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西班牙及其在这个方向的继承者“委内瑞拉”,与“英属圭亚那”,即后世的圭亚那合作g和国,成为了这个重要河口的博弈者。

    与巴西在亚马逊河口的争夺中压倒法属圭亚,得到亚马逊河口一样。

    委内瑞拉也在与英属圭亚那的博弈中,凭借自己的区位优势,最终拿到了,奥里诺科河口的完整控制权。

    由此带来的,则是身后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奥里诺科中下游平原的主导权,上游平原则归属于哥伦比亚。

    南美洲是一块地理位置不好的地方。

    大部分领土位于赤道带内,北部三分之二领土都位于热带。

    丛林地区是人类开展经济活动,最困难的生态群落。

    只是清理土地,就需耗费繁重代价。

    那里土地贫瘠,疾病肆虐,气候过于潮湿,谷物难以生长。

    即使是可通航的河流,河堤泞沼不宜建设,亚马孙河即如此。

    由于大部分位于热带地区,南美洲的经济z治历史,一直是个棘手问题。

    委内瑞拉、圭亚那、苏里南和法属圭亚那,完全位于热带。

    正因如此,它们面临经济z治不稳定问题,虽然,委内瑞拉发现石油,并改善了这个国家的经济方向。

    在整个热带地区,几乎所有人口,都住在距海岸线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而大部分地区的海岸,天然就不适合与外部世界产生互动。

    天然港口少之又少,且彼此距离远,大部分是深水区等。

    不过,这块大陆上单一的热带环境中,也有两个例外的地理特征。

    第一个是安第斯山脉。

    安第斯




第829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三十五)
    山地和丛林,占据着南美洲的绝大部分土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南锥体的平原,是这块大陆上,最肥沃的土地。

    它平坦的天然大草原,降低了建设成本,温带气候造就了富饶的农业区。

    但真正优势在于,该地区的河道结构。

    巴拉那河、乌拉圭河、巴拉圭河与拉普拉塔河——形成巨大河口,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蒙得维的亚

    ,即乌拉圭s都,间注入大西洋——大部分河段都可通航。

    与卡车运货相比,水运成本要节省10到30倍。

    因此,这些水运体系与陆运体系相比,很容易就产生了大量财富。

    这个水系合起来,覆盖了这块农业平原,即拉普拉塔河流域。

    拉普拉塔河等河流的存在,对农业区意义非凡。

    像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单位体积价值低——远途运输耗资巨大。

    水运能降低运费,不仅能将粮食作物便捷运送到下游,还能通过海洋,运送到世界其它地方。

    与拉普拉塔河流域相比,俄罗斯的情况就截然相反。

    俄罗斯发生饥荒主要原因在于,无法将粮食作物高效运至城市,因为俄罗斯通航河流所处位置不当——意味着粮食作物,只能通过卡车或火车运送。

    南美大陆最重要的地理情况,是拉普拉塔河流域的河流,都是通航河流,而且,通过运河和水闸可连成体系。

    只有北美的大密西西比河网可与此相媲美,大密西西比河网流域更广,互相连通,可通海洋。

    互相连通的河网,能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创造出更多的资本,养活更多的人口,极大地增强了,建立单一国家政权的可能性。

    与此相反,北欧平原河流互不相通,因而形成多个互相敌视的m族。

    阿根廷控制着,拉普拉塔河口和大部分通航河段。

    因此,处于该地区的乌拉圭、巴拉圭和巴西处于不利地位。

    总体上,巴西实力超过阿根廷,但并非在资本创造能力绝佳的拉普拉塔河流域取胜。

    巴西大部分领土,不位于南锥体地区。

    相反,巴西8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中,大致有三分之一是大面积的丛林,其中最棘手的部分,位于亚马孙河流域。

    尽管那里有许多开采矿产的机会,但由于基建代价高昂,让人望而却步。

    亚马孙流域南部,有一个独特地区叫塞拉多,这是一片广阔的热带稀树草原地区,土壤酸性很高。

    不过,与丛林地区相比,这里的湿热程度有所缓解,所以塞拉多能够通过强权发展经济。

    然而,代价巨大。

    除了要克服大量的基建困难——塞拉多缺少通航河流——这片土地还必须经过完全改造才能使用:

    清理、平整、变肥沃,付出大量劳力,才将其改造得适宜种植传统农作物。

    还有就是距离问题。

    塞拉多地处内陆,所以,往这运送任何补给,或往外运送农产品都运费高昂。

    巴西过去三代人,基本都在参与这种宏伟工程。

    幸运的是,并非所有的巴西领土,都如此难以开发。

    巴西大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传统意义的可耕地。

    尽管,这只占巴西领土的7%,但这片可耕地面积,却相当于得克萨斯州或法国的面积。

    这部分土地,都位于巴西南部。

    但是大部分都地处内陆,交通不便。

    巴西的核心区,只占了这片可耕地的四分之一,相当于突尼斯的大小,位于热带地区边缘,一直绵延至温带南锥体地区。

    这部分地区,在早期殖民时代,就是巴西的传统定居点,也是巴西存在三百多年来,人口集中所在



第830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三十六)
    缺乏海岸平原,意味着主要城市间,无法形成小城市。

    一个城市无法分享另一城市的基础设施成果,若想连通这些城市,需要先爬上峭壁,登上地盾,

    然后,穿越地盾,再爬下峭壁,到达另一城市,这种方式极端困难,并且糜费时间和工程。

    巴西没有能,直接到达拉普拉塔河的通航河流,所以,不得不四处筹资用于建设,这个资本密集型工程。

    土地的根本局限性,也拉高了成本,一开始就要注入巨资,增加了开发成本。

    孤立地形,并不是能“逐渐摆脱”或“改变”的东西。

    地形是恒定的,这些城市,就是不能互相整合的、现代的、低成本城市,它们无法建在悬崖边上。

    而且,由于巴西与外界沟通的主要城市,都位于孤地上,所以这对巴西的发展能力,造成了永恒限制。

    到了21世纪,巴西的主要公路和铁路,也寥寥无几,即使地形允许,比南部国家更平坦地区,相比建设起来造价更高。

    由于峭壁太陡,距海岸太近,巴西缺少一条,主要的沿海道路系统。

    观察巴西海岸线就能明白,为什么巴西的沿海道路,基本只是双车道,而沿海城市极小,勉强把能用的小块土地都凑上。

    巴西大部分地区仍没有铁路,巴西以出口大豆、玉米和大米而闻名,而这些货物,是通过卡车运至港口,这种方式,是散装货物运输造价最高的方式。

    在巴西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大峭壁都是直接伸入海岸。

    这个地图生动说明了,为什么大峭壁残酷地限制了,里约热内卢的发展。

    由于缺少世界其它主要城市的那种传统海岸,巴西南部沿海城市的发展,都遵循相似模式。

    圣保罗州是例外,中心是圣保罗市。

    只有圣保罗有足够的平坦土地,按标准模式发展,形成规模经济。

    圣保罗也是巴西,唯一代表着现代的、基础设施整合式的,传统发展模式的地区。

    所以,这一地区贡献了巴西gdp的三分之一以上,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该地人口,只占全国五分之一。

    在1950年,圣保罗州的经济产出,占全国的一半以上。

    不幸的是,圣保罗并非沿海城市。

    圣保罗的峭壁太陡,沿海孤地——桑托斯港——太小,无法充分发掘圣保罗的潜能。

    圣保罗坐落在巴西地盾顶部,海拔800米,距海岸70千米。

    而米国密西西比河通航终点,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波利斯,尽管距海岸3000千米,但海拔不到200米。

    巨大的海拔差,缓和了沿海地区亚热带气候的影响,但却极大增加了,连通沿海城市和州的高成本和工程量。

    所以,尽管圣保罗确实是个主要经济中心,但却无法与巴西沿海城市,以及世界紧密相联。

    缺乏规模经济、地区基础设施整合困难,造成了发展瓶颈。

    尤其是限制了沿海孤地与外部世界的沟通,这就是大部分巴西港口的现状。

    于是,这成了巴西经济,突破面临的最重大的限制因素。

    巴西是许多原材料的主要出口国,但由于地理条件限制运输,城市难以整合,港口发展遭到彻底限制。

    在21世纪,巴西七大港口吞吐量总和,不及我国第一大港s海港,所有巴西港口吞吐量总和,远远不及我国两大港,s海港和舟山港总和。

    巴西无法通过沿海,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因为那里没有足够土地,带动整个国家的发展。

    而爬上大峭壁,发展内陆也面临新的问题。

    大峭壁顶部的沿海山脉,把河流切割开



第831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三十七)
    巴西折翼,几乎所有称得上是对手的国家都被毁了,阿根廷把巴拉圭和乌拉圭,改造成经济附庸国,利用这个地区的河流体系,发展成一个世界经济大国。

    1929年,阿根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四。

    而巴西之后数十年,仍深陷贫困和相对孤立。

    巴西也不统一。

    受到阿根廷及其河流的经济吸引,以及沿海孤地不连通的影响,地方主义成为巴西z治的一个主要特征。

    巴西内部不同地区之间联系困难,而与外界联系却相对容易,这让巴西的z治经济文化整合,变得非常困难。

    由于各州之间、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竞争激烈,地区主义一直是巴西z治的一个主要问题。

    在20世纪初期,大部分权力掌握在富裕州手中,即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圣保罗州。

    中央政府的控制权,在这两个州中交替。

    这让其它州受到z治孤立,刺激他们从国外寻求经济机遇,倾向于地方认同。

    在大半个世纪里,“巴西”更像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一个m族国家概念。

    比如,里约热内卢州和南里奥格兰德州,开始在许多方面如d立国般行事。

    这种事态,直到21世纪才发生变化。

    巴西最大的问题是——从殖民地据点建立起,直至21世纪,无法保证经济可持续的稳定增长。

    世界其它地方,发展经济也是有通胀倾向的:对耕地、劳动力、交通、资金和资源的需求,会导致所有这些投入的价格上涨。

    在大多数地方,这种增长能一直持续到通胀压力出现,并最终超过增长带来的任何好处。

    到那时,由于成本高昂,增长难以为继,经济开始不景气。

    而巴西要承受的压力是:土地、劳动力、交通基建和资本,都处于极端匮乏的状态,以至于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立刻会转化成通货膨胀。

    耕地、交通基建和资金情况,已经在研究中,而劳动力问题,则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尤其要考虑巴西有1亿9千4百万的人口。

    劳动力问题,是巴西寡头经济制度造成的,而寡头经济制度,也有地缘z治原因。

    巴西的问题在于,资本投入高和资本产出低——这与世界多数经济中心情况相反。

    在那些地方,资本分布相对均匀,因此保证了经济强国的民主化。

    米国当时的情况是,任何人都可以离开城市,前往大密西西比河流域闯荡,不出一两年,就能向米国和欧洲城市,输出农产品。

    而巴西明显不同,单是在大峭壁上修路,都需要大量资金。

    一个普通市民在那种环境下,企图自己谋条经济出路,显然不现实,只有带着存款,进入巴西的人才有能力“建设”巴西。

    所以那时的米国——后来出现了工业化——是由欧洲乡下穷人移民过去塑造的,而巴西则是由那些,带着钱的富裕葡萄牙人塑造的。

    米国小企业文化,在d立前很久就出现了,而巴西企业,直到19世纪晚期的移民潮才开始出现。

    在一个资金稀缺却急需的地方,寡头不愿与任何人分享自己建设的基础设施——甚至不愿与其他寡头分享——就不足为奇了。

    并发的问题是巴西早期,并没有完全开发出法国大小的耕地。

    大面积耕地位于大峭壁另一侧内陆地区。

    热带气候严重限制了农业耕种选择。

    直到20世纪中期,唯一能种植的农作物,还是种植园作物,最初也是最出名的是糖,后来变成了咖啡、柑橘、香蕉和烟草。

1...248249250251252...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