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曹春心里骂了无数遍,后来听说文博远每到一处都是这样的风格,那种怨恨与不解也就慢慢变成了无奈。

    至于其他的,他不愿去想,也没有功夫去想:若是门外这些人另有高人指点,那怕是此事就彻底废了、连同他这个知府也都废了。

    好在来这里的‘御史大人’是樊文予,仅此一点,依旧是曹春最大的希望;好在这些御史们只是暂时来大理府呆一阵子,之后便走;好在此事还能有云南当地衙门最终接手,比如布政司、按察司。

    “若是老子死不了,定会让老子不好活的人——死的更惨”。

    曹春是铁定豁出去的节奏,哪怕孤注一掷,也要将‘宝’押在樊文予身上:樊大人这关能过,文博远哪里自然也就能过,剩下的只是忍耐、等待这些个御史们离开大理、离开云南就好。

    银票还在桌上,静静的躺在哪里,樊文予竟又问了一句:“门口所围之人,到底所谓何事”,曹春也只能凭记忆慢慢‘捋捋’了。

    “回樊大人的话,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儿……”。

    曹春总算是站稳了,他再次望望樊文予的脸色,微微道了一句:“就是些邻里间的小案,你也知道哪些人……大多是刁民……哪些人蛮不讲理,常言‘清官难断家务事’……”。

    脚是站稳了,可这思路还是没跟的上。

    樊文予淡淡一笑:“这么说,这些小案你都所断无误倒是门口这些百姓们无理取闹了”。

    曹春想也没多想,这便点头道:“嗯嗯,是的,是这样的,樊大人所言甚是”。

    这是个无赖,如果去称重一下,脸上肉之厚,远远超过常人数倍。

    “那,这些案子,是否与盐务有关”,樊文予这是在‘例行公事’,他们此次来云南,毕竟是为巡查盐务的。

    灵敏的嗅觉在蔓延,曹春似枯木逢春,脸上立刻露出一丝难以琢磨的笑容:“这事儿……倒是与盐务无关”。

    樊文予正色道:“确与盐务无关”。

    曹春瞪大了眼睛,双眉一紧,慢慢说了一句:“如果说有关的话,那便是门外这些人,大多是灶户……”。

    这一句,几乎快要将某个人、某个衙门关联起来,曹春变得更加小心翼翼。

    樊文予缓缓起身,似笑非笑道:“那还有什么说的灶户们有冤情,又与盐务无关,当然是来你这知府衙门了,难不成去盐课提举司啊”。

    樊文予与仲逸的交情,连刘通这样的人都能打听到,曹春身为知府,自然早已知晓,这不足为怪。

    曹春的计划很简单:樊文予只是临时来此地,很快便会离去,但仲逸却依旧会留在这里,至于到底要呆多久,那也谁也说不准,没准比他这个知府都要久。

    “通过樊文予再次结识仲逸,如此可以一举两得,若是顺利完成两人间的连接,那便是最好不过了”。

    曹春的如意算盘打得多精,他自己从来都不吃亏:“尽管此棋有些险,但事成之后,收获也颇丰,值得冒险”。

    除了冒险,这位知府目前还真没多少选择,赌徒的逻辑:一次是冒险,两次也是冒险,没准一把可以翻过来呢。

    “樊大人英明,此事当然与盐课衙门无关了,仲大人才来几天当然毫不知情了”。

    曹春看似提起仲逸,实则又似只字不提,恰到好处的来了一句:“这些灶户们也不容易,虽说有的时候不懂朝廷律法,但也是能够理解的”。

    这架势,想必他也有了应对之法。

    “既然如此,我们就到外边看看”。

    樊文予来到门口,伸出一个手指道:“再不出去,一会就真的要破门而入了”。

    曹春顺势将桌上的银票拿起,再次递到樊文予面前,不知何时,手中又多了几张银票:“下官打算向每人补贴点银子,能帮一点是一点”。

    樊文予双手后背,已下了台阶,走出几步,这才淡淡的说了一句:“先看看再说吧……”。

    曹春低头一看,瞬间明白了其中奥妙,他立刻抬头道:“对对对,还是樊大人所虑周祥,就这么办”……

    门口依旧热闹一片,只是衙役们快顶不住了,曹春带着樊文予一行过来时,他们看到的简直就是——救星。

    “大伙儿静静、静静,听我说,我们知府大人来了……”。

    门口那衙役头领说了一句,立刻被曹春臭骂了回去:“瞎了你的狗眼,没看到都察院的佥都御史樊大人,在这里吗”。

    那衙役头头立刻闭上嘴巴,乖乖的退到一边去。

    人群中立刻一阵异动,才稍稍安静了下来,又不淡定了,曹春说话的声音很高,他们都听到了‘佥都御史樊大人’。

    佥都御史是什么大伙儿听不大懂,‘御史’二字却听的明明白白,还有那三个最明显的字眼——都察院。

    “御史大人,御史大人要为我们做主啊”。

    人群中再次拥挤起来,不少人认准了樊文予就是那位御史大人,直接就跑了过来。

    ‘不要拦他们,都进来吧,到堂上说话’。

    樊文予说了这么一句,衙役们几乎连退都来不及,这便被挤到了一旁……

    大堂中,曹春依旧端坐正堂,樊文予‘观审’,这里毕竟是知府衙门的地盘嘛。

    “别着急,一个一个来,都有时间”。

    堂下挤成一团,樊文予只得督促道:“各家派个代表,口齿伶俐、身强力壮的,站到前排来”。

    曹春板着个脸,一言不发,他倒似乎成了陪衬。

    很快,人群中立刻有了队形,十分整齐的那种。要说还是御史大人的威望高,说话颇具分量。

    几个中年男子站到前排,相视一番,又望望樊文予,终于鼓足勇气:“御史大人,小民们有冤啊,知府衙门胡乱断案,袒护恶人,请御史大人为我们做主”。

    言毕,几张状纸、连同文书被递了上来、递到樊文予的面前。

    樊文予接过文书,细细看了起来,堂中一片安静、安静的有些让人不适,站班的衙役面面相觑:我们的知府大人,这是怎么了

    曹春汗颜,从早上至今一直汗颜,连喝杯茶水的心思




第692章 倒是救我一命啊(下)
    一队人马缓缓出了城,顺着大路一路南下,文博远坐的马车,连同仲逸在内,其他人皆是策马而行,人不是很多,看上去并不显眼。

    正午时分,一行人马已来到林大团所在的村庄。

    作为这一带灶户代表,林大团在当地还是有些名望的。

    此村名叫林家庄,傍山而立,住着百余户的人家,算是不小的村子了,在这一带算是比较大的村庄了。

    林家庄人大多姓林,按照辈分,林大团家算是不高不低那种,他家位于山腰,周围不少邻居,大伙儿平日里相处的颇为融洽。

    山村之中,建筑不比城中,但有一点确实城中住户无法比的,那便是地多、院子大。

    林大团家的院子那叫一个宽敞,光线足够的好,才刚进院子,文博远就开始饶有兴致的看了起来,确实够新鲜。

    “文大人、仲大人,快里边请,诸位大人能光临寒舍,是小民几世修来的福分,只是乡野山村,备些粗茶淡饭,就怕委屈了各位大人”。

    院中站着一排人,除林大团一家外,还有其他几家灶户代表们,大伙儿这么说着,放开了许多。

    昨日在盐井外才见过面,文博远请大家伙在盐课提举司衙门吃的饭,算起来也是“熟人”了,否则他们绝不敢想象:能与堂堂朝廷三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大人如此“谈笑风生”。

    看似不可能的事它就是发生了,有的时候回过头来在想想还是觉得不可思议,但它就是发生了,世上之事往往正是因为此才变得更加美好。

    林大团、连同院里所有的人都很享受这样的“不可思议”。

    文博远笑道:‘此刻正午,阳光不错,我们何不到院中来用些酒菜,山中美景尽收眼底,岂不是一件快事’。

    林大团微微一怔不知所措,仲逸急忙示意他照办,文大人显然还沉浸在方才的诗词兴致中,连用饭都在找灵感了。

    林大团是个利落的人,他立刻叫人将屋中两张木桌拼起来,他亲手做的木凳有很多,依次摆成一圈,容纳所有人——绰绰有余。

    饭菜很快被端了上来,粗茶淡饭暂且不论,刚出锅的阵阵热气,众人望去,只见蒸的野鸡、野兔,炒的鸭丝、肉条,还有一条大肥鱼、两色荤素搭配丸子,中间三道热汤,很鲜的样子。

    其中一道素素的绿菜在桌上显得格外瞩目,这个季节不多见,更难以保持这样的色泽,足见林大团用心之深。

    “文大人、仲大人,知道你今日要来寒舍,乡亲们临时备的一桌饭菜,山野农家、粗易做法,让诸位大人见笑了”。

    林大团一干人等毕恭毕敬站成一排,请文博远、仲逸等尽快入座,阳光正好,但毕竟天气还有些凉,就怕饭菜凉了。

    文博远刚刚落座,便示意林大团等人也一起坐过来。

    ‘大团啊,你是个有福之人’,文博远指着一旁的一个妇人,随意说道:“这是你家里的饭菜也是出自她之手吧”。

    副都御史大人此刻就是个‘村夫’,最像莫过于言语。

    林大团有些尴尬道:‘她倒是经常下厨,不过也少不得乡亲们帮忙才是’。

    林大团的女人四旬之余的年纪,身体却似乎不大好,听林大团回来说有个从京城来的御史大人要来她家时,天未亮就开始忙活,总算备好了一桌饭菜,但人也累的差不多了。

    大家再随意说说笑笑几句,三名灶户与林大团一起入座,其他人便纷纷回了屋子,仲逸端起酒杯,众人开始动筷子。

    文博远很爽快的喝了一杯,之后便将筷子伸向那盘绿绿的野菜。

    &n



第693章 走为上计?
    日头正好,林大团家院墙外有不少人,大多是都察院和盐课衙门的,作为文博远和仲逸的随从,他们既不能靠的太近,又不能离的太远。

    “诸位大人,你们看,就是那条河,夏日时河水很深的,孩童们经常在里边戏水呢”。

    说话的两个本村两名灶户,正向众人讲着村里的状况,经过几次接触,大家也都算是熟人了,言语间也就少了几分拘束。

    众人正说着,却见山下驶来两匹快马,从服饰和旗帜来看,有都察院的衙役,也有盐课提举司的人。

    这二人想必是来找文博远和仲逸的,按照之前的安排:从林大团结束后,还要到另外一个村庄前去,天黑之前,务必还要赶回盐课提举司衙门。

    院中主屋中,林大团一家正请文博远与仲逸入座,准备说他们的‘不情之请’。

    仲逸有些纳闷:听库大使肖大可之前曾说过,林大团家境还算过得去,从院落摆设来看更是印证这一点:虽算不上多富有,但作为一个普通人家,日子绝对能过得去。

    如今这一举动,又是为那般

    从他家女人和儿子神情来看,似乎还有其他难言之隐。

    若是换到平日里,仲逸一定会拿出自己的银子来,白十两银子对这一家人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但对这些昔日的仲少东家而言,还真不算什么。

    “这个,还是你来说吧……”。

    进了屋子,林大团反而有所顾虑起来,儿子低头站在一旁,却向他的女人说了这么一句。

    文博远笑道:‘大团啊,想不到你在外边灶户们威望那么高,怎么到这会儿又开始吞吞吐吐了这可不像你的风格’。

    仲逸也在一旁道:“是啊,大团,有什么话你尽管说便是,不要忘了,你可是与文大人同桌而坐,用过两次饭的”。

    “噗通”一声,林大团一家人竟然跪了下来。

    文博远还未反应过来,仲逸已上前将这三人扶起。

    这时,门口一阵异动,之后便是匆匆的脚步声,林大团再抬头时,两名衙役已来到门口。

    他们二人身后是一名灶户,应该是向他们带路的吧

    “文大人,樊大人在知府衙门有急报……”。

    “仲大人,是程默大哥让我来的,有事儿……”。

    二人这么一说,屋中气氛顿时紧张起来,众人目光皆聚集在文博远和仲逸的身上。

    “还愣着干什么两位大人有正事要办,快出去吧”。

    林大团拉住自己女人的衣袖,一家三口急忙退了出去。

    出了门口,林大团的女人再次回头,却见文博远和仲逸正与自己的衙役说着什么,她再次被林大团拉了一把。

    之后,文博远和仲逸一行出现在盐课衙门课堂中。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文博远一脸的怒色,一路而来的怒色未消:“堂堂朝廷四品知府,竟然从大堂上溜走了还没有规矩,有没有一点脸面”。

    “去,再去告诉樊御史:想尽一切办法将曹知府找到,不得有误”。

    从林大团家就派出了衙役,文博远再次派出一名御史,他特意说了一句:“老夫与仲大人再行商议,之后老夫也会来知府衙门”。

    那名御史立刻领命,文博远又叮嘱道:“告诉樊御史,让他放心大胆去干,看来,今日老夫是要拿出王牌令箭了”。

    钦差的权威不容挑战,否则,那就是自寻死路了。

    当时,盐课提举司的衙役,只是向仲逸附耳一句:“程默大哥说了: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仲逸当



第694章 一点‘小钱’
    常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但一荣俱荣的同时,还有一损俱损,“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的事儿也常有发生。

    强龙难压地头蛇,可谓铁打的衙役、流水的提举,盐课提举司换了不少提举大人,但像刘通、肖大可这样的当地人却一直未动。
1...247248249250251...27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