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简单点说,塞拉利昂后来成为了英国殖民地,而利比里亚则成为了米国殖民地,几内亚则为法国殖民地。

    当法国人凭借地缘位置优势,成为西北非/西非/中非殖民势力主导者之后,在非洲西海岸谋得一两个据点。

    是类似英/米这样的海洋国家,打通航线、维护海洋利益所必须追求的。

    除了相似的环境,以及地缘z治源头以外,塞拉利昂与利比里亚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曾经成为英、法废奴主义者的试验地。

    基于位置的原因,西非一直美洲h奴的主要输出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各种方式,在北美获得自由的h人数量也越来越多。

    关注这些自由h人命运的,并不仅仅只有,认定奴隶制已经过时的z治势力。

    自由h人的大量存在,不仅会对,仍身为奴隶身份的h人造成心理影响,亦会抢夺白人的工作机会及z治权力。

    因此即使是支持奴隶制的势力,也不反对找块土地把这些自由h人送出去。

    18世纪末,英国的废奴主义者,在后世的塞拉利昂首都“弗里昂”建立移民区,并开始陆续迁入自由h人,弗里昂的意思即为“自由城”。

    19世纪初,d立后的米国,也开始在利比利亚执行类似的计划,利比里亚的意思即为“自由之国”。

    这一试验,甚至直接导致了,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两个国家的诞生。

    比如所谓的“利比里亚”,就是米国通过向当地土著购买土地,建立“自由黑人”居住地,而最终扩张形成的。

    抛开这件事的价值观光环,纯粹从地缘z治角度来审视这一做法。

    大家也可以认为,米国这样做,客观上是为了




第630章 大国崛起(三十)
    一直到19世纪末,这一地区依然能找到大象的踪迹。

    显而易见的是,驯服大象,要比驯养其它动物更为困难。

    印渡是这一技术的源头,亚历山大东征之后,源自印渡的“象奴”(驯象者),被托勒密王朝带入了埃及。

    至于处在文明初始阶段的西非,则没有能够让非洲森林象,在工作场合,包括战场发挥作用。

    缺乏生存条件太冷的欧洲,更是没有让大象驰骋的空间。

    既然罗马帝国时代,欧洲人已经可以轻易从非洲获得这一资源。

    然而作为一种天然奢侈品,象牙雕刻早在欧洲中世纪,尤其是拜占庭帝国就已十分流行了。

    葡萄牙人对西非的“发现”,第一次给了欧洲人,直接进口这一贵重原材料的机会。

    从科特迪瓦沿海出口的象牙,大部分并不是非洲森林象,比之受富塔贾隆-几内亚高原阻隔的“胡椒海岸”。

    科特迪瓦南部的雨林地带,已经不那么“厚”了。

    境内的几条河流-萨桑德拉河、邦达马河、科莫埃河,已经能够向北延伸至草原腹地,并与尼日尔河的黄金帝国发生贸易关系了。

    也就是说,从塞内加尔河上游——内尼日尔河三角洲,这一非洲黄金帝国核心区所出产的象牙,都可以从科特迪瓦出海。

    当然,几内亚湾海岸线的其它港口,同样也可以出口象牙。

    它们没有被命名为“象牙海岸”,是因为有更重要的商品可供出口。

    比之奢侈品定位的象牙,葡萄牙人更为渴求的,是几乎可以买到一切的“黄金”。

    甚至可以说,黄金才是葡萄牙人,费尽心力向南探险的源动力。

    在掠过“象牙海岸”之后,葡萄牙人的这一目标很快将会实现。

    “黄金海岸”——加纳,即将展现在葡萄牙人面前。

    当然,经过之前的讲解,大家已经清楚了,现在我们所说的“加纳”,并非12世纪开创黄金帝国时代的“古加纳”。

    然而要说“黄金海岸”徒有虚名也是不对的,因为当时,它的确已经成为了,西非最重要的黄金出产地以及集散地。

    从地理上看,加纳主要分为两块,覆盖东、北部的是沃尔特河中下游流域。

    西南部则是一些独流入海的小河流,二者之间的分水岭,是一条叫作“夸胡高原”的丘陵带。

    西非最大的黄金出产地便是在这一带,被称之为“阿散蒂”,即是地区名,也是部族名。

    另外,沃尔特河上游,后世的加纳-布基纳法索相接一带的“洛比”地区,也是重要的黄金出产地。

    在商人垄断黄金贸易时期,阿散蒂和洛比的黄金。

    或向北经内尼日尔河三角洲的延巴克图、杰内等城,输向西北非的马格里布;或向东经乍得湖流域,运往非洲东部。

    葡萄牙及欧洲人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切,也使得位置原本最边缘的产金区“阿散蒂”,变成了西非最重要的黄金集散地。

    这些源源不断从海路输出的黄金,最终成就了著名的“黄金海岸”。

    至于阿散蒂和加纳的黄金储量到底有多丰富呢其实后世的国人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21世纪头一个10年,g西s林人开始进入加纳,并迅速凭借自身,较当地人先进的淘金技术,成为了加纳黄金重要开采者。

    一夜暴富的神话,以及由此引发的刑事、外交事件,一度让“s林帮”之名,频频在国内各大报纸上暴光。

    当然,加纳金矿资源真正的垄断者,还是那些白人控制的大公司,s林帮更多是在做的,拾遗补缺的工作。

    坐拥最重要的资源,黄金海岸也成为了最吸睛的西非版块。

    在葡萄牙人之后,法国、德人、英国人,甚至北欧



第631章 大国崛起(三十一)
    19世纪末,当德意志终于从北向南完成统一后,尤其还击败了法国,德国人也终于可以集中力量,打造德国版的“全球化”计划。

    具体到军事层面,就是建立一支,足以挑战英国皇家海军的“公海舰队”。

    z治层面,则是开始强势在全球范围,尤其是被老牌海外殖民帝国,更多当成资源供给地的南部非洲进行卡位。

    甚至可以说,欧洲殖民帝国在非洲的这拔z治瓜分浪潮,很大程度是因为受到德国崛起的刺激。

    同样沿非洲西海岸而下的德国人,在非洲的第一个收获,是在黄金海岸之东的“奴隶海岸”。

    所谓“奴隶海岸”,指的是今加纳以东,一直到尼日尔河三角洲的“贝宁湾”地区。

    由于尼日尔河泥沙在河口地区的淤积,尼日尔河三角洲向南凸向几内亚湾,形成了一个三角形岬角。

    岬角以西至黄金海岸部分,也可以说是沃尔特河口-尼日尔河口之间的区域,就是“贝宁湾”或者说“奴隶海岸”的概念了。

    z治上包括多哥、贝宁,以及尼日利亚的西部沿海地区。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整个贝宁湾地区在西非的地缘z治地位,实际上是十分边缘的。

    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只在身处萨赫勒-非洲热带草原相接地带的区域和部族,才是跨撒哈拉贸易的最大受益者。

    塞尔加尔-尼日尔河中上游的古加纳/马里/桑海帝国,以及乍得湖畔的卡涅姆-博尔努王国、两大流域相接处的豪萨城邦,都属于这种情况。

    奴隶海岸最重要的资源当然是“奴隶”了。

    沃尔特河、尼日尔河,以及二者之间,延伸入热带草原地带的诸多河流,为黑奴输往贝宁湾提供了便利。

    然而,由欧洲人自己动手捕捉的黑奴却是少数。

    事实上,葡萄牙人和后来者很快发现,这种即做“生产者”,又做“贸易者”的做法,并不是最划算的办法。

    与当地土著部族合作,用“以货易货”的方式,收购h奴要简单的多。

    至于哪些商口,能够激发土著h人的交换欲,则是一个完全不用担心的问题。

    基于文明上的弱势,欧洲人带来的几乎任何商品,如:金属制品、布匹、武器。

    甚至不值钱的玻璃珠子,都足以让土著首领为之侧目。

    土著部族用来换取欧洲商品的“h奴”,绝大多数并非本部落成员,而是在冲突和战争中,俘获的其它部族成员。

    客观上即使没有欧洲人介入,非洲大地也像地球上其它地区一样,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大小冲突。

    还没有进入所谓“奴隶社会”阶段的部族,通常会杀死被俘者,通常用于祭祀。

    在这种背景下,欧洲人收购h奴的行为,看起来似乎并不会对当地的生态造成改变。

    然而必须注意的有两点:首先西非此时也已开始进入了,所谓奴隶社会阶段,大部分被俘人口,并不会被简单“浪费”掉。

    如果欧洲人不把这些人口输出的话,那么无论以什么形式,包括奴隶,这些人口所产生的生产力,都是服务于西非本地的。

    其次当“人口”成为一项高利润的生意时,对于土著部落来说也是,冲突和战争的性质,也就随之改变了。

    换句话说,“人口”上的收获,已经不在只是战争的副产品,而直接成为了战争的起因。

    这种性质的改变,势必会加速西非的人口损失。

    当然,h奴贸易并非起源于欧洲殖民者。

    前面我也说过了,欧洲人对这些h皮肤的奴隶并不陌生。

    在跨撒哈拉贸易中,h奴也早已进入绿教商人的商品目录。

    &



第632章 大国崛起(三十二)
    需要说明的是,20世纪60年代,法属多哥兰d立为“多哥g和国”时,其实是非常想跟西边的,“英属多哥兰”重新合为一体的。

    只是单从地理结构来看,大家也应该能感觉到,英国人不会希望这种情况发生。

    最终通过公投,英属多哥兰还是加入了后世的加纳。

    至于东面的“达荷美”,则不太喜欢这个旧名,而是选择了,被尼日利亚舍弃的“贝宁”做为国名。

    作为奴隶海岸最早建立的土著政权,古贝宁王国这笔地缘z治遗产,被浪费也的确可惜,何况整个“奴隶海岸”,还被称之为“贝宁湾”。

    另一个促使“达荷美”放弃旧名的原因,是这个名称的原意实在是有些不堪。

    这个17世纪建立的土著王国,全名为“达恩?荷美?胡埃贝格”,意思是“建在达恩肚子上的国家”。

    这是一个一看就感觉有故事的名字。

    简单点说,就是两个在此相争的土著酋长国。

    一方的国王对后起之秀说,你扩张的太过份了,我要再容忍下去,你就要在我肚皮上盖房子了。

    然后……对方就真的这样做了,在攻杀、埋葬对方国王的地点盖房,并且自豪的取了一个这样怪异的名字。

    虽然从阶级史观来看,我们应该着重描绘一下非洲这些土著政权,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但很不幸的是,他们当中真正成为主角,甚至掌握自己命运的毕竟是少数。

    以欧洲殖民者的扩张路径,作为主线会更有助于大家了解,这些非洲国家,在后世地缘z治格局中的定位。

    实际上,欧洲人对非洲的地缘z治影响,并不只出现在后来的殖民地瓜分,以及由此造就的现代国家格局。

    回溯到地理大发现时代会发现,就这些土著政权的崛起来说,其实也跟外来者的影响密不可分。

    比如,以三大黄金帝国为代表的西非北部政权,正是由于能够在跨撒哈拉贸易中获益,才能够在西非诸土著政权中率先完成进阶。

    贝宁、达荷美、奥约等奴隶海岸沿线土著政权的崛起,也同样受益于欧洲贸易者的到来。

    从整个西非的角度来看,奴隶贸易无异对西非原有的地缘结构,造成了重大伤害。

    只是凡事都有两面性,研究上述土著政权的崛起,我们会悲哀的发现,在地缘z治层面,这些王国都是奴隶贸易的受益者。

    简单点说,奴隶贸易成为了,奴隶海岸沿线最大的经济增长点,谁能够最大程度从中受益,谁就有了兼并其它部族的实力。

    然而任何贸易都不可能永远兴盛。

    从19世纪中叶开始,伴随着机器和化石能源的应用及工业革命开启,奴隶贸易及使用也开始走向了没落。

    纯粹从技术角度分析的话,由此而引发的所谓“废奴运动”。

    与其说是西方文明良知的发现,不如说是人类找到了,效率更高的“化石资源”作为人力的替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述土著王国先后丧失d立地位,成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

    这些国家或直接被吞并,或成为保护国,与奴隶贸易的衰弱不无关联。

    一方面奴隶贸易的衰弱,直接削弱了,奴隶海岸沿线土著政权的经济实力,以及与西方殖民者的议价能力。

    另一方面,当欧洲人不再需要这些土著政权,帮他们在非洲,充当奴隶资源供给者时,它们存在的价值,就被大大削弱了。

    在一个系统中,一个微小的变化,有可能对整个系统造成连锁反应,这种混沌现象,就是后世经常



第633章 大国崛起(三十三)
    15世纪末,西班牙攻克格拉纳达,完成“收复失地运动”,并在美洲获得突破后,也开始在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沿海地区强势扩张。

    16世纪,为了避免被西班牙征服,控制阿尔及利亚沿海地区及摩洛哥的绿教徒,先后主动接受了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但内部保持d立运作。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工业革命之后,绿教世界在实力和技术上,已经与西方完全不处在一个水平线上了。
1...191192193194195...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