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刘备威力加强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X小X

    “汉军几何”

    “有数千上万之众!”为了推卸责任,这些人夸大其词。

    范旃一想不对,贾壹说汉军也就几百人,范金生也被烧死,如今汉军势众,范金生也没死,肯定是贾壹欺骗了自己。范旃怒火中烧,率军直奔贾壹前军。

    “贾壹,汉军攻夺王都,范金生亦未死,汝有何话说”

    计策完美进行,贾壹不用说什么,也不想多说,他抽刀直接率众攻击范旃。范旃没想到贾壹当场发难,手下的侍卫根本不是贾壹身边海军的对手。不一会贾壹杀到范旃近前,一刀枭首。范旃到死,两方的士兵也没反应过来。

    变故徒生,不只是谁带头下,两方士兵拔刀对峙。

    贾壹说道:“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我早知范旃会对我下手,范氏王位篡夺而来,必防篡位之臣。范金生已据王都,若有愿回王都者,我不强留;若惧不得保全者,可随我走。”

    有海军的震慑,范旃部下不敢对贾壹动手,贾壹所统的前军也害怕范金生秋后算账大都随贾壹一起离开,贾壹有这样的号召力,离不开他的银弹攻势。范旃攻下王都,修缮城防、抄略富户,都是贾壹负责,同样上下其手,得到的钱财全被贾壹赏赐给了将士。

    跟随贾壹可以得实惠,回头生死不知,那些士兵当然和贾壹离开。

    有离开的也会有回头的,而且人还不少,不过他们更惨,吕蒙怎么可能让这些人重新聚拢在范金生身边。他以乱军攻城为名,驱兵进攻这些人。范金生也不知道范旃死了,也认为这些士兵是范旃派回来争夺王都的,还千恩万谢吕蒙仗义相助。

    两军相遇结果显而易见,毫无防备的范旃士兵被海军大肆斩杀,这时候范旃士兵之中有人喊范金生要杀光他们报仇,不如投奔贾壹,这人的话给了范旃士兵主心骨,他们纷纷西逃,陆续追上贾壹部队。

    贾壹部队越来越多,军中的粮草不足,他便游荡在扶南西境,威逼各地民众再交税粮。这些民众哪还有税粮,贾壹得不到想要的,就驱兵掠夺。民众没了生存粮食,贾壹再鼓动一番,这些民众便被贾壹裹挟了。

    贾壹所过之处全是残垣断壁,饥饿、疾病等兵灾伴生灾害让扶南人口大减,但这人口减少的十分诡异,男性和老人死的最多,妇女和儿童反倒能够生存,这便是贾壹特别规划的结果。

    掠夺来的粮食都是贾壹和海军在分配,家属营的人名义上分的粮少,其实很多,加上家属营的人不需要劳作和征战,活下来很多人。

    “吕将军,贾壹乱贼,致使扶南大难,万望大汉援手,我必当结草衔环,扶南亦当以大汉惟命是从。”

    “此事本将自不会坐视不理,国主(得知范蔓死后仓促继位)可与我等同往讨贼。”

    “故所愿也,不敢请耳。”

    接着便是贾壹东奔西逃,吕蒙围追堵截,但贾壹总能化险为夷,而扶南西境从北到南全都被祸害一空,甚至西南方的金邻国也遭了秧。

    “大王(贾壹适时自封扶南大王),此乃金邻国国主之首。”攻下金邻国王都,贾壹知道扶南战略可以结束了。

    贾壹找到了一处山谷,向一手提拔的那些扶南将领说道:“此山谷险峻,正可伏击汉军,此前我等东奔西逃,而今我军杀个回马枪,汉军必然无备。”

    “大王英明!”贾壹提拔上来的自然是一群应声虫,多次没有让汉军追上大部队也让士兵相信贾壹的话,安心听从他的指挥,埋伏在山谷之中。

    已收到密信的吕蒙率众来到山谷外,都没让斥候侦查便踏入山谷之中。

    看到海军刚进入一些先头部队,贾壹就下令扶南士兵进攻。这些人哪里知道伏兵的时机,见到汉军入山谷便以为贾壹说的伏兵之计成功了。

    半山腰的扶南士兵冲下山崖后,埋伏在更高处的众多海军(早就偷偷混入扶南军中)扯下外罩露出了内里的海军军装,将扶南士兵反包围起来。

    扶南士兵杀到山谷之中的海军阵前,被海军强硬阻击,顷刻间前军死伤大半。已成为乌合之众的扶南士兵想要调头逃跑已经没有机会了。愿意投降的,海军留了一命,但凡有反抗的,全部被杀。

    这一战扶南士兵全军覆没,只留下没有参战的家属营完好无损,最重要的是范金生也死了。

    范金生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地位一直穿着扶南国王的礼服,也可以说海军特意不给范金生预备铠甲,他只能这么穿。

    这次山谷作战,不知道从哪里飞来一箭,正中范金生面门,他倒撞马下,当场死亡。

    至此,林邑国、扶南国甚至金邻国原有的秩序全部打烂,基层和上层统治阶层全部丧失,海军以范金生签署的税收文件为名,代管扶南国和金邻国政务(林邑国改名象林县,划归交州管辖)。

    如此高强度的战乱也让扶南国和金邻国百姓怕了,海军前期的以工代赈让这些百姓安定了下来。当然也有漏网之鱼不死心,但这些后续工作就不是海军的任务了,海军将两地正式转交给国内来的一些原豪强、士人。

    陆逊说道:“公纪(陆绩),缘何至此”

    陆绩尴尬地笑道:“我以向陛下求取扶南之地。”

    “扶南方定,尚不知其地若何,公纪为何如此之急。”陆逊参加海军南征也是有自己的私心,他想就近观察海外哪一块土地富庶、容易发展,临行时还特意关照陆绩不用急着向刘备索要当年的承诺。

    看着陆绩的表情,陆逊感觉不对,沉声问道:“请公纪实言相告,此事举足轻重。”




第三百九十五章 飞速发展
    “投献一事为陛下所知,我等不得已弃了江东土地。”

    “陛下未登基以前,我便让公纪遣散献民,缘何致于此。”面对陆逊的指责,陆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怪自己太贪心。

    刘备攻下江东到登基之间的这段时间,江东是不需要交税和服徭役的,这时候江东豪强便假装将家中的田地分给佃农,而后降低佃农上交的粮食比例。江东太大,有许多地方都是投降刘备,刘备的官吏没有跟上,就让原本的官吏先干着了,那些佃农被称之为投献之民。

    陆逊一早就明白这种事长不了,可陆绩眼馋那点实惠,还认为法不责众,便一拖再拖。终于,刘备治理那么多年,教育、军队都上去了,那些退伍和考上的小吏回到老家,第一时间就是对那些收投献的豪强下手。

    那些豪强原本就有本钱,基本都有自己的捕人队,他们想聚拢众家捕人队意图武装对抗,想让刘备屈服。

    显然他们的如意算盘打错了,打天下的大军虽然遣散了一批,但清缴他们这些豪强还是无比轻松的,而且刘备也有那份千人反杀千人、万人反杀万人的雄心。况且捕人队队员走南闯北,见识广博,也知道刘备的政策对百姓的诱惑有多大。

    大汉有递增田税,但对于那些佃农来说,就是无税赋无劳役,有这样梦寐以求的生活,只要他们知道了确切的国家政策,根本不可能和豪强一条心。

    那些豪强还在密谋,江东大军就到了(刘备将大汉分为十三个战区,每个州一个战区,各有不同数量的军队,全脱产军队不种田)。大军首先申明了大汉的土地政策,被豪强蛊惑起来的佃农马上散了,被豪强寄予厚望的捕人队反而调头攻击金主。

    闹剧结束了,对江东的影响才刚刚开始。刘备下诏彻查各州土地,发现投献之事一律将主家处斩,当然刘备也给那些犯错的主家改正的机会,只要自己自首就既往不咎。

    而后那些江东士人在张昭的带领下纷纷将自己土地全部送到少府(全国土地和国有工厂等都受少府管辖),避免刘备有借口斩杀他们这些降臣。

    绣衣卫假装透露一些情报,让张昭等人心惊胆战,事关自家安危,脑子就没了以前清醒。请示过刘备,得知还能获得海外土地后,在张昭的带头下,众人将家中全部田地上交,给刘备释放无异心的信号,也增加了海外可持有土地的数量。

    陆逊说道:“此间文教必然不兴,若全族至此,不久必成野人矣,怎可如此。”

    “我等早知如此,况远离中原,少府收购价亦低,族中工厂皆留于江东。”

    江东士人也不是完全丧失理智,他们这些人不愁吃穿,一向对教育资源很重视。刘备说过海外也能有乡学和县学,成绩优秀的人可以回中原继续入学深造,但孟母三迁的故事告诉他们,学习氛围很重要。谁知道海外的乡学和县学能不能和中原相比,以他们想来,好老师当然是留在中原教学。为了子孙后代的前途,江东必须有本家留守。

    促使他们这样决定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利益,大汉重建、刘备登基以后,各地的少府便会在县城收百姓手中的商品,有蚕丝、没炒制的茶叶等原材料,也有纸张、丝绸、茶叶等成品。海船的发展让刘备承诺海外也会有少府收购,不过这个收购价要减去运输费。

    早期的海外贸易各种不利因素太多,少府集中大资源进行贸易,哪怕有一些损失,总量还是赚的。但百姓若有损失,那一家人可能就要喝西北风了。在商道没有走上正轨之前,这样的模式会一直进行下去。

    商道没有打通前少府提前收货,也是因为各地的百姓积极性太高了。刘备带给大汉百姓的不仅仅是安定的生活,还有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平民也有了肉眼可见的晋升通道。

    这时代的人很注重知恩图报,百姓不用受劳役之苦,便想着怎么报效刘备。有地方请愿田税固定,不管多少土地都交,刘备没有答应,只是说要努力提升,等自家发展够好,能交上商税了,那就能报效国家了。

    这样的话传遍全国,原本懒惰下来的百姓有许多恢复了奋斗的动力,同时各地官吏也为了迎合刘备、增长政绩,有意推动治下百姓转变思维。

    一个人的能量太小,那就集中众人的力量办大事。商会、集资工厂等超前事物出现在了中原大地,其中以捕人队的经营模式最受众人追捧。

    捕人队收益高,前期积累快,家中的田地现在又不需要那么多壮男劳力,于是捕人队男性在外征战,女性在家种田。等积累了一些资本,便将麦稻两熟改成甘蔗、小麦、水稻三者轮种(甘蔗种植时间长),或者国家土地种植麦稻,私有土地种植桑树养蚕。

    丝绸厂、茶叶厂、白糖厂、造纸厂等在各地陆续建立,这些工厂由于捕人队抓捕劳力所需的成本比少府要低,甚至利润比少府还要高。有了这些工厂的存在,各地的税收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很快超过以前减少的田税,让众臣赞叹刘备的先见之明。

    大汉能这么快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新式水泥的发明让道路建设更快,水坝等水利工程也在各地极快地修建,全国性的南北运河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当中。

    在江东某地农民的发明下,水稻养鸭技术得以发展,当地农民特意蓄养一种吃草的鸭子,令原本不能种植草药的水稻也没了杂草困扰,大大减轻水稻种植所需的劳力,也大大增加肉制品的来源。

    海军找到了鸟粪岛,少府开始利用倭岛野人采集,三种肥料的加入让土地单位亩产增加。现在大汉平均亩产已经达到四石,相信不久的将来五石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稳固发展的前提还是编辑的功劳,有它便能稳定物价,加大畜力的发展,使大汉提升不至于有大幅动荡,不会产生阵痛。



第三百九十六章 扶南大略
    为了促进农民的积极性,也为了解决国内钱荒的问题,刘备定下两条红线后(粮价太高,兑粮处会放低价粮;粮价太低,兑粮处会大肆收粮),放开了粮草一石三百钱的死价格。

    同时配合合金铜币、银币、金币,发行以“内务部是纸币,其实它的主材料是麻,次料是木,加上三张压合一张的技巧,增加了许多跨时代的防伪办法。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纸币很大,基本都是大宗交易才使用到,普通买卖还是三种硬币为主。

    了解完国内的情况,陆逊心中分家的想法越来越高。

    “伯言!伯言!”门外吕蒙和管统一起来到,“哦,公纪亦在,可曾打扰”

    “我兄弟二人只是聊些家常,言入驻扶南之事。”

    “我说怎得有如斯多江东之人至此。”吕蒙说道,“扶南虽有良田,然此地矿产不多,伯言何必如此急切”

    陆逊只是笑笑不说话,吕蒙也不想多问,转移话题道:“伯言,我与你引见一人。”

    “参谋!”

    “莫非”

    “正是贾大王,贾将军。”

    贾壹赶忙说道:“我乃绣衣卫区区一小卒,不敢担将军重夸。”

    “绣衣卫果真藏虎卧龙,如此连环之计贾壮士无半点疏漏,让人叹为观止。”吕蒙说道,“我知贾壹非壮士真名,壮士可愿投我海军,我当保举壮士校尉之职。”

    听吕蒙光天化日挖墙脚,贾壹笑着后退一步,而随海军一起来的绣衣卫队长上前说道:“密探情报惟有陛下和绣衣卫长官可知,吕将军若入我绣衣卫,必为绣衣卫副官之一。”

    队长的意思,吕蒙要想知道绣衣卫具体情报需要先跳槽到绣衣卫。吕蒙看贾壹一副自信的表情,估摸着他的等级可能还不只校尉,和他们寒暄了几句就结束了这个话题。

    陆逊说道:“将军,扶南既下当先献捷天子,而后再议其他。”

    “善!”

    报捷的人走后,张昭的儿子张承带着一群二代开始着手处理扶南。中南半岛三国战乱来得快去得也快,强度虽然烈,但对良田没多大影响。

    这群人出发前,刘备知道扶南的土地肯定比他们所有的土地大,便下诏给这群人优惠,可以将扶南攻略下来的土地一并治理,但多余的土地需要上缴百分之五十的税收(主要田税,商税有另外的关税,主有土地的百分之十不变)。

    严畯说道:“仲嗣(张承),子布先生可有治扶南决策。”

    张承虽然是二代,可年龄和诸葛瑾、步骘、严畯等差不多,和他们都是朋友,还娶了诸葛瑾长女为妻。这次来扶南的先头部队,基本是二代,一代在江东看本家,但也有严畯这样本身就不那么兴盛或者自身谨慎的势力,一代自己来了。

    张承说道:“我父不明扶南并无大略,然陛下有言:‘欲亡其国,必先亡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我等可照陛下之言行事,可得奇效。”

    严畯明白刘备这两句话的意思,但不明白怎么施行,向张承询问,张承说道:“可知‘焚书坑儒’”

    “仲嗣之意……”张承点了点头。

    之后一段时间,张承等人以书籍换粮的政策将扶南国境内百姓家中为数不多的书籍搜掠一空(大部分在王都,已经烧了),等估摸着差不多了,便开始以各种理由斩杀扶南能书写文字的“文人”。

    其实这些人已经不多了,贾壹是知道怎么整治这些小国的,贾壹大军西进的时候,杀的最多的就是这类人。

    之后便开始推广汉字,而且只教说不教写,为了方便管理,也为了给扶南人积极性,张承等人找出一些十分顺从的人,教了读写,让他们管理下面的百姓。同时承诺一家上交的税收达到一定份额就可以上学(没有一点差错也需要百多年,五代人的努力),对大汉有突出贡献的人还能授予大汉之民的身份。

    扶南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海军又开始打探周边国家的情况。

    雒阳

    扶南捷报传回的时候,西域的求援令也同时到达了。

    刘备说道:“伯苗回报,河西鲜卑集乌孙、疏勒等西域大国,并贵霜帝国,共计二十余万大军出兵东向,于阗、焉耆、龟兹、车师等请我大汉发兵救援。众卿以为如何”
1...132133134135136...1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