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略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宫草堂
仲逸刚欲客套几句,谁知袁大头却拍拍肚子苦笑道:“这茶是好茶,但哥哥我也不是那文人墨客,这样吧咱们出去找家酒楼,哥哥请了,来个一醉方休如何”。
一醉方休仲逸满口不妥不妥,此时正是上午时分,要是去了酒楼,这一日岂不是又白费了店里的一堆事儿,要不就改日吧。
谁知袁大头正在兴致上:“这择日不如撞日,现在当铺确实走不开,要不咱们晚上一起喝酒如何”。
见推辞不掉,仲逸只得点点头:“如此甚好,开店喝酒两不误,那晚上就在前街王家酒楼见面如何”。
袁大头平生只爱两样:除了好赌之外,那便是美酒了,这样的场面岂有不去的道理
就这么说定了。
二人起身之时,仲逸随意问了一句:“袁大哥既是公门之人,为何落到要将祖传之物当掉平日就没有多少存银吗”。
袁大头摸摸脑袋、略显尴尬道:“事已至此,哥哥也不必隐瞒于你,这不哥哥平日里喜欢赌点钱吗”。
末了,他急忙补充道:“家中那母老虎也不是省油的灯,这才日子过得紧巴了些,不过那块羊脂玉,下个月定是要赎的”。
原来如此,真是与蠡县的城门守卫刘三儿太像了,仲逸不由的笑道:“哥哥不必多虑,你我如此坦诚,那羊脂玉的事儿,好说,好说”。
二人就此商定,袁大头便起身告辞,仲逸心里想着:当初在蠡县时,自己的几次计划都有刘三的密切配合,这种人喜欢直来直去,最忌拐弯抹角,但察言观色自有一套,脑瓜子也比普通人灵活多了,说不定日后有用的着的地方。
抛开这些不论,仅是这袁大头与樊文予同在刑部,就冲这一点,也不能亏待了此人。
就在仲逸转身之际,不知为何,他想起一事来:这袁炜、袁若筠姓“袁”,而偏偏这袁大头也姓“袁”,只是此“袁”非彼“袁”,若是让袁若筠知道了,那还不得数落这牢头一番
“请问,这里谁是当铺的东家仲逸”,一个年轻女子走进当铺便开口问道。
寻声望去,仲逸只觉此人似乎有几分眼熟,再细细一看终于想起来:这不是袁若筠的丫鬟吗
仲逸望望老姜头,见他低头正忙着手中的活,来人说是找东家,那想必是私事而非生意,他自然不予理会了。
罗英自是能认得此女,他急忙将这丫鬟请到里屋,而后将门关上。
还未坐定之际,仲逸便开口道:“你家小姐最近忙什么呢好几日没有见到她了”。
那丫鬟并未回答,而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来:“公子看完此信便知,奴婢只是个传话的,如今信已给予公子,这便告辞了”。
见丫鬟如此着急,仲逸也不再多问,他吩咐罗英将此人送出当铺,自己则
第109章 姐教你一招
..大明略
“阿姐,你终于来了,可想死筠儿了”,袁府中,仲姝在丫鬟的指引下,总算是见到了这多日闭门不出的袁若筠。
“你们都出去,没有本小姐的准允,任何人不得进来”,袁若筠对下人吩咐一声,便不再理会。
见众人一一退去后,她才向仲姝诉起这段时间以来受的苦,将事情的经过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也算是倾诉一番吧。
虽与仲姝只有几面之缘,而仲姝来袁府“借书”也只有两次,但袁若筠对这位“阿姐”还是挺喜欢的。
这其中的缘故嘛,除了仲姝知书达理、善解人意外,二人有眼缘,说话也对路子(其实是仲姝顺着她的意而已)。
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为仲姝是仲逸的阿姐。
袁若筠至今没有弄清楚师父的阿姐该如何称呼,不过她管不了这些,如仲姝当初所说:不管是师父,还是阿姐,在她袁大小姐的眼里,都只是个称呼而已。?不过这都是她之前的想法,如今看来:这师父的称呼不足为虑,但仲逸这个人却在她心中已变得那么重要。
“阿姐请用茶,这是别人送给我爹的好茶,听说一年也产不了几斤”,袁若筠的心情好了许多,但还是不忘问那句:“我师父他怎么没来看筠儿呢”。
确实是好茶,还未喝下,便能闻到难淡淡的清香,仲姝见袁若筠脸色有些暗淡,人也似乎消瘦了些,想必这几日来饮食不周。
果真是大小姐的脾气,任性起来连自己的身子骨都不放过。
此刻那里还有心思品茶,仲姝也只得接过他的话茬道:“你师父一个大男人,如何进的袁府的高墙大院即便是他能想法进来,你那礼部侍郎的老爹要是问起来,可如何回答若一当铺又该如何说”。
袁若筠刁蛮劲儿又上来了:‘什么怕我爹问起来分明是不把我这个徒儿当回事,只顾赚自己的银子去了吧’。
果真是这么讲理,仲姝微微品一口茶,故作嗔道:“你捎信给你师父让我来见你,莫非就是想说这些”。
这话倒也是说到了袁若筠的心里,这抱怨归抱怨,但若是一直抱怨下去,那便是婆婆妈妈了。
用她的话说:这一点都不好玩儿。
这时,袁若筠起身细细打量着仲姝,那眼神如同初见面般模样,仲姝见状也不予理会,谁知道这位大小姐又打着什么鬼主意呢
良久之后,袁若筠两眼放光,突然尖叫一声:“对啦,我怎么没想到呢”。
仲姝淡淡一笑,微微道:“你这又是要闹那一出”。
袁若筠脸上笑笑嘻嘻,急忙上前道:“咱俩个头相差无几,不如你扮作我的模样留在袁府,我趁机溜出去见我师父如何”。
听说要扮作袁若筠的模样仲姝笑了。
袁若筠见仲姝反应如此平淡,还以为是她怀疑自己本事:“阿姐,我师父难道没有告诉你我可是会女扮男装的,上次在若一当铺,也就是我们初次见面时,你不是领教过了吗你莫要担心,我来帮你装扮”。
听袁若筠要教自己女扮男装,仲姝更笑了。
好不容易想到这么一个脱身的主意,袁若筠岂会放过,为了让仲姝确信自己的装扮之术,她干脆当面吹嘘起来:“阿姐,实话告诉你,我曾学过易容之术,厉害的很哪,简直是大变活人”。
听到
第110章 好消息
山东都指挥使司,各级文武齐聚一堂,依品阶有序排开,台下站立之人衣冠整齐、神采奕奕,脸面却不约而同朝向台上,神态皆是毕恭毕敬。
台上之人体态魁梧、虎背熊腰,大眼珠、鹰钩鼻,绣绘雄狮图案的二品绯袍着装下,此人不怒自威,看上去威风凛凛、颇有气势。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前济南卫指挥使司指挥使林啸义。
数月前,莱州湾腹地一带剿灭近千名倭寇,此战既是对倭患的一个有力回击,保了一方百姓的安宁,同时也大大改变了这次卫司指挥使林啸义的命运。
山东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为山东一省最高军事衙门,而这指挥使便是指挥司最高职。山东都司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之一的左军都督府,并听命于兵部,与布政司、按察司合称一省的“三司”。
林啸义世袭军职,又是武举出身,在卫司多年,虽说敢杀敢伐、一心建功,但奈何没有一个好机会,多年来也就只能在校场上训训属下,实在不行就弄个比武、骑射之类,也算不忘自己还是行伍之人。
在早年间,实在闲不住的林啸义竟弄起了剿匪,可这剿来剿去毕竟都是自己人,山匪之中该抓者有,该杀者却不能一概而论。
至于那倭贼,倒可开刀即斩,倭患近年来闹的很凶,但苦于他一个卫司所辖有限,任职以来并未在辖地遇到大规模的倭贼,自然谈不上建功一说。
而此次莱州湾腹地一带剿灭近千人的倭寇之战,恰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林啸义每每想起将那这倭寇主力围在香卯山上一阵乱箭射出时,那感觉真是太爽了。
朝廷对此事大加赞许,为了兑现之前的嘉奖令,鼓舞各级将士,硬是把林啸义从正三品提为二品。做了都司的指挥使,也算圆了他主军一方的愿望,在有的人看来这是一辈子都遥不可及的。
当初朝廷在商议此事时,还有人对此颇有微词。
都指挥使一职并非世袭,但林啸义是武举出身,反对封赏他的人对此也无话可说,只得找其他理由说事。其实反对之人无非两类:想将自己的人安排到这都司指挥使的任上,或者就是对林啸义如此升迁的一种眼红嫉妒之情吧。
而对倭寇从不犹豫的嘉靖帝却力排众议赏了林啸义,那神情分明是在对别人说:“有准,你们也去杀几百个倭贼试试啊,不是朕舍不得封赏,恐怕是你们没那个本事吧”。
这么一较劲,林啸义便做了山东的都指挥使,而跟着他一起获赏的还有一批人,其中最为耀眼的莫过于屡建大功的------宗武。
起初,宗武只带四十人一举歼灭倭寇百余人,之后在找寻倭贼主力时虽说有仲逸的功劳,但仲逸毕竟不是卫司的人,后来林啸义干脆把这些功劳全部安在了宗武的头上。
在林啸义向朝廷上的请功折中,林宗武据首位:有勇有谋、只身冒险,可以说是后生可畏,当以表彰。
关于宗武的奖赏又引来朝中不少人的议论:这是林啸义为自己培植势力,即便是宗武立了大功,也不能再予大奖,况且他已是总旗,再给些荣誉奖赏,或者金银亦可。
谁知一向很少露面的嘉靖帝唯独重视倭贼与钱粮两项,他非但排斥众人之意,破格任林宗武为六品百户,而且还赏了一个他天大的恩赐:赐他武举出身,免得以后再有人拿林宗武的出身说事。
果真是天子,若是想要给谁一个面子,那便是天大的面子。
只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嘉靖帝越是对剿倭之功臣大加封赏,越是说明他对剿倭的决心:而宗武一人之力,竟能手刃数十倭贼,而且还找寻到主力所在。
这样的人,皇帝能不喜欢吗
赐一个武举出身,不知能换来多少年轻将士上阵杀敌的决心这才是嘉靖帝真正之目的所在。
以宗武的文韬武功,弄个武举也是绰绰有余,此次剿倭,他文谋有找寻倭贼主力,武功有手刃倭贼首级,这正儿八经的考试也不过如此吧
能得此封赏,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虽说百户为六品,但文职武职有别,武职品阶虽高,但权力想比文职还是差了许多,有些三品、四品的武职还不如一个五品的文职。
武职中有诸多头衔为世袭,要是没摊上一个好爹,再厉害也无济于事。一个恩赐的武举出身,宗武再无升迁受阻之忧,天赐的头衔,这若是文考科举,那就是天子门生也未尝不可,真是天大的荣耀了。
意气风发的宗武立刻向
第111章 师兄来京(上)
这天午后,仲逸正在若一当铺中与老姜头交谈,却见师姐从门外走了进来。按照以往的惯例,若之前无约定,师姐是不会贸然前来此处,看样子应是有事找他。
“师弟,你猜谁来了”,来到里屋中,仲姝便卖起关子来:“只给你一次机会”。
能让师姐如此喜出望外之人,除了师父与师兄还能有谁
总不至于是宋洛儿吧
来京城在樊文予之前那个小院落脚后,仲姝便向济南卫司去过信,师兄自然知道这里的住处。
宗武来京城便去了小院,至于这若一当铺,由于之前没有提及,所以宗武自然也就不知晓了。
仲逸笑道:这就不用猜了吧
“无趣,一点都不好玩”,仲姝学着袁若筠的口吻打趣道:“师兄一直在军中,他也不懂这当铺的行当,初次来京城,肯定要到各处走走,晚上买些酒菜在家吃,说话也方便些”。
“师姐这个提议甚好,我这就去安排”,说着仲逸走出屋外,来到柜台前。
一段时日下来,当铺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人手忙不过来,仲逸又雇了两个伙计,他们在罗英手下打杂,而当铺的主要事务还是由老姜头打理。
仲逸这个东家,其实也就是个大闲人。
安顿好当铺的事后,仲逸随仲姝回到小院,三人在京城再次相见,难免激动不已,立刻说笑起来。
仲姝提议先带师兄去街上逛逛,他们二人自然不会反对。
一向在军营的宗武似乎对这京城的繁华并无多少兴趣,只有师妹与师弟相见才是真的,不过他并非全部兴趣:比如兵部衙门与五军都督府倒是挺感兴趣。
如同当初在刑部门口时的仲逸一样,那怕是隔着街道远远的望着那高墙大院,都能令他遐想一番。
五军都督府为军事最高衙门,但有统兵权而无调兵权,兵部有调兵权而无统兵权,二者相互牵制而互不统属,如此大权可系于皇帝一人。
不过这些朝中大事与宗武无关,不管怎么说,五军都督府与兵部同为军务衙门,作为一个行伍之人,对此深有感触也不足为奇。
宗武叹道:“林大人已官居都指挥使司,领二品衔,若什么时候能到这里任职……”。
听的此言,仲逸笑道:“师兄,你如今已是六品百户,前程不可限量,不用林啸义,有朝一日,凭你自己文韬武略,都可在这五军都督府或兵部衙门谋个一官半职,我和师姐看好你”。
这话爱听,宗武笑道:“借你吉言,如此我师兄妹三人便可经常见面”。
三人如此说说笑笑,仲姝特意挑选几样稀罕物件,宗武难得来一次京城,应该为他买些礼物才是。
另外她精心挑选两双布袜和一根原木拐杖,师父年纪渐高,或许能用的着。
傍晚时分,仲逸特意来到王家酒楼,专门为师兄买来酒菜,这家酒楼的酱肉与三味凉拌青丝颇有名气,用来下酒是最好不过的了。
夜幕中,城中行人依旧,不少乘凉之人都出来随意逛逛,甚至比白日里还要热闹。
而那个小院的灯光下,却是另外一番温馨场面。
“什么那个樊知县,也从蠡县来京城了”,宗武无意中提到樊文予:“一直听你说这个人,既然他在刑部,我们何不见一面”。
这又何难平日里与樊文予也经常见面,只是仲逸觉得师姐一个女子身,若是与樊文予喝的太晚,恐多有不便。三人商量一番:今日在小院师兄妹相聚,明日仲逸带宗武去樊文予的府上,如此正好一举两得。
打小一起长大,三人自是无话不谈,在凌云山时,只因惧于师父的威严才有所顾忌,如今皆已长大成人,再也不用担心师父的管束,只是
第113章 徒儿出来啦
三日后,宗武起身离京,仲姝与仲逸将他送至城门外,师兄妹三人就此告别,按照宗武所说,他不日将与林姚姚成婚,如此他们便可很快再见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