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宦医妃: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瑾瑜
施清如便知道昨儿她最后与韩征说的话,他并没有听进去了。
却也没说什么,反正花不了多少银子,太医院上下也都不容易,就当是督主体己给大家伙儿的夏日贴补吧。
她知道韩征忙,在得知了隆庆帝大病初愈,龙体仍虚之后,就更确定他短时间内除了打发小杜子送这样那样的东西来给她以外,应当什么“弥补”都做不了了。
那都由他去吧,反正对她影响不大,时间也持续不了多久了,等她去了自己的庄子上,彼此离得远了,自然就清净了。
但没想到估算错误,当日傍晚施清如和常太医前脚才回了家,还未及用膳,后脚韩征便带着小杜子也来了师徒两个的家。
小杜子还提了个食盒,一进来便笑嘻嘻的道:“常太医,知道您老喜欢春熙楼的肘子,干爹出宫时特意绕道去买了来孝敬您的,您待会儿可一定要与我干爹多喝两杯。姑娘,还有您爱吃的清蒸大玉斑,以往都是家里厨子做的,今儿这个却是玉鸣楼大厨做的,是他们排名第一的招牌菜,也是干爹特意绕道去买来给您吃的,您待会儿也一定要吃多一点儿才是。”
常太医就晲了韩征一眼,似笑非笑道:“今儿督主不忙呢,竟然大驾光临我这个贱地儿可惜我们师徒每日的饭菜都是定量的,没有多余的,你们父子两个还是回都督府吃去吧。至于肘子大玉斑什么的,也带回去吧,我们师徒晚间都吃得清淡。”
不想韩征却是笑道:“春熙路的肘子一向以肥而不腻著称,大玉斑本来就是清蒸的,就更清
第134章 去大相国寺
接下来半个月,韩征果然是一得了空儿便往师徒两个的家里跑,每次都会带一些京城出了名的吃食,或是新鲜的小玩意儿,再不然,就是给施清如带两支首饰一捧花儿什么的。
施清如却每次都是对他避而不见,常太医虽答应了助他一臂之力,真到施清如房门外去叫她时,听得她有气无力的声音,又每每会觉得不忍心,于是每次都无功而返。
好在韩征也不以为杵,下次仍照常前来,带的东西亦都纵不名贵,却绝对走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清如的心不是一日,而是经过了那么多个日日夜夜,才冷了下去的,如今他要再焐热回来,自然也不是三五日就行的,总得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是,他不急。
而施清如虽对韩征始终避而不见,他每次来带了什么,说了什么,事后常太医却都会全部告诉她,还会自以为不着痕迹的替韩征说几句好话儿,“这首饰听小杜子说,可是韩征亲自挑的,他长这么大,可还从来没给哪个女子挑过首饰呢,不想眼光倒是挺不错!”
“这花儿倒是好看,香气也好闻,光看着闻着都能让人浑身都凉爽好几分呢……听说是韩征亲自去哪哪儿摘的他也是可笑,那样的权势滔天,还缺银子不成,就拿这样几朵花儿也好意思上门呢不过罢了,心意最要紧嘛……”
弄得施清如哭笑不得之余,自以为已平静无波的心里也开始又泛起了轻微的涟漪。
她惟有忙忙压住,不许那涟漪继续泛出更大的波纹来。
前后不过才一个月不到的时间而已,她连伤疤都还没好,难道就已经能忘了痛不成
那下次再受到伤害,伤上加伤,她该怎么办
她不把自己用坚硬的外壳包裹起来,不让自己尽可能变得无坚不摧,下次她可能就熬不过去了!
好在韩征很快又彻底忙了起来。
因为隆庆帝再次病倒了,虽不若前次那般来势汹汹,所以不得不尽可能瞒着所有人,却也是病去如抽丝,太医院众太医会诊了几次后,都缠缠绵绵的没能彻底好起来,自然也处理不了军国大事了。
——虽然他之前便一心修道,早几年都没怎么处理过了。
韩征既要处理军国大事,又要替隆庆帝应付一众忧心圣躬国本的宗亲臣工,还要安抚人心,便是把时间挤了再挤,也实在挤不出时间去常太医家了。
施清如总算稍稍松了一口气。
这日,施清如又一次去了仁寿殿给太后施针。
自她第一次给太后治病至今,已快两个月了,太后的恢复也还算良好,她估摸着快则一个月,慢则一个半月,太后这一阶段的治疗,便能告一段落了,等到今年入了冬,她定也要比往年好受得多。
太后自己的身体自己最清楚,感觉自然比施清如更好、更直观,对施清如也是赏赐不绝,从金银首饰到吃的玩的,应有尽有,都知道她如今是太后跟前儿一等一的红人儿了。
施清如却每次都是给太后施完针就走,绝不多停留片刻,以免不定什么时候便着了福宁长公主的道儿,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与丹阳郡主因见面变得少了,自然也疏远了。
“……若太后娘娘没有其他吩咐,臣便先告退了。”在往常差不多的时间上,施清如给太后施完了针,便立刻提出了告退,只当一如既往立时便能离开仁寿殿了。
不想太后却是道:“你先别急,哀家有事儿问你。”
施清如心里一紧,嘴上已笑道:“不知太后娘娘有何吩咐臣洗耳恭听。”
太后不会是知道什么了吧她虽日日居于深宫,轻易不出门也不见人的,但这宫里真有事情能瞒得过她的吗
太后缓缓说道:“是这样,哀家打算明日去一趟大相国寺上香,一来为百姓祈福,这不是都一个多月没下过雨了吗这么大热的天儿,百姓们家里又用不起冰,得多难熬哀家就想着,哀家亲自去求老天爷,指不定老天爷就肯降下甘霖来了呢”
“这二来嘛,也是哀家自己热得受不了了,哀家倒是有冰可用,皇帝委屈了自己,也委屈不了哀家。问题是,哀家这腿不能用冰,这日日热得哀家头昏脑涨的,就想着索性去大相国寺凉快凉快,那里古树参天的,又临山临水,都知道是出了名的避暑之地,若哀家明儿去了果然凉快,哀家还打算主上三五日的,再回宫呢。就想问你,你跟哀家去大相国寺施针治病,可方便可有什么需要提前备好的药材用品之类”
大相国寺乃是皇家寺庙,但平常也开放接待京城各高门大户和少量的寻常百姓,故而名声远扬,香火旺盛。
然太后出宫一趟,可不是小事儿,得内务府和金吾卫等提前几日便准备起来,以防有什么意外情况发生,太后现在却说她打算明日就去,只怕不现实吧
施清如想着,恭声应道:“回太后娘娘,臣去哪里都方便,太后娘娘如今也只需施针浸泡,吃的药已是少之又少,倒是不需要提前准备什么。但太后娘娘身份尊贵,又上了年纪,只怕皇上先就不肯同意您老人家出宫去吧”
太后闻言,就叹息起来,“皇帝要是知道了,自然放心不下哀家大热的天儿,还车马劳动的去大相国寺,可当儿子的心疼母亲,当母亲的就不心疼儿子了不成他打小儿便三灾八难的,所幸蒙先帝看重,继承了大宝,偏又身体不好,不是这儿病的,便是那儿痛的,此番更是病了这么久,都没能痊愈……哀家就想着,此番也得在菩萨前,替他也上一炷香,让菩萨保佑他,尽快痊愈,再现龙马精神才是。”
段嬷嬷忙赔笑接道:“咱们皇上是天子,洪福齐天,此番不过小病小痛罢了,太后娘娘且不必担心,皇上必定很快便能好起来的。”
因施清如如今时常出入仁寿殿,太后与段嬷嬷说起话儿来,很多时候也不大避开她了。
当然,她们说的话儿,本来也没什么可避的。
施清如却仍是立时眼观鼻鼻观心的低下了头去。
就听得太后又道:“他是天子不假,却更是哀家十月怀胎辛辛苦苦生下来,辛辛苦苦养大的,他就是做到了天皇老子,也是哀家的孩子,他病着,哪怕那病痛再小,终究也是病痛,哀家又岂能不担心的总算如今哀家的腿好了许多,要走要跪也都无碍,明儿这一趟,哀家是非去不可的。”
&nbs
第135章 出发
施清如感叹了一回,也就把这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丢开了。
一国皇帝还轮得到她来操心呢
虽说比喻有些不恰当,但隆庆帝和她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就好比瘦死了的骆驼也要比马大得多,万万也轮不到她操心,她还是操心自己吧!
太后已经发了话,那她明儿便是非去大相国寺不可了,去了后她人生地不熟的,身边又没个可靠得用的人保护帮衬,怎么看怎么都是福宁长公主砧板上的肉啊,——可要怎么才能躲过这一劫呢
要不,找督主借几个身手好的人暗中保住一下自己
可她最后一次单独跟他对话时已说过了,她的私事以后不劳督主费心,之后他每次去她和师父家时,她也都是避而不见,可谓十分的不客气了,如今再要开口求他,实在有些个开不了口啊!
不然,她一直寸步不离的跟着太后
也不现实,她不过一个七品的太医,别说尊贵的长公主了,就是太后跟前儿随便一个太监宫女,都能使唤她,届时福宁长公主只要说一句想她去给个诊个脉,难道她还能说半个“不”字儿不成
还真是哪条路都行不通,也只好走一步看一步了。
福宁长公主总不能众目睽睽之下就对她不利吧
那事后督主定不会与她善罢甘休,她既然一心谋图大位,就该知道如今实在不是得罪督主的时候,届时不过为了对付她一个小小的太医,就极有可能弄得萧琅与大位失之交臂,那代价也太大了,福宁长公主但凡有点脑子,定然都不会做这样因小失大的事!
所以,她此番极有可能只是在自己吓自己,其实还是有很大希望平安无事回来的。
不过,她还是得把自己的担心与师父说一声才是,师父既知道了,督主自然也很快就知道了,想来,明儿定会主动安排人暗中保护她……吧
若是他主动安排的,她也就勉为其难接受了,总归……不是她自己开口要求的!
施清如想到这里,心下稍安,回了太医院后,也能勉强静下来心做自己的事了。
可惜一直到傍晚,她都没能等到常太医回太医院,江院判几位也没回来,她略一打听,方知道是隆庆帝病情又有反复,众太医都被留了在乾元殿随时待命,想要递话儿进去,也是困难重重。
施清如无法,只得自己交班出宫,回了家去。
次日却并没有按太后昨儿说的,穿常服进宫,仍穿的是官服,也没带桃子服侍左右,——昨儿半下午,段嬷嬷又打发了人到太医院传话儿给她,让她带个自己用惯了的人在身边服侍,万一要在大相国寺住几日呢,怕临时派给她的宫人她使不惯。
施清如想到桃子没见过什么世面,怕她紧张害怕之下,反倒误事,便没有带她,真要在大相国寺住几日,左不过也只是些穿衣梳头洗漱之类的小事,她自己又不是不能做。
可惜到了太医院后,施清如仍没能见到常太医,倒是隆庆帝的病情,经过一夜,听说已经稳住了,只太医们仍不敢掉以轻心,还得寸步不离的守个一两日两三日的。
施清如只得向太医院剩下资历最老的一位郝太医说明了一下情况,然后再托罗异给他带个话儿给小杜子,就说她随侍太后去了大相国寺,可能还会在那里小住几日,随太后同去的还有福宁长公主和丹阳郡主,护送的人则是金吾卫的萧大人后,去了仁寿殿。
就见太后已经换过一身出门衣裳了,以段嬷嬷为首的众服侍之人也都一副整装待发的样子。
施清如昨儿本来还抱了几分侥幸的希望,隆庆帝病情又反复了,指不定太后便改变主意,不出宫了呢谁知道今儿隆庆帝病情便控制住了,那今日之行,只怕太后势必也不会改变了。
如今一看,果然如此,她因为心里早已准备,倒是不至失望,笑着上前行了礼来:“臣参见太后娘娘。”
太后见她仍是一身官服,道:“哀家昨儿不是说了,让你今儿着常服的吗,怎么仍是一身官服呢亏得你年轻,又生得白,不然早让这身儿难看的衣裳衬得不能看了。”
施清如忙笑道:“臣是想着穿官服行动要方便一些,还请太后娘娘千万恕罪。”
太后摆手道:“什么罪不罪的,哀家不过是想看一看你穿常服有多好看而已,到底是你自己在穿,当然得以你自己舒服方便为要。”
正说着话儿,福宁长公主带着丹阳郡主到了。
施清如忙与众服侍之人一道行过礼后,肃手退到了一边。
福宁长公主却跟没看见她似的,径自与太后道:“母后,这么大热的天儿,要不您还是别去了吧如今是皇上病着,没人敢告诉他您老人家要出宫去,要是让他知道了,肯定不顾病体,也第一个要来劝阻您,您还是待过些日子天凉快些了,再去也不迟啊。”
丹阳郡主也附和道:“是啊皇祖母,您要不待天儿凉快些了,再去大相国寺也不迟啊,横竖仁寿殿也有小佛堂,您也日日都虔心礼佛,其实要我说,在您的小佛堂上香祈福与去大相国寺,也没什么差别,佛祖和菩萨一样知道您老人家的诚心,不是吗”
太后却是道:“哀家心意已决。哀家能等到天凉,百姓们可热得快等不得,地里的庄稼也旱得等不得了,你们娘儿俩要是不想陪哀家去,就留在宫里,哀家自个儿去便是了,反正哀家跟前儿服侍之人众多,还带了施太医随行,也没什么可担忧的。”
福宁长公主听出太后不高兴了,忙赔笑道:“母后,我不是那个意思,您去哪里我肯定都是要陪着的,我这不是心疼您大热天儿的还要车马劳顿吗”
丹阳郡主则笑道:“我肯定也是要陪皇祖母去的,您不让我去还不答应呢。”
太后脸上这才有了笑意,“哀家不累,哀家身体在施太医的调治下,可比往年康健多了,你们就别担心了,再说了,哀家也是想去避几日暑。”
她宫里的小佛堂如何能与大相国寺的大雄宝殿比,神佛菩萨都要少得多好吗
何况她儿子病势昨儿又反复了,就算已经稳住了,那也谁都说不准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痊愈,她不趁现在去好生求一求佛祖菩萨,等他病情又反复了时,再去临时抱佛脚不成
虽然她儿子是天子,洪福齐天,势必不会再反复了,但求一求总能心安些;
何况也正是因为她儿子是天子,所以出不得半点岔子,不然大周的江山社稷可要靠哪一个去,她和大闺女母子几个又要靠哪一个去,傻子都知道有名又有实比那有名无实好处百倍且不止!
福宁长公主见太后心意已决,也就不再劝说了,只着人催萧琅去,“……问他什么时候能出发
第136章 拒绝倦了
其时已交未时了,连坐肩辇一路上来的太后与福宁长公主丹阳郡主都是饥肠辘辘,就更别说一路靠双腿自己走上来的施清如了,端的是又累又饿又热,但由内而外出了一身透汗后,身体感觉倒是挺好的。
太后遂也没先去大雄宝殿上香,而是由德衍大师引着到了后边儿的精舍,梳洗一番,换了衣裳,又用了斋饭后,方笑着与德衍大师道:“哀家上了年纪,实在有些个支撑不住了,所以打算小憩半个时辰后,再去上香,大师便不用陪着哀家了,且请自便吧。”
德衍大师虽是出家人,也上了年纪,不用避讳什么,太后要小憩了,他再留下,终究也不方便,遂双手合十应了“是”,留下两个沉稳的知客僧带着几个小和尚,在精舍外等候差遣后,方带人回了自己的禅房去。
太后便又吩咐福宁长公主与丹阳郡主,“你们娘儿也回房睡一会儿去吧,不然下午肯定得没精神了,这山上倒真是比宫里凉快清净得多,哀家决定了,要住几日再回宫,横竖来都来了,今儿势必也赶不上回宫了,那索性住下吧,横竖该带的都带齐了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