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太子驳了秦王的奏疏,让他主要让庶族出面收治流民,对士族荫户要阴以控制。”

    “今年的品鉴要开始了,前几天郑恺王沛顾玮为首,在伊水边的申府开了个诗会,国子监太学和四方来京的士子,总共有三四百人参加了,结果,最大的风头被来自凉州的商人,叫柳寒的夺走,他的两首诗一篇赋如今传遍帝都,人人争相传抄。”“哦。”

    让穆公公有些失望,皇上只是微微眨了下眼睛便没再理会,这要换以往,皇上肯定要问究竟写的是什么,这时候他就可以将藏在袖口的诗赋拿出来,讨皇上一笑。

    这诗赋好不好,他不清楚,不过皇上是肯定喜欢的,那些饱读诗书的大臣们都说好,那一定是好的。

    皇上盯着他看,穆公公在心里轻轻叹口气,又拿出张纸:“这些天,齐王见过不少人,十天以前,在家开宴,为侧王妃祝寿,参加宴会的有方回秦琨郑恺,还有张骏。”

    这秦琨张骏,一个是九门提督,一个是城外邙山大营的统兵将军,穆公公不用看便知道皇帝此刻的神情是什么。

    “拟旨吧,”皇上轻轻叹口气,穆公公沉默的转身出去,很快便拿着纸笔进来,皇上闭着眼睛,良久才轻轻叹口气:“齐王燕攸,多年勤勉为国,劳苦功高,朕心怜惜,朕决定免齐王太尉之职,以利调养身体,然国事繁杂,依旧要依齐王鼎立支持,朕特旨嘉赏黄金千两,假节总督青州,回镇藩国,另可着挑选一子,加封东莱郡王,以示恩宠。”

    穆公公轻轻松口气,眼中禁不住泪




118.第118章 用人之道
    这次监国,太子小心翼翼,上次监国的教训太沉重,上次监国,他干净利落的抄灭了几个士族,引起朝局动荡,父皇虽然最后为他挽回了局势,可私底下,却受到父皇的严厉训斥,批评他缺谋盲动。

    从那次之后,兄终弟及的流言便有了,皇帝再没派给他什么政务,每天上朝就让他在边上听,偶尔问上那么两句,他的意见从未被采纳。

    皇帝病重,他在陈国巡视,帝都内,兄终弟及的呼声高涨,这让他很惶恐,也很担心。

    太子是没有退路的,被废黜的太子少有能善终的,几千年的史书上多有记载。

    兄终弟及,齐王是他最大的威胁,他很早便想扳倒齐王,可齐王在朝中,无论是军中还是士林,均有极高威望,与军中将领关系密切,幽州并州边军中好些将领都在他统帅下作战过,士林中人对他更是推崇备至,皇帝对他也是信任有加。

    从内心说,若非涉及大位争夺,太子也不得不承认,齐王确实无愧贤王之称。

    皇帝登基之初,鲜卑侵犯,帝都震动,朝臣纷纷建议迁都,皇帝决心坚守,年仅二十岁的齐王领命固守冀州,最危急之时,被十万鲜卑人包围在信都,鲜卑人昼夜围攻,最危急时,齐王亲登城墙,激励士气,最终保住了冀州。

    至正十二年,大晋反击鲜卑,齐王总督幽冀兵马,在幽州涿郡大败鲜卑,消灭鲜卑五万大军,击破鲜卑东方战线,夺回整个幽州。

    泰始二年,皇帝下诏,诸王藩国可自选封国官吏,齐王上疏坚决反对,皇帝虽然没有采纳,可对齐王此举却大加称赞,而齐王依旧坚持,齐国的官吏依旧由朝廷任命。

    按照大晋惯例,宗室的一切费用均由皇室承担,齐王上疏认为诸王自有封国,封国自有租赋,这些租赋已经足以满足诸王需要,建议取消皇室每年给诸王的费用,虽然此策依旧没被皇帝采纳,可齐王此举再获得皇帝称赞。

    齐王所封齐国乃大国,租赋丰厚,可齐王生活简朴,原因是齐王将齐国的税赋多数用来支付齐国属官和士兵的薪饷,剩下的则用在整修农田水利和赈济灾民;除此之外,齐王总是想方设法在齐国内免税,稍微有点灾害便减税或免税。

    这一系列做法,给齐王赢得巨大声誉,深得齐国百姓之心。

    有皇上信任,又有朝臣拥护,还有士林支持,百姓拥戴,这样的齐王对大位是个巨大的威胁。

    这次监国,太子步步小心,凡事均与重臣商议,综合群臣意见之后才执行,拿不准的便上报皇帝,可即便这样,他心里依旧忐忑不安。

    可今天,皇上的决断让他放心了,皇上没有改变主意,他的位置没有动摇。

    “皇上口谕,太子雅文阁见驾。”

    门口传来小黄门尖细的声音,太子立刻起身,整整袍服,看了屋内群臣一眼,然后对裴舒说:“圣谕既然已经下达,立刻派人传旨吧。”

    群臣这才注意到太子还在身边,随即想到那些传言,顿时神色大变,看着太子的目光立刻不同了,充满敬畏。

    太子感受到这种敬佩,在心里他感到无比兴奋,因为这种敬畏在以前从未有过。

    随着小黄门到雅文阁,小程子依旧还在当值,见到太子进来,连忙过来请安。对皇帝身边的这几个近侍,太子一直很客气,更何况这位程公公对他一向很好,有几次受到皇帝训斥,还是在他暗助下才过关。

    “程公公请起,你是父皇身边的人,不用行这么大的礼。”太子含笑,伸手虚虚扶了,程公公从地上爬起来,笑呵呵的说:“殿下,这是奴才的本份,这尊卑有别,奴才就是奴才,可不敢失礼。”

    太子微微点头,目光温和的看着他问:“父皇今日可好。”

    程公公的笑容一下收敛了,扭头看看屋内,上前一步轻声说道:“不好,殿下进去看看就知道,别说坏事,说点让圣上高兴的事吧。”

    太子微微点头,正要开口,屋里有了动静,程公公连忙推门进去,过了会,程公公出来了,让太子进去。太子整理下衣袍,才推门进去。

    看到皇帝枯瘦的形状,太子忍不住有些心酸,眼圈微微有些发红,皇帝露在被外的手轻轻抬了下,太子赶紧上前。

    “儿子参见父皇。”太子说着就下跪磕头,皇帝已经无力抬手了,只能开口说道:“坐过来。”

    程公公端来个绣墩,太子就要坐下,皇帝又低声说道:“近点,近点。”

    程公公连忙将绣墩向前挪了几步,太子紧靠着床坐下,皇帝抓住他的手,这手虚软无力,手臂上的皮肤干瘦松弛,手臂的上斑点沥沥在目。

    太子的眼眶再度红了,看着皇帝的脸,这张曾经英武饱满的脸,现在同样枯干松弛,曾经睿智精明的目光,变得浑浊虚弱,岁月无情的带走了原本属于他的无数荣光。

    “父皇.。”太子只说了两个字,便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别哭了,你不是小孩子了,”皇帝的语气很弱却很温和,冰冷的手掌抓着他的手:“齐王就国,路,我已经给你铺好了,这天下就交给你了,你要好自为之。”

    “父皇!”太子热泪滚滚,只喊了两个字就说不下去了。

    “朝廷的事说难不难,其实就两个字,平衡。”皇帝轻轻说着,太子泪眼朦胧的望着他,皇帝神情温和,这么多年了,他一直在观察自己的儿子,他相信,自己



119.第119章 太师潘链
    皇帝的圣旨让朝臣们震惊,太师潘链没有参加朝臣们的议论,神情就如往昔一样平静,甚至还有些忧虑,眉宇间有着淡淡的愁云,就像此时的天空,抹着一层淡淡的灰色,可出了朝房,登上潘家马车,潘链的神情就变了,就像被驱散了乌云的天空,阳光灿烂。

    兄终弟及,流言不断,朝臣们分成齐王派太子派,齐王派声势浩大,获得了多数士族支持,可潘链却是天然的太子派,太子是潘家女儿肚子里出来的,潘家不支持太子支持谁!

    这几个月朝局扑朔迷离,潘链也糊涂了,潘链是天然太子派,可齐王派声势浩大,皇上的态度又含混不清,他不得不小心行事。

    对于他而言,天子能顺利接掌大位固然是最好结局,可若不能接掌大位,对于潘家而言也不是不可接受,潘家的女儿依旧是大晋至高无上的太后。只要他不犯错,他和潘家的地位都能得到保证。

    所以,前段时间,兄终弟及呼声高涨,潘链没有任何动作,只是默默的固守臣子本色,每天依旧笑嘻嘻的上朝,平静的处理朝政,好像一点不关心谁接掌大位似的。

    可最近对秋云的弹劾让他很是迷惑不解,这件事背后宫里的影子,这一点瞒不过潘链那双老辣的眼睛,最初他认为宫内要对秋云下手,因此想是不是顺着宫里的意思,也上两篇弹劾,算是向皇上表示下自己的忠心,可太师府长史顾玮劝阻了他。

    太师府长史顾玮便是名满天下的白衣公子顾玮,是他亲自出面请出来的名士,这些年,皇帝对他愈加信任,愈加满意,与顾玮有很大的关系。

    自从顾玮到太师府后,他的所有奏章都是顾玮负责起草,所有政务后面都有顾玮的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他这个太师有今天的权力,顾玮居功至伟。

    太师,是个官职,更是一种尊号,地位很高,为三公之首,可实际权力却很小,名义上是辅佐皇帝,实际上也就是个参谋,权力在尚书台和丞相府,但太师如果加上参录尚书事,权力就增大了很多,可以参与中枢决策,更由于太师的身份,对尚书令形成牵制。

    潘链最初被封为太师,完全是皇帝对潘家的照顾,潘家有两个女儿先后成为皇后,皇帝对先后两个皇后都宠爱万分。爱屋及乌下,对潘家也宠信有加,所以封潘链为太师,可皇帝并不相信潘链的才干,这个太师并没有实职,只是一个尊荣的虚职。

    潘链自己也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所以,他才努力搜罗人才,白衣公子顾玮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事实也证明,他的心血没有白花,正是白衣公子顾玮进入太师府担任太师府长史后,他开始逐渐受到皇上重视,在朝局几次关键站队中,顾玮准确判断出皇帝的目的,让他做出了正确决定,这才让皇帝开始重视他,前几年让他参录尚书事。

    参录尚书事,这是个巨大进步,这让他再也不是朝廷的摆设,他可以对大晋所有事情发表意见,群臣对他的态度再也不是简单的恭敬。

    他也想弹劾秋云,可顾玮分析朝局后告诉他,不但不能弹劾秋云,相反要维护秋云,但这种维护要巧妙,这意思便是不要出头,让其他人出头。

    “最主要的是齐王,皇上让太子监国,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要传位给太子,可要传位给太子,便要平息兄终弟及的浪潮就必须处理齐王,可齐王是皇帝的嫡亲弟弟,皇帝愿不愿意处理他,怎么处理便不清楚了,如果皇帝不杀了齐王,那么他势必在朝中留下一个牵制齐王的人,我以为秋云是最佳人选。

    为什么呢首先秋云才干出色,文武双全,镇守凉州十余年,功勋卓著,军中勇士,朝中大臣,均很拜服,中山秋家乃一等士族,士林中人对他没有恶感;这两点便决定了,他可以对抗齐王,所以,我认为皇上这次是要敲打下秋云,而不是真的要追究他的责任。”

    顾玮就像以前一样,层层剥笋,解开了目前纷乱的朝局,让潘链看清了这看似纷乱的朝局的走向。

    “目前朝局看上去乱,可实际上是皇上有目的制造出来的,只要拿住了皇上的根本目的,朝局就一点不乱。”

    说这话时,顾玮的神情非常庆幸,潘链知道,顾玮这是在为自己庆幸,也为他庆幸,前几个月,顾玮自己也被这朝局搅乱了,不过,所以让他缓步谨慎,以不动应万变,这也是潘家有双重保险的缘故,才能实行这样的策略。

    可现在,顾玮已经看透皇帝的布局。

    “皇帝根本目的还是让太子顺利继位,所以,他有意让朝局乱起来,让那些有可能影响太子继位的人都跳出来,大人,乱过之后,皇帝就要开始收拾人,那些威胁太子继位的人,都将被铲除!”

    “首当其冲的便是齐王。”

    “齐王未来不是就国便是..”

    短短几天时间,顾玮的判断便得到证实,潘链对当初自己的眼光真的很佩服,这个顾玮是潘家更上一层楼的保证。

    太子登基,皇后升为太后,大晋以孝治天下,太后举国奉养,潘家自然水涨船高,潘家的前途,他潘链的前途一遍光明。

    马车轻轻很平稳,潘链很兴奋,有些灰暗的天空也变得明媚,太师府在内城的东边,内城的繁华比不上外城,但高贵却远超外城,朝廷衙门,豪门深宅,均在内城。

     



120.第120章 移花接木
    潘链在顾玮的对面坐下,伸手从茶杯里拿了个杯子,给自己倒上了茶,深深的嗅了下茶香,茶香很淡,因为茶是很普通,十个铜板一两,头道茶味有点苦涩,二冲才略微有点醇,三冲则淡,四冲如水。

    潘链从来不觉着这茶好喝,可顾玮就喜欢喝这茶,他曾经送给他的狮峰十里香,全被转送给别人了。

    可今天,他觉着这茶是如此甘甜,渡过那瑟瑟苦味便是甜。

    就像今天,这几个月的煎熬,换来了今天的甜蜜。

    “您今天很高兴。”顾玮放下书,抬眼看着潘链,潘链望着顾玮那白玉般的面容,心里略有些感叹,如此貌美的男子世所少见,当年他入帝都时,帝都女子万人空巷,争相观睹,他的马车从建阳门到永春门,走了整整一天。

    “你猜猜,究竟是什么事”潘链含笑问道。

    顾玮淡淡的笑了笑,潘链就觉着眼前绽开一朵美丽的太阳花,让他心旌有些摇动,他忽然明白了,为什么顾玮身边从来看不见女人,那个女人能抵挡他的魅力,连他这个五十多岁,从不喜男色的老男人都无法抵挡,更何况那些青春少艾的女人。

    “除了您心想事成外,恐怕没什么事能让您这样高兴。”

    潘链呵呵大笑,顾玮目光清澈,隐隐带着笑意,潘链含笑再问:“心想事成!呵呵,确实是心想事成,公子有鬼神莫测之能,老夫幸甚!老夫幸甚!”

    太阳花一闪而过,顾玮静静的看着潘链,好一会,潘链才收敛笑容,见顾玮神情有异,有些纳闷的问:“怎么啦难道还有什么不妥的”

    顾玮慢吞吞的给他添了些茶水,然后才说:“圣人说行百里半九十,事情尚未尘埃落定,太师现在高兴还稍稍早了点。”

    “哦何出此言”潘链神情顿变,有些纳闷。

    顾玮微微叹息:“太师如此高兴,当是认定太子继位已成定局,”潘链微微点头,顾玮又说:“可齐王是不是已经有旨了呢”

    潘链同样微微点头,顾玮稍稍一愣,眉头轻轻皱起来,潘链忽然觉着心里一痛,顾玮又问:“齐王就藩”

    “皇上今日下旨,齐王削太尉,就藩。”

    顾玮微微颌首,沉默了会:“皇上身体如何”

    潘链轻轻叹口气,神情有些悲伤:“圣上的身体依旧不见好转,病势愈加沉重,已经不能下床了。”

    顾玮也同样报以一声叹息,可他的神情却没有丝毫悲伤:“今天这圣旨一下,兄终弟及之传言便可烟消云散了吗”

    潘链神情凝重,眉宇间充满疑惑,顾玮微微摇头:“太子一天没登上大位,这一切都可能再变,削太尉,可以再登太尉,就藩可重入帝都,大人,一切都还充满变数。”

    潘链倒吸口凉气,顿时紧张起来,顾玮看着他,眼中闪过一丝轻蔑,这丝轻蔑迅速闪过,潘链没有注意,他已经被顾玮的话惊呆了。这些年,顾玮为他参赞谋划,所谋无所不中,他对他的信任甚至超过了自己。

    “什么意思”潘链结结巴巴的问。

    顾玮再度笑了下:“关键是齐王,大人,齐王必须死!”
1...3536373839...3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