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哦……

    孙大发是何须人虽然没有读过多少书,但脑子转起来那也是一点都不含糊,多年的人情世故历练,简直就是个人精。

    “明白了……只是,王大人,此事……合适吗”,其他人还是有些顾虑的。

    仲逸的不按套路出牌、连连‘一鸣惊人’,足以吓住所有人。

    “不不不,这位仲大人可不是一般能上钩的鱼,他不仅银子大方,做事也颇有‘狭义心肠’,自然不能简单用老套的法子”。

    王核微微摇头道:“男女那点事儿,只是一方面,我们还要其他的手段,如同郎中用药嘛,多几味才行、药劲儿猛烈些”。

    众人瞪大眼睛:请王大人快说,我们都听你的。

    “做买卖的人,那有不爱银子的若是不爱银子,又何必要开店铺”。

    王核对自己此时的状态极为满意,俨然是所有人的主心骨:“这位仲大人的胃口很大,你们也要做好准备,不要吝啬啊”。

    ‘多少’,孙大




第645章 识货不?
    时节过了中秋,天气逐渐变冷,尤其早晚,是要加件衣物了。

    盐课提举司逐渐‘正规’,以仲逸向来主张‘举重若轻’的风格,只要衙役们找到各自合适的位置,知道该干什么,那么他这个提举大人也就轻松了许多。

    大家的事儿,都忙起来就好。

    后花园收拾的不错,尤其午后阳光洒下,还是一个很惬意的地方。作为仲逸的大夫人,这里将是仲姝经常光顾之地:既干净、又安静,很不错。

    要说最忙的还是仲逸最忠实的跟班程默,除负责仲逸‘安危’外,他要忙着向衙门里各等衙役、甚至一些官吏解释、解释仲大人的不拘一格、不按套路出牌。

    传言、流言在刚传出来时,最主要的还是在‘源头’适当的给予把握和引导,如此一来,大家就会顺着既定的方向继续传下去。

    尽管或许越传越离谱,但毕竟有一个大大体的方向。

    别的不说,仅是仲逸如此大手笔花一万两银子用于修葺衙门、奖励衙役、贴补灶户一事,若是没有程默的各种解释,定会引起其他人的各种猜忌:一个从五品的提举,哪来这么多的银子

    程默只是简单的说了几句,立刻让众人豁然开朗:这就是仲大人用自己银子做的,而且,在京城时,仲大人就这么做了。

    这个跟班,简直太称职了。

    “仲大哥,肖大可虽说是一个库副使,但毕竟无品无阶的,你身为提举大人,就不必去了吧”.

    这日上午,程默再次来找仲逸,说的是关于库副使肖大可的事儿。

    经过一番调查,仲逸终于明白一点:肖大可顶多算对自己来盐课衙门的举措比较认同,但认同并不完全等同于支持,更谈不上那种意义上的——信任。

    他这是在观察,也未尝不可。

    而这种观望,往往也就是确定是否足以可信的一个过程。

    作为衙门的一员,肖大可同样不能避免一点:他也要看这位新来的提举仲大人,与在当地盘踞多年的同提举王大人之间,博弈到底能到什么程度

    这也是所有关注盐课衙门争端之人共同关切的。

    仲逸向程默吩咐道:“去,还是要去的,只是我们要尽量做得像一点,大可是一个很要面子的人,让他察觉到了,反而不好”。

    程默立刻去备马,他的态度向来都是:意见可以向仲大人提,一旦被否决,还得要立刻去办。

    衙门中有数名衙役,皆是一等,他们被安排到仲逸身边作为‘近侍’,主要负责保护仲逸,并在第一时间内完成他的差遣。

    这些人是由吏目蔡一书选拔,并经仲逸同意的,算是令人艳羡的差事。

    “仲大人,听说你要外出,请问除程大哥外,还带几名随从”。

    一名衙役向仲逸说道:“敢问仲大人要去那里我们也好提前做准备”。

    仲逸摆摆手:你们就在这里呆着,本官带着程默,随便走走就行。

    来到提举司后,仲逸渐渐喜欢上布衣出行,这里不比京城:规矩少了许多,拘束少了许多,地方小了许多,自然也就洒脱了许多、随意了许多。

    此处没有多少他认识的人,倒是可以做做‘微服私访’的事儿。

    街上行人不多,仲逸也并不着急赶路,干脆让程默牵着马儿,两人慢慢闲逛起来。

    “走走看看,上好的新茶”。

    “瓷器大全喽,千万不要错过……”。

    大街上,此刻卖东西的比买东西的多,像仲逸这种‘闲来无事’之人,倒是很受大家欢迎。

    人还没到小摊前,就有人凑了上来:这位公子,玉石要不要

    作为曾经若一当铺‘少东家’,仲逸对这些玉器、瓷器、字画,连同宝石、砚台、玛瑙翡翠等,兴趣皆是有增无减。

    这些都是相当耗银子的东西啊。

    “你这块玉石,从何而来”。

    仲逸停下了脚步,目光渐渐的落在对方手中那块玉石上。

    “这位公子相貌堂堂,一看就是大户出身,既是懂行的,小的也就不妨直说,这是小的祖上传下来的,好几辈了”。

    那人用布巾仔细的擦拭两下,一脸的笑意说道。

    之前在若一当铺时,老姜头就曾说过:但凡卖东西之人,只要说是祖上流传下来的东西,往往大多是不可信的。

    既然是祖上留下的,岂能随随便便就卖若是这样的话,用不了几天就会倾家荡产,那里还有那名多可卖的东西

    再看看这人的举止,分明就是经常混迹于这种地方的,游走于大街小巷,倒腾起东西,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流动小贩。

    “你这个卖多少银子实话告诉你,我家公子可是行家,不入眼的东西……就趁早拉到吧”。

    程默虽不懂玉,但他之前是见过的:用见过的东西来衡量眼前的东西,进而做出判断,这是他惯用的思路。

    “既然公子喜欢,就给五百两吧”,那人笑道:“小的还没开张呢,咱两也是有缘,公子就不要犹豫了,就这东西,绝对不会后悔的”。

    五百两

    程默简直要笑了:“就你这么个破东西,竟然开五百两,你干脆抢去算了”。

    仲逸不再言语,很配合的朝前走去。

    这时,不知从何处窜出几个人来,都是大体相似的面孔,手里也都是大大小小的玉石。

    “被盯上了”。

    程默低声向仲逸道:“仲大人,这些人看似不简单啊,我们只才问了一句,他们就一窝蜂的全来了,要不要回衙门叫几个弟兄来”。

    仲逸鄙视道:“看那点出息,这不有你吗这都害怕了”。

    听了这话,程默立刻不干了,他快速上前,挡在了前面:“都滚一边去,就你们那些破玉,岂能入得了我家公子的眼”。

    之前早就说过:我可是练过的,而且是神乎其伸的刀法。

    暂时陷入僵局,为首的小贩眉头紧皱,不由四下打量一番,眼睛再次从仲逸身上扫过。

    一番搜肠刮肚,众小贩打算着尽快整来一套说辞,设法留住这位眼前的大主顾。

    程默早已不耐烦,但他见仲逸似乎还有些许兴趣,便想着尽快买下一块,之后再去办正事儿。

    “这位公子,你看这样行吧,看你也不是一个俗物能入眼的人,但太好的东西,我们也不能带在身上……”。

    那人犹豫了半天,终于说出了他的想法:‘要不公子随小的去一个地方,那里东西全、质地好,保证有您满意的’。

    程默断然否决:“当我们是什么人了专门倒腾玉石的还去一个地方,你们这么多人,找个没人的院落,想干什么打劫吗”。

    仲逸也点点头,似乎很赞同程默的说法。

    那兜售玉石之人立刻围了上来,却一脸笑意道:“这位小哥说笑了,我们都是做正经买卖的,怎么会弄出个打劫的事儿来呢就是有那个心,也没有那个胆啊”。

    其中一人指着前面的一条小巷:“就是那条巷子,穿过去右拐就到了”。

    “确有好的若是再拿次品来说事,本公子可真要开口骂人啦”。

    仲逸竟然来了这么一句,让身后的程默有几分意外:仲大人,还会这样的语气

    见众人已经走出了些距离,程默使劲牵着两匹马,不由侧脸向一旁的茶叶小贩问了一句:“大哥,这些人经常在这一带出现吗”。



第646章 英雄救美?
    “掌柜的,就二百两吧,不能再多了”。

    端详一番,仲逸放下玉石,顺着木椅靠被,淡淡的说了一句:盒子不错、配饰也不错,就是玉石品质差了点,真有人下手,倒有点‘买椟还珠’的意思。

    老者急忙弯腰致谢:“公子莫怪,老朽只是看看公子是否为真正喜玉之人,你有所不知,这玉是通人性的,若是落到一个不懂欣赏的人手中,也白白糟塌东西不是”。

    这话说的,若是不被看出,是不是就要丢掉一千两银子了

    “公子请用茶,这一泡刚好”,老者亲自奉上茶水,缓缓退了出去。

    仲逸望着院中忙乎的程默,心中不由笑道:“这小子,还真把这些人当贼人了”。

    “来呀,那谁,给外边我那随从也倒杯茶水”,仲逸向门外的伙计喊了一声,立刻有人上前。

    ‘我不渴,先放哪儿吧’。

    程默暗暗道:“若是茶里放了慢性蒙汗药,那可如何是好”。

    对一个久在‘江湖’的来说,出门在外,时时、处处都是江湖。

    片刻的功夫,老者终于来到桌前,手里端着一个木盒,见到仲逸便向一旁的伙计吩咐道:“你们先下去,不叫你们,谁也别进来”。

    仲逸端起茶杯,淡淡的望着眼前的盒子:此物做工与之前的有一拼,依旧很精致的样子。

    “弥勒佛,又叫大肚弥勒、弥勒菩萨,每个部位的比例恰到好处,还有这底座,都是一体的,为此,不惜打掉多余的石料”。

    老者毕恭毕敬道:“王公子,劳你入眼,看看这品质如何”。

    二人对视时,那老者立刻将目光移开,仲逸淡淡一笑,将玉接到手中。

    做工不错,拿到手中,仲逸立刻感觉到那种温润,白色的光泽均匀而又自然、细腻,状如凝脂。

    是上好的羊脂玉、和田玉中的优品。

    弥勒佛寓意‘量大福大’,意在做人的包容。

    其最为明显的‘大肚和笑容’是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再看看底座,确为一整块玉石打造,只是底座外镶有一个黄金、宝石相间的配饰,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品相。

    “掌柜的想要个什么价钱尽管开口便是”。

    仲逸将玉石还给对方,轻描淡写道:“质地不错,羊脂玉配上这样的雕磨工艺,再有黄金宝石配饰,这才是真正的好搭配”。

    老者连连点头,却不急于说价钱:“银子暂且不说,玉石讲究个缘分,更何况这是一块玉佛相呢……”。

    这就有点意思了,明明是卖东西的,先是拿出个赝品来,后来拿出真东西,却又不急于讲价钱,这做的哪门子买卖

    “掌柜的说笑,佛相是不假,但虔诚不在嘴上,而是在心中。本公子是来你这里买玉的,不是来找缘分的”。

    仲逸说道:“开个价钱,如果能成交的话便罢,否则,本公子这便告辞”。

    见仲逸已起身,老者急忙说道:“公子莫急,既然如此,老头我也就开口了:这东西说个一千五百两,没有太大出入吧”。

    一千五百两

    说句实话,东西是不错,但这个价钱也确实贵了点。

    再商言商,若是要放到抗倭时,那一万两该掏也得掏,绝不会犹豫,但具体到这里,该搞的价钱,还是要讲一讲的。

    “东西不错,但本公子最多可以出到一千一百两”。

    仲逸笑道:“若是不行的话,谢谢这杯热茶了,确实不错”。

    降了四百两,老者似乎有些拿不定主意,不由的朝门外望望,有些急促的样子。

    院中,阳光明媚,十分的安静,有些懒懒的午觉睡意。

    程默忙完他的‘正事’,懒懒的坐在一块石板上,一旁放着的茶水,他依旧没有动一下。

    接连随仲逸外出京城,尤其对付北虏南寇,养成了一个‘行走在路上’的习惯。

    马背上有早已备好的干粮、水壶,都是仲姝让陶雯儿提前备的,那怕是客栈、酒楼,也没有它吃起来有味儿。

    一阵断断续续的‘呜呜’哭声时有传来,起初程默没有在意,后来声音越来越大,听的真切。

    ‘掌柜的,玉石的事儿,暂先放到一边,外边的哭声是怎么回事’。

    连屋内的仲逸都听到了声响,程默已寻声而去。

    声音是从西侧的一间偏房里传来的,由小变高,渐渐明朗起来。

    “放开那个女子”。

    程默推开屋门,却见一名男子正准备动手,一把木椅之上,坐着一个战战兢兢的女子,蓬头垢面的。

    木椅上缠了一圈绳子,虽不是五花大绑,但要挣脱的话,凭个弱女子的气力,还是有些不太现实。

    ‘你他么是干什么的少来这里管闲事’。

    见门被打开,那两名男子立刻走上前来,一脸的凶相。
1...228229230231232...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