起突然所有人都被吓住了,但是现在不会再这样!抱着这个念头,吴时来很冷静,就这样看着范弘道重新走到登闻鼓下面,重新与值守锦衣卫官交谈,又看着范弘道取下了挂在两



第三百零七章 中断的交易(上)
    第三百零七章 中断的交易(上)

    不管吴总宪是否失态,他喊出来的话却极有可能发生,范弘道的官场生涯算是完了。因为这种带着一群百姓去敲登闻鼓的做法,是不讲规矩、不按套路来的行为,而官场是最讲究规矩和套路的地方。

    潜规则这个东西并非强制性的金科铁律,你可以当它不存在,但你如果突破了它,你就会成为另类。成为另类就意味着非主流,意味着被主流排斥。最后下场只能是“举世皆浊我独清”,自绝于功名进取之路。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你范弘道不能这样办事,简直是害人也害己!

    登闻鼓所在的长安右门在西边,往东走一段路就是承天门,也就是后世的。从承天门进去就是端门和午门,过了午门再向东就是会极门,大明内阁办公地点就在会极门里面。

    首辅申时行坐在文渊阁里愁眉不展,最近他的日子不太好过,又被一群反对派联合起来集火了。应该说类似的事情已经不知发生了多少次了,自从自己当首辅以来隔三差五的就有一出,外朝言官围攻首辅简直成了万历朝新时代的一大特征。

    上次有人借着文坛宗师王世贞进京的机会,突然偷袭自己,猝不及防险些被得了手,幸亏王世贞莫名其妙的被气死在国子监,这才让自己能釜底抽薪,化解了反对派的攻势。

    这时间才过去三两个月,新一波的攻击又出现了,而且声势比前几次更大。而且更让申首辅担忧的是两点,一是反对派出现了合流迹象,科道清流势力和李植等三红人势力联起手来围攻自己;

    二是身边人出现了不稳迹象,原本一直是盟友的左都御史吴时来似乎故意纵容御史大肆弹劾,而一向合作愉快的内阁大学士王锡爵也态度暧昧。

    越想越感到心累,申时行觉得近百年来没有比自己更累的首辅了。从前的首辅主要是天子,但现在他既要应付天子,又要应对朝廷言官势力的攻击。就算这次能把围攻化解掉,但只怕过不了多久,又会有下一次。

    就像潮水一样,涨潮退潮似乎无穷无尽,目前看不到能彻底解决的希望。因为这种局面似乎也是天子所乐意看到的,他要防止第二个张居正出现。

    申时行隐隐有所预感,人为制造出的政治对立,只会让门户之见愈演愈烈,成为轰轰烈烈的党争。当政治生态因为党争恶化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时,后果不堪设想。

    如果真发展到那一步,而自己又无力回天时,干脆就辞官走人吧,或许还能保住生前身后名,如果贪图富贵恋栈不去,说不定连善终都难得,申首辅想道。不过他也明白,这个念头只能想不能说,不然自己这方势力就立刻崩盘了。

    正当申首辅思考如何化解目前困境时,另一个内阁大学士王锡爵进来了。申时行知道,王锡爵不会在这个敏感时候没事串门子。

    本来申时行与王锡爵的关系还算不错,而且申时行也知道,王锡爵与清流势力并不是一路人,在这方面比较有共同语言,不然申时行也不会同意让王锡爵入阁。
1...8384858687...11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