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东汉末年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潜阳
然而,众人不得不承认的是,郭斌的这番话虽然带着森森的杀气,一字一句却切合道理。无论是此次鲜卑大单于和连前来攻打塞外三城,还是沙翰林意图冲击城门,都是奔着三外三城的根本去的,毫无疑问都触及了郭斌的底线。所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在如此关头,塞外三城若真的表现得畏畏缩缩,方会真的让草原上的各部鲜卑人瞧不起。说到底,这个世界本就是谁的拳头大谁说了算的,在草原上尤其如此。
只听郭斌继续道:“故此,适才我将扰乱城市治安,意欲图谋不轨的沙翰林斩杀,完全是为了众位的安全和交易的公平性,若是有人在交易中借着其部中人口多,武力强盛便肆意妄为,强买强卖,其下场与沙翰林同,这便是郭某人的底线。”
这一番话,将众人说得频频点头。在实际的交易中,他们或多或少会碰到熟人,而草原上各部的实力到底有多强,亦不是极保密的事情。所以,在实际交易中,出现以大欺小,乃至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的情况,也是极难避免的。因此,郭斌的这一番讲话,无疑说到了众人的心窝里。
非但如此,塞外三城的交易形式和交易双方的身份,也决定了交易价格的公开透明。因为他们的交易除了必须要缴纳税款之外,在货物易手的时候还需要通过仓储租赁方。双方的交易,许多时候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而是在仓储区交换钥匙便了。因此,双方的交易在受到交易行的公正之外,还会受到仓储区管理部门的监督。
郭斌正是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参与交易的中原商队和草原各部,都积极地寻求官方的保护,当然,在受到官方保护的同时,他们也在不知不觉中“享受”着官方的监督。这与后世互联网交易一样,其交易模式与某宝极为相近。陌生而缺乏信任的贸易双方,若想要完成大宗交易,将自己的信任交给一个强大而稳定的中间人,无疑是最令人放心,也是最省钱、省力,而又极安全而妥善的方法。
这又是一个郭斌采用“后人”的智慧,在“先人”的社会中产生巨大作用的例子。
第二百三十三章 塞外之战 (一)
人心既定,关于如何抵御鲜卑大单于和连的大军进攻,便被堂而皇之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其实,大致的方略早在骞曼离城之前便已然定下来,人手的调派也早就已经在暗中进行。如今中心城内大家既然摊了牌,便也无需在遮遮掩掩地了,因此,在中心城中的大街上,仿佛一夜之间便多了许多巡城的兵丁。除此之外,交易行对面,那往日里门前冷落、车马稀少的衙门,也是突然之间忙碌了起来。
这个与中原大多数城市一样,处于城市中心的衙门,既是整个城市的行政中心,各种民事、刑事案件,户籍、税赋等一干公务的核定和收缴,以及一系列与政治相关的大事件,都在这里被完成。
衙门的大堂之后,除了城主居住的独立院子,还有衙门中一干文吏、干员、衙役住宿的排房,再往后,便是充斥几间房子大小的浩瀚的文书储藏室。不过,这些设施都属于衙门的前半部分,也是和平时期衙门中最常用到的几个功能性建筑。而衙门除了作为城市的政治中心,往往还是一座城市的军事中心,塞外三城自然亦是如此。
如今整个衙门的北部,在塞外三城陷入危急存亡的时刻,便成了城内最为繁忙的地方。因为这里非但有此次战争的指挥部,更是战争至关重要的武库和粮仓的所在。
在此时的县衙之中,武库、粮仓和监狱从来都是标配。与中原的城市一样,中心城的武库之中也堆放着如山般的刀枪、弓弩、甲胄等战争物资。而粮仓之中囤积的粮食,一部分是从中原运送而来,一部分则是去年的收成。因为有了武库和粮仓,高耸院墙之内的衙门则变成了城破之后的第二道防线,中原的城市大多如此,而在京师洛阳,这个防线则变成了皇宫。
因为塞外三城本便是以贸易为根本的,中原商队运送来的奢侈品尚且罢了,塞外各鲜卑部落运来的诸如牛、羊、马匹、毛毡、皮毛等物,则是战争之中所必须的战略物资。马匹的作用自然无需赘言,牛则是运送物资的一大帮手,而若是粮草吃紧时,却又可以作为部队的口粮。羊也可以作为部队出征时的口粮,草原上的人们所以赶着羊群打仗,很大程度上便是出于对粮草供应的考虑。毛毡可以供人取暖,毛皮经过简单的鞣制则可被加工为皮甲,成为极好的护具。
因此,塞外三城之中,战争物资的储备是极为丰富的。无论是作为战略物资的马匹,还是可以作为口粮的牲畜,其储备的数量便是戏志才看了都满是惊喜。此时的众人,终于愈加体会到郭斌将张世平与苏双二人任命为塞外三城主事的英明之处了。单是在中原极为有限的支持下,仅仅靠着一年多的运营,既要建设城池,又要安置百姓,竟便能储存下如此家底,实在是出乎众人的预料之外。这两个人于商业贸易上的才能,实在是让人小觑不得啊!
然而,战争虽说打的就是钱粮,可作为战争手段的武器,却也是断然少不得的。早在建城之初,郭斌便让张世平与苏双运送了一批阳翟特产的长弓来塞外,而随着两地贸易的愈加频繁和贸易路线的逐步成熟,武器的运送数量也有了极大的提高。
不说简单易制的长枪,单是作为官军标配的环首刀,竟然就达到了近五千柄。另外,阳翟特产的长弓一万余把、特制的长箭矢三十万支、踏 弩五百把、弩箭八万支。可以说,如今储备在塞外三城武库之中的武器,其数量已经足够打一场规模不小的对外战争了。
除此之外,一干引火之物,如硫磺、硝石、火油等物的储备,也很是可观。郭斌深知,在塞外立城那是千难万难,而想要站稳脚跟,最重要的便是安全问题。因为塞外三城的定位是贸易城,故其巨大的利润和货物吞吐量,便极易引起草原上有实力之人的觊觎。
由于东汉王朝在长城以外并不出色的影响力,使得塞外三城在安全问题上只能依靠自己。故此,郭斌将伏龙山庄乃至整个阳翟县的武库搬空,又通过各种方法从诸如何进、卢植、皇甫嵩、袁绍等有门路的人手中争得了许多物资,甚至在上书天子刘宏之时,还在他那里争取到了朝廷的一部分物资支持。
当然,郭斌并没有指望腐朽堕落、财政吃紧的东汉朝廷能给自己多少战争物资,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个象征意义罢了。只要有了朝廷的支持,郭斌再去向别人或是求取,或是购买,便都具有了法理上的正当性。
看着手上数额巨大的物资表单,戏志才对郭斌目光之长远,有了愈加清晰的认识。长枪还好说,长弓和特制的箭矢既然是伏龙山庄产的,也不是多难得的物事,可这环首刀和踏 弩便极不一般了。
上等的环首刀和弩箭,只有隶属于太仆的考工令处才能制得,一般是在制成
第二百三十四章 塞外之战(二)
看着面前坐在椅子中,体型虽高大威猛却显得拘谨而局促的扶罗韩,郭斌笑道:“二公子不必紧张,咱们这次不看身份,只论交情。”
闻言,扶罗韩咧嘴一笑,只略局促地在椅子中挪了挪屁股。
郭斌见状,知道或许是昨日自己对沙翰林的杀伐果决所引起的负面效应,当下也不在意,道:“张世平和苏双都与我说了,自塞外三城建立以来,便一直得到贵部的支持和帮助,郭某行事,自来恩怨分明,先在这里谢过二公子,也请二公子回去之后,代郭某向蒲头单于问好。”
扶罗韩忙起身道:“多谢侯爷关心,小人一定将话带到。”
郭斌点点头,随即面色转为肃然,道:“对于令尊的去世,郭某很是痛心。若是按照我中原人的做法,令尊既是檀石槐单于的嫡长子,自然是最有资格接任大单于之位的。当初郭某离京之前面见天子时,天子也曾对我说过,要说血统正宗,当然还是蒲头单于。”
扶罗韩听了,局促地脸上难掩振奋。
郭斌看了这个老实人一眼,方继续道:“况且,当初檀石槐单于去世之时,许多事情颇有晦暗难明之处,故此当初大单于继位一事,是否符合法理,有待商榷。而如今的大单于和连,贪财好色,处事不公,又狂妄自大,挟兵自重。此次垂涎我塞外三城之富庶,枉顾草原各部之利益,兴兵来犯,其贪婪与野心更是昭显无遗。”
扶罗韩人虽老实,却不是傻,他自然听得出郭斌话中对鲜卑大单于和连的不满。不过这也实属寻常,和连如今既然兴兵来犯,双方的矛盾便是明显化了,再加上沙翰林所部毙命的一千余精锐骑兵,双方已然失去了和解的可能。因此,郭斌便是如何大骂和连,亦在情理之中。不过扶罗韩却想不明白,在如今大兵压境之际,郭斌找自己来难道真的只是为了骂和连两句
不敢迟疑,扶罗韩只有不住点头的。也是他年轻,按照道理说,早年鲜卑的大单于檀石槐从来便未曾臣服于东汉朝廷过,当初汉廷曾经要给他封王,都被拒绝了。所以,对于鲜卑大单于之位的归属一事,东汉朝廷按说是没有置喙之地的。
另外,以扶罗韩在鲜卑人中的地位,他既是檀石槐嫡亲的子孙,其名位便相当于汉廷之中的宗室了。况且他在父亲死后亦分得了不少部众和一大片水草丰美的牧场,如今名位虽也是处于蒲头之下,却已经是一个大部落的酋首了。因此,如今的扶罗韩无论是名位还是实力上,在整个中部鲜卑之中都是排得上号的。
若是他扶罗韩能投靠汉朝廷,虽然不会得到太大的实权,封个王却是不难的,至少在名位上要吊打郭斌。故此,他目前的身份地位,并不比郭斌低,所以还是如此拘束谨慎,怕还是慑于郭斌昨日的一番表现。
许多时候,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身份地位高的人,并不一定能够获得其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就好像曹操与袁绍,甚至是郭斌,虽然对何进表现得毕恭毕敬,可心中到底有几分是真的,几分是在逢场作戏,那只有他们自己心里清楚。对于司马徽,虽然至今为止依然是白身,其阳翟县学院长的职位却亦并非官身,而郭斌对其的尊重却是发自心底的,这是其本身的道德和才学使然,却与其身份地位殊无关系了。
只听郭斌继续说道:“和连来攻,郭某早有定计,此番邀请二公子前来,是为了商量一下此战之后我塞外三城与贵部加强合作的事宜。”
扶罗韩听了,心中的疑惑顿时尽去,原来郭斌早就知道了大单于和连的计划,看来此次和连定讨不了好去,至于双方合作的事情,部中上下却是极支持的。也是扶罗韩为人老实,别人说什么他便信什么,战场之上瞬息万变,你便是准备得再充分,又哪里有什么必胜的事情郭斌说得这么笃定,又将此次战斗的事情一笔带过,不过是想安他的心罢了。不过,以双方的身份地位和如今在城中的实力对比,这种事情确实是没有什么好深入交流的。
当下,扶罗韩清了清嗓子,恭谨地道:“与塞外三城的贸易,我部中上自蒲头单于,下至普通牧民,都得益极多,而加强合作,也是我部中的一致诉求。只是如何加强合作,还请侯爷示下。”在扶罗韩的眼中,郭斌这个县侯的爵位,较之所谓颍川郡守的职位可是高贵重要得多了。
郭斌道:“从此以后,阳翟服饰在塞外三城的工厂,优先供应贵部,英雄血每月的限额,也上调至二百坛。另外,阳翟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也将优秀技工向贵部倾斜,以优先保证贵部单于庭之修建。总而言之,就一句话,我阳翟县乃至颍川郡的一应生意,只要是贵部需求的,都优先提供。”
郭斌这一番话,听得扶罗韩眉飞色舞,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好处啊!不是扶罗韩傻,这一干所谓的优惠和优先,看上去郭斌虽然一分钱都没有便宜,却实实在在是极大的照顾了。自然,这也是目前双方的
第二百三十五章 塞外之战(三)
对于郭斌所谓“交个朋友”之语,扶罗韩自然并不满意。他知道双方的关系仅仅是建立在贸易合作上的,至于交情,似乎尚够不上这么大的人情。蒲头所部的贸易量虽然在附近所有鲜卑部落中居于首位,却也不值得塞外三城如此照顾。想来,许多话郭斌只是不方便说罢了,难道便与此次和连单于前来进攻有关
郭斌见扶罗韩陷入思索,怕他不能完全领会自己的意思,便加了一句话:“听说,此次中部鲜卑之中有大小三十余个部落响应和连,大者两三千,小者五六百,共约三万兵马,一同来犯。”
扶罗韩倏地抬起头来,暗道:“郭斌莫不是想让我部独自应对这三万杂牌人马”
郭斌不理他心中所想,径直说道:“郭某不欲在草原上大造杀孽,故想要蒲头单于做个中人。”
扶罗韩忙道:“还请侯爷示下。”
郭斌道:“和连所部,郭某人自会料理,其余诸部人马行事,尚请好自为之。此战过后,各部可直接前来塞外三城进行贸易,而再不必假手他人。”
扶罗韩心中一惊,暗叫厉害。因为和连此次纠结的人马,都是他的附属部落,往日里与塞外三城的贸易,都是各部上交了货物给和连,然后由和连再派人前往塞外三城交易的,美其名曰“为了不受汉人的欺凌”。而毫无疑问,每次交易所得,将近三分之一的货物都流进了和连的口袋里。
此次郭斌的所为,是直接想从根子上将和连斩断啊!
正当扶罗韩努力消化郭斌所言,计较利害得失之时,郭斌淡淡地说出了一句让他的心脏都仿佛要跳出口腔来的话:“此战之后,郭某便会支持蒲头单于继承大单于檀石槐的位子,登上鲜卑大单于之位。”
直到从衙门中出来,扶罗韩尚懵懵懂懂地如坠云里,郭斌的话给他的震动太大,所牵扯的利益也太广,二十郎当岁的他虽生长于鲜卑贵族之家,却也极少接触如此大手笔的动作,直到回了客栈,他尚觉得极不真实。
在客栈之中遍寻不到轲比能,扶罗韩却也没有太过放在心上。他连夜吩咐随从收拾行装,次日一早便由苏双亲自送出了城门,往部中去了。而他不知道的是,郭斌在接见完他之后,便连夜出城,带着七百余人向北方草原深处纵马驰去。而在这一路上,一条条深深的车辙仿佛盘桓在草原上的巨龙,蜿蜒向北。
在苍莽的大草原上,春雪已然融化,地上的野草也陆续冒出了灰绿的嫩芽,放眼望去,整个草原都仿佛铺上了一层淡淡的微绿薄纱一般,蓬勃而充满生机。远处并不高耸的丘岭上,几株被严冬里的大雪压折的枯木,在其断头处亦绽放出点点新绿。
三万大军成一字长蛇阵蜿蜒前行,春日里泥泞的草原虽为行军带来了许多不便,却依然抵挡不住大军南行的脚步。这三万大军中多数都是一人三马,甚至许多人除了骑着的一匹和准备作战时骑乘的骏马,还有两到三匹用来换乘乃至驮运物品的驽马。便是最贫穷的牧人,在南下侵扰中原人的时候,亦会多凑出来几匹好马。盖因这非但是战争的需要,也是活命的根本,更是南下抢掠之时用来运送“战利品”的必备之物。
一个十二三岁的鲜卑族少年,穿着一身破破烂烂的羊皮袄,脑袋四周剃得溜光水滑,脑后正中则梳着一个细细的鼠尾辫,随着胯下战马前进的步伐一摆一摆地,极是俏皮可爱。这个年纪,本来是该躲在部落里的大帐篷中躲过料峭春寒的,而少年却不得不与部落中的大人们一同南下牧马。
然而,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超出其年纪的过重的责任却并未让他沮丧灰心,他的脸上竟洋溢着仿佛春游一般的欢畅。
他以大腿和膝盖熟练地掌控着胯下战马的行进路线,一边搓着冻裂发黑的双手,一边兴奋地与右侧稍前一匹战马上的黑大汉说着什么。
“他塔喇大叔,你说这次南下,真的能跟族长说得那样,每人分得十几头羊吗”
那黑大汉瞥了他一眼,道:“小贺拔舍,你没去过南朝,不知道南朝的富庶。那里城墙都是金子做的,树上都披着毛毡,找个汉人随便扒下他的衣服来,便可换上三两头羊。十几头羊那是小意思。”
贺拔舍那尚显稚嫩的小脸上顿时满是欢欣雀跃,兴奋地道:“大单于说了,此次南下杀得一个汉人赏两头羊羔,我要多杀几个,等到来年若是能攒上足够的羊羔,便可以娶个婆娘了。”
他塔喇嗤笑一声,道:“你这小子,年纪不大,心思不小。这小小年纪的,就惦记着娶婆娘了”
贺拔舍脖子一梗,道:“他塔喇大叔莫小瞧人,贺拔舍已然十三了,到明年十四,娶个婆娘怎么了”
他
第二百三十六章 塞外之战 (四)
升龙谷本是一处极不起眼的小山谷,两侧山岭绵延,只中间一个几十米宽的峡口尚算平坦,是从鲜卑王庭南下到中原的必经之地。当年檀石槐单于每每南下牧马,总要经过这里,算得上是大单于檀石槐一生伟业的见证。因此,后来的牧民便将此处称作升龙谷,暗指过了此谷,便是龙升九天之意。
和连处处学檀石槐,此次南下,攻略塞外三城,既是他踅取塞外三城无尽的财富,壮大部落的战役,同时亦是他名扬草原,向世人昭示他赫赫武功的重要一战。此次一战,他将以碾压的姿态驾临塞外三城,向世人宣示,他和连便是实实在在的大单于檀石槐的继位人,草原上第二个檀石槐从此站起来了。
塞外三城兵力虽不甚多,可是因其贸易城的特殊地位,与草原各部联系紧密,牵连颇广,因此它在塞外的影响力和象征意义极大。一旦将这塞外三城拿下,可以在草原上引起极大的震动,于和连在塞外地位的巩固极有战略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