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勇卫营士卒将来人进行分批识别,一批五人,被认出来的,便可顺着梯子直接爬上马面,继而直接进入内城,受伤无法爬梯的家伙则可从城门进城。
“呦!这不是陆总旗么还活着呢”
马面上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家伙踩着被弹丸轰得少垮塌的边缘,侧倾着身子往下看。
“……有劳百户大人!”
陆尚抬头仰望,没想到上面竟然是自己的老熟人,百户刘相周,平时没少难为他,给他们兄弟安排过好几次玩命的差事,气得两个弟弟都要宰了这货,好在被他给压住了,这家伙被派来识人,真可谓是冤家路窄。
听到刘相周那开门见山的“惦念之情”,恨不得自己直接被那群雑碎砍死,陆上心里窝火,但嘴上还是要客气的,现在是有求与人,更何况这家伙也没死,今后双方还是上下级关系,姑且继续忍着吧。
“哼~!”刘相周极其厌恶陆尚那张脸,选择忽略掉这家伙,先让他在下面晾一会儿再说,转而与另外一个家伙打招呼:“嘿!老张!快上来!”
高一月见状气得上前一步,都要拔刀宰了这个有眼无珠的牲畜,要不是他们兄弟还有两下子,而且运气不差,前两年就要死在曝徒的手里了,都是拜这家伙所赐。
“等等!不急!”
陆尚一把按住行事冲动的三弟,反正都到城门口了,也不差这一会儿了。
人家在上面,他们在下面,就是在明显不过的地位差距了。
若是在此处冲动,那勇卫营定会把他们射成刺猬不可,实在是得不偿失,还是算了吧。
沈浪冷眼看着与别人唠得热火朝天的刘相周,狠狠地咬了咬牙,左手用力握着刀鞘。
好人不偿命,祸害还真能活,被京营那帮雑碎一刀剁了的本应是这种人,可惜……
他这么干完全是故意的,就因为平素没给他上供多少银子,便在这公报私仇。
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地爬上梯子,他们兄弟反而成了落在后面的。
等到连伤员都被允许从城门进来了,陆尚三人仍旧尴尬地站在原地。
“大哥!”
高一月实在是看不下去,适才即便不动手,也要将刘相周骂个狗血淋头。
“无须多说!”
陆尚摆了摆手,根本就不想听,此处绝非说话的地方,有事也要等到进城或者走远再开口。
“百户大人百户大人百户大人”
一连喊了三声,上面都没有回应,似乎只剩下勇卫营的士卒站在马面上执勤。
在身边士卒的监督下,他们没有获得登城许可,就不能擅自爬上梯子。
“唉~!走吧!”
既然对方不愿意搭茬,陆尚只得慨叹一声,选择继续忍气吞声,母亲尚在城中,决计不能因此而翻脸。
私下商量一番之后,三兄弟决定去东边的正阳门碰碰运气,那边应该不像宣武门这里有刘相周这么一个不开眼的雑碎在挡道。
好在运气不错,正阳门这里没有刻意找茬的家伙,陆尚等人得以进入内城,先将母亲借宿在一个朋友家中,再回到衙门报到,第一件事便是去找佥事王世德探听风声。
京营发动叛乱是毫无疑问的,但是锦衣卫有没有参与其中,陆尚还不得而知,作为一个总旗,想提前获悉上层机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尔等回来的正好,迅速出城,搜捕骆养性!”
“……”
有人想让骆养性死,但是骆养性已经溜之大吉了,这让王世德感到如梗在喉,完全无法向上面交代了。
新任锦衣卫指挥使是前同知吴孟明,他是不知此事的,更不了解其中的内情,因为这差事的金主是东厂督公方正化。
此事若是办砸了,王世德感到不但官位不保,连脑袋也可能会搬家,督公的意思便是太子的意思。
&nb
第160章: 抗菌药物
有人说钱能带来安全感,手里的钱越多,心里的安全感也就越强。
幺鸡就想说一句话——纯特么放的是狗臭屁!
老子这里有上千万两银子,可安全感的覆盖面积比钉子裤还小!
天天被人惦记着,互怼、暗杀、纵火、兵变,就差一颗陨石从天而降把本宫给实锤了!
莫说自己尚未成年,就算成年了,那帮人也会继续如此行事。
否则,正德老大爷与天启坦克大爷,也不会犹如逗芘般的急速挂掉了……
原本还想向京城的商贾收点税费,这下全让京营那群傻缺给搅和了。
不光没法伸手要钱了,还要从兜里掏钱去扶贫,这种事想想都会抑郁!
要是反过来想,京营编有战兵两万四千人,杂役一万六千人,战兵每人抚恤金二百两银子,杂役每人抚恤一百两,总计六百四十万两,减半也要三百多万两之巨。
让他们都去死的话,譬如在战场上被辫子直接ko,自己仍然要照单全收。
现在被他们瞎折腾一番之后,这笔钱就全然不用自己拿了,没想到还有这个好处。
京营发动叛乱,就可以直接予以取缔其编制了,今后也无需发饷了。
不然仍旧每月须拨发近六两银子和十七万余石大米,年耗七十多万两银子以及两百万石大米。
加上兵器、战马、草料、弹药等方面的消耗,全部折算成银子的话,光是供养京营这些大爷,朝廷每年就要支出约六百万两银子。
光是砸钱也就罢了,像关宁军那样的,多少也能顶点用,起码能在山海关那边抵挡一阵子。
但对于三大营而言,朝廷下拨的巨款在他们身上完全得不到任何回报,只会产生一年比一年糜烂的结果,犹如身体上的烂肉。
对于这场兵变以及随后的惩处,某太子只能惮惮的评价——死的京营才是好的京营!
“殿下,所须将士均已整装待发,末将前来请命!”
周遇吉受太子之托,组织了两千多战斗人员,打算与黄得功麾下人马一道收复外城。
这里面有勇卫营五百余人、大汉将军七百余人、内厂太监两百余人、御马监士卒六百余人、锦衣卫约三百余人,总计约两千五百人左右。
黄得功此前上报,其已派副将宋纪指挥千余人从内城出击,力图消灭正在外城各处烧杀抢掠的贼兵。
不过幺鸡认为京营步卒数量庞大,仅凭千余人收复外城,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难免会变得举步维艰。
既然内城之围已被解除,某太子便让内厂提督太监李凤翔来负责皇城的安保工作,让周遇吉领兵前去助战。
“本宫在此静候佳音,预祝爱卿凯旋而归,切要注意自身安全!”
增加兵力之后,可以尽量减少己方的人员伤亡,毕竟勇卫营跟京营一样,死一个就少一个,但幺鸡是不希望这样的嫡系部队被消耗在平叛的事情里。
大汉将军平时就是摆拍用的,幺鸡也不打算让他们继续当衣服架子了,要是这次出师不利的话,以后就可以将其大规模裁撤了,继续养着也是浪费粮食。
“末将定然身先士卒,杀敌平叛,不辱圣明!”
周遇吉听到太子的叮嘱,心中感激不已,孙应元被那群曝徒打成重伤,至今还昏迷不醒,自己定要为其报仇雪恨。
这支部曲虽然成分复杂,难以协同指挥,不过好在敌人战力亦不算强悍,只要先行杀出声势,便可提振士气,余下之事可水到渠成了。
“好!出发吧!”
幺鸡也觉得没必要再多说什么了,临时拼凑起来的杂牌军虽然不怎么样,甚至可以说污七八糟,水的厉害,但很明显对面那群傻缺更是战五渣,连着这都打不过还能指望他们干点啥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此战过后,必然会产生数以千计的人员伤亡,在这个年代,只要伤口感染,哪怕服下中药都要用命来硬抗,抗不过去就得挂了,这也是古代战争人员战殁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想要减少因伤口感染而致死的情况发生,就要研发出对症的抗菌药才行,首选的就是磺胺与青霉素。
青霉素的抗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自诞生之日起便是主流抗菌药物,不但药效强大,而且覆盖面广。
天然青霉素可以通过人工培养来制造,先将产黄青霉菌在恒温状态下培养七至十天左右,再将生成物青霉菌孢子培养物培养24小时,然后将种子培养液培养七天,再进行萃取、脱色、蒸馏等步骤才能制得。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制造,最短也要半个月之后才能得到青霉素。
但也就是理论上的青霉素,由于无法实现无菌栽培,最后具体得到的是什么玩意就不得而知了。
幺鸡也不知道明代人要注射多大剂量的才好使,他们普遍没啥抗药性,打多了容易打死,打少了还不顶用,还得事先做临床实验才能确定下来。
还有土办法,相传在唐朝时裁缝会把橘子上生出的绿毛涂在被划破的手指上,用来帮助愈合伤口。
这绿毛就是展青霉素,一种对真菌和细菌都有杀伤能力的毒药,理论上说救人和杀人都在这货的一念之间。
幺鸡是不敢用长毛的橘子来救治己方的伤员的,估计除了少数运气好的,大部分人都得被橘子给“啪啪”了。
而且一旦此事传扬出去,普天之下,不论是庸医还是百姓,都可能用长毛的橘子治病,那自己就真是杀人于无形。
培养青霉素是今后的首要任务,但的的确确是赶不上眼下救治伤员的行动了,只能用磺胺姑且替代。
磺胺也是一种毒药,药效比青霉素弱不少,可由于古人抗药性不强,幺鸡认为磺胺也能起到比较好的抗菌效果。
制备磺胺也不需要无菌环境,由乙酰苯胺经氯磺化、胺化、水解、中和便可制得,需要乙酰苯胺、氯磺酸、液氨、液碱这些原料。
但要制得这些原料,幺鸡稍微一想,顿时感觉自己的脑袋都大了一圈……
制造乙酰苯胺需要苯胺和冰醋酸,制造苯胺需要硝酸跟苯反应生成硝基苯,加入氢气制得。
冰醋酸由乙酸制得,乙酸可由煤焦油通过氢氧化钙处理,然后将形成的乙酸钙用硫酸酸化得到。
然后是如何制得硝酸、硫酸、氢氧化钙……
光是制造乙酰苯胺,等幺鸡写完之后,又查了一遍,就需要至少十二个反应过程,这还只是造出来一种原料。
如果氯磺酸、液氨、液碱的制造过程都算上的话,要得到磺胺大概需要二十七个步骤。
只要其中的一个环节出现了差错,最后得到的东西就不知道是什么玩意了,跟无土栽培青霉素的结果是一样一样滴!
所以说,一两磺胺价值一两金子都不为过,因为制造过程太过繁琐了,又难以得到有效控制。
大明精通化学的人士屈指可数,土着科学家大多对物理和数学比较擅长。
幺鸡写完磺胺的制备过程,感觉自己都可以出一本关于化工方面的专业书了。
要是自己躬亲示范,全程监督磺胺的制备过程的话,不出一周时间,不是被累死就是被熏死了。
全让太监去做也不是不行,但这样一来
第161章: 牛肉拉面
“……臣定会竭尽所能阻截刘良佐!”
孙传庭不知太子所说的“很好”到底是何意,只能先行应承下来,再慢慢揣摩圣意。
“爱卿指挥三军奋战一夜,可否用过食物”
人家只会好几万人给老朱家忙活了一宿,啥也没表示就把人家给打发走了,实在是有点不近人情。
“启禀殿下,臣还未曾用过!”
孙传庭早就饿了,还等着出宫之后在内城找个小摊,吃点烧饼什么的来垫巴一下呢。
“那正好!爱卿就陪本宫一同用膳吧!”
于是幺鸡决定用老孙头当作第一只可爱的小白鼠,用他试试自己的独门秘笈菜肴。
本来早晨是要喝粥就咸菜的,吃大餐是没啥胃口,像什么皮蛋瘦肉粥之类的东西也是不错的选择。
但昨夜至今晨,先是后邸忙活,再是城外叛乱,很是耗费精力和体力,这对君臣都须要及时补充点营养,起码要能填饱肚子才行。
“臣遵旨!”
依这些天的经验来推测,太子所食之物,或多或少都来自仙界,虽然食材与用料与普通菜式及其相似,可最后做出来的味道却大不相同。
孙传庭认为即便是一道小菜,也可能内藏玄机,别有洞天,决计不可小觑,因为这可是从仙界游学归来的太子请吃。
“进朝,派人去瞧瞧后邸各处,还有谁没睡,打算用膳的都可以预先知会一声,大概半小时之后用膳!”
“奴婢这便遣人前去!”
杨进朝也饿了大半宿,太子不吃,他是绝对不敢先吃的,只要太子说要用膳了,那他们这些下人就有盼头了,等太子一家用完御膳,他们这些内侍和宫女便可以开饭了。
“国元,御厨们研究地怎么样了”
幺鸡对这道菜或者说是饭非常重视,因为以后还要拿这玩意去开店赚银子呢,一碗赚五个铜钱,一百万碗便是五百万铜钱,折合五千两银子。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拿来给自己当零花钱是够用了,弟弟妹妹有个嫁娶之类的事情,也能拿出去贴补一番,幸好直系的弟弟妹妹不多,不然还真不够分的。
“殿下,奴婢斗胆认为御厨们所制之物与殿下从仙界学来之面已有五分相像之处。”
在蓬草到货之后,掌管尚膳监的张国元昨天就开始让御厨们烧制蓬灰,为此还特别成立了一个汤面研究小组,由三个后邸最为擅长制作汤面的御厨组成。
昨天下午他们就按照太子所写的汤面制作方法,开始用蓬灰揉面,旁边还有负责记录的助手,将他们每个步骤,所用食材,使用剂量,都一一记下,以用来总结经验教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