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天苍黄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有时糊涂

    潘链闻言一哆嗦,手里的杯子差点掉地上,齐王必须死!

    这五个字如同五颗惊雷,炸在他头上。

    皇帝爱弟!士林称颂!百姓爱戴!天下贤王!

    必须死!

    顾玮轻轻叹口气:“自古以来,大位争夺,皆不留情,胜者权倾天下,败者身死家灭,慨无例外,大人,这不是什么骨肉恩情,是事所必然,齐王不死,太子即便登上大位也不安心,也坐不稳!”

    “这.,这.。!”潘链脸色苍白,结结巴巴,不知该说什么。

    顾玮停顿下,神情悲凉的望着窗外,院子里的银枫树火一般燃烧着,是那样骄傲,那样夺目,让目眩神移。

    “可是,齐王乃贤王,天下皆知,杀这样的贤王必受天下人唾弃,也必受皇上太子厌憎,大人,你不能作这样的人!”顾玮神情坚决,潘链稍稍松口气,擦了擦额头上冒出的一层细汗。

    顾玮端起茶杯喝了口茶,神情平静少许,潘链也喝着茶,等了会,没见顾玮开口,禁不住又问:“那,那我该怎么办”

    顾玮微微叹口气,依旧没有开口,潘链眉头渐渐皱起,他明白了顾玮的意思,顾玮的意思还是不变应万变。

    转念一想,潘链感到不妥,潘家现在力量强大,除了他是太师以外,弟弟潘冀又出任太尉,掌控了军权,显然,皇帝对潘家寄予了希望,可如果潘家还是一动不动,没有一点功劳,凭什么掌握这么大权力,再说了,他这个太师,是个没什么权力的太师,他还想有更大的权力,比如掌控尚书台;没有功劳,凭什么掌控尚书台。

    一时间诸多想法在脑海翻腾,潘链神情变幻莫测,一时兴奋,一时忧虑。顾玮将一切都看在眼里,辅佐这位上司多年,对他非常了解,清楚他的想法,患得患失。

    好一会,潘链才小心的问:“我,我还是不太明白,还请公子细加解释。”

    顾玮再度叹口气,秀美的面容上笼上一层乌云:“皇上登基以来,励精图治,整肃吏治,先败鲜卑,抚养黎民,创泰始中兴,堪称一代帝王,”

    潘链连连点头,当今皇帝绝非庸主,登基之时,大晋江山千疮百孔,正是他励精图治,才有今日的兴旺发达,顾玮这话绝对中肯。

    “可正是这样,皇上不希望在生命最后一刻留下污点,所以,尽管知道齐王才干超过太子,依旧要太子接位,因为,他不想史书上留下杀子之名,同样,他也不想留下杀弟之名。”

    潘链频频点头,可顾玮今天好像存心不让他安心似的,接着又泼了他一桶凉水:“可兄终弟及,.。,还是那句话,齐王不死,无论是在朝还是就藩,太子是不是接掌大位,都不安心。”

    潘链不是傻瓜,同样熟读史书,大位争夺,向来惨烈,要么全胜,要么身亡,没有第三种选择。具体到现在,齐王和太子,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上了擂台。

    生死擂台,要么生,要么死。

    “太子也希望齐王死,可太子也同样不愿担上杀叔杀贤的恶名,更何况,他还没接掌大位。”

    “那么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出面弹劾齐王,皇上和太子恐怕就会顺水推舟,极力打压齐王,而齐王性格刚烈,一旦出了什么事,势必群情汹汹,皇上太子便会顺水推舟,反过来将责任推到那个弹劾人身上,..”

    顾玮说到这里停下了,目视潘链,后者苦笑下点点头,表示听懂了,承认顾玮说得不错,若齐王因此而死,朝臣势必群情激奋,宗室之内也恐怕不得安宁,最终皇上太子只会杀了始做蛹者,以息天下之议。

    潘链长叹一声,这事就棘手了,太子登基可以让潘家荣耀两代人,齐王则不然,潘家女儿即便都可贵为太后,可小叔和儿子,那效果完全不一样。

    潘链很想替太子,或者说替外甥除了这一害,可这前有狼后有虎,难以下手。

    顾玮目光闪闪的看着他,潘链苦笑下,那股兴奋劲早已烟消云散,现在只剩下忧虑,太子的情况虽然大为好转,可依旧不稳,要巩固他的位置,又千难万难。

    “有没有什么法子,”潘链说到这里顿住了,大有深意的看着顾玮。后者再度笑了笑,潘链连忙调转目光。

    “其实这事也好处理,”顾玮说道:“大人,你觉着新任尚书仆射句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句誕这不过是个小人。”潘链随口说道,随即醒悟,讶然的看着顾玮:“你的意思是让他上疏”

    顾玮点点头,潘链想了想感觉还是太匪夷所思,句誕是什么人滑头!让他上疏弹劾齐王这可能吗

    “句誕此人量小狭隘,权欲熏心,十年前便担任度支曹的曹官,后因贪污被弹劾,因八议而免罪,只是被废黜,五年前复起,三年前入尚书台任尚书,在尚书台位排末尾,可前几日,皇上忽然拔其为尚书台仆射。”

    顾玮说到这里看着潘链,潘链满是迷惑,这与弹劾齐王有何关系

    “帝心深远,”顾玮看着宫城方向,满是钦佩景仰:“我一直就纳闷,以句誕的才具,何德何能位列尚书台,原来是要用在此处”

    潘链有点转不过弯来,不由有些着急:“我说顾公子,你就别卖关子了,有什么话痛快点,我怎么越听越糊涂了。”

    “句誕才干平平,品




第121章 兄弟密谋(上)
    面对懒散的潘冀,潘链差点就暴跳如雷,额头的青筋直跳,他连忙压压火气,稳定下心神,兄弟俩人,同父同母,彼此相知甚深,潘链了解弟弟的洒脱不羁,潘冀清楚哥哥的雄心壮志。

    潘链是大哥,承继家族数百年的希望,将潘家带上更高的层次,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士族豪门,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命运,他无法躲避也无法推卸,所以他必须进,抓住一切机会勇进。

    作为弟弟的潘冀则要轻松多了,在哥哥的庇护下,他可以快意江湖,可以纵马旷野,可以闲云清风,淡泊名利,卧谈玄修,所以,他是潘家子弟中修为最高的,一手穿云箭,百步之内,可以射中飘飞的柳絮,也可以射中水中的游鱼。

    “我也不想争,”潘链叹口气,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弟弟,看上去闲散纨绔,可实际上才华横溢,待人豪爽仗义,家族招揽的几百江湖豪客,多数是看在他的面子上:“可不争行吗罄儿走了,就留下这么点骨血,他若不能接掌大位,后果会是什么,自古天家无骨肉,罄儿这唯一的骨血,咱们能看着不管吗!”

    潘冀无言以对,潘罄是潘家的第一个皇后,七年以前病故,只留下了太子这一个儿子,潘罄没进宫之前,是潘冀最疼爱的一个侄女,比自己的亲生女儿,现皇后潘芷还疼上几分。潘罄进宫前,潘冀就曾坚决反对,现在潘链一提潘罄,潘冀的懒散顿时收敛起来。

    潘链接着说:“皇上以前优容你,你不想干事,就不让你干事,皇上知道你这性子,可你就为什么不想想,皇上知道你这性子,还让你接掌太尉,为什么不就是希望你能帮太子吗老二,一边是圣恩,一边是罄儿,你衡量下吧。”

    灯光中,潘冀神情变换不定,过了会,他才叹口气:“大哥,我不是不想管,可我担心啊。”

    “担心有什么担心的”潘链有些好奇,潘冀苦笑下:“盛极而衰,大哥,咱们潘家连续出了两个皇后,这极其少见,朝廷三公,潘家占了两个,咱们潘家可谓盛之极,这样盛的家族,史书上记载的有几个,这样的家族最后能得到保全的有几个大哥,说真话,有时候我想想就害怕。”

    潘链不以为然,难道潘家就不该起来!难道一直被别人踩在脚下才是对的!

    “二弟,你想得太多了,为什么你不想想这是上苍给我潘家的机会,圣人说天予弗取,反受其咎;现在我潘家就是这样,皇上要我潘家出力,太子需要我潘家出力,我潘家不出力行吗二弟,你这个想法不行,否则我潘家才真的离祸不远了。”

    潘冀沉默了,大哥说得有道理,朝局发展到现在,潘家已经不能退了。皇上任命他为太尉,接替齐王,此举同时也将他推到齐王的对立面,就算他想躲都不行,皇上不允许,太子也不允许,妒忌潘家的那些士族们也不会放弃,所以,随着圣旨的颁布,潘家便已经处于风口浪尖。

    潘链将潘冀神情变化看在眼里,知道他意已动,便接着说:“齐王乃皇上亲弟,太子的叔叔,咱们潘家若直接出面,将来天下势必汹涌,对我潘家不利,所以,这次咱们不能直接出面,我的意思是让句誕出面。”

    “句誕”潘冀皱眉思索片刻,嘴角露出笑纹:“这个人挑得不错,不过,句誕奸猾,肯上我们的当”

    “所以,要诱之以利,”潘链回想了下顾玮的话,在脑海里重新组织:“句誕此人权欲熏心,皇上新用其为尚书仆射,正是心热之时,咱们再给他添上一把柴,不愁他不上当。”

    潘冀想了想,感到还是不妥,句誕此人接触不多,但其为人却知之甚多,其人狡诈油滑多疑,但从另一面来说,也可以说是谨慎,这也是这些年一直能保住尚书职位的原因。

    “仅仅动用一个句誕便行吗”潘冀问道,潘链愣了下,随即点点头:“只要句誕上奏弹劾,我想皇上便会采取行动。”

    “要是皇上不呢”潘冀再度反问道:“再说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我潘家策动对齐王的攻击,天下人将来会怎么看我潘家。”

    潘链闻言不由轻轻叹口气,神情坚定,这是两难,但潘家没得选,只要扳倒齐王,潘家便能权倾朝野,成为当朝第一大家族。

    “大哥,太子若不能接掌大位,损失最大的是谁”潘冀意味深长的问道。

    当然是我潘家,潘链就要脱口而出,可一看潘冀的神色,他连忙将这话吞回去,皱眉反问:“二弟此言何意”

    “大哥,你只想到我潘家,却没有想到,若太子之位不稳,恐怕最失望的是薛家吧。”潘冀露出一丝淡淡的讥讽,当年太子妃的候选人好几个,薛家女儿能入选还是潘链使力,不过,当时潘冀是反对的。

    潘链恍然大悟,对呀,太子不能接掌大位,最失望的恐怕就是出了位太子妃的薛家。

    薛家乃河东士族,与潘家不同的是,薛家的门第要高很多,大



122.第122章 兄弟密谋(下)
    潘冀却不这样认为,今年品鉴还有两个月,这次品鉴恐怕是泰定一朝最后一次品鉴,也是太子监国的首次品鉴,太子肯定非常重视,可能会指派亲信主持这次品鉴。

    “大哥,你可别小看这次品鉴,”潘冀郑重的说:“皇上病重,太子监国,齐王被黜,说来说去,都是一件事,这事满朝皆知,可谁都不敢说,但你我应该明白。”

    潘链点点头,皇上有可能不起,这才是朝局动荡的关键,满朝大臣心知肚明,所以才有兄终弟及之说,可这与品鉴有何关系呢他迷惑不解的看着潘冀。

    “一朝天子一朝臣,太子监国,可大臣们都是皇上留下来的,而且还有那么多支持齐王的,太子心里能不介意”潘冀解释道:“我估计,一旦皇上大行,太子必定要对人事进行调整。”

    潘冀说到这里停住了,潘链也明白了,这次品鉴,太子肯定要插手,要从中挑选他属意的人。

    “太子既然要插手,郑恺自然不能主持秋品,不过,太子肯定不会自己出面,你觉着他会属意谁”

    潘链毫不迟疑的答道:“左辰。”

    潘冀迟疑下摇摇头:“不一定。”

    “哦,为什么”潘链愣住了,经不住脱口问道。

    潘冀再度迟疑,望着黑黑的夜空:“我也不知道,蓬柱太年青,声望不够,可太子手下又没其他人。”

    “左辰是太子太保,不用他用谁”潘链笑道,似乎笑话弟弟多虑。

    潘冀也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他也觉着好像只有左辰合适,可隐隐又觉着太子可能不会让左辰主持。

    这品鉴又叫秋品,原因便是,品鉴都在秋季,或者说是秋收之后,农闲之时,这也表示,朝廷重视农耕之意。

    每年的秋品是朝廷的大事,这是朝廷挑选人才,征辟官员的前奏,只有参加了朝廷秋品的士子才能被征辟到中央任职,而只参加了州品鉴的只能被州里征辟,两者的起点大为不同。

    朝廷秋品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参加的,只有在州品鉴获得上品的士子,还有便是国子监太学的士子,其他人则没有资格。所以,无论士族还是庶族士子都十分重视,只要有机会便会来参加。

    朝廷上下对秋品也十分重视,朝廷不同于州,州有中正之职,而朝廷中央则无此职务,每次秋品都由皇帝临时任命三五人,再在其中挑选一人为主,比如去年的秋品便是齐王主持,郑恺王沛为副。

    “皇上让你当太尉,你想过没有,准备怎么作”潘链问道。

    “不知道。”潘冀的回答很干脆很简单,简单得让潘链一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有愣愣的望着他,潘冀连忙解释:“太尉掌控天下军权,权柄之重可想而知,本朝此职要么掌控在宗室中,要么掌握在外戚中,但有一点,少有超过五年的,超过五年的大都没有好结果。”

    潘链心中一惊,随即默然,他没想这么多,可他相信弟弟的判断,潘冀读的书比他多多了。

    “皇上这个时候让我出任太尉,我想了半响都没想清楚,他究竟要我干什么,齐王当了近十年太尉,军中有多少人是他的人,我是不是要进行人事调整,这人事调整是不是包括禁军和城卫军,可禁军城卫军将领都是皇上亲手提拔,皇上是不是愿意动他们动了他们,用什么人取代我都不知道,你问我要做什么,我那知道。”

    潘冀的神情很苦涩,潘链一想也禁不住苦涩起来。

    正民间那句话,麻杆打狼两头怕。

    如果要消除齐王影响,他便只能进行人事调整,可最关键的是帝都的军队,他不知道该不该动,也不知道该怎么动。

    除了皇上,太子呢太子是怎么想的谁都不知道。

    更困难的是,若皇上不希望调整,可太子希望调整,父子意见不一,潘冀恐怕便只有撞墙了。

    “明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见驾,否则这太尉我是没办法干的。”潘冀的神情很坚决,潘链点点头,现在他有些明白了,为何潘冀在接了圣旨后,一点都不高兴。

    不过,今晚的交谈还是让潘链很满意,至少,潘冀提出的利用薛家是个非常高明的主意,薛家将替代潘家,成为天下人报怨的对象。

    当晚,潘冀写了谢恩疏,第二天摇摇摆摆的上朝来,将奏疏交给尚书令裴舒,裴舒开始并没在意,这类奏疏没什么看头,不过谢谢皇上,臣一定不辜负圣恩,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之类的话。

    按照惯例,这样的谢恩疏,尚书台都不看,交给小黄门送上去便行了,可现在皇上病重,一般不重要的奏疏尚书台可以代笔御批,裴舒打开谢恩疏时,心里便想好了如何批复,无非是朕心甚慰等等常用套话。

    可一打开奏疏,裴舒看后有些目瞪口呆,潘冀在奏疏倒是谢恩了,可谢恩之后呢。

    “.。,皇上对臣深知,臣本驽钝之材,拉不了重车,负不起重担,太尉掌天下兵马,皇上让臣当此责,便如让驽马拉重车,臣不知道能不能拉动,也不知道该作些什么,臣试着作一下,若作不好,还请陛下早些将臣免了。”

    “我说自悟兄,你这疏与体制不合啊!”裴舒苦笑着说,这潘冀也太恃宠而骄了,谢恩疏有这样写的吗!

    潘冀嘿嘿一笑,痞赖的拱拱手:“云闲兄,这不明摆着吗,我这驽马拉得动太尉这架车我可有自知之明。”
1...3637383940...38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