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雨季到来,万物复苏,整个草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其生物多样性,亦要远高于温带草原。

    一旦进入旱季,则呈现出一派死亡的景象。

    从植物的角度来说,这种降水状态,一年生的草本植物,以及根系发达的灌木,会更为适应。

    乔木则需要有点特殊的本事,才能够生存下来。

    比如说进化成,能够在树干内储存大量淡水的瓶子状,因此被称之为”瓶子树。

    喜拉多草原算是这个世界上,条件最好的热带草原之一。

    它的年平均降水,能够达到年降雨量800-2000毫米,其雨季的时间,也比旱季要更长些,

    并孕育了更多的生物种类,以及相对更多的乔木,仅植物品种就超过一万种。

    分布在喜拉多草原上的乔木,抵御旱季的最主要秘诀跟灌木一样,就是进化出发达的根系,以更多的吸收蕴藏在地下的水分。

    其深入地下的部分,甚至比地上部分要高出一倍,以至于喜拉多草原的树木,又被形容为“颠倒的森林”。

    如果说,喜拉多草原是优质热带草原的代表,那么,卡廷加草原就是另一个极端了。

    其年平均降水,只有250-1000毫米。

    旱季时间比雨季时间要更长,最长的区域甚至能达到11个月。

    这片草原的优势植物,是那些能够在旱季蛰伏的灌木,以及亚乔木属性的刺树。

    而在漫长的旱季,整片草原呈现出一片,灰色的荒漠景象,能够看到的绿色,几乎就只有适应仙人掌科植物。

    在温带属性的欧亚草原中,以南俄草原为核心的“西干草原”,条件要比以蒙古草原,为核心的“东干草原”好得多。

    相对多水的“喜拉多草原”,与呈现荒漠草原状态的“卡廷加草原”对比,大体也是这样一个关系。

    只是这片草原,并没有产生强悍游牧民族,原因相信大家已经猜到了,那就是没有大牲畜,尤其是没有马。

    既然条件优越得多的潘帕斯草原,在前哥伦布时期,都是一片人迹罕至的肃杀景象。

    巴西高原上这两片,面临旱季挑战热带草原,就更难吸引原住民入住了。

    葡萄牙人的到来,从技术上,解决了巴西高原的开发问题。

    大牲畜和农业技术的引进,使得这两片热带草原,有机会成为人类的居住地。

    不过,在沿海地带的红木以及蔗糖经济,还有潜力可挖时,这种有些勉强的农业潜力,暂时对殖民者没有吸引力。

    然而,这并不代表殖民者,就不会对内陆地区进行探索。




第822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二十八)
    这座初建于1698年的高原城市,最初的名称就叫作“黑金城”,是整个矿区的交易中枢。

    受整个产业链影响,又生成了以贝洛哈里桑,为z治中心的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

    不仅如此,这些黄金、钻石还为整个巴西经济,带来的一个“矿业周期”。

    在将近100年的时间中,巴西的经济支柱,由蔗糖转向了这些贵重的矿藏。

    一直到18世纪末,随着矿脉的枯竭,巴西才不得不寻找新的支柱产业。

    尽管,矿藏终有枯竭之时,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已经足以帮助,深入高原腹地的开拓者们,

    在米纳斯吉拉斯落地生根,以及探索新的经济增长点了。

    在矿脉衰竭后的19世纪30年代,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高原西南,适合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

    高原地区引种的咖啡树,被引入了这一地区,这也是为什么,y南是我国咖啡的主产区。

    此后,一个世纪期间,巴西经济迎来了一个,以咖啡为支付产业的“咖啡周期”。

    在21世纪,大豆成为全球,大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后,米纳斯吉拉斯和喜拉多草原的土地,又被大量用来种植大豆。

    就喜拉多草原的情况来说,已经有近半数为人类所开发,追根溯源的话,黄金是这一切的起点。

    除了贝洛哈里桑塔和米纳斯吉拉斯以外,还有一座城市,是这股淘金热的直接受益者,它就是“里约热内卢”。

    在红木和蔗糖是巴西的经济支柱时,巴西的地缘重心,更为偏向于,以萨尔瓦多为中心的东北地区。

    作为离金矿最近的大型港口,里约热内卢借助“矿业周期”,迅速成为了整个巴西,最重要的港口。

    大量黑奴和物资由此登陆,被送往矿区,也因此,在里约热内卢市,东南地区成为了,黑人比例最高的城市。

    开采出来的黄金、钻石,亦主要通过里约热内卢运回欧洲。

    此后,由米纳斯吉拉斯地区引领的咖啡周期,进一步帮助里约热内卢,巩固了巴西第一经济城市的地位。

    里约热内卢在经济上,迎来的战略机遇,也在z治上结出了硕果。

    1763年,这座“上帝之城”,取代了萨尔瓦多,成为了葡属巴西的s都,并一直延续到巴西d立后的1960年。

    不过,随着历史的变迁,经济中心与行政中心剥离,逐渐成为了一股潮流。

    尤其在联邦制的国家,这种剥离,可以避免权力过于向某个点集中,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分裂。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米国s都h盛顿,在米国经济上,并没有特别的优势。

    20世纪50年代,为了开发内陆地区,避免经济和人口,过于集中于沿海地区,巴西政府决定在内陆地区,寻找一个合适的点,营建新的首都。

    基于巴西的面积是如此庞大,这种选择并非没有道理。

    问题在于,到底新都的地址应该选在哪里。

    从其所将要承担的功能来说,最好是越近受地理中心越好。

    这里说的地理中心,并不是几何意义上的,而是能够最大限度,将巴西几个地理单元,连接起来的中心。

    首先,巴西后世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以“巴拉那河”为轴心的东南、南部地区。

    新巴西s都的位置,不能与巴拉那水系相去太远。

    其次,以圣弗朗西斯科河为轴心的巴西东北地区,同样是巴西的人口重地,必须处在巴西新s都的辐射范围。

    由于圣弗朗西斯科河的源头,与巴拉那河河源相近,在这两河相接之地,选择一个点建都,

    &nb



第823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二十九)
    即使有一天,铁矿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巴西高原应该还会有机会,寻找到新的资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正是由于资源优势,米纳斯吉拉斯州,得以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数量,在巴西各州中排名第二,城市数量亦具巴西各州之首。

    不得不说,如果在巴西找一个地区,最能代表巴西国旗中的黄色,黄色代表的是丰富的矿产资源。那么,米纳斯吉拉斯州当是第一人选。

    红木和蔗糖经济,拉动了以萨尔瓦多为核心的,巴西东北地区的经济。

    黄金和钻石,又带动了以米纳斯吉拉斯为代表的高原腹地,以及充当其出海口的,“里约热内卢”的经济发展。

    那么,巴西东南部圣保罗州的首府“圣保罗”,包括其以南的巴西“南部”地区,又是怎么崛起的呢

    要知道,看起来没有沿海之利的“圣保罗”,后世可是巴西人口排名第一的城市,也是唯一人口上千万的城市。

    南部地区更是巴西人口密度最大、白种人比例最高的地区。

    先来看看这一地区,在地理上有什么特点。

    地理层面上看,圣保罗以及巴西“南部地区”,包括充当巴西,“中西部地区”地理核心的“巴拉圭盆地”,

    都属于拉普拉塔河水系,包括受拉普拉塔水系,辐射的沿海平原。

    行政上则包含有:圣保罗州、戈亚斯州、巴拉那州、圣卡塔琳那州、南里奥格兰德州、南马托格罗索六个州的全部。

    以及马托格罗索州、米纳斯吉拉斯州、联邦区的部分,总计约18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占巴西领土总面积的1/5强。

    考虑到上述地区的总人口约9000万,约占巴西总人口的43%,白z人比例亦最高,

    并且经济上最为发达,其对巴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说到这里,又不得不提一下,与巴西互为瑜亮的阿根廷了。

    阿根廷的总面积约为278万平方公里,考虑到这个面积中,有将近70万平方公里,属于荒芜的“巴塔哥尼亚地区”。

    你们会发现,单从面积上来说,阿根廷之于巴西,在拉普拉塔的争夺中,也没占得太大优势。

    更别说,阿属“拉普拉塔”的总人口,只有巴属“拉普拉塔”总人口的一半了。

    在21世纪,巴西的国力很大程度,展现于“拉普拉塔流域”的情况下,假设,当年西班牙能够,

    完控拉普拉达河流域的话,那么,有潜力代表南美,争夺世界中心地位的,可能就是阿根廷了。

    在争夺拉普拉塔的博弈中,葡萄牙人的初始设置并不好。

    抛开“j皇子午线”,几乎将整个拉普拉达河流域,划给西班牙的z治障碍不说。

    在西班牙以拉普拉塔河口为起点,向上游地区不断扩张的背景下,葡萄牙人在这个方向的扩张,无疑将直面西班牙人的阻力。

    要知道,西班牙之所以放弃亚马逊平原的主导权,是因为没有办法,在孤悬于西属美洲之外的亚马逊河口,

    承受来自葡萄牙、法国两个方向的压力,而这块短板,在拉普拉塔流域并不存在。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葡萄牙在这场争夺中,占据了上风呢

    回到地理原点的话,这一切,都与一条森林地带有关。

    这条帮助巴西,压倒阿根廷的雨林地带,并不是举世闻名的亚马逊雨林,而是之前,我已经讲解过大半的“大西洋沿岸森林”。

    正是生长在这条森林带中的红木,帮助葡萄牙人找到了经营巴西的初动力。

    之所以说是讲解了大半,是因为这条森林地带,其实并非只是沿“巴西海岸山脉”分布。



第824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三十)
    只是资源和生产方式决定了,脱离森林进入草原的原住民,人口数量是非常少的。

    这片土地,在前哥伦布时期的人口潜力,主要还是体现在森林地带。

    葡萄牙对沿海雨林地带的开发,迫使大量图皮人部落,沿着森林地带,向内陆方向迁徙。

    与红木资源较多、蔗糖经济发达的东北地区相比,身处南回线之上的圣保罗地区,处于明显的劣势。

    已经偏离热带雨林气候的圣保罗,并不适宜种植甘蔗。

    前往此地开拓的葡萄牙人,更多只能从事粮食作物的种植,以及蓄养牲畜来发展经济。

    由于没有办法生产欧洲所需要的产品,财力有限的圣保罗人,很难成为“三角贸易”的一环。

    不能像萨尔瓦多那样,大量购入黑奴发展蔗糖经济,同时,又有大片未开发土地的现状,使得圣保罗人,

    将目光投向,自己身后的“巴拉那高原”,试图通过猎取那些,生活在内陆森林地带的土著居民,来开展传统农牧业。

    圣保罗人组织的民间猎奴队,被称之为“旗队”。

    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走在队伍最前面的领队,总是会手持一面大旗,以在密林中,为后面的人指明方向。

    除了法律身份以外,“旗队”其与官方组织的开拓队,不同点还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将渗透方向,锁定在巴拉那高原的森林地带。

    官方开拓队,则更多着眼于在沿海地带的开拓,以及顺着亚马逊河、圣弗朗西斯河的河道,向上游地区扩张。

    二是目的为单纯的掳掠人口。

    后者则带着布设殖民点的z治任务。

    在西方殖民史上,类似“圣保罗旗队”这样,单纯追逐经济利益的非官方团队并不鲜见。

    比之更为知名的,是e国的“哥萨克人”。

    在西伯利亚,追逐毛皮的哥萨克人,帮助e国打通了,通往远东的扩张之路。

    在渴望从对外扩张中,获得利益的欧洲国家,类似哥萨克、圣保罗旗队这样的民间团队,

    虽然目的是为了自身利益,但客观上,却符合了国家利益,并因此为国家默许甚至授权。

    他们所走过的路,最终也都成为了,国家的地缘z治资产。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将民间追逐海外利益的举动,置于国家利益对立面的中央之国。

    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尽管大航海时代初期,中央之国的民间海上力量,能够在西太平洋占据明显优势,并且有大量国人出海谋生,但最终却与这个时代擦肩而过。

    回顾历史,中央之国在这个时代的唯一收获,只有与东亚大陆地理相近,同时又卷入内部z治斗争的大员岛。

    在殖民巴西之初,圣保罗一带的有组织猎奴行为,就已经开始出现。

    1580年,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合并,更是扫除了,葡萄牙人跨越“j皇子午线”,进入内陆森林地带,猎奴的z治障碍。

    此后,更大规模的猎奴行为浮出水面,并很快与西班牙殖民者之间,爆发了利益冲突。

    事实上,猎奴队的参与者,并非只来自于圣保罗,最早为葡萄牙人,所殖民并开拓甘蔗种植园的桑托斯岛,也是猎奴工作的策源地之一。
1...246247248249250...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