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非洲热带草原是一片一望无际,间杂着稀疏乔木与灌木的绿色之地。

    热带草原为“稀树草原”属性。

    数以十万计的角马、斑马等食草动物,在草原上随季迁移。

    而身处食物链顶端的狮子、猎豹等食肉动物,则在它们身边徘徊、潜伏。

    是的,与温带四季分明的气候不同,热带草原气候分为二季:雨季和旱季。

    这片土地并不缺水,但降水时间极其失衡。

    一年700-1000毫米的降水集中在雨季,另外,将近半年时间,则是几乎没有任何降水的旱季。

    刚才那些生机盎然的描述,只是出现在降水充足的月分。

    等到旱季降临,这片土地所呈现的,就是一片绝望的景象了。

    温带典型草原地带(干草原)的年降水量,通常只有250-400毫米之间。

    年平均降水超过650毫米,就可以滋养出边片的森林了。

    纯粹从这个数据比较,非洲热带地区的降水,应该更有利于树木生长的。

    不过考虑到一年当中,有近半的时间没有补水,森林被耐旱的草本植物所淘汰,也就很好理解了。

    当然




第六百一十六章:大国崛起(十六)
    图阿雷格人的情况同样如此,在西非第一个强大政权“加纳帝国”崩溃之后。

    图阿雷格人也燃起了渗透尼日尔河流域,并控制贸易通道的想法。

    他们在萨赫勒南部边缘,所兴建的最重要的据点,就是西非历史上,最为知名的城市——廷巴克图。

    作为日后西非最重要的贸易中心,廷巴图克是如此的出名,以至于14世纪的欧洲人,就已经透过摩尔人之口,知道有这么一个遍地是黄金的城市了。

    从地缘条件来说,廷巴克图的选址是相当不错的。

    它的位置正处在内尼日尔河三角洲的东端,尼日尔河“几”字形湾的中点。

    同时,也是萨赫勒地带与热带草原位置,最靠北部的分割点。

    换句话说,廷巴克图无论是从沟通尼日尔河上下游的角度,还是打通西北南北贸易通道的角度看,都是一个中心点。

    这种十字交叉的枢纽位置,也使之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

    尽管图阿雷格人是迁廷巴克图的初建者,并希望以此,增加自己在跨撒哈拉贸易中的发言权。

    但图阿雷格人的问题在于,整条贸易线中最为重要的资源:

    黄金,并没有掌握在他们的手中,而廷巴克图尽管优势明显,却也不是金盐之路唯一的选择。

    在马里帝国崛起之后,马里人从图阿雷格人手中,夺取了这座城市,并依托自己手上的资源,将之打造成为了自己的贸易中心。

    廷巴克图并非内尼日尔三角洲,唯一知名的贸易城市。

    在三角洲的西南端,还有一座与之相距500公里的城市“杰内”,与之一起,为尼日尔河的贸易繁荣作出贡献。

    从建城的历史来说,杰内城其实要比廷巴克图还要早上3个世纪(公元800年前后)。

    不过,与廷巴图克一开始就定位贸易有所不同的是。

    杰内城最初的兴建,更多是源自于土著农业文明,由内尼日尔河上游向中游地区扩张的自然作用。

    拥有更多黄金,并将统治力,延伸到内尼日尔河三角洲的“马里帝国”,取得了比加纳帝国更高的成就。

    归依绿教,并积极与绿教世界融合,也是马里帝国得以兴盛的重要原因。

    1324-1325年,马里帝国统治者,作出一件让整个绿教世界震惊的事件,那就是前往m加朝s。

    就朝s本身来说,并没有什么稀奇,可以说每一个虔诚绿教徒的愿望,都是在有生之年能够前往m加朝s。

    问题在于,马里帝国统治者的这次朝s,本来带有强烈的炫富色彩。

    据说这位叫作“曼萨?穆萨”马里国王,除了跟随有近万人的随行队伍,还随身携带了100峰骆驼。

    每头骆驼携带300磅黄金,折合现在的市价约等于36万4千两白银,以供其在朝圣的路上消费和施舍。

    无比强大的消费力,使得作为此次朝s之旅重要消费地的开罗,金价由此下跌了十几年。

    “黄金帝国”之名,甚至让西欧人为之侧目,并记住了马里。

    然而这次惊人的朝s之旅,却并不能简单理解为炫富,这些黄金更多是用于购买商品。

    包括在开罗和m加购置地产,以为马里朝s者和商人提供驻地的形式,加强西非与中东的联系。

    换句话说,这次朝s之举,为西非在传统的马格里布商路之外,加强了与埃及为首的,中东地区的贸易联系,此后大量埃及商人开始进入西非。

    除了扩展贸易市场以外,马里的炫富之旅,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那就是为崛起的西非引进人才。

    要知道,虽然从加纳帝国崛起算起,西非



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国崛起(十七)
    补给河流基本为季节性河流,一直到尼日尔-贝宁-尼日利亚相接处一带,才开始进入降水充足的热带草原气候区。

    这片热带草原气候区的边缘,也是桑海人最初的生存之地

    正常情况下,桑海人应该沿着尼日尔河向南扩张,迁徙到资源更为丰富的地区才是。

    然而跨撒哈拉贸易所带来的红利,却驱使着桑海人沿河北上,以从跨撒哈拉贸易中分一杯羹。

    11世纪时,桑海王国的政治中心,被确定在了廷巴克图东部约400公里处的“加奥”。

    一个简单的定位方法,是在地图上找出0度经线。

    这条穿越英国格木威治天文台的“本初子午线”,向南延伸到尼日尔河并与之交叉的点,就是加奥的位置所在了。

    加奥的位置,对于控制尼日尔河下游的贸易非常有利。

    这也使得它后来与廷巴克图、杰内两城,共同组成了尼日尔湾的贸易三角中心地带。

    桑海人的贸易红利,很大程度与本土中间集团的形成、壮大有关。

    与那些从沙漠北方而来的阿拉伯/柏柏尔商人相比,出身土著黑人部落的商人,能够将贸易线拓展到离沙漠更远的地方,并且更容易发现新的客户并可供交易的资源。

    同时,这些土著商人,也是最先接受绿教的西非人,使之在与北方贸易商进行交易时,可以毫无困难。

    由于马里帝国的强大,加奥的桑海王国,最初也算是马里的属国。

    失去廷巴克图,是马里帝国衰弱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打破了马里-桑海之间的平衡关系。

    不过最先夺取这座贸易、文化中心的并不是桑海人,而是于1433年,它的初建者图阿雷格人。

    然而图阿雷格人,并没有像天朝历史上部分成功者一样,入主中原建立强大政权。

    借势崛起的,是以加奥为立足点的桑海人。

    桑海人在1469年,通过夺取包括廷巴克图、杰内在内的内尼日尔河三角洲。

    桑海王国正式晋级为“桑海帝国”,马里像原来的加纳那样,反过来成为后来者属国。

    那些原本臣服于马里人的西部部族,也很快成为了桑海帝国的一部分。

    桑海帝国的崛起,很大程度源自于相对恶劣的环境,以此由此引发的尚武精神。

    在军事层面,除了学习北方游牧民族,建立强大的骑兵部队以外,甚至还建立了水军,以使之在尼日尔河流域,拥有更强的机动能力。

    强大的武力,使得桑海帝国一如周王朝一样,在领土方面的成就,超出了两个前辈。

    这其中,除了桑海人自己带入的尼日尔河湾东部领土以外,桑海帝国最大的收获,就是向撒哈拉沙漠扩张成功。

    后世在非洲的板块划分中,我们会看到,马里共和国是西非诸国中,领土向北延伸最多的国家。

    这片撒哈拉之地,就是桑海帝国的地缘z治遗产。

    也可以说,马里共和国与其说是继承了当年马里帝国的遗产,倒不如说是桑海帝国的翻版更为准确。

    后世的马里,选择了“马里”,而不是更为强大的“桑海”作为继承对象,与其d立之后,与塞内加尔的一段蜜月期有关。

    在摆脱法国殖民统治的过程中,原为法国控制下的“法属苏丹”(后世的马里)。

    于20世纪50年代,与塞内加尔共同组建了联邦性质的“马里联邦”。

    基于马里帝国的统治中心,更靠近两个联邦主体的中心位置,选择“马里”这个标签,会比桑海更有利于形成共同的国家、民族意识。

    不过这个脆弱的联邦仅仅运行了一年多时间就宣告解体了。



第六百一十八章:大国崛起(十八)
    同时,盐还可以帮助人类,将食物储存起来,以使减少季节周期,对种群人口的致命影响。

    对于受温度、湿度影响,食物更容易变质的西非来说,盐就显得更加重要了。

    在跨撒哈拉贸易的高峰期,三大帝国时期,输入西非的食盐,并非来自于地中海沿岸。

    因为被阿拉伯人挤压入沙漠的柏柏尔人,不久便发现了撒哈拉沙漠中的矿盐。

    从技术上看,在沙漠地带发现天然矿盐,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一种情况是,这一区域地质时期原本是海洋,地质、气候变迁后。

    原本的海洋变成陆地,海水中的盐份就此留在了地面,如我们刚刚占领的柴达木盆地的盐,主要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一种情况则是因为河流内流,没有办法将融解于水中的矿物质输出,最终在河流终端蓄积、蒸发成了咸水湖,直至天然析出盐层。

    相对而言,前一种情况的盐产量更高、覆盖面也更广。

    撒哈拉地区的情况则属于后一种,那些在前湿润期,还能够外流入海的河流,在沙漠化后渐渐干涸,并将盐份蓄积到了,沙漠中的一个个终端干湖中。

    在马格里布与西非之间的撒哈拉沙漠中,散布的盐场,同时也充当着贸易中转站的职能。

    有了如此昂贵的资源,就不用担心控制者会缺少补给。

    基于地缘属性,控制上述沙漠盐田的,是那些能够适应沙漠生活的柏柏尔人部落。

    如图阿雷格人,在价格最高的时期,穿行沙漠的柏柏尔人,甚至能在廷巴克图,用盐换到同等重要的黄金。

    一直到后世,贩卖撒哈拉矿盐,依然是图阿雷格人重要的收入来源。

    不过这片土地,无法滋养更多人口,是它最大的短板,后世图阿雷格人的总人口也不过百万。

    盐更多是提升了,柏柏尔人在沙漠中的生存能力,却无法使之在地缘z治上有更大作为。

    需要说明的是,塞内加尔的沿海地区,也有海盐出产,不过它的产量,只是用来供应塞内加尔河下游河谷地区。

    塞内加尔河上游,及整个尼日尔河流域所需的食盐,还是需要依靠撒哈拉的盐矿。

    这事实上也造成了塞尔加尔河下游,在地缘z治上一定的d立性,没有成为三大黄金帝国的核心区。

    后世产盐的撒哈拉沙漠,与产金的西非地区之间,看起来可以形成一个贸易闭环了。

    然而这并不代表,马格里布地区,就此为这张贸易网所抛弃。

    恰恰相反的是,基于身处文明程度更高的地中海文明圈。

    马格里布能够向南输出的各种工具、铜、奢侈品,甚至充当货币的贝壳,以让西非融入更加广阔的贸易网。

    那些从西非流出的黄金,也正是因此进入了地中海市场。

    毛里塔里亚西部,靠近西撒哈拉东南的“伊吉勒”。

    以及马里西北角的“塔阿扎”,是撒哈拉矿盐的主产区。

    基于盐矿在跨撒哈拉贸易中的重要性。

    马格里布的阿拉伯/柏柏尔政权,以及西非三大帝国。

    都曾尝试控制这些产盐地,以及能够开采与输出,这些重要资源的柏柏尔人部落。

    对于后者来说,做到这点相对要困难一点。

    不过通过军事和贸易手段,将统治力延伸入自己不善长的环境,并非无法做到。

    在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也曾经让,漠北的游牧部落表示过臣服。

    做到这一切的前提,是自身要足够强大。

    事实上,在北方的阿拉伯帝国陷入崩溃之后,崛起的西非黄金帝国,很大程度上,维护了整个贸易网的安全。

    就控制盐矿这件事来说,走得最远的是桑海帝国。

    后世的马里g和国,



第六百一十九章:大国崛起(十九)
    需要注意的是,后世“中非”这个标签。

    已经被前身为,“法属乌班吉夏利”的“中非共和国”所注册。

    因此在后面的讲解中,会用“中部非洲”这个概念,与之区别开来。

    先来了解一下乍得湖的位置和结构。

    前面曾经说过,与欧洲地势皆然相反的是,非洲是一处以高原地形为主的大陆。

    不过高原只是一个初步印象,这片高原大陆内部也是高低错落。
1...187188189190191...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