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移民全球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陈健钢

    巴西也是直到瓦加斯时,才开始创造出足够资本,得以进军阿根廷与巴西间的缓冲国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

    巴西对玻利维亚能源和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

    玻利维亚的大部分粮食产品,都出口巴西或通过巴西出口世界。

    天然气是后世玻利维亚收入的主要来源,也被巴西国有能源公司,巴西石油直接管理。

    在巴拉圭有大量的巴西移民,巴西也是巴拉圭最大的经济投资商——尤其在电力方面,因为这两国合建了伊泰普水电站。

    巴西及阿根廷,提供的资金为乌拉圭的金融业注入活力,在巴西出生的乌拉圭公民,拥有着大部分乌拉圭的农场。

    下一个该考虑的问题就是——也正是普遍不喜欢对抗的,巴西人正头疼的问题,即掌握经济权力后,z治权力并未与之相匹配。

    这时候,巴西人碰到了奇怪的文化上的障碍:不喜欢对抗深植于巴西人的灵魂中。

    即使在后世,巴西经济持续增长,阿根廷仍在勉力挣扎,巴西政界却普遍认为,巴西需要致力于谋求与阿根廷的平衡,

    甚至将智利拉入该地区的三足鼎立之势中,而智利人本身想撇清与南锥体的关系,更不想卷入阿根廷-巴西间的势力均衡中。

    实际上,巴西对位于缓冲带这三个国家,已经实现了支配——乌拉圭、玻利维亚、巴拉圭基本就是巴西的经济附庸国。

    但是,由于巴西过去一直实行消极的对外政策,所以这些国家,毫不避讳朝巴西利亚索取更多好处。

    乌拉圭对巴西货物征收不合理费用。

    巴拉圭在2013年,将伊泰普水电站的发电电价,抬高为原来的三倍,而这个水电站,

    是巴西唯一,最大的电力来源,而巴拉圭还从巴西和南方共同市场,获取惯常金融援助。

    玻利维亚政府,经常对抗半月区的土地所有者,而这群人,都是完全融入巴西经济的,玻利维亚还厚颜表示,自己要把巴西拥有的能源资产收归国有。

    如果巴西想保持自己的成果,那么巴西必须在未来某个时刻,实施一项策略,将自己对缓冲国的控制形式化。

    就是说,除了其它方面,巴西还要学会不那么随和。

    同时一场意义重大——有可能十分激烈的竞争若隐若现。

    &




第836章 新世界岛的另一极(四十二)
    这并无明显影响,但对巴西的工业品出口来说,货币升值能带来灾难性后果。

    由于巴西的基础设施不健全,而国家又资金匮乏,所以巴西能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很有限,

    只有这种工业才能发展出,像德国和倭国那样的高产值、低运输成本的经济。

    相反,巴西占主导的是中低附加值工业品,这种产品的竞争力严重依赖价格。

    货币升值50%,这基本上毁掉了巴西,通过保护措施建立起的工业优势。

    唯一从货币升值等变化获益的巴西公司,是那些以美元定价的高技术公司,尤其是石油公司,

    巴西石油和航空公司巴西航空,然而,根据国际标准,这些都不能代表庞大的巴西经济结构。

    其次,巴西严重受制于高度扭曲、危害严重的贸易网,即南方共同市场。

    试回想,寡头z治长期主宰巴西经济,控制着国家大部分稀缺资本,享受经济和z治特权。

    与其它多数贸易协定,都是政府代表公司协商而定。

    不一样的是,巴西的寡头z治背景意味着,南方共同市场,是寡头代表巴西政府商定的。

    过程的反常彻底改变了结果。

    正常的贸易协定是清除贸易障碍,让所有相关国的公司彼此竞争。

    而南方共同市场,却是为自己拦截所有经济机会,大规模消除外来竞争。

    于是,巴西的工业部门,是与外部竞争隔绝的,甚至与南方共同市场的多数国家隔绝。

    再加上货币增值50%,使巴西的工业基础,成为世界上最没竞争力的之一。

    第三,巴西让最有能力摧毁保护伞下的,巴西工业基础的国家来参与竞争:即我国。

    在过去这十年里,巴西政府为了缓解本国的运输瓶颈,吸收了我国投资。

    渴求巴西资源的国人很高兴地答应了。

    但是,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的代价,是允许我国公司进入巴西市场,这种准入——包括我国的投资——都在破坏巴西的经济系统。

    这两个发展模式本质上,就是不同的。

    我国的经济,是建立在超宽松的资金投入基础上的,以此最大化就业和产出,不顾利润和通胀的影响——而这与雷亚尔计划完全相反。

    这种做法,不仅对我国自己的经济体系,存在大量负面影响,也造成了大量受补贴的我国商品出口巴西。

    天朝在三方面把巴西拉入陷阱。

    第一,是在市场份额上与巴西的直接竞争。

    r民币元实际上是与美元挂钩的,所以在国内市场上,巴西商品与我国商品相比,越来越失去竞争力。

    这还没有考虑我国商品是受补贴的,无论出于何种目的。

    第二,我国通过南方共同市场的成员国家,将商品运往巴西,对巴西构成了非直接的竞争。

    这已经引发巴西抬高非关税壁垒,以惩罚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抵抗我国竞争。

    第三,我国也是推高了,雷亚尔货币价值的国际投资商中的一员。

    我国每往巴西大宗商品生产投入一美元,雷亚尔价值就会抬高一点,而我国商品的优势就会增加一点。

    与这些趋势作斗争,需要聪明和迅速的决策,以及极大的z治勇气。

    比如,解散南方共同市场,采取自由市场政策,让巴西市场对全球竞争开放。

    这种做法,短期会毁掉巴西低效的工业基础,当然也会对就业造成打击,所以会遭到寡头和强大的工会组织的反对。

    但是,如果巴西不强迫自己,到更大的竞技场上竞争,工业就无法突破,目



第837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一)
    并且,后世另外一个超级大国,米国也是它孕育出来的。

    这两个血脉相连的国家,主宰了后世300年历史潮流。

    当天朝崛起以后,才打破了它们的称霸历史,使它们逐渐走向衰落。

    除了我们以外,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挑战它们的霸权。

    作为大航海时代的压轴篇,对米国的讲解,将成为接下来的主线。

    然而,将这部分内容理解为解读米国,又是不够全面的。

    我们需要从更高的纬度,来看待接下来所以展现的一切。

    在z治领域,主角似乎总是那些,具备“帝国”属性的国家。

    虽然按照“帝国”二字的愿意来划定范围的话,应该只有君主制国家,才有机会被称之为“帝国”。

    但在21世纪,全球仅剩余二十多个君主制国家,且君主权力大为受限的后世,“帝国”概念的使用范围,早已不再局限于君主制国家。

    国家是否强大,并非认定一个国家,是否具备“帝国”属性的唯一标准。

    能够被视为“帝国”,甚至被冠以“帝国主义”之称,更要看是不是有强烈的扩张。

    当然,在后世z治中,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很难摆脱“国强必霸”倾向的。

    最起码,你不能阻止你的竞争对手,基于你的强大而产生危机意识。

    因此,不管自身认不认可,“米帝国主义”乃至“z华帝国”这样的标签,始终会不时出现在人类的视线中。

    如果要评选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帝国,一战结束时的“大英帝国”,以及冷战结束后的“米利坚合众国”,应该是最有力的竞争者。

    前者凭借对德国的胜利,将殖民地扩大到了,m古帝国和西班牙帝之后的3370万平方公里(1920年)。

    后者则击败了,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第3个大陆帝国——s联,成为后世这个星球上,唯一的超级大国。

    一定要说区别的话,那就在核武器讽刺性的,成为人类和平捍卫者的情况下,

    大国之间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已经趋进于零,领土争夺亦不再是国家博弈的重点。

    如果仍要用“帝国”这个带着腐朽气息的名词,来形容参与竞争的大国们,那么帝国们的战场,更多体现在,经济及价值观层面的竞争上。

    虽然老话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历史经验不能简单套用在21世纪。

    不过,“太阳底下无新事”,在人性和这个世界的物理状态,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的情况下,了解历史的意义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大航海时代及其之后的历史,能够完整的告诉我们,后世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英国和米国的历史变迁,尤其显得重要。

    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代表,更在于地缘关系复杂的英米两国,

    还在对21世纪,以及以后的国际z治格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再来说说“大航海时代”的定义吧。

    狭义理解“大航海时代”,或者“地理大发现”的概念,通常指向的是15世纪中到17世纪末。

    在大航海时代开启之前,世界的范围,其实只局限于,由欧亚大陆及北非所组成的“世界岛”内。

    及至17世纪末,地球表面90%的陆地及海洋,都已经为人类的足迹所涉及。

    当然,这在后世,依然是一个z治不正确,或者说从旧大陆人类文明角度出发的说法。

    最起码,美洲、澳洲、黑非洲等地的原住民后裔,有理由认定他们的祖先,早在数千



第838章 日不落帝国和它的继任者(二)
    回顾大英帝国的殖民史,你会发现,单纯从殖民一词的本意来说,

    因英国移民而形成的国家,只有身处北美的:美国、加拿大,以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

    尽管,大英帝国的遗产中,包括“英联邦”这个,由50余个d立国家,组成的邦联体,以及让英语,

    成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语言,但真正能够与英国结成核心联盟的,只上述四个,与之有共同文明基础的国家。

    五国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性,在后世很多方面,都能够体现出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二战后,

    由上述五国情报部门,共同搭建的情报共享平台——“五眼联盟”了。

    随着以我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在21世纪的崛起,人类内部的竞争,将不可避免的,更多体现为文明的冲突。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z国人,除了更准确的,认知和挖掘自身文明的长处,更需要认清世界其它文明的特点。

    将全球竞争简化为中、米之间的竞争,或者笼统认定为,东、西方文明的冲突,并不足以构建清晰的认知模式。

    从历史和文明定义角度来说,由英国而起、米国进行升级,英、米、加、澳、新五国为核心的,

    z治成员的地缘共同体,完全可以被视为是一个,d立文明体的存在。

    我们可以将之称为,“英米文明”或者“盎格鲁-撒克逊文明”。

    有鉴于此,与其说接下来的内容是在解读米国,倒不如说是在从地缘角度,全方位的认知“英米文明”的形成了。

    既然要从“文明”的高度,来审视“英美文明”的存在,那么我就需要从源头,也就是从英国入手,梳理下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

    在我们的语境下,后世有用“英伦三岛”,代指英国的说法。

    英国在哪里英吉利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内,对国人来说几乎是一个谜,而其在我国的所作所为,从一开始便给国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中、英两国直接接触比较晚,在中英双方相互了解方面,英国人听说z国要大大早于国人知道英国。

    早在公元2世纪,希腊、罗马人称我国为“赛里斯”国,意为“丝国”。

    大约从10世纪起,欧洲人通称我国为“契丹”,称国人为“契丹人”。

    这是因为,当时我国北方是辽、金,辽原名契丹,故欧洲人称我们为“契丹”。

    m古帝国于13世纪崛起,大大震动了欧洲各国,英国人也首次听说了,东方的m古帝国和鞑靼人。

    尽管,蒙人建立了元朝,但是,在16世纪和17世纪的英国,不少人仍然沿用旧名,称我国与国人为“契丹”和“契丹人”。

    1576至1578年间,英国有一个向外发展计划,名为“契丹探险”,目的在寻找一条,通往亚洲的道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也是该计划的股东之一。

    在中英两国直接接触以前,英国对于通往我国的海陆交通,曾作了长期的探索。

    并且在1583年即万历十一年、1596年(万历二十四年)、1610至1613年,英王伊丽莎白及詹姆士一世,

    先后共三次派使者带信给我朝皇帝,企图实现与我国的直接贸易与通商,均因种种原因,信件未能送达。

    我朝严守闭关政策,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都未能与朝庭,建立正式商业关系。

    朝庭一方面也一再宣布,禁止英船非法入境。
1...250251252253254...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