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程默早已忍无可忍,上去就是一顿暴打,很解气的那种。

    当仲逸在掌柜的陪同下来到院外的小屋时,那两名男子已躺在地上,一个捂着脸,一个抱着肚子,似乎都要抽搐起来。

    “掌柜的,看来不仅你的玉石有赝品,这院中竟敢私设公堂”。

    才一开口,仲逸这才觉得似乎说的有些过了,这里毕竟不是衙门,他也没有着官服。

    那掌柜老者急忙上前解释道:“这位公子想必是误会了,小民怎么敢私设公堂呢她是这么回事……”。

    一个伙计搬来木椅,示意仲逸入座,他在一旁娓娓道来。

    话说这名女子名叫刘妙妙,是当地一个叫陈村的人,那日随她的叔父来这里买玉石,结果她不慎将一块上好的和田玉打碎,事情也就发生了。

    后来掌柜的提出让她叔父赔偿,四百两银子的东西,结果那号称‘叔父’的人说是回家取银子,结果再也没有踪影。

    报官后再一查,陈村根本就没有这个人,而所谓‘叔父之尊’也就那么回事,就是个骗子。

    所谓冤有头债有主,掌柜的无故损失一块白玉,自然不会甘心,多次与刘家交涉,但就是拿不出来。

    后来决定将刘妙妙留在这里,专门做些端茶倒水、打扫桌椅的活儿,用以抵账。

    当时说的是为期两年,之后双方两清,谁也不纠缠谁。

    说是这么说的,当时刘妙妙也是同意的,衙门也就按双方的意见,案子也就这么结了。

    谁知过了一段时间,刘妙妙突然提出:不愿在这里继续干下去,她也是被人的骗的:那个叫‘叔父’的男子给了她一两银子,说是陪他去做一趟买卖就行。

    都是在大街上遇到的,听那人口音也确是本地人,看上去也算面善,刘妙妙就这么答应下来,结果却被人骗。

    刘妙妙不干,这里掌柜的当然不会同意,当时说好的衙门的人都看到了,这都是白纸黑字有证据的。

    就此有了争议,进而生出眼前的这些事端来。

    ‘这位公子,小店这点丑事让你见笑,不过请公子千万不要出去乱说,我们真没有对妙妙姑娘有任何过分举动’。

    掌柜的向仲逸保证:“伙计们这么做,也无非就是害怕她跑了,再无其他想法”。

    仲逸




第647章 请神医
    乡间小道、空气不错,是个游玩的好去处。

    只是地里劳作之人无暇顾及,忙秋收、忙一年的生计才是根本。

    单人单骑,仲逸不紧不慢走在花草林间,按照仲姝提前为他备好的图纸,那个村庄似乎也不难找,只因初来的缘故,更多是边走边看的状态。

    乡间晚秋早,林间问声好。农夫指山路、就在正前方。

    当仲逸来到这个村庄时,村民们大多还正在地里劳作,留守家中的大多为老人妇孺,十分的安静。

    肖大可祖籍就在这里,世代居住有些年头了,如今家中有老母亲、兄嫂。

    肖大可在家排行最小,也是最孝顺的一个,只因他的老娘身体不好,常年卧病在床,平日里大多是大可的两个嫂嫂伺候着,而大多花销都是大可负责。

    老人年纪倒也没那么高,所以大可一家全力以赴医治,两个兄长也还算孝顺,与嫂嫂们的日子也勉强能过得下去。

    ‘谁要是能治好我娘的病,我肖大可就是做牛做马也愿意,空口无凭、立字为证’,这是肖大可经常说的一句话。

    怎么说也是盐课提举司的库副使,肖大可连这样的话都说出来了,足见其内心频临崩溃。

    母子连心,想让老人安康度过晚年,这是人之常情,没有什么可说的。

    奈何当地郎中医术有限、老人患疾可谓疑难杂症,大理当地名医好药用了不少,就是不见好。

    据此,这也成了大可一家最头疼的一件事。

    仲逸得知这个消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日肖大可早早离开衙门,一问其他衙役才说出了此事的缘由。

    身为盐课提举司的提举,仲逸理应多多了解下属之事。

    一家还算不错的农家院落,收拾的干干净净,除了摆设有点少外,居家过日子的感觉还是颇为浓厚的。

    得知仲逸的身份后,肖大可的两位嫂嫂立刻热情接待了他,她们的男人还在地里干活,得要晚饭时分才能回来。

    想必如此年轻,又不按套路出牌的仲大人,在很多衙役家户中,早已‘家喻户晓’。

    “仲大人,你真是个好官啊,这么多年来,盐课提举司的,除了与大可交好的一些兄弟外,就没有那位大人来过我们家,大可,苦啊……”。

    说话的是肖大可的大嫂,看她一身朴素的衣衫和粗糙的双手,足见她平日里的操劳颇多。

    大可身为盐课提举司的库副使,经常向老人讲述衙门里发生的事儿,仲逸这位新来的提举大人,自然早就说给家人听了。

    她的二嫂更是如此,明显的农家妇人。

    肖大可的兄弟各有各的忙活,平日里伺候老人的事情自然也就落在了她们二人身上,这一点着实不易。

    老人是单独居住一间房屋,收拾的还算不错,光线很充足,子女们用心之深、用心之细。

    孝顺不一定就大鱼大肉、锦衣玉食,关键在于一片真心。

    肖家兄弟这样做,让仲逸感到颇为欣慰。

    或许也正是因为此,老人才能这么多年活了下来,否则,身体早就被拖垮了。

    “你是……我们大可在衙门里的大人我们大可是不是闯什么祸了他可是个很老实的孩子,大人……”。

    在二位儿媳的搀扶和解释下,老人缓缓靠在被套上,大体弄清了仲逸的身份。

    仲逸有些吃惊,有人的意识还算清楚,既能很快理解自己的身份,还不忘惦记着自己的小儿子。

    “娘,不是大可在衙门惹事了,是这位提举仲大人听说你身体不好,专程来看你来了”。

    一位妇人解释道:“仲大人说了:为免惊扰四邻,他没有带衙役,也未着官服,就一人骑行而来,这是仲大人对我们大可的厚爱啊”。

    老人听后连连点头:“哦,原来是这么回事啊,这位年轻的仲大人真是好人啊,大可能跟着这样的提举大人,真是福分啊,要好好干,不能坏了衙门的规矩”。

    仲逸毕恭毕敬的听着,生怕多说一句就会打断老人的思路。

    家教,是一个人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教育。

    之后便是老人的‘絮絮叨叨’:“听大可早就说过……好多次了;这盐课提举司的提举大人是……从五品,怎么这位仲大人如此年轻……嗯,年轻……还是个娃娃……”。

    “娘,你说什么呢这是提举大人,不敢……”,一旁的妇人急忙劝道。

    仲逸连连摆手:“不妨事、不妨事,老人若是想说话就说吧,有人陪着说话对身体好……”。

    来此之前,仲逸早已备好笔墨纸砚,大可家几乎不用这些东西,二位夫人几乎也帮不上什么忙,只是默默的收拾出来一张桌子。

    “大娘,你说说看,平时都有什么症状”。

    仲逸摊开纸墨、开始记录起来。

    ‘这位仲大人,还会看病啊真是了不得……不过啊……我这病吧,也就没有什么治了,若是能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倒也给孩子省心了’。

    老人开始自言自语起来,有些能听清,有些便无法听清,时不时的打个瞌睡,看上去有些困乏。

    仲逸只得示意两位妇人协助,尽快让老人将病情说完……

    出了老人的房间,仲逸将当地郎中之前开的药方再誊写一遍,同时将每次把脉、用药后的情况一一记录。

    一旁的两位妇人说的非常细致,直到最后才微微问了一句:不知仲大人是否认识什么名医

    仲逸收起纸笔,郑重其事的说了一句:“在京城时,本官倒是认识一位太医,他的名字叫——李时珍”。

    两位妇人对视一眼,惊的目瞪口呆,良久站在原地不动。

    ‘娘,你的病这次一定能医好了……’。

    还是二媳妇反应快,急忙跑向老人房间,一个天大的喜讯。

    见二人缓过神来,仲逸安慰道:“所谓对症下药才是关键所在,李太医如今不在身边,没有亲自把过脉,本官只能将这些症状、连同用药情况记录下来,到时看他还有什么安排”。

    一个农家妇人,若非因肖大可在盐课衙门的话,她们根本就不会知道什么什么一品、二品的。家有老人卧病在床,多年打听名医良方,对这方面极为关注。

    李时珍的大名,对于他们来说,显然比内阁首辅更为‘如雷贯耳’。

    肖大可曾说过‘仲大人是从京城翰林院来的,就在万岁身边当差,相当了不得’,原本以为只是听听而言,没想到这次真的成真了。

    堂堂的李大医,仲大人竟能如此轻松攀上交情,在二位妇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

    ‘仲大人……寒舍粗菜淡饭,你务必要用些饭菜再走……’,一位妇人望着院中叽叽喳喳的老母鸡,开始准备着饭菜。

    仲逸微微一怔,这才想起似乎忘掉了一件事。

    “哦,对了,这是五百两银子,若是不够的话,回头让大可向本官随从程默说一声便是”。

    仲逸将银票放下,二位妇人连连推辞,死活不敢接受。

    提举司的仲大人能亲自过问老人病情,还帮忙找的李太医,怎么能让他再颇费呢

    仲逸只是说了一句:“回头告诉大可:让他在衙门好好干就行,其他的就不要操心了”。

    离开村庄后,仲逸直奔盐课提举司衙门,不大会儿的功夫便见到了前面的两个人影。

    &n



第648章 神医的力量
    午后阳光洒下,盐课衙门大院中显得十分安静,时有衙役们路过,院落打扫的一尘不染,倒是多了几分别样的生机。

    刘妙妙终于‘如愿以偿’:就在仲逸回到衙门次日,她果真带着家人找到盐课衙门。

    得知事情经过后,刘妙妙的爹娘也同意了她的请求:既然仲大人有救命之恩,那便是要报恩的。

    孩子还小,留在这里做些杂活儿,也刚好适合,在堂堂的盐课衙门,也没有什么不放心的。

    仲逸让程默多方打听核实:那日随刘妙妙一起来衙门的,确实是陈村人,皆是她的亲人。

    林妙妙便留在了盐课提举司衙门,专门做起了打扫房间、收拾桌椅的杂务。不过端茶倒水、洗衣做饭的事儿不归她管。

    按照之前‘说好的’,刘妙妙在这里是没有工钱的,只是为了报答仲逸的‘救命之恩’。

    尽管如此,仲逸还是为她准备一个单独房间,还负责‘管饭’。

    具体负责此事的是程默,当初在小院踹开木门的,还是他这个最忠心的跟班。

    关于仲逸为何起初说是‘要回山东济南府’,后来却到了盐课提举司衙门,程默没有继续解释,刘妙妙也不再问,也就这样过去了。

    刘妙妙长得确实有几分姿色,尤其身段有型,起初来到提举司时还引出不少话题,只因后来他们得知是仲大人慷慨解救后就少了很多议论。

    而刘妙妙的家人一起来衙门,仲夫人的点头同意,更是为让那些好事之人几乎没有了传言的力气:连人家都同意了,还说个啥

    这些日子以来,盐课衙门中发生了很多事儿、算不上大事,但也有几分说道。

    次月的衙役分等也被评了出来,不过一等衙役的人数结构变化不大,因考核的内容有所增加和变化,之前仅练习跑步、答题和站立不语,显然是不够的。

    其他等级的变化却相当之大:无等全部消失,三等有所减少,二等大大增加,足见上进心是有目共睹的。

    仲逸自然履行他的承诺,照例兑现赏银,衙役们为此再次欢呼。

    经过与多名一等衙役沟通,连同林大团在内的很多老灶户实地探查,仲逸打算开建新盐城、扩大产量的计划,终于有了明确的期限。

    衙役、灶户们干劲十足,他们对新来的提举大人不再是之前的好奇与猜忌,已慢慢转换为一种习惯和适应。

    当然,这才刚刚开始,与信任与支持还有些距离,真正的上下一心,绝不是说说那么简单。

    仲逸向众人保证过:若是来年产盐数量能够增加,则会奖励每个人:不管是衙役,还是灶户,谁也不例外。

    有奖必有罚,他结合之前的规则,让吏目蔡一书再次制定新的规则:无论谁,但有违背者,严惩不贷。

    要说,这段时间以来,最喜上眉梢的还是身为库副使的肖大可,他简直变了一个人。

    程默到京城后,很快将书信送出去,石成当场回复,樊文予正在扬州巡盐,后来程默便在石成的协助下办好通行所需,直奔扬州。

    李时珍不在京城,按照他的习惯:往往会云游此处,拜访各种人,而后觅得良药。

    是袁若筠,她托付其兄长袁若晗,打听到这位名医的行程路线。

    见完樊文予后,程默便追上李时珍,好在他在的地方距离云南不远。

    程默说明原委,便将仲逸提前记录的东西让他看了一遍,李时珍竟当场答应‘要到大理亲自看望这位老人’。

    说实话,李时珍对仲逸并不熟悉,只因原礼部尚书袁炜的缘故,而他之所以答应前来,完全是因为仲逸的一片赤诚打动了他。

    程默异常欣喜,一路护送,二人很快来到了大理……




第649章 多事之夜(上)
    夜幕下,天色一片漆黑,冷风伴随着微弱的月光丝丝略过,晚秋之季,大地即将迎来寒冬期。

    今日的盐课提举司衙门格外的热闹,新一月考核刚刚结束,有人再次从二等衙役升为一等,又恰逢同提举王核今日‘寿诞’,破例请衙门所有衙役庆贺。
1...229230231232233...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