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召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秋风知了
象龙虽然暴烈,但也扛不住张辽这么蛮横直接的驯马方法,在张辽暴力控制下,不一会儿便老实了下来,打了个响鼻,示意认输了。
张辽嘿嘿一笑,骑着象龙又奔走了两圈,这才依依不舍的下马,又摸着马头欢喜的打量着。
象龙的头型高峻如削成,正是擎头如龙,两眶如鹰,高举而远望,耳如削竹,鼻广大而方,显得有力,口唇红而有光,如穴中看火。
好马,真是好马,张辽心中喜不自抑,这在后世可比千万级豪车哪。
他忍不住手贱的掰开象龙口唇,但见其中马齿洁白如玉,上齿如钩,下齿如锯。
噗!
象龙不满的打了个响鼻,嘴一张,就要去咬张辽掰它马唇的手。
张辽哈哈一笑,飞速撤了那只贱手,抱着马头,大声道:这辈子,你就跟着我张辽了,驰骋疆场,生死与共!
象龙马很有灵性,似乎听懂了张辽的话,一下子倒是老实了下来,用马头亲昵的蹭着张辽的脸,令一旁观看的众人啧啧称奇。
张辽牵着象龙马再也不松手,让田仪连带着配上一副好鞍,张辽才又去领了平津司马腰牌和符印,牵着象龙马,与吕布一道出了司徒府。
此时已近晌午,张辽望着天空那一轮烈日,心中如释重负。
其实他今日最想向董卓讨要的是一千二百匹战马,将他手下的新卒训练成一支精锐骑兵。
但他知道,现在是不能开这个口的,他和董卓的关系还十分脆弱,为自己讨要兵器战马,最多只会惹董卓反感,却不会带来杀身之祸,甚至还有可能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董卓的心理距离。
但若是为了属下士兵开口,恐怕就会引起董卓忌惮,误以为是邀买人心之举。
他身上此时有张召虎大大咧咧的性格存在,但原本张辽谨慎的性格也有很大影响,如今生死掌控在董卓手里,他冒不得险。
回想方才的一幕,张辽感慨良多,如果说早上吕布那一戟是对自己的武力压制,那么刚才在太尉府中,董卓对自己就是权势压制了。
看一旁吕布眼里一副向往的神色,显然也是热衷权利的。
前世,虽然也有权力压制,但无关性命,大不了撩挑子走人,但如今在这乱世却不同了,权势就代表着掌控你的生死。
武力!权势!
大丈夫不可手无缚鸡之力,亦不可一日无权!
张辽暗道,武力和权势一样都不能少,还是先跟着董卓混吧,只要有名正言顺领兵扩兵的名义,靠着董卓的粮草和兵器支持,练出一支精兵在手,那么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中,就有了依仗。
张辽此时心情颇是快活,离开太尉府两百步后,他飞身骑上了高大的象龙马,感受着象龙马身躯中蕴含的强大爆发力,他不由兴奋起来。
如今战马有了,黄龙钩镰刀不久也会打造好,自己总算没那么凄惨,不是一穷二白了,似乎比前世还要混的好。
不错,还算不错。
张辽心中也颇为自得,不过看着身旁吕布手持方天画戟,飞身跨上同样雄骏的赤兔马,他心中一动,嘿声道:奉先,不如我用象龙换你赤兔马骑两天如何?
吕布顿时警惕的看着张辽,作难道:这
张辽摇头道:奉先,你我乃是多年故交,何惜一匹战马
吕布突然惊呼一声:文远,为兄突然想起一事,还要去
话没说完,便驾的一声,一阵风吹过,吕布连同赤兔马转眼消失在大道上。
张辽看着风驰电掣绝尘而去的赤兔马,不由松了口气。
他也是嘴上说说,用象龙换赤兔,他此时还真有些不舍。
不过他这么一说,吕布应该有一段时间不敢见他了吧,他得趁机赶紧恶补武功,免得吕布三天两头来找他比试,那他可就悲剧了。
使了一个小花招吓走了吕布,张辽自得的骑着象龙,朝西园行去。
如今自己战马有了,兵器也有了着落,总算不是一穷二白了。而且职务也有了,算是暂时找了个靠山。
第十七章 何去何从
说起来还要感谢何进将自己派出去募兵,有了资本,否则要是留在雒阳,卷入董卓和丁原之争,说不定早已粉身碎骨了。
不过眼下,应该琢磨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了。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在这个权力至上人命贱如狗的乱世更是如此!
关键是怎么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实力和权势。在张辽想来,无非有几个因素,兵马人才地盘地位和名望。
如今自己跟着董卓,未必能获得什么好名声,真正能提升的还是兵马和官秩。而且董卓多半难以长久,自己对于未来的长远发展也必须考虑了。
无论如何,跟着吕布是没有前途的,将来是不是还像历史上原本的张辽一样投靠曹操混一辈子,或者更早一点向曹操靠拢?
实际上张辽对曹操的政治手段和远见谋略还是很佩服的,投靠曹操未必不是一条安安稳稳的路子,但他却想起后世一个评价,说是三国时代有三大狠人,董卓曹操和司马懿,而这三个狠人各有不同。
董卓的狠是外在的,张牙舞爪,让天下人皆知,让天下人皆畏惧。
曹操的狠是内在的,突如其来,一击必杀,当你知道他要对付你的时候,你已经没有机会了。
而司马懿的狠则是隐忍的,一般人永远不会知道,而他本人忍一辈子也就狠那么一次,但那一次却是可怕的。
不提司马懿那个小屁孩,如今估计也就十来岁,只说曹操。
如果是原本张辽稳重缜密的性格,在曹操手下混能落个好下场。但如今张辽却知道自己的性格,有点虎,好冲动,止不住就会闹出一些事,如果将来到了曹操麾下,很可能就像不知不觉得罪了这个枭雄,无声无息一刀咔嚓了自己。
相比较而言,董卓至少比曹操好对付一点,历史已经证明,王允加吕布就坑死了董卓,但这二人组合到了曹操手下怕是只有吃灰的份。
只是董卓本身也是个喜怒无常的家伙,也不能过于依赖,一切还要靠自己。
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在董卓麾下的这段时间,积蓄兵马,打出名声,这样在董卓失败后,自己才有可能乘势而起,独立成为一方诸侯,掌握权柄,自主生死,造福一方,如果能进一步把这将来的天下由三足圆鼎变为四足方鼎,与孙曹刘并列,那也不枉此生了。
至于更进一步统一天下,只要自己谋划得当,想方设法多收些谋士和猛将,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
当然,这些都是比较长远的打算,眼下,关东诸侯讨伐董卓在即,天下大乱将始,自己还是尽快积蓄实力,主要是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要实现这个目标,仅仅几个月的时间相对来说还是很紧张的。
好在还有几个月,只要自己先将手下兵马操练出雏形,到时候关东诸侯起兵,正好借此在战场上历练。正因为关东诸侯的兵马也是临时招募的郡兵和新兵,战斗力也不强,所以自己的兵马才有机会磨练。反之,若是对上董卓的精锐,自己恐怕根本没有磨砺兵马的余地就被一扫而光了。
总之,要想成为生死自主掌握权柄的一方诸侯,仍是任重而道远,眼下还是现在董卓手下积蓄实力和地位,路要一步步走。
张辽琢磨着,自己现在是平津司马,毫无疑问,下一步自然是去驻守小平津关了。
小平津关,作为曾经不甘平淡的张辽,脑子里自然对这个地方有所认识。
说到小平津关,就不得不提到雒阳的地形和雒阳八关。
雒阳城因位于洛水之北故名洛阳,又因汉属火德,刘秀定都洛阳后便将都城改为雒阳,而雒阳城连同周边河南尹地区是块盆地,西靠秦岭,东临嵩岳,南望伏牛山,北依王屋山,又据黄河之险,八面环山,五水绕城,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
中平元年,也就是六年前,黄巾乱起,灵帝任命河南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北军五校尉营屯驻都亭,以镇京师。何进可谓将雒阳的地形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他于雒阳四周设置了函谷伊阙广成大谷轘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道关口,置八关都尉,以统领八关军政事务,拱卫京都。
八关之中,函谷关在西,位于新安县,东指雒阳,西望长安,南临涧河,北依邙山,为八关之首,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关内是数十里狭窄的谷道,可谓易守难攻。
伊阙关在南,位于龙门山和香山的阙口,两山夹峙,伊河穿流其中,是雒阳南下荆襄北上的必经之道。
广成关在南,其东北有长虫山白云山盘龙山,西南有大马山大虎岭,附近有广成泽,也是两山夹一川地势,自古是通往汝颖的要塞。
太谷关在南,位于嵩山与龙门山间的峪谷,可埋伏重兵,断绝南北交通,为历代兵争将夺的古战场。
轩辕关在东南,位于太室山和少室山之间,道路险隘,有弯道十二,回环盘旋,将去复还,为雒阳通往许陈的捷径要冲。
旋门关在正东,位于地势高峻的成皋之前,北瞰黄河,南临深涧,只有一条狭窄曲折的通道贯穿东西,极是易守难攻,为京师雒阳东面的第一关。也是赫赫有名的虎牢关。
雒阳八关之中,孟津关和小平津关均在雒阳城北面的邙山北麓黄河南岸,是依据两个大渡口而建,与河内郡隔河相望。
张辽从河北募兵回来时,就是从小平津关返回的雒阳。
小平津关与雒阳城之间隔着绵延邙山,此时袁绍曹大等人刚逃离雒阳,距离关东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应该还有几个月,正好能在小平津清净一段时间,好好练一练武艺,先将那华雄吊打一番,出了胸中恶气,再驰骋沙场,与天下英雄一争长短,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第十八章 风物
张辽一边想着,骑着象龙不知不觉出了雒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开阳门继续向南路过太学门前四十六块石碑林,碑林前停了不少车马,很多文士儒生都在此滞留。
张辽也停下来看了一番,这四十六块石碑每块高一丈许,宽四尺,颇为壮观,而内涵则更为丰富,刻的是赫赫有名的熹平石经,也是最标准的官方儒学经典。
熹平石经是汉灵帝熹平四年,也就是大约十五年前,时任议郎的蔡邕有感于经籍距圣人著述的时间久远,文字错误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便是在考试时也因为所学经文的差异造成不少纷争,于是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奏请正定《六经的文字。
灵帝批准后,蔡邕以隶书将《书《诗《礼《易《春秋和《公羊传《论语儒家七经写在碑上,让人刻录,共历时九年而成,刻好立在太学门外,成为儒家一大圣地。
在太学前稍作滞留后,张辽继续南行,他一路上经过的地方,都是紧邻雒阳城的繁华区域,居住的都是富户豪强,大街夹小巷,人来人往。
雒阳作为大汉最繁华的城市,金市和马市是东西两市,而张辽现在走的这一段算是后来发展出来的南市了,虽然没有金市和马市那么喧闹,但仍然有不少酒肆馆舍货铺,甚至还有一家章台。
所谓章台,就是青楼,汉代青楼产业还没有唐宋时期那般兴盛,而且此时还没有青楼这个说法,因前汉长安城有章台街,是青楼集中之处,所以时人便以章台称呼烟花场所。
而且汉代青楼多以歌姬为主,明目张胆从事皮肉生意的并不多,到了后汉,定都雒阳,儒学盛行,青楼更是大大减少了。
不过无论前世还是今世,无论张召虎还是张辽,都没有去过青楼,所以路过时,张辽很是好奇,眼睛偷偷瞥了瞥,啥也没看清,更没胆量进去了。
暗自腹诽了自己一句,张辽继续沿着大街信马由缰。
到了一处酒肆,张辽觉得有些饿,将象龙交给酒肆喂食,自己则进了楼中。
进了酒肆,早有酒保笑着迎上来,招呼张辽坐下,张辽看着墙上挂着的木牌菜谱,当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狗肉的菜谱,足有十多个。
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站不稳,汉代自高祖刘邦以降,最喜欢吃的就是狗肉,市井豪杰多是屠狗之辈,狗肉是主要肉食之一,所以狗狗生在这个时代真的很悲剧。
张辽瞥了眼菜谱,打头的就是五香狗肉干狗巾羹狗苦羹炙狗肋炙犬肝不过他对狗肉无爱,便挑着点了几个菜。
待饭菜上来,看到那些粗糙的饭菜,张辽皱眉尝了两口,顿时没了胃口,哀嚎道:苍天啊,大地啊,皇天后土在上,这是给狗吃的么?
他从张辽原本的记忆中,也了解了汉代的饮食情况,着实不怎么样,看来以后日子不好过了。
汉代食物还没有后世那般充裕,寻常百姓家每日只吃两餐,只有王侯贵族才能日吃三餐,要想随时随地吃零食,加餐饭,难啊。
张辽很是不习惯,而且汉代的食物蔬菜种类也很贫乏,西红柿土豆青椒红薯洋葱辣椒玉米胡萝卜菠菜生菜这些全部没有!
常吃的就是葵菜韭菜薤油菜萝卜小白菜以及葱姜蒜,又以葵为主,韭菜次之,那首诗中的青青园中葵说的就是冬葵,而不是向日葵。主食基本就是由粟麦稻做成的饭,行军干粮就是把煮好的饭放太阳下晒干后携带,或者是炒豆子,配着豆豉酱,很是悲催。
肉食范围倒是很广,不仅食用家禽家畜,还大量猎取雁鹤等野生动物,牛羊猪鹿兔鹤雁鸡鸭鱼都吃,但主要还是以羊肉猪肉鸡肉和狗肉为主,而且都是妥妥的奢侈品,只有贵族和老人才吃肉,猪肉的价格十倍于狗肉,寻常人根本吃不起。肉的做法倒是不少,有羹炙濯蒸脍脯腊醢等,还有生鱼片,很是盛行,可惜都不合张辽的胃口,要知道,张辽在后世也是出了名的嘴刁。
唯一让他喜极落泪的就是居然见到了豆腐,张辽当即满满的吃了一盘豆腐,喝了点酒,度数不高,甜甜的,口感比那种高浓度白酒要好多了。
张辽本来的酒量不错,前世号称千杯不醉酒中霸,但他此时喝了不过一壶,眼睛便有些迷离了。
此时已近深秋,张辽看着窗外落叶飘零,又看着四面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陌生的衣着,嘴里喃喃的念叨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搞定了董卓,自己也算真正在这个世上站住脚,活下来了。
张辽只觉得那一世离自己越来越远,葛老头,历史女神,经常骂他的领导,从未见过的父母,一个个都远去了,那些钢筋水泥也渐渐模糊,成为记忆沉淀起来。
人生哪,人生张辽喝完了一壶又要了一壶。不过好在他的性格向来有些大路,莫名的愁绪来的快,去的也快,几壶浊酒下肚,全当是在奈何桥上走了一遭,没有喝那碗孟婆汤。
告别了往昔,重新开始人生,战场官场,还有期待中的乱世红颜,他要学着去适应这个时代的规则,或者说是霸气的去颠覆这个时代的规则!
直到微醺,张辽才仰天大笑着出了酒肆,出门时,微醉的他一时兴起,给象龙也灌了两壶酒,看象龙欢喜的样子,不由大笑。
上了这一次酒肆,他囊中金钱便已消耗的七七八八,一边心中腹诽着董卓居然没给他赏点金钱什么的,一边骑着同样醉酒兴奋的象龙,一路向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