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夜空中凡星点点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路的拐弯处

    早在1984年,凤来县华强镇崇文村里,六十几个由各乡镇汇集在一起的农民,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一起奔赴深圳经济特区,求生存、谋发展。这些人当中,有木匠、泥水匠以及擅长果树种植的果农。他们有的携妻带子、有的兄弟相随,经过三天两夜不远千里的长途跋涉,辗转来到深圳经济特区一个名叫河心村的地方,开始了他们的异乡求生存、谋发展之路。

    他们也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进入深圳参与建设的凤来县人。

    随后,凤来各乡各镇又陆续有人远赴深圳……

    1988年对于叶永强而言,真可谓是流年不利。首先,他的二姐夫因为得罪了部门领导,被调到下属部门任了一个闲职。此事对叶永强的影响很大,失去了二姐夫这个靠山,一些从来不曾出现的麻烦接踵而至。先是县里主管基建的部门,隔三岔五上他的工地,以质量监察为由,到处寻他的毛病。接着,原本已经确定承包给他的一处公路扩建工程,相关部门竟然只是下发一个通知,就改由他人负责承建——他为此已经购进了大量的水泥、石子,却已经没有了用处。紧接着,在他手底下做工的师傅,纷纷找他请辞,经查是被别的工地高薪挖走——那一处工地,正接手了公路扩建工程……

    自从与刘丽凤成婚,叶永强就一直顺风顺水,没想到现在一下子就冒出这么多的麻烦事。他当然知道这些事情的出现,全是来自他二姐夫的被贬失势。正所谓墙倒众人推,一直得到二姐夫庇护的他,不可能不会受到波及。他心头有一种不详的预感——事情怕是远远不止这一些,他这个头家怕也是当不安稳了。

    想到这个点上,叶永强不免忧虑万分,就急急忙忙去找二姐夫,想让二姐夫出面活动一下,以扭转现在这个不利的局面。

    可二姐夫正为自己的仕途前程忧虑得茶饭不思,哪里还顾得上小舅子这一头。最后还是叶永强的二姐,软磨硬泡要丈夫答应出面活动一下。

    二姐夫虽然满嘴答应帮忙,但实际上如今的他已是有心无力。他以前的同事,哪一个不知道他是因为得罪了领导,才被下调——这实际上已经是一种弃用。他的同事各个深谙官场之道,他们都明白,此时要是帮忙求情、说好话,结果不是被牵连其中,就是顺带也得罪了领导。没人愿意拿自己的仕途前程开玩笑,只是碍于情面,他们各个都是满嘴答应得爽快,但谁也没有实际行动。

    没有多久,一个小道消息传到叶永强的耳朵里——领导已经作出指示,将不再承包任何工程给他,他将全面被人取代。

    叶永强急得就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他又去找二姐夫,可二姐夫又如何能有办法帮助他

    就在叶永强一筹莫展之时,幸得他的二姐找到书记的夫人罗大姐——两人都是官员家属,平时也互相串个门、相约出去逛街买菜。罗大姐不负所托,向她的丈夫吹了吹枕头风。很快,书记向领导打了一个招呼,要他手下留情,怎么样也不要断了人家的活路。

    有了这样一个招呼,到工地上鸡蛋里挑骨头的人立即不见了。虽然叶永强还是没能拿回公路扩建工程的承包权,但很大程度上也算缓解了眼前的危机。

    叶永强是个明事人,赶忙去买了一些贵重礼物,一方面上门感谢罗大姐为他说好话,一方面登门向领导求情。

    俗话说“不看僧面,也得看佛面”。既然书记说了好话,领导也不能不给面子,在接下来的两三个月时间里,叶永强还是能接到一些修修补补的小工程;工程虽小,但也够养活他手里剩下的二三十几号人马。

    这里顺便提到一个人——叶兴文。这个无父无母的可怜孩子,在读完小学之后,毅然选择了辍学。他准备踏进社会,用他弱小的肩膀,承担起照顾爷爷奶奶以及妹妹的责任。很多人好心人都上门劝他继续学习,尤其是校长叶永诚。

    叶兴文的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升学考试成绩也不差。另外,村里也承诺负责把他和妹妹培养长大,他根本什么后顾之忧。但他没有听取人们的劝说,在考试结束之后,就只身一人前往镇上,想要寻一份工。

    这个时候,一般的大人想寻一份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像他这样一个年龄还处于向父母撒娇的孩子,是根本无法在大人的世界里,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

    叶永强得知了此事,就立即赶到镇上,找了老半天才找到叶兴文。他把叶兴文带回住处,不仅让刘丽凤给做了一顿好吃的,还让她带着到集市上买了两身新衣服。最后,夫妻俩亲自把叶兴




第三十八章 不是死罪
    平静了许久的上山村,因为叶永强的事情又热闹起来。

    叶永强的家里,只有一个快被世人遗忘的老妈子。人们都不往他家里跑,而是围聚在各个人流量大的地点,大肆宣扬议论。叶永强是上山村的能人,平时总是显得财大气粗,一些眼红或者看不惯他的人,说的话总有一些幸灾乐祸的味道。不过,一些沾过他的光的人,倒是很维护他,时不时要回敬一下那些幸灾乐祸的人。

    人们也聚在刘丽萍的小卖部里,但人们都知道叶永强是她的表姐夫,因此议论中总是带着一些同情。

    刘丽萍于今年四月份生下一个女儿(没生孩子之前,人们背地里也说她是一只不下蛋的母鸡),取名为叶玲玲。她一听说表姐夫出了事,当下急得团团转。她不仅担心表姐夫,也担心表姐,甚至还担心她的丈夫是不是也受伤了、或者被牵连其中。家公叶永诚听到消息,第一时间就带上叶德安跑到村部,央求叶文明一起到县里打问情况。她本来也要跟着去,但她要带孩子,只好留在家里等消息。

    此时的刘丽萍已是六神无主,以致卖东西找钱的时候,多找了钱给人家。还好,那人念在她为人不错,主动把钱退还给她。

    刘丽萍寻思着自己光是担着一颗心,还不如干脆亲自到县里看一看情况。虽然自己可能帮不上忙,但她料到此时表姐一定心急如焚,她去了至少可以安慰一下表姐,再帮忙照看三个外甥。

    当然,她也担忧着她的丈夫。

    她立即央人去家里把嫂子李月华叫过来——李月华早她半年又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叶章扬。

    不一会儿,李月华肩上背着小章宏、怀里抱着小章扬,气喘吁吁地赶到小卖部。

    刘丽萍把女儿交给嫂子,什么话也顾不得交代,就急急忙忙出了门,往县里赶去……

    县里。

    刘丽凤又着急又害怕,就她一个寻常的女人,此时只能瘫坐在椅子上,一边哭哭咧咧、一边胡思乱想。

    两个儿子上学去了,小明艳还没到读幼儿园的年龄。但她不懂事,不知道她爸出了严重的意外,一直吵着要带她出去玩。刘丽凤又急又气,一把将女儿推跌在地上,引得女儿“哇哇”地哭开了。

    刘丽萍还没有走进表姐家,就听到了里面一大一小两个女人的哭声。她推开门,看见小明艳正坐在地上哭得欢,就赶紧走了过去,把小明艳抱了起来。

    刘丽凤一看到表妹,情绪一下子失控,大声嚎哭起来。

    “姐……你别这样!”刘丽萍还没有把小明艳哄住,转头又得安慰表姐。

    “都死了人了!你说……你说这下子可怎么办我家永强怎么这么倒霉……这下子可完了!完了……”

    唉!任哪一个女人摊上这样的事情,估计都得一样慌乱失措。

    刘丽萍接着安慰道:“我家公和叶文明已经去打问情况了。姐,你别担心,不是你想的那么严重……”

    “都死了人了,这还不严重!怎么办我家永强完了……他完了,叫我们母子怎么活”刘丽凤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心里尽往坏处想。

    人命关天啊!

    “你别瞎想!事情都还没有处理,你怎么知道就完了死的葬、伤的治,什么时候不都是这样处理!不就是花钱的事吗什么叫做完了,难道还能把姐夫抓去枪毙不成你不要着急……”

    是啊,生活中难免会意外。意外发生了,总有个处理的办法,总不会说无路可走。

    “又不你家德兴出了事,你当然说得这么轻巧!能这么处理就好了……我们家怎么这么倒霉!我怎么这么命苦……”

    刘丽凤偏偏听不进去这个道理。

    见还是劝不动她,刘丽萍已经无计可施,再也拿不出什么话了。眼看着快到放学的时间了,她寻思着先去把两个小外甥接回来,再给他们做上一顿吃的,反正表姐此时一定顾不上三个孩子。

    就在这时,叶永诚一行人走了进来。

    刘丽凤见是叶永诚和叶文明,就像绝望中见到一根救命稻草,一下子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她停住哭泣,并往门口搜寻着她丈夫的身影,可哪里有她丈夫的影子!她急忙问道:“永强呢他怎么样了怎么没有跟你们一起回来”

    叶永诚不好隐瞒什么,回答说:“县公安局怕他会跑,已经把他关了起来。”

    刘丽凤一下子瘫坐回椅子上,又“嗡嗡”地哭开了。

    叶文明见识多一些(基本上是叶国清的事情带来的),安慰道:“你莫要急、莫要哭,事情既然发生了,只能按发生的来!你且安下心,我想事情不至于会有多么严重!”

    叶文明好歹是堂堂的村支书,他说一句话能比刘丽萍说十句管用。

    刘丽凤慢慢地停止了无谓的哭泣,开始和他们商量对策。

    趁这空当,刘丽萍先是去烧了一壶开水让他们泡茶,然后淘米下锅把饭给煮了。做完这些,她才领着小明艳,去附近小学接两个小外甥。

    在外谋生的人,如果身边有孩子,都会选择把家安在学校附近。

    吃完晚饭,刘丽萍和叶德安带着刘丽凤的三个孩子先回苦茶坡,而叶永诚和叶文明决定留在县里,想办法处理这件事情。刘丽凤想让他们住在这里,但两人想出去找找关系,于是叶永诚就去了同学家,叶文明则是去了亲戚家。

    他们前脚刚走,叶永强的二姐和二姐夫后脚就来了……

    两名伤者经过治疗,倒是没有生命危险,但那个不幸罹难的人,让整件事情变得十分严重与棘手。死者的家属,不管沾不沾亲、带不带故,纠集了乌拉拉一大群人,围在派出所大门外,群情激昂、气势汹汹地要求派出所把叶永强交出来。

    这是人们一贯的陋习,仿佛人数占优,就能尽情闹腾、就能为所欲为



第三十九章 风光不再
    十二月份,叶永强支付了最后一个工人的工资,黯然返回苦茶坡。

    为了赔偿死伤者家属,他已经倾家荡产。而且,他还付出了无法继续在县城立足的代价。

    人命关天,这是底限!不论有多硬的后台,不论之前付出过多少努力,一旦突破了这条底限,都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曾经风光无限的叶永强,就这样垮了。如今的他,全身上下都被萎靡与颓废包裹着!他把自己的不幸,不仅归咎于时运的不济,也归咎于别人——他恨那几个小工,他恨他们不多长一双眼;他恨那三个死伤者,恨他们不留一个心;他也恨那个传达的老头,硬是缠着他下象棋;他更恨那个领导,在他出了这等苦难的时候,还要落井下石,让他彻底失去了在县城立足的机会……

    回到苦茶坡的时候,他的身边就剩下几身光鲜的衣物,但这几身光鲜的衣物,如今怕是和他的身份一点都不符。如今的他,就跟他堂兄叶老冒一样。

    不!叶老冒甚至要比他强,至少叶老冒没有像他这般大起大落,至少叶老冒身上没有背负人命。

    人们对这种背负人命的人,一直带有很大的偏见,都恨不得离得远远的。

    人们确实离他远远的——这与之前人们对他争相讨好巴结的态度,可谓是大相径庭!之前,他风光的时候,任谁对他都是毕恭毕敬的,他一回到苦茶坡,多少人提着鸡蛋或者瓜果蔬菜上门来——人们都指望沾他的光呢!可现在呢除了人们忌讳这种背负人命的人,更多的怕是人们知道他已经垮了、风光不再了,已经没有了讨好巴结的必要!

    现在的叶永强,实在比他们这些泥腿子强不到哪里去——充其量也就是曾经风光过!

    他回到家里,天色已经暗了下来。

    三个孩子在院门口正玩得起劲。他们还不懂事,不晓得此时他们的爸爸,已经是没落到家了,也不晓得他们的家现在是什么样的一个境地。

    他的老婆刘丽凤正在院子里收衣服。看到丈夫回来,她并没有和他说话,也没有半点高兴的样子,脸上反倒多了一些愁苦的神情。

    只有正在吆喝鸡鸭回窝的老妈子,热情地迎了过来,并关心地问他吃饭了没有。

    对老人来说,儿子能不能辉煌腾达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能够平平安安、无灾无难!倾家荡产没有什么可怕的,钱财乃身外之物!不能继续在县里待下去,也没有什么大不了,实在不行就回家当泥腿子!家里的田地不是都让别人种了吗大可全部收回来自己种,还怕养不活自己

    老人很会安慰自己——她死鬼丈夫安息的地方,没有荫庇子孙后代升官发财的风水!

    叶永强有气无力地应了老人一句,就带着那几身光鲜的衣物回了屋。

    他关上屋门,随手将衣物扔在他老婆的梳妆台上,然后就像没有了浑身的骨头,软塌塌地倒在床上。

    虽然这些年他赚了不少钱,但年轻的他不懂得俭守,赚来的钱大部分被他大手大脚花掉。他不是时常喊三五朋友吃喝,就是请上一些能照顾他的大小官员,出去花天酒地。除此之外,逢年过节的,他也会买上一些贵重礼品,去答谢人家对他的“照顾”。钱倒是花了不少,可到了真正关键时刻,这些人纷纷选择跟他划清界限、避而不见,有些甚至还和那个领导一样,对他落井下石。

    为了赔付死者和伤者,他把所有家当都掏了出来,还远远不够。他只得一边四处去借,一边追讨别人欠他的旧债,就连一个家境比较差的姐姐,他也不得不去讨要旧债。若在他风光的那段时间,他甚至连人家到底借了他多少钱,都记不起来。

    为此,他遭了不少白眼,也算是得罪了那些家里实在拿不出来钱的人。可他只能这样做,才能渡过自己的难关。

    县里发了一笔抚恤金给死伤者。有了政府出面,加上叶永强的赔偿,死伤者家属这才大事化小。但是,由于事件的恶劣影响,在领导的提议下,县里已经决定不再承包任何工程给他。他明白,现在谁也帮不了他。待做完手上最后一个工程,他结清了所有人的工资,随即就地遣散了他的建筑队。

    一些有手艺的人,根本不愁出路;一些只靠卖力气的人,需要费些时间去寻下一站;也有实在寻不着出路的人,也只好先行回家,现在已经是年底,大不了明年春耕之后,再出来寻工做。他们倒还可以重新来过,如今的叶永强已经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一直跟着叶永强干活的叶永胜,很快就进了别的工地;以叶德兴现在的技术,到哪里都是一个香饽饽,但他选择先回苦茶坡,帮老婆照看小卖部的生意;而叶兴文的年龄实在太小,没处愿意收留他,只好跟着叶德兴回苦茶坡。

    就在叶永强蒙着被子,准备强迫自己忘记所有烦恼忧愁,好好睡上一觉的时候,叶德兴推门进来了。

    叶德兴知道他回来了,也知道他的心情肯定很糟糕,就带了两瓶酒过来找他。

    酒是个好东西!至少对现在的叶永强而言,是一个绝好的东西。

    一脸愁苦的刘丽凤,还记得到厨房给两人准备下酒菜。今天早上,她和邻居到竹林挖了几个冬笋,她已经用水煮了一遍,正用凉水泡着。明天石顶宫有冬季祈福仪式,刘丽凤打算用这些冬笋当供品,但现在家里没有什么好下锅,她只好把冬笋拿出来给炒了一碗。

    叶永强夹了一块尝了尝味道,可一到嘴里他就给吐了出来,随后埋怨道:“你也不多放点油,这又苦又涩的,怎么吃”
1...127128129130131...1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