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曹知府、冯三保,我们一起到后衙坐坐”。
依旧叫他为冯三保,樊文予也不以为然道:“文大人还得一会儿,仲大人也一起走吧”。
当此之时,估计无人反对这样的提议:若想要将这盘棋盘活,这样的提议是第一步。
几步的距离,四人很快就到,茶水早已奉好,还冒着丝丝热气。
文散官怎么了在这四人当中,还是樊文予‘最大’,虽说曹春也是正四品,但这个品阶已没有了多少温度、凉凉的。
“诸位大人,此处并无外人,本官有公务在身,诸位也能理解,方才之事,是否能有个明确的说法”。
樊文予自己端起茶杯,也不再向众人客套:“本官要向文大人交差的,文大人是要向朝廷交差,差事了结了,大家也就不要这样干耗着了”。
曹春望望冯三保,而后默默低下了头,仲逸最是无事之人,他将茶盖轻轻拿在手中,慢慢杯中浮起的茶叶撇开,很认真的样子。
冯三保见曹春还在那里呆若木鸡,自己也就不客气的坐了下来。
“樊大人,这茶不错,只是……”。
冯三保似乎真的有些渴了,他喝茶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那怕热热的茶水会烫到嘴。
&
第698章 不信治不了你(下)
天色渐渐暗淡下来,大堂的衙役们有些背不住了。但偷懒的念头是断断不能有的——别的不说,连文博远这样的年纪都扛得住,其他人还能说什么呢
而他一个副都御史的头衔更是无法令人说个‘不’字,谁也不会例外。
“你们……都打起精神来,不会太晚,现在只是刚刚过晚饭而已”。
文博远向年轻的衙役们打趣道:“老夫在你们这个年纪的时候,连着熬着几个大夜,也不在话下”。
确实不算晚,只是忙活了大半天,困困的感觉早就袭上心头。
“大伙若是觉得困的话,我给大家讲个故事吧,保证听后精神十足”。
程默胆子大了些,试探性的问了文博远一句:“文大人,不知这个提议是否可行不会耽误太多时间的……”。
文博远对这个仲逸的跟班印象很不错:小伙子机灵,心眼也不坏,细说起来,之前在翰林院时也见过几次,算是‘老相识’了。
“嗯……这个提议不错,老夫也想活动活动,就听听你的——故事”。
文博远本就是个喜好热闹的老头,看在众人确实有些疲惫的份上,程默的这番好意,当然不能驳了。
樊文予与仲逸对视一眼,不由的耸耸肩:程默这小子是越来越上路了,当着副都御史的面,都能讲出故事了。
才从后衙回来的曹知府和冯三保听到此言,毫无半点反应:故事不故事的,关我们鸟事
同知通判这些人,连同堂下的衙役们更没意见:要么是为拖延时间,要么是为看热闹。
拖延时间无非想耗掉这位老御史的精力,最好能一直耗到他离开大理府,或者等布政司、按察司的人来。
而衙役们则纯属看热闹的心情,别无其他。
咳咳,得到特许的程默竟走到堂上,就在文博远一旁,这个位置他可是第一次有此‘殊荣’。
“话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名叫小雁村的地方,这个村庄因地势很偏僻的缘故,一年到头来很少有外来人到他们村,本村的村民也很少到村外去,几乎是与世隔绝的。
平日里大家伙相处的十分和睦,逢年过节全村人一起聚在一起吃喝,若是谁家忙不过来需要帮忙什么的,甚至都不要言语一声,得空的人家就会主动上前帮忙,也是那种不计任何报酬的”。
程默很快进入状态,他望望一旁的惊堂木,若不是一旁坐着文博远,他还正想拿起来重重拍一下。
“然而,凡事皆有例外,至少是个意外,这一天傍晚,有两个陌生人进了小雁村,这是两个猎人,一直追着猎物跑,不知不觉最后就到了这个村里”。
程默一本正经的样子很有看头,这一点恐怕他自己都不知道。
“这位大哥,你倒是快讲啊,那两人来到村里,到底做什么了”。
堂下衙役班头听的入神,不由插了一句:‘是偷了谁家的鸡还是进了寡妇门……’。
‘闭上你的臭嘴’,一旁的同知说了一句,那班头这才急忙跪拜道:“文大人恕罪,小的只顾听故事,真是一句无心之语”。
没人理会,也不是存心冒犯,权当是一个插曲而已,可以接受的那种。
“偷鸡你以为人人都有鼓上蚤时迁的本事寡妇的门你也敢进亏你想的出来”。
除渲染气氛,程默这‘现挂’的本事也是越来越强,随手一个意外,立刻能加到他的故事里。
插曲之后,他继续道:“这两个猎人到小雁村,这一夜,村里很多人家丢了银子,马牛羊被全部被赶了出来,圈到村口一块简易栅栏围起的空地上。
也许大家会问了:就凭他们两个人,就能这样视若无人的将财物拿走,那么多村民都是干啥吃的”。
自问自答一句后,他继续道:“村民们软弱啊,猎人手里有大刀,有弓箭啊,这二人长得魁梧结实,还带着两只猎犬,长长的牙齿异常锋利,嘴角还流着哈喇子。
次日,在村口的一棵大树下,一大早村民们被叫到了一起,这二人向他们讲出条件:他们要留在这个村里,要成为比族长还要权利大的人,可以享受最大的房子、最肥美的鲜肉,还有最漂亮的女人”。
“这就是强盗嘛,我就不信:这么多人还杀不了他们两个恶人”。
气氛渐渐轻松起来,得到文博远默许后,时不时也有人插一句:“后来呢后来怎么样了他们二人得逞了吗”。
这下好了,故事暂且不说,所有人都成听书的了。
程默摇摇头:你们都说错了,这二人既没有得逞,但他们二人也不是由村民杀死的。
卖关子,这小子也确实胆大,在副都御史大人面前也敢卖关子,仲逸不言语,樊文予倒是听的入神,似乎真的很享受。
文博远最是悠闲,一边听着,一边还自己捶着腿,很有节奏的样子。
“闲话少手,言归正传,话说那二人还真做了小雁村的‘大王’,每日好吃好喝享受着,可惜好景不长,因他们砍掉了村口那颗大树,说是要做一套最好的桌椅。
据说这棵树的年头相当之久,都不知被传了多少辈,被村民们视作——神树”。
程默感觉渐渐起来:“那神树可是了不得,被砍第三天竟又长出来了,那两个恶人还真是恶,他们花了九牛二虎的力气又将树砍掉了。
这一夜,其中一个恶人终于得到报应:半夜口吐鲜血,浑身哆嗦,一直到了第二天才停止,但人已经不行了,过了两天便一命呜呼。
说来也怪,就在恶人死了当天,那颗大树又长了起来,这下可吓坏了存活的那个恶人,他急忙骑了一匹快马,请来一个巫师,这个巫师做了很久法事,说是请来了邪神,专门用来对付神树”。
越讲越邪乎,连邪神都请来了,这种虽谁都没有见过,但类似的神话故事由来已久,大家听得却越来越有劲儿。
“那后来呢是神树厉害,还是邪神厉害”,堂下又是一阵异动。
若不是这个故事另有‘深意’,以文博远的脾气秉性,是断断不会准许程默这样‘胡闹’的。
刑狱之事,本就极其复杂,在民间也早有流传:什么审河神、审石头,甚至让死人‘开口’的也有,很多人即便没有亲历,但一定听过。
有些事儿,听的多了,也就渐渐的信了,至少,不会排斥。
“后来村民们祈祷,诚意感动上苍,天庭专门派了一位神仙前来主持公道,但是那恶人在邪神的蛊惑下:将所有东西还给了村民,并离开了村子”。
程默讲到关键之处,总会配有他的肢体语言,那叫一个夸张,简直手舞足蹈:“当那位神仙到时,那恶人便矢口否认,村民们不敢作证,另外一个恶人早已死了,邪神便以为他们可以——死不承认”。
‘故事’的真意也就慢慢显露出来,对堂上的几位‘大人’来说这才听出了重点,而堂下的衙役们听的入神,那里能管得了这么多
“哐当”一声,惊堂木响起,众人为之一怔。
 
第699章 酒肉穿肠过
当晚,知府衙门匆匆出了一队人马,出城后他们直奔往南方向而去,负责看守城门的衙役见状:立刻惊的张大了嘴巴。
这个时辰,大多数人家都是茶余饭后,一家人围桌而坐说说笑笑的时刻,并未在意窗外情景。
大空寺内灯光正亮,僧人们也才用过饭菜,这个时候早已没有了前来上香拜佛的人,他们的日子也就轻松了许多。
“今儿个……收了多少银子啊”。
说话的是寺里的‘住持’,一个身材发福的中年人,虽然他只是个名义的住持,但毕竟也是管着这些人的。
几个管事的‘大和尚’,纷纷点头,以手指当算盘,嘀嘀咕咕的算着,脸上不由的笑出一朵厚厚的花儿来。
这几人围桌而坐,桌上有酒有肉,还算丰盛,只是这些东西不能明着吃,然越是这样,那种‘偷吃’的感觉就越吊人胃口,往往总能比平日里多吃几口、多喝几杯。
“我这里三十八两、我这里二十五两,还有这个香火钱……”。
众人就这么算着,来银子的名目却很多:什么香火钱、向功德箱捐银子,还有为了讨个吉利的有钱人,额外赏的银子等等。
算了半天,那胖胖的住持满意摸摸他的光头,手里端起一杯酒:‘不错,不错,算下来这些日子加起来有二百五十两了,很吉利的数字嘛,大家喝一杯’。
酒肉穿肠过、心头无佛祖,这些人的胆子确实大的没边儿了,也多亏肠胃好,否则,满桌的酒菜如何下咽
“头儿,你说这些银子我们真的要全部交给三爷吗”。
这是个负责解读签文的‘僧人’,此人在众人中向来以‘多谋’而著称,这句话不止提了多少次
当初樊文予抽到那支‘上上签’时,就是这位大和尚解读的。原本发挥的很好,只是中途出去了一下,多多少少显得有些不够‘大师’的感觉。
屋里这几人都有很深的交情,他们口中的‘三爷’不是别人,正是被外人称为‘冯爷’的冯三保。
那住持长长叹口气,默默的将酒杯放下,心中也似乎有些不甘但又无奈道:“不交给他有什么办法毕竟这个大空寺是人家冯三保一手弄出来的,否则,那有我们兄弟今天的好日子”。
说归说,这些人那个没有顺过冯三保的银子这一点他也是知道的,这才后来增加了人手,几乎每个僧人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视线范围内。
当然,这种类似‘看管’的状态并不包括夜晚,因为夜晚没有前来烧香拜佛的,也就没有了‘进项’,况且这么多闲人呆在寺里,也总归是不合适的。
平日这个时候都是冯三保带着亲随来‘盘点’,只是今日临时有事儿被叫去了知府衙门,这才耽搁了下来。
“这银子,我们还是实打实的向他交了吧,最近事儿多,没听说吗朝廷来了钦差,那个什么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可不是好惹的”。
假住持此刻要吐真言了:“这个档口,我们还是不要节外生枝的好,一旦出了事儿,谁也躲不过去。再说了,我们这个大空寺不仅仅是为了这点银子,盐务的事儿,不也都在这里谈成的吗”。
众人听后连连点头:‘还是大哥说的对,银子虽不少,但冯三保派出的那些眼线都掌握的差不多了,除此之外,还能刮出来多少不值当、不值当啊……’。
‘有酒喝、有肉吃,一年到头不受冷、不怕热,再过几年还能攒
第700章 夜半钟声到高空(上)
“我们是从大明京城而来,要去西南之地办些俗务,路过此地,特借宿一宿,还请小师傅给行个方便”。
不愧是说书高手,程默说出这套词时,一本正经的样子连他自己都佩服的不行。
“什么乱七八糟的我们这里是大空寺,要借宿,到别的地方去”。
那两小和尚使劲儿将程默和另外一人往外推,目光全部聚集到这二人的身上,看来半天,确定不认识他们。
“好大的胆子,平日里怎么教的你们,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与人方便自己方便,举手之劳的事儿,为何就不能好好说话呢”。
这话说的,简直比唱的好听,不过稍后赶到的冯三保,此刻却是恨死了这两个没有眼力劲的小和尚。
门被全部打开,再添几盏灯笼,众人放眼望去,这才看清了对面众人。
冯三保在,曹知府也在,这两人几乎都是人人皆知的。
而一旁的同知、通判和推官等,都是知府衙门的人,僧人们虽不是很熟悉,但至少脸熟的。
咳咳,身后的樊文予咳嗽两声,左右立刻让出一条路来。
对这位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大人,能认得出他的,恐怕只有那个曾经为他解读过签文的‘大和尚’了。
左都御史文博远年事已高,况且他很少来这种地方,前来大空寺的便是由樊文予带头,连同都察院几位御史,还有冯三保、知府衙门曹知府等人。
负责打头阵的那二人便是程默和都察院的那位差官,除此之外,他们还负责诸位的安保,属于那种会武艺的‘高手’。
盐课提举司提举仲逸要先将文博远安顿好,之后他便从盐课衙门赶过来,他与樊文予约定:最迟半个时辰,他一定赶到大空寺。
文博远年事已高人所皆知,忙活一天了,是该好好安顿好他老人家:从知府衙门将他送到盐课衙门,再稍作安排后,仲逸这便动身了。
当然,说是这么说的,大伙儿也都是知道的……
众目睽睽之下,那两小和尚竟不由的下跪道:“冯爷,小的们真不知道是您回来了,而且……知府衙门这么多大人都在……快里边请”。
冯三保是谁也不打听打听,他怕过谁
听到那二人又是这么支支吾吾的一句,立刻上前就是一脚:“你们脑子进水吗我只是当初在建大空寺时出了一份力,平日里与你们住持往来,说好的‘带发修行’、一心悟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