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在这种认知下,郑z龙的z治作用,就只剩下招降他那位忠于前朝的继承者了。

    一旦意识到,郑c功无法被说服的话,那么郑z龙也就失去存在的价值了。

    彼此间缺乏信任的基础,使得潜在的荷清联盟,刚刚有点征兆便胎死腹中。

    至此,荷属大员在战略上的失败,已是无可逆转了。

    在对抗明郑大军的过程中,荷兰人的表现其实并不算差。

    除了凭借火炮和城堡固守以外,荷兰人甚至还多次主动出城攻击,以争夺北线尾岛等战略要点。

    只是在对手的数量优势面前,这些军事行动无一例外的,都遭遇了重大失败。

    在整个相持过程中,情报工作显得即重要又不重要。

    说重要,是因为双方都想知道,对手是否比自己更先到达崩溃的边缘。

    说不重要,是因为在这个比较意志力的过程中,彼此都不缺乏对手阵营的俘虏和叛逃者。

    荷兰人的顽强抵抗,使得这场战争成为了一场跨




第五百九十五章:我们的航路(五十一)
    1579年,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荷兰北方诸省,在乌特勒支缔结同盟,史称“乌特勒支同盟”。

    两年之后,这个z治同盟升级为“尼德兰联省g和国”,国家形象的荷兰,正式出现在世界地缘z治舞台之上。

    可以说,乌特勒支是荷兰这个国家的z治起点。

    只是在大员,这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名称,并没有再次为荷兰人带来新的荣誉。

    兵力匮乏的荷兰人,原本在战前准备放弃乌特勒支堡,并削平这个制高点。

    如果在防御上没有把握的话,那么让制高点消失,以避免主城被反制的做法,在战术上并没有问题。

    此前,在1642年,西班牙人在荷、西“鸡笼之战”这点上,就有深刻教训。

    同样受困于兵力不足的西班牙人,不仅放弃和夷平了在淡水的“圣多明哥城”。

    还决定将附属于鸡笼,“圣萨尔瓦多城”的几座附属堡垒拆毁,最近保留了一座。

    在荷兰人的进攻开始之后,这些堡垒所在的山丘很快被攻克。

    通过架设在制高点上的大炮,荷兰人仅仅用了几天时间,使迫使西班牙人投降。

    悲剧的是,荷属大员当局虽然有足够的前车之鉴,做出正确的判断,却没有足够的预算来削平,乌勒支堡所在的山丘。

    最终,乌特勒支堡和它所在的制高点,还是被保留了下来。

    现在,荷兰人能够期待的,就只能是乌特勒支堡坚固度和守军的能力了。

    更为悲剧的是,郑c功已经意识到这个制高点的重要性。

    在最后的决战中,乌特勒支堡成为了明郑军队的主攻目标,80%的炮火被倾泄在这个制高点之上。

    在开战的当天傍晚,荷兰人便不得不放弃,已经被轰击得千疮百孔的堡垒。

    有记录表明,一名向明郑投降的德国籍雇佣军,为郑c功提供了可靠的情报,并圈定了进攻的重点。

    不过,即使没有这份情况,出于基本的军事常识,乌勒支堡也势必会成为攻击的重点。

    得到制高点的明郑军队,很快开始在堡垒遗址上构筑工事、布设重炮,至此热兰遮城的陷落已成定局。

    2天之后,荷兰人决定投降,并遣使与明郑方面沟通投降的细节,一切都有如20年前,西班牙人在鸡笼的重现。

    1662年2月1日,天朝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荷属大员总督揆一,在双方议定的投降书上签字。

    至此,大员正式进入z央之国的地缘z治版图。

    至于其后明郑与清廷的博弈,则应被完全视作天朝内政了。

    尽管双方兵戎相见,但总得来说,荷兰方面还是认可并尊重郑c功这位对手的。

    在荷兰人看来,熟悉西方游戏规则的郑c功,比那些野蛮的鞑靼人要更为值得信任。

    这一点,也体现在最后的谈判上。

    荷兰人按照西方战争法则提出的条件,几乎完全被对手接受,只是做了些许无关紧要的修改。

    比如荷兰人在条约中,提出郑方应交还“所有的公司职员、自由民、妇女、儿童、男奴、女奴”,荷方文本第9条。

    但明郑方面修改过的条款中,只是言明“所有的荷兰人,男的、女的、孩童、黑人”。

    以至于在最后受降时,荷兰人索要他们所有的奴隶时,奴隶并不止于黑人,被对方严辞拒绝了。这一细节,反过来证明了,在海洋贸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郑氏家族,的确具备欧州人所尊崇的弃约精神。

    最后的决战中,荷兰人能期待的唯一机会,是郑c功会在第一时间,进入乌特勒支堡验收他的胜利成果。

    并且被守军所布设的延时炸药所炸死。

    &



第五百九十六章:我们的航路(五十二)
    这个希望不仅仅是拿回大员,更是从z央帝国的新主人那里,获得通商许可。

    事实上,数年前荷兰人曾经遣使试探过清廷的态度,希望能够获得通商许可。

    然而这个新王朝,完全对西方式的贸易交流不感兴趣,只同意将对方纳入自己的朝贡体系。

    1793年,这一幕又在英国身上上演。

    大英帝国派出的“马戛尔尼使团”,同样没有能够打开中国的贸易之门。

    唯一的差别,在于高高在上的天朝皇帝,从康熙换成了乾隆。

    这次失败的接触,加深了荷兰人对他们眼中的,鞑靼人朝廷的不信任感。

    只是既然这次是清廷主动示好,那么事情或有转机。

    此后荷兰人两次派出舰队前往福j沿海,试图以帮助清军进攻明郑为条件,来换取贸易权和大员。

    然而清廷福j当局,对是否要借助外部势力解决内政问题,充满着疑虑。

    如果荷兰人愿意以雇佣军的身份参与,那么事情要好处理的多。

    涉及到贸易开放和大员主权这样的z治大事,这个责任是他们无法承担的。

    为此,荷兰人退而求其次的将合作目标具体到:

    荷军帮助清廷拿下被明郑控制的仙、鹭,之后清军再帮助荷兰人拿回大员。

    1663年至1664年期间,在荷兰人的协助下,清军夺取了仙、鹭,明郑势力随之正式放弃d陆,退守大员、澎h。

    然而清军却并没有紧接着“帮助”荷兰人夺回大员。

    实际上,在这个问题上,清朝方面是完全没有诚意的。

    原因在于,随着大员开发的深入,即使没有明郑割据的z治因素,生活在大员的天朝移民,无可避免的会越来越多。

    随着数量的增长,中原王朝并不能容忍一个有自给能力,且与z央之国有千丝万缕的地缘关系板块独立。

    因为这样一片土地必将会在地缘z治层面,对z央之国造成影响。

    作为海盗基地,仅仅是这一影响的初级表现。

    讽刺的是,在为大员引入天朝移民的问题上,荷兰人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从军事角度看,荷兰人的协助,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荷兰人示好,清军也势必能拿下仙、鹭。

    反之,即使有荷兰人的协助,拿下大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做到的。

    在这一问题上,清朝方面有着清醒的认识。

    这使得荷兰人的协助,更多只是一种可有可无的锦上添花。

    事实上,在20世纪后半叶,大员海峡重新陷入对峙状态之后,后世的情形与现在,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区别在于,现在的我朝,在做足战略准备后,最终得以用军事手段解决大员问题。

    20世纪的z央政权,在面对有强力外援的大员岛时,一时无法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金、马两处近岸岛屿,被刻意留给大员割据政权,并通过“jm炮战”一类的手段,在客观上淡化大员海峡的地理分隔作用。

    战争本身也是一种交流手段,在没有正常交流渠道的情况下,对抗本身同样能起到淡化疏离感作用。

    一旦地理分割,使得两个地缘z治板块,连对抗的机会都没有了的话,那么彼此之间剩下的就只有回忆了。

    当然,在d陆经济经济开放,t海两岸都成为全球贸易一环的情况下。

    已经不需要通过军事对抗这种非常规交流手段,来保持双方的接触频率了。

    如果有一天,t海战事再起的话,w装统一将是唯一的目的。

    回到荷兰人对大员余情未了的问题上来。

    荷兰人并非没有意识到,清廷在合作问题上缺乏诚意。

    只不过出于对天朝商品的渴望,即使对方只是在利用自己,这种示好,也是一种必须付出的成本。

    在这一问题



第五百九十七章:我们的航路(五十三)
    作出这一决策的背景,在于明郑在d南海上拥有很大的优势。

    清廷并无能力,为从其港口驶出的商船提供护航。

    在这种情况下,在环z国海地区从事海上贸易的商船,势必会继续向明郑购买令旗以自保。

    既然没有办法,阻止对手从海上贸易中获利,那么海禁之策,就成了d陆思维下的必然选择。

    这一点,同当年明朝没有办法根治东南倭患,而选择一禁了之的做法,并没有区别。

    清朝的禁海令,的确对明郑造成了很大影响。

    在1657到1659年,明郑的三次北伐,与因此造成的经济压力不无关系。

    荷兰人同样是清朝禁海令的受害者,这使得他们从天朝d南沿海,获取生丝的可能性急剧下降。

    不过任何时候都是这样,法律是一回事,能不能够完全落实下去又是一回事。

    就像我朝的禁海令,没有能够遏制走私贸易,反而壮大了d南民间海上武装。

    后世米国在20世纪2、30年代的禁酒法案,让黑s党得以从私酒贸易中,获得大量财富一样。

    在明郑海上力量依然强大,并且在d陆沿海拥有据点的情况下,单纯的禁海令并没有断绝,明郑从d陆及海上贸易中,获得战略补给的可能性。

    这些战略补给,不仅包括从海洋贸易中的收益,更包括人员、粮草、情报等方面的获取。

    1661年,也就是郑c功攻岛的那一年,清廷颁布了更为严格的“迁海令”,并于次年开始实施。

    这一法令要求从山东半岛至广d的沿海居民,一律向内陆迁移30-50里,以在整个天朝d部沿海,划出一个军事管控下的“无人区”。

    在没有力量管控所有出海通道的情况下,让驻守于沿海的清朝军队,报告自己的辖区内是否有人烟居留,要比阻止沿海居民偷偷与明郑交往,技术上反而要简单得多。

    只不过这种战略层面的坚壁清野之策,对自身经济及地缘稳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所谓“杀敌三千,自损八百”,如果不是z央之国本身有着巨大的纵深及经济基础,这种做法是没有可能性的。

    换句话说,如果清廷的实力不是占据绝对优势的话,这种釜底抽薪之策是实施不下去的。

    “迁海令”对天朝d部沿海,尤其是重点管控的东南沿海地区,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也因此发生了许多反抗事件。

    然而就象刚才所分析的那样,相比应对海上渗透,马上得天下的清廷,在陆地管制的问题上,要得心应手的多。

    这一决策所引发的连锁反应,便是郑成功无论如何要拿下大员,否则单就粮食补给一项,便可很快让他的军队迅速崩溃。

    要知道,在郑成功围攻热兰遮城的过程中,明郑大军尚能够从d陆沿海,收集到部分粮食补给,而随着“迁海令”的实施,明郑就只能依靠大员自己供血了。

    清廷通过海禁打压郑c功的做法,不仅促使后者一定要拿下大员,战事的拉锯,更让荷兰人看不到东亚贸易,重回正常轨道的希望。

    更何况清朝方面从来没有正式许诺过,在战事结束之后将给予荷兰人以贸易特权,以及重返热兰遮城。

    在这种情况下,维持在北大员的存在,便成了荷兰东渡度公司的一个巨大经济负担。

    并促使荷兰人在1668年,退出热兰遮堡后的第6年,彻底放弃淡水的“安东尼堡”,也就是国人眼中的“红毛城”。

    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

    在决定不再押注清朝方面后,荷兰人与明郑之间仍然保持了贸易往来。

    不过,就明郑和大员来说,荷兰人的存在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



第五百九十八章:我们的航路(五十四)
    1662年4月下旬,一名tz教传j士成为了郑c功的信使,奉命从大员出发前往m拉尼。

    在信件中,郑c功首先谴责了西班牙人对华人,包括郑氏商船有过的攻击行为。

    然而整封信件的重点并不在于此,而在于用荷兰人的失败威慑对方,以使f律宾臣服于大员,并以纳贡的形式为明郑提供支持。

    这种情形,实际与明郑以金厦为核心,经营天朝d南沿海时,对荷兰人的要求如出一辙。
1...181182183184185...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