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潜阳
沙翰林心中大惊,他自小到大便以自己的一身蛮力为傲,便是在鲜卑大单于和连的部落中,也找不出一个能在力量上压自己一头的高手。适才这一枪,那人借上了抛掷的惯性,自己又是慌乱之间变招,故此方吃了这么个暗亏。
不过那黑色长枪较之一般全是镔铁打造的尤自重了不少,那掷枪之人力道之强,实在超乎人的想象。而沙翰林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吃了这个暗亏,措手不及之下,方将手中以粗大沉重而著称的狼牙棒给震飞出去。
这一下,顿时将场中众人给镇住了,整个城北门处,霎时间鸦雀无声。沙翰林的勇武在鲜卑人中那是出了名的,鲜卑大单于面前挂了号的勇士,哪里是说着玩的可就是这个勇猛绝伦的沙翰林,仅仅是一个回合的交手,便被人将武器给震飞出去,这如何不让人吃惊胆寒
沙翰林的内心深处蓦地涌起一股深深地恐惧,那种无法掌控局势的无力感使得他感觉脚步都略带虚浮了。不过形势逼迫,他还是鼓起余勇,立定身子,大吼道:“那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你是什么人,竟敢在此放肆!”
待看清扔出玄龙枪的郭斌,竟是一个不足二十岁,面白无须,长相俊美的少年时,他方立定心神。这一掷之力若是出自他身后两个铁塔般的汉子之手,那自然是会引起他的足够重视,可出自郭斌这个怎么看怎么都是金玉其外的公子哥儿之手,却让人觉得其之所以能有此效果,大概便是巧合吧。
郭斌并不理会沙翰林的叫嚣,却是口绽春雷,喝道:“亲卫营何在!”
众人正惊异见,却见原本守在北门处的约七百汉家士兵齐声喝道:“亲卫营在此!”
“收弓!”
登时,七百亲卫一同将特制的长弓收在背后,动作整齐划一,看在场中的一众鲜卑人眼中,却无不是震撼莫名。便是站在城墙之上的张世平,亦是看得目瞪口呆。
他自投效郭斌,至今一年有余,而且因为掌控着塞外三城,其地位也算极高的了。只是他平日里见到从阳翟被派遣过来的部曲,其精气神虽高人一等,纪律性也是让人叹服,却总没是缺了一股杀伐之气。看得久了,却也没有什么不同寻常之处了。
后来郭斌进城,这些曾跟随郭斌南征北战的部曲较之先前所见也不过是多了一份从容,少了一分拘谨。而直至今日,当他看到这七百原本从容淡定的部曲在接到作战任务后,一改平时的放纵和随意,一个个竟专心而专注地让人吃惊。
当他们进场前耐心而专注地检查自己的装备时,那股子淡定和从容却又是无论如何亦装不出来的。相较于从未真正上过战场的部曲,看着他们紧张而略显笨拙的动作,两者之间的差距方真正显现出来。
这七百部曲,人数虽少,可他们才是百战精兵啊!
一旁酒楼上的轲比能和扶罗韩在见到这七百部曲协调一致的动作时,登时惊得站了起来。常年带兵的他们,自然晓得什么才是真正的精锐之师。所谓的精兵不是说士兵单人作战的能力有多强,而是集体协作的能力有多强。
战场上的搏杀,除了王对王的单挑,剩下的殊不甚需要个人英雄主义,尤其是在普通士兵的拼斗中,只要不怯战,敢打敢拼的便是个好兵了。若是能与战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配合,那就是精锐。而像如今这七百部曲一般,行动划一,令行禁止,那简直就是己方军官的宝贝,敌方将领的噩梦。
因为无论是哪个王朝、哪个部落,都不可能在普通士兵身上花费太多的心思。
中原有句话叫作:“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在这个时代,士兵只是作为消耗品的,这些“炮灰”的死活很少有人会太过在意的。然而,这并非意味着此时的朝廷不明白精兵的重要性。自春秋战国时起,精锐士兵的重要性和强大的破坏力便被无数的兵家大师反复提及,并作出了宝贵的实践。
比如秦国的锐士,魏国的武卒,齐国的技击骑士,赵国的胡刀骑士,都是当时闻名天下的精锐之师,他们的作战能力无可指摘。魏武卒总共大战七十二此,其中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至于秦国锐士,其精锐程度较之魏武卒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而,道理谁都懂,可是想要做到,却是难上加难了。原因只有两个字:“成本”。
首先,便是遴选士兵的成本太高,只“体魄”一关便可以将绝大多数人刷
第二百三十章 稳定人心(六)
塞外三城的中心城中,北门内乌泱泱的全是人。靠近城门处的空地上,虽有近千鲜卑骑兵挤在这里,却是因为空间狭小而难以发挥出骑兵的速度优势。在这空地外延伸的一南一北两条街道上,则是挤满了装了货物的马车。
看到这情形,郭斌心中有数,看来鲜卑大单于和连要前来攻略塞外三城,在鲜卑各部之中并算不上秘密。想来消息早已在鲜卑人中传播开来,然而他们并未及时离开,却只是并没有想到郭斌他们早已得了消息的缘故。
直到今日一早,他们得到四门紧闭,只许进不许出的消息后,方慌了神。否则不会如此及时地便能将货物装车,要知道货物装车可不是一项简单的活计,非但要将其打包装好,还要清点数目,并且与仓储提供方结清租用的货款。一个小型部落的十几车物资,非得花个一两日方能准备完毕。
郭斌三人如今所在的位置,极为刁钻。他正是站在城北小广场与南北走向的中心街道相接的地方,北面便是一千余牵着马匹的沙翰林所部骑兵,而南面则是正在涌来的鲜卑各部商队。
鲜卑部中贵族,鲜少有不懂得汉话的,沙翰林自也说得一口极流利的汉语。郭斌适才所说,他自然是听得懂,缓急之间却也是没了主意。
按照汉人的习惯,遇到这种事情,多是要先摆明道理,苦口婆心地与你解说一番的。而这时候,便是胡搅蛮缠的好时机了,若是情况不对,只要装出一副不懂汉人规矩的委屈样子,再一副恍然大悟,痛改前非的悔悟之心,事情多半便是不了了之了。大汉朝是礼仪之邦,自命天朝上国,时时处处便要摆出一副泱泱大邦的气度来,此时便是真的将那个汉人士兵斩杀了,汉人朝廷大多也会轻轻揭过。
就像草原上的奴隶一般,大汉朝廷自也不会太过关注一个普通士兵的死活的。而自己既然将这汉朝士兵当中砸得脑浆迸裂而死,在本部骑兵以及在一边旁观的鲜卑贵族心中的威望那是早已立定,之后再于张世平面前说几句软话,也并不费什么功夫。
不过,眼前之人,适才听他语气,便是这塞外三城的主人郭斌了。按说他也应该是位高权重之人了,却为何丝毫不顾天朝上国的脸面为何竟毫不理会我沙翰林的话这完全是不按常理出牌嘛!可若说他是胡吹大气,只看他身处鲜卑士兵围困之中,却依然面色怡然的样子,仿佛也忒是托大了一点。
想到此处,沙翰林心中一动,暗道:“汉人有句话叫作擒贼先擒王,我若将这郭斌给擒了来,这塞外三城便可不攻自破,到时候大单于帐前又是大功一件!”
可就在这时,却见郭斌与随着他的两个汉子一同下了马来。这时,沙翰林方注意到随在郭斌身后的两个汉子。这两个人一个红脸,一个黑脸,一个威武,一个霸气,却同是高大强壮,使人一看便知是难得的高手。
沙翰林当时便是心中一突,这塞外三城当真邪乎得很,怎么走遍草原都不一定能遇得着一个英雄人物,一下子就出来了俩看这两个人的周身气度,几乎与当初只身匹马血洗一个匈奴部落的姓吕的中原人不相上下了。
正当沙翰林心念电转之际,郭斌的一句“擎刀”,以及对面那七百精兵协调一致的动作,使得他顿时脖子上亦冷飕飕的。
郭斌的一番话,乃是以内家功夫喝出,声音及远,听在场中每一个人耳中,都极是清晰。这些话,普通的鲜卑士兵们虽只听个大概,一众鲜卑贵族却是听得真真切切。他们哪里不晓得和连要来的消息他们又哪里不知道沙翰林这一番行为,极大程度上乃是为了替大单于和连撬开塞外三城他们于双方内中的一干密谋虽不甚了了,可真相就仿佛秃子头上的苍蝇,让人瞧得一清二楚,沙翰林向来便是和连的人,这在草原上又不是什么秘密。
因此,郭斌的话虽亦有强词夺理之处,众人却同是一阵心虚。
然而郭斌自说了那一番话后,却并没有闲着。他以双目示意关张二人,三人一同下马后,便站到了这宽阔的马路中间。随着他们的走动,四周的鲜卑骑兵却纷纷为他们让出了一米余的空间来,竟没有一个人敢于上前。
“杀!”
随着郭斌的一声断喝,他亦是一把将手中的中兴剑抽了出来,挥手间便是一个梳着小辫子的鲜卑男子的头颅飞上半空。这把得自唐周之手,曾上缴给天子,又被天子御赐的尚方斩马剑,自郭斌得到之后,如今尚是首战。
无论是广场之中的沙翰林和其部下,还是长街上围堵的鲜卑人众,又或者是在一旁酒楼之中看热闹的轲比能和扶罗韩,他们哪里能想得到,一向以温文尔雅,谦恭讲理而著称的汉人竟然说干就干,连一丁点儿的犹豫都欠奉。
一时间,广场上喊杀声、哭喊声、惨叫声响作一团,鲜血夹杂着残肢断臂,碎肉伴随着滚烫的脏腑肠子,洒满了整个广场和其上空。
轲比能自幼便生活艰辛,他努力奋斗了近十年,方能坐上部落单于的宝座。后来经过他运筹部署,部落
第二百三十一章 稳定人心(七)
当初,在面对袁术派来的一百多江湖好手前来捣乱之时,郭斌便带着关羽、曹操二人,与手下五个好手一起,在窄巷之中将其打得屁滚尿流。可见,于狭小空间内的打斗,郭斌是有极丰富经验的。
而如今,郭斌的手下有七百久经战阵的精锐之师,况且虽去了一个曹操,却加了一个更加威猛狂暴的张飞。在如今这个狭窄拥挤,无法发挥出骑兵速度优势的空间之中,汉家士兵无论是在装备水平,还是训练水平,都可以说是碾压了。
可是,自古便有所谓的“一夫奋死,可以对十”,也有“狗急跳墙”之语。说的是一个人若是给逼入绝境,定然会爆发出极恐怖的强大力量。然而,在面对无法抗拒的强大力量和自身处于绝对的劣势之时,这些所谓的俚语或是俗话,通常只能作为对弱者的安慰。
如今,沙翰林麾下的一千骑兵,便是处于此种状态下。
他们想活命,便努力往街口郭斌三人所在的地方移动,而当看到浑身浴血的三人仿佛杀神一般立在街口之时,意识到不可力敌的鲜卑骑兵们便纷纷调转方向,想要从七百汉家士兵处突围。
就这样,前面的人想往后退,后面的人却又极力想往前拥,场面极为混乱。
沙翰林巨大的狼牙棒虽被郭斌一枪给震飞了,可鲜卑人军中从来都不缺狼牙棒。这种除了极大的力气之外,并不需要太多技巧的沉重而粗大的兵器,极易上手,其威力又是异乎寻常的巨大,因此在鲜卑人当中是极受欢迎的。
只见站在众军最前面的沙翰林挥舞着巨大的狼牙棒,像一头被逼入绝境的困兽一般,怒吼着冲向郭斌的亲卫营。他知道,单看后面郭斌三人的气度和勇武,便不是自己所能应付的,而那些刚刚还是盟友的鲜卑贵族们,如今怕是无论如何亦指望不上了。
他只要若是想要获得胜利,则只有从北门打开突破口一途。只有这样,他方能带着部中的这一干手下杀出一条血路,继而冲出中心城。他此时已然绝了占领中心城,再立一功的奢望,只求可以及时向大单于通风报讯。
并不是说他有多忠于和连,而是他原本规模便不甚大的部落,若是损失了自己手中这近乎一半的兵力,便是自己一个人再勇武,亦很难在群狼环饲的险恶环境中生存下去。如今的他,只剩下唯一的一条路,那便是彻底倒向大单于和连。因为只有获得了大单于和连的支持,他方能够保证部落的延续,否则草原上几个虎视眈眈的大小部落转瞬间便可将其吞得连一点儿汤水都不剩下。
然而,梦想虽是丰满的,现实却总是充满了骨感之美。
待看到沙翰林一边怒吼着,一边举着硕大的狼牙棒向北门冲来,汉人大军并未退缩,军中竟反而倏地闪出五个手持长枪的汉军士兵来。这五个人身穿阳翟县的制式军装,军装外则套着一件极轻而薄的牛皮胸甲,手持长枪,分成三个梯队,向沙翰林迎了上来。
沙翰林见了,没有害怕,其凶横而油腻的肥脸上反而竟绽放出丑恶而开心的笑容。
当先一个士兵与沙翰林率先交手,长枪与狼牙棒相交,却听噗的一声,长枪当场便被磕飞。若非上等白蜡木所制的长枪极柔韧而不易折断,恐怕这一招交手,那汉军士兵的武器便要失却了。高手过招,便是心态的变化亦会极大地影响最终的结果,更遑论兵刃遗失这种产生极大不公平性的巨大失误,基本便可宣布死刑了。
然而,就当沙翰林想要借着这甫一交手便产生的巨大优势扩大战果之时,却惊异地发现自己手中曾经无往而不利的狼牙棒,如今竟然被两杆白蜡杆制成的长枪堪堪拦住。虽然是在自己这一招用老,想要变招之际,力气并未曾使全了,可这威猛无畴的一棒竟给两个名不见惊传的小小汉人士兵给接住了,却也是恼人得紧。
而正当他恼怒异常,运起力气想要重新出招,一举将挡在自己前往城门路上的几个“蝼蚁”踩死之时,却见两杆白蜡杆长枪竟以极刁钻的角度疾刺而来。这两支长枪来得巧妙,速度又极迅捷,便是以沙翰林之能,在如今的情势下也只有后跃退避的。就是这样,他适才使出来的那威猛无畴的一击,却也给破了。
躲过这一击的沙翰林正自松了一口气,适才第一个被他磕开兵刃的汉人士兵竟又攻了过来。沙翰林便又挥动狼牙棒,顺手将其格挡开,随即又将手中的狼牙棒横向抡起,试图以无与伦比的蛮力,将这五个似猴子一般烦人的汉军士兵尽数打杀。
然而,他这声势极壮的一棒虽确然将五个士兵逼退,可待这一棒力道用老,他们竟又复围了上来。
长枪被称为百兵之王,并非是没有道理的。若单单看它的外形,便仿佛一个镶嵌在白蜡杆子顶端的匕首一般,而将匕首绑到丈余长的白蜡杆子上,毫无疑问是为了扩大作战半径。因此,长枪的长度,较之沙翰林手中的狼牙棒要长得多了。
长枪这种兵刃,本来便是以长大而灵活著称,其枪身的材料又是专门种植的上等白蜡木
第二百三十二章 稳定人心(八)
沙翰林最后的反扑,在关羽沉重的青龙刀下,并未创造奇迹。当其首级跌落在广场上的水泥地面上,其胸腔中喷发的鲜血与地上他的族人们的血液混在一起之时,整个小广场和其正对着的主街上,沙翰林的族人部下已然伤亡殆尽。
郭斌随即命令张世平派人打扫战场,自己却爬上了街道正中一辆载满物资的马车上。
面对着惊魂未定的一众鲜卑贵族们,郭斌开口道:“正式与大家伙见个面,在下郭斌,便是这塞外三城的城主。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关于在塞外建筑三城一事,是得到大汉天子俯允的。故此,城中也设有大汉天子派来的税官。”
看着一脸茫然的众人,郭斌继续说道:“众位既来我城中交易,那便是认同了我城中所订立的规矩,是自己人了。然而,权利和义务是相对应的,在要求大家遵守城中规矩的同时,我塞外三城自然也要为众位服好务。所谓的服好务,主要便是为众位提供一个安全、平等、自由、透明的交易环境,这是我们的义务,同时也是我塞外三城的根本所在。”
此时,便是适才还想跟着沙翰林破门而去的一众鲜卑贵族,也都聚精会神地听着,显然对于郭斌适才提出的所谓的权利和义务极感兴趣。
郭斌挥动着手臂,继续讲道:“我们的塞外三城,包括两座卫星城和一个中心城,卫星城中多为我颍川郡各大豪族的产业和由阳翟县官学提供技术支持,并在伏龙山庄的牵头下,建设的各类工厂。而中心城便是我们目前所在的这座城,她是一座纯粹的贸易城,城内除了负责治安和护卫的衙门,以及为大家提供贸易场地的交易行,最重要的则是其仓储服务区。”
“我中心城既然是贸易城,其立足的根本便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安全、、平等、自由、透明的贸易环境。因此,对敢于破坏城内规矩的人,我的政策只有四个字,那便是绝不姑息!无论是沙翰林还是骞曼,又或者是大单于和连,只要想将歪主意打到旨在为整个草原谋利益的塞外三城的头上来,我定然追究到底!今日,沙翰林图谋不轨,也付出了代价,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曾说过,要将其部族灭!所谓的族灭,便是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亦或者是牲畜,一个不留!”
草原上下午的太阳依然颇为毒辣,晒在郭斌满是鲜血的身上,却让在场的鲜卑贵族们发自内心地感觉到阵阵寒气。沙翰林和其族中部下的尸首尚带着余温,而他们流淌在地上的鲜血甚至还冒着热气。这仿佛修罗地狱般的场景,却为郭斌的发言做了最好的背景墙。古今中外,站在敌人尸骸上的讲话,总是极有说服力,也是最令人信服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