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明末黑太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牛笔老道

    各地商贾少交或不交三税已成惯例和趋势,且与地方官员互相勾结,关系错综复杂,实难快速根除,没有雷霆手段加以扭转,本朝“复征三税”的做法可能重蹈万历朝之覆辙。

    至于太子用“皇庄”换金矿的事情,内阁和六部都同意了,洪承畴更不会加以评述,大量征召采掘金矿倒是一种不错的赈济方式。

    因为从金矿挖出来的就是金子,根本不需要担心销路,参与开采的百姓越多,对山栋地方的收益就越大,对朝廷的负担也就越轻,而且还能增加岁入,确系是一举两得的妙计。

    若是山栋与陕茜这两个严重受灾的地区,均能有条不紊地实施太子以工代赈政令的话,北方灾情对大明的影响起码会减弱一半左右,大部分灾珉有了活计就不会在想着造返了。

    事关数十乃至上百万人之生死,此事换成谁人来接受都将是无比棘手,可太子却能轻易化解,不得不说极有可能真是得到了仙界太祖高皇帝的点拨。

    如今即将南下剿寇,官军兵多将广,粮饷充足,计划周密,且是先发制人,若能一战而定,便得以永绝后患,彻底平定贻害大明多年之叛乱。

    剿寇之战在年底前结束,明年开春便可将十余万大军调往北方,全力应对频频入关劫掠的东虏贼寇,或可改变二十年来大明被动挨打的不利态势。

    “大蛤蟆”在缜密思索之时,幺鸡则在合计,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今天早朝不用上了,自己还可以睡懒觉,真是难得的忙里偷闲啊。

    坏消息是外城的战事远未结束,自己这懒觉可能还会被枪炮声惊扰,会睡得很不安逸。

    在黄得功与孙传庭的协助下,自己的小命算是保住了,睡不睡得好就是次要问题了,无关痛痒。

    还有一个更小的坏消息,明天应该是休息日,这下被京营渣渣们彻底搅和了。

    不但没法休息,还要让内侍们准备点实验器具,自己好着手炼制磺胺,顺便培养一下宇宙无敌的绿毛哈密瓜……

    等杨进朝将说地差不多了,洪承畴旋即拱手赞颂道:“殿下游学仙界,返蛔人间定可拯救万物苍生,免遭流寇东虏荼毒,保我大明江山社稷,真乃朝廷甚幸,万民之福也!”

    听了杨进朝那如梦似幻的“故事会”之后,洪承畴已对太子刮目相看了,真是人不可依年纪老少而作出定论。

    圣上与先帝执政多年,也未有如此惊人之举,反倒是太子监国三天便能去伪存真,惩奸除恶,让朝廷上下气象,使百万灾珉有所依靠,可谓英雄出少年。

    “爱卿过奖了,在仙界时,太祖皇爷爷命本宫转告两位爱卿!”

    装神弄鬼的时间到了,这才是能吊其胃口的好东西。

    “臣洪承畴孙传庭恭听太祖高皇帝圣谕!”

    不管是真是假都要当真的来听,两位重臣直接跪地叩首,尤其是太祖爷的口谕,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听到的。

    “太祖皇爷爷说两位爱卿都有治军统兵之才,扶大厦将倾之力,可比当年徐达、刘伯温,只要老实做人,踏实做事,便能安然终老。所得功名利禄自不用本宫赘述,平身吧。”

    本来还想说剿灭流寇就封你俩为伯爵,跟便宜姥爷之前的头衔是一个档次的,但能否尽快剿灭都两说,所以暂时也不用提这茬了,免得心里痒痒。

    “臣定谨记太祖高皇帝圣谕,克己奉公,洁身自好!”

    “臣定谨记太祖高皇帝圣谕,守正不阿,戒骄戒躁!”

    听起来,太祖高皇帝对自己的评价还可以,虽然没说优缺点,但所叮嘱的内容并无刻意批驳之意,做起来也并不困难,万一是真的,那今后便可以凭此为做人处事之信条了。

    装神十秒钟,弄鬼一辈子,幺鸡煞有介事地淡然说:“两位爱卿明白便好,本宫相信两位正气凛然,必能言行一致,平身吧。较于两位爱卿,有些人就不那么老实,更不踏实了,吃着皇粮,领着饷银,却在三心二意。太祖皇爷爷请军师刘伯温掐指测算过,若无本宫重蛔人间,我大明总兵有不少都是如此,看吧!”

    幺鸡将面前的两个信封推到桌前,方便二人来取,会意的洪承畴与孙传庭双手承托,小心翼翼地掏出信纸翻看,不禁大惊失色。

    刘基刘伯温当年号称“算无一失”,是太祖高皇帝身边的头号军师,帮助朱元璋成功北伐,建立了历史上一个自南向北,推番前朝统治,继而统一华夏的朝代。

    其测算之才华据说超过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堪比辅佐汉高祖称




第168章:奇葩总兵
    某太子相信得到器重的孙传庭是不会背叛自己的,给其留了很大面子的洪承畴一时半会也不会自立门户或者抱旁人的大腿,所以才给他们看二十个总兵最后的下场。

    在剧透之后,两大都帅便得以更加容易的驾驭大部分偷奸耍滑之徒,统军征战要知己知彼,指挥下属也要力争做到知根知底,否则很容易被这群二五仔总兵给卖了。

    明末很多将领的所作所为都与流寇无异,指挥部队劫掠百姓是司空见惯之事,杀良冒攻之人更是数不胜数。

    从南到北,剿寇总兵们的作战原则基本一致,几乎到了心照不宣的地步,贼兵若强则败逃,贼兵若弱则追赶,贼兵若败则邀功,贼兵若盛则投诚。

    以纵兵作恶的“匪寇将军”左良玉为最为典型的代俵,所部人马身为官军,却施流寇之行径,过往百姓无不憎恨。

    本人更是骄横张狂,有恩于他的侯恂督师都驾驭不住,钦差杨嗣昌抵达湖广战场之后曾九檄传之,喜好养寇自重的左良玉直接弃之不理。

    但说是军阀化都是抬举他们了,个人军事才华与政事作为均远远达不到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军阀的割据能力,所以也就从来没形成所谓的地方割据,得以长期存在。

    这些自私自利的总兵里也就是左良玉算是矬子里面拔大个了,在崇祯十七年于武昌拥兵数十万,号称百万,不过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左良玉死后,秘不发丧的左梦庚率大军顺江而下,企图一举夺取南明正权,自行登基称帝,却在铜陵遭遇黄得功阻击,被打得大败,随后便投降清军。

    一堆墙头草总兵里就出了这么一个奇葩,其他都是欺软怕硬的玩意,算是官军身份的流寇罢了。

    明末朝廷对财政收入失去控制之后,最为恶劣的结果便是对将领和部队失去了控制。

    卫所制被募兵制取代之后,一个最大的弊端便是在军饷吃紧时,各部将变成将领们的私有物品。

    私有化之后并非直接导致明军战斗力下降的主因,受戚继光完全控制的戚家军仍然能够南征北战,不论是对付倭寇还是檬古都能够所向披靡。

    其根源便是家丁化,将领用吃空饷与克扣士卒俸银的办法来供养少量精锐,将其变成嫡系家丁,这种本末倒置的治军方式使整个部队被一分为二。

    得到好处的家丁自然愿意为主将卖命打仗,而利益受损的普通士卒只能选择忍气吞声,日常训练敷衍了事,到了战场更不可能以命相搏。

    任何一支“二元化”的明军都不可能成为精锐之师,面对流寇或许还有胜算,一旦遭遇敢于硬碰硬的清军,绝大部分明军都将一触即溃。

    将领贪生怕死,士卒偷懒耍滑,将士之间更是离心离德,这样的部队面对清军是不可能打胜仗的,辽西诸部就是明显的例子,不打则已,一打就崩。

    幺鸡不想控制这些本就控制不了的将领,也不想收编这些烂到根子的部队,有那银子还不如让周遇吉重新招兵买马。

    让这些与朝廷貌合神离的部队都调到南方去围剿流寇,打赢还能为大明根除祸根,打输了也无所谓,这些将领本就死不足惜。

    如何用与如何用死他们,就是老孙头与老洪头的事情了,两张纸上写的清清楚楚。

    即便以后真出了反水的事情,某太子也不会背锅的,这锅今天就已经甩出去了……

    背锅

    不存在的!

    这辈子都不可能背锅了!

    本宫有钱又会装神弄鬼,怎么可能把锅自己背上

    来到大明,就是要证明儿子的甩锅能力要比老子强!

    甩得潇洒,甩得开心,甩得精彩,甩得刺激,甩得天花乱坠,甩得无以伦比!

    “此乃天机!本宫泄漏给两位爱卿已然是有伤天和了!还望两位爱卿切莫泄露!”

    幺鸡拿出一打纸,上面写着二十位总兵的履历,都是两大都帅各自麾下的将领。

    “臣遵旨,万不敢泄漏分毫!”

    “臣若泄密,定遭天打雷劈!”

    承诺发誓之后,洪承畴与孙传庭才恭恭敬敬地接过来,仔细端详着上面的内容。

    每个总兵只有一张履历,简要概述了今后数年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情。

    就是这区区数行文字,便看得两个半大老头心惊胆颤,错愕不已。

    洪承畴首先看到的便是左良玉那张简历,因为这逗芘比较特殊,某太子是最后写的,所以被放在了在最上面。

    左良玉今后五年的所作所为,几乎让洪承畴恨得咬牙切齿,深恶痛绝,身为朝廷大将,怎能作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

    前期剿寇时我行我素、不停号令也便罢了,到了后期,竟公然兴兵反叛,攻击朝廷,此厮到了地府,如何来面对列祖列宗

    “臣斗胆跟请殿下先行诛杀左良玉,谨防后患无穷!”

    左良玉品行如何,洪承畴素有耳闻,只是没想到数年之后居然开始祸害天下,刘伯温一生神机妙算,到了仙界辅佐太祖高皇帝,自然不会误测,对付此厮必须处之而后快。

    “爱卿不必如此心急,左良玉并不知晓爱卿已然知晓他的秘密,爱卿为何不将计就计呢左良玉即便是一只狼,爱卿用流寇作为鲜肉,不断对其诱惑,这只狼饿久了也会上钩的,等到用的差不多了,再……爱卿莫忘其子左梦庚!”

    对于左良玉这种人,并不需要光明正大的手段,用过河拆桥的办法来收拾卑鄙小人,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论剿寇成败与否,其他总兵或可免死,左良玉都不能留,因为这货对朝廷和百姓都危害太大,而且要把他儿子左梦庚也一并“啪啪”掉,父子俩都是名副其实的害群之马。

    “……臣遵旨!”

    既然太子不愿意临阵斩将,有伤士气,那便将计就计也好,洪承畴这下对左良玉有了新的认识,心里也有了令其卖命的计策,届时软硬兼施,不怕其不乖乖就范。

    左良玉下面是比他没好到哪去的刘泽清,作为江北四镇之一,没等清军南下就早已派人前去觐见了,最后因谋反罪而被凌迟处死算是罪有应得。

    “对于刘泽清……爱卿可以在开战之前将其枭首祭旗!他的一众从属,均要拆散部署到其他总兵那里,令其冲锋陷阵,如若不从,立即就地正法!”

    犹如饿狼的左良玉多少还有点用,怎么着也打过两次硬仗,差点阵斩张献忠,还顺便干掉了南阳的土匪杨田、侯驭民、郭三海等人。

    相比之下,怀私观望又睚眦必报的刘泽清便只会拥兵自重,自己过着纸醉金迷的日子,放纵手下大肆洗劫百姓,对朝廷真是一无是处。

    某太子要借洪承畴之手,来彻底消灭掉这支官版流寇武装,凡是不为朝廷出力的,从总兵到士卒都不应该存在,一个都不行。

    “……臣遵旨!”

    太子对左良玉还算是斩监候,正主多少还能活些日子。可对刘泽清则是立斩不赦,等这位总兵到了帅帐,便要令其人头落地,方可除之而后快。



第169章:进兵路线
    能收拾掉刘泽清,自然也能麻痹左良玉,对于这位“匪寇将军”,幺鸡也有对付他的办法:“爱卿率军兵至湖广与左良玉所部汇合,可先告其本宫谕令,封左良玉为‘荡寇将军’,赏银一万两,擢升其子左梦庚为副将,赏银五千两。原副将罗岱晋升为总兵,赏银五千两。按总兵衔,将左良玉所部人马一分为二!洪爱卿,罗岱为一员悍将,勇猛不亚于当年的曹文诏。若是罗岱所部兵力较弱,可将刘泽清乞降残部交予罗岱指挥,令残部士卒冲锋陷阵,若有怯战者,不论官职高低,一律就地正法!”

    既然罗岱骁勇善战,非常能打,那就没必要再听命于左良玉,良禽择木而栖,左良玉也不是什么“好玉”。

    跟着他只有两条路,要么跟着他造返,下场不会好到哪去。要么被他卖了,直接被坑死,原版的罗岱也是这么战殁的,某太子就不能让他给左良玉背锅了。

    原来的十个总兵,刘泽清即将被处决,将罗岱晋升为总兵,还能凑齐一个整数。

    左良玉怎么想那是他自己的事情,朝廷已经把他目前想得到的东西给他了!

    幺鸡不相信刘泽清被洪承畴给处理掉了,他的部下还能继续蹦达。

    刘泽清手下的那些将校士卒,愿意投降也可以,不愿意就直接送他们上西天!

    凡是投降的也不用送去半岛挖矿,还可以继续留在军中效力,跟随老洪头前往湖广去剿寇。

    杀敌照样能领赏银,但是敢后退半步,他们可以选择被后面督阵的砍脑袋或者砍掉腿。

    “……臣遵旨!”

    太子这招名义上加封赐银,实则分割部曲的方式真是狠毒,便是“捧杀”之策,洪承畴听了都感觉脊背冒凉风,太子如此憎恶左良玉,自己便要找个机会将其置于死地。

    此番南下,刘泽清是第一个,左良玉就是第二个,谁是第三个,只怕等到剿寇时便能看清楚了,太子已经有言在先,自己可先斩后奏,作战不利者,皆可杀无赦。

    “每月所支取的三十万两银子,除日常发放的月俸与购买粮草、补充弹药外,剩余部分皆可由爱卿自行安排,哪部作战得力,便可奖赏,数额自定,事后奏报给本宫即可。战殁抚恤一律按照一百两银子发放,家中可免五口全部赋税十年,凡贪墨抚恤银者,皆按谋反罪惩处。”

    两大都帅每人麾下至多也就六七万人,即便每个士卒的月俸从一两五钱提高到二两银子,刨去士兵俸禄与就近采购的补给,每月差不多能剩余三四万两以上。

    这笔钱某太子就不打算往回要了,干脆让两个老头拿出来奖励手下的有功之臣更好,毕竟没人会嫌手里的银子多,能不能领到这笔钱,那就要看各自的本事喽。

    “臣代众将士叩谢殿下宽宥!”

    洪承畴说完,孙传庭也跟着他跪地叩首,领兵打仗多年,两人感觉最困难的事情不是绞之不尽的流寇,而是口袋里捉襟见肘的银两。

    真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督军不觉银子少啊,要厉兵秣马就要大肆筹备,购买什么物件都要花钱,没钱便一筹莫展,寸步难行。

    每月这三十万两饷银,对他们来说不啻于久旱逢甘霖,只要银两能够按时支应,即便手下总兵心怀鬼胎,也能有的放矢,将流寇绞杀殆尽。
1...6465666768...4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