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阿拉伯人带来的骆驼,让柏柏尔人有了,向撒哈拉沙漠腹地游牧的可能性。
随着这种渗透的逐渐深入,一条连通马格里布与黑非洲的贸易通道,也就此被打通了。
至于在沙漠的另一头,柏柏尔人看到了什么,又为后来的葡萄牙帝国,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前景,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与欧洲整体趋向于一个平原的地势有所不同的是,整个非洲更像是一个高原大陆。
不过提到高原,大家也不必联想到,我们所在这个高原的海拔高度。
事实上,非洲的地势整体还是比较平坦的,大部分的土地处在海拔500-1000米的区间。
&
第六百零九章:大国崛起(九)
在伊比利亚,jd教国家可以向邻近的摩尔人国家出口粮食。
不过将这些大宗商品,用骆驼运送到撒哈拉以南,显然是不会太高利润的。
反之,类似中国的丝织品、香料,南亚的香料、宝石,这些体积较小,却又价值颇高的商品,就很能刺激贸易者的冒险神经了。
很显然,马格里布地区跨撒哈拉贸易的前景,取决于它西非地区有没有类似的产品。
那么摩尔人开拓西线,跨撒哈拉贸易通道的动力是什么呢
之前的内容其实已经给出过答案,那就是“黄金”。
同样的,输往西非的商品中,也需要有一个具备类似属性的产品充当核心。
这个商品我们也很熟悉,那就是盐。
由于长期未能掌握制盐技术,非洲尤其是西非所需的食盐,需要从文明发达的地中海地区进口。
对于马格里布的摩尔人来说,跨撒哈拉贸易通道是一条“黄金之路”。
而土著黑人来说,则是一条“食盐之路”。
结合双方的核心需求,大家也可将连通非洲南北两大世界的贸易通道,称之为“金盐之路”。
对于地中海的情况,我们已经有很深的了解了,探究摩尔人出口西非的盐,到底是自产还是转口的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垄断这些用量很小的生活必须品,足以产生高额的利益。
然而对于大多数人感到陌生的黑非洲,倒是很有必要借这个机会,来探究一下它的地缘结构。
就这个主题来说,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到底是谁把这些黄金开采出来的。
又或者说,摩尔人和葡萄牙人的贸易对象是谁。
“水是生命之源”,先来看看是哪些山、水哺育了西非大陆。
整个西非地区并没有特别高、大的山脉,其中比较明显的突出部有两个区域:
一是靠近西海岸,位于后世的“几内亚g和国”境内的富塔贾隆高原、几内亚高原。
二是与几内亚湾东部拐点相接的乔斯高原,在尼日利亚境内。
阿达马瓦高原,位于喀麦隆、尼日利亚边境。
总的来说,这几处山地体量都不大,相比之下,阿达马瓦高原的体量和海拔更占优势。
不过就西非板块来说,最有资格成为西非核心山地的,却是最西端沿海的富塔贾隆高原。
富塔贾隆高原位于几内亚的西端,海拔并不高,仅900多米,体量也不算很大。
如果放在西北非的阿特拉斯山脉,或者东非的埃塞俄比亚高原旁边,至多只能算是延伸出来的一小片丘陵地带了。
然而这一小片“丘陵”,却有着“西非水塔”之称。
充沛的降水,是富塔贾隆高原高原成应传奇的基础。
横贯西非的“尼日尔河”水系,便是发源于富塔贾隆高原。
然后一路向东,最终受到阿达马瓦高原的阻拦,南下注入几内亚湾东部的。
这条流域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的西非第一大河,年径流量在整个非洲的水量,也能够排在第三,仅次于东非的尼罗河与中非的刚果河。
富塔贾隆高原与阿达马瓦高原,都为它的流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事实上,在大西洋水气的作用下,富塔贾隆高原,与同样临海的阿达马瓦山的迎风面。
也是整个非洲大陆降雨量最多的区域,年降水量能够达到3000毫米。
即使是在背风面,其降水量也在2000——3000毫米之间。
从降雨量来看,上述两处山体,都应该有机会竞争“西非水塔”的美誉的。
不过阿达马瓦山之水,仅仅是为尼日尔河下游的三角洲地带汇入,过短的流程,使之无法为更多的西非人民服务。
相比之下
第六百一十章:大国崛起(十)
具体到现在的问题上,就是要在了解上述地理结构的基础上,描画出西非中世纪的地缘z治进程。
以为即将到来的摩尔人和葡萄牙人“指明”方向。
基于撒哈拉沙漠的阻隔,黑非洲曾经长期被隔离在旧大陆文明圈之外。
缺乏交流的后果,就是黑非洲进入“文明”状态的时间较晚。
需要说明的是,所谓“文明”并没有特别统一的标准,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是基础的硬件标准。
而软件方面的要求,则是需要建立一套国家统治制度。
简单点说,你最起码得有个能让一部分人脱离第一产业,开始制定各种规则的“城”。
不一定要有城墙,才算是有资格,进入以“国家”为标志的文明状态。
至于是否使用了文字、金属工具,倒并不是最重要的。
黑非洲到底有没有d立发展出来的“原生文明”,一直以来是个非常有争议的话题。
中世纪先后出现在西非的加纳、马里、桑海三个古国,经常会被用来充当黑非洲文明的门面。
很多资料中,甚至会将这三个国家,冠以“帝国”之称,以区别于周边那些部落式,或体量较小的西非土著政权。
先且不论这三个古国的文明因子,到底是原生还是受其它文明影响而次生的。
也不管到底够不够得上“帝国”的标准,仅就三者在西非文明的地位。
以及彼此间的地缘关系来说,倒是可以和同样为“中华文明”奠基的上古三代:
夏、商、周做一个类比,以帮助我们熟悉这个陌生的版块。
世界上大多数农耕文明,都与一条或数条大型河流密不可分,由此也有了“大河文明”的说法。
如果说华夏文明的源头是黄河的话,那么西非文明的大河自然就是“尼日尔河”了。
这其中,最早依托尼日尔河流域建立强大政权的,就是古加纳王国了。
提到“加纳”,后世也有一个叫“加纳”的西非国家。
不过时过境迁,类似这种地缘遗产,向来容易被当成一笔富贵财富为后世所争夺。
后世叫某个历史地名的地方,未必就是它的原生地。
加纳也是这种情况,后世位于西非南部,与几内亚湾相接的“加纳共和国”。
并非古加纳王国的所在,也不属于尼日尔河流域。
15世纪末,当葡萄牙人到来之后,他们为这片土地所取的名字“黄金海岸”的。
以类似方式命名的,还有加纳的西邻“象牙海岸”(科特迪瓦)。
黄金海岸、象牙海岸之称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因此20世纪两国在获得d立之后,都在尝试摆脱这段屈辱的历史。
其中,黄金海岸在20世纪50年代d立并更名,率先抢到了“加纳”这笔丰厚的地缘z治遗产。
至于“象牙海岸”,其实还是叫这个名字。
所谓“科特迪瓦”就是“象牙海岸”的法语发音。
也正因为如此,后世在海外华语地区,科特迪瓦很多时候,还是会直译为“象牙海岸”的。
不过科特迪瓦人显然对此也不满意。
以至于在1985年做出决定,要求其它国家,只用“科特迪瓦”的音译,而非意译“象牙海岸”来称呼他们的国家。
类似的做法并非孤立,后世我国周围也出现了一个案例。
在2005年,韩g要求天朝将其首都的汉译名,从“汉c”改称为音译的“s尔”的做法。
尽管加纳g和国,抢注了西非历史最悠久的“加纳”标签,但其地理位置来说,却并不属于古加纳王国的范畴。
除了尼日尔河这条核心河流之外,西非弧状的海岸线,还均匀分布着许多独流入海的河流。
第六百一十一章:大国崛起(十一)
萨赫勒地带的平均南北纵深,约在600公里左右。
如果想追求更为精确的范围,可以尝试在非洲地图上,划出200毫米-700毫米两条等量雨线,二者之间的区域就是“萨赫勒地带”了。
顺便说下,其实撒哈拉地区,并不一直是今天我们看到这幅黄沙漫漫的景象的。
在地质时期,北非的气候曾经经过数次巨大变迁。
公元前7000年——公元前3900年间,撒哈拉沙漠还是一片绿色之地。
其后由于气候变迁,撒哈拉地区逐渐沙漠化。
最起码到古埃及王朝初始时(公元前3200年),撒哈拉地区的气候,已经与今天的情况差不多了。
有一种说法是,古埃及的农业文明,可能是始于绿色撒哈拉时期,然后在沙漠化之后,向尼罗河流域汇集,并成就了最终的古埃及文明。
虽然撒哈拉地区在史前文明的过去,能够引发大家的好奇心,但终究已经与后来的文明进程,没什么关联了。
因此,我们只需默认撒哈拉在人类文明出现时,已是一片大沙漠就可以了。
至于这片沙漠能够有一天重新变成绿色之地,也肯定不是现在的人类可以左右的。
引出这一段气候变迁的意义在于清楚一点,即今天我们在非洲看到的大环境,与正在解读的世代并没有质的区别。
基于撒哈拉沙漠覆盖了整个北非大陆,萨赫地带也贯穿了从大西洋到红海的非洲大地。
以后世的行政分割来看,由西向东大体包括塞内加尔北部、毛里塔尼亚南部。
以及马里、尼日尔、乍得、苏丹四国中部,直至红海之滨的厄立特里亚西端。
古加纳王国的统治区,也向北包括萨赫勒地带。
每一个国家,都会有一个或者多个z治中心,古加纳王国也不例外。
它的首都位于毛里塔尼亚与马里西部国境线之北,是由两个叫做:
昆比和萨利赫的相邻城镇结合而成,统称昆比-萨利赫 koumbi saleh。
就这个处在塞内加尔河-尼日尔流域最边缘的位置来说,可以说是萨赫勒地带,与西非热带草原地带的分割点。
如果不考虑与北部干旱地区的地缘关系,古加纳人其实可以选择把z治中心,放在南部气候更加湿润的区域。
然而作为西非第一个“帝国”,古加纳人在做类似选择时,就不能只考虑“黑非洲”内部的地缘关系了。
古加纳王国最初的发祥之地,要更靠近富塔贾隆高原,以及塞内加尔河上游。
根据流传下来说法,古加纳王国在进入阿拉伯人视线之前,就已经建国数百年了,能追溯到公元300年前后。
然而这一说法本身,并不能证明西非文明的原生性。
因为根据这一口口相传的说法,古加纳政权的初创者,是来自于北方的柏柏尔人。
其趋于强大,并为北非绿教政权所熟知,则是在公元9世纪。
显而易见的是,阿拉伯入侵马格里布,并开拓跨撒哈拉商道,是古加纳王国崛起的直接原因。
原住马格里布的柏柏尔人,曾经率先穿越撒哈拉沙漠,草创古加纳政权。
与阿拉伯文明激活跨撒哈拉贸易,并带动古加纳崛起并不矛盾。
这就好比“s绸之路”的源头,会追溯到张骞出使西域。
但在汉帝国通过对匈奴的军事活动,控制河西走廊及南疆之前,并不代表天山南北,就不存在贸易往来了。
只是在没有强大终端提供的安全保护,以及规模化之前,这些贸易行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不足以对地缘z治生态造成影响。
有两个因素,推进了柏柏尔人的南下探索之旅:
 
第六百一十二章:大国崛起(十二)
在阿拉伯帝国西扩,并开始大规模拓展跨撒哈拉贸易之后。
古加纳政权原有的柏柏尔基因,有助于其从众多,黑人土著部落z权中脱颖而出。
这一阶段,加纳的统治阶层已经土著化了,率先与那些异族人进行贸易。
产自塞内加尔河上游地区“班布克”,塞内加尔河与塞内加尔-几内亚国境线之间的,区域的黄金,则是古加纳王国崛起的关键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古加纳人并不一定是这些黄金的直接开采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