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他们原本以为到了吕宋,就能享受这里的异域风情,但是现在却停在这个鸟不拉屎的海湾里,想玩都没有地方去玩。
靖江王府分支出去的奉国将军朱佐敏,原本还想带着侍卫去游览一下异国风情,但是一过河,就遇到了一条五六米长的大蟒蛇。
虽然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将那条大蟒蛇打死,但是这么大的蟒蛇,让所有人吓的再也不敢乱窜。
有些胆子小的,甚至直接又回到了船上去住,再不敢下船一步。
朱瞻基却一点也不在意,让人将大帐支在了沙滩边,每日忙完了公务,就喜欢赤脚在沙滩上走来走去。
那些宗室大多也都带了一个妻妾,两个侍女,朱瞻基让人将沙滩围了一片,她们也能尽情享受在沙滩上游玩的乐趣。
这些女人的年纪都不大,都是不到二十岁的年纪,一开始还有些放不开,但是几天下来,也都敢脱去鞋子,穿着单衣,在半人深的海里游玩了。
在大明,她们是根本不敢想象这样的场景。
朱瞻基除了第一天抵达海滩,接见了当地的土人首领们,后来便不再搭理他们。不过,他几乎每日都会叫来许柴佬跟他畅谈一番。
从教会这些土人种田,到教会他们说大明官话,包括如何利用贸易,将他们口袋里的金子全部哄出来。
吕宋当地银子几乎没有,只有金子。当然,还有数不尽的铜矿。
这一日,又谈到了如何利用贸易,让土人心甘情愿拿出金子,并且引诱他们继续派人去挖金矿的时候,许柴佬忍不住侧面说道:“殿下,既然如此重视贸易,为何不移驾到大明街,微臣已经让人统治了各大部落,就等着船队到了用金子来换货物啊!”
朱瞻基笑了笑说道:“且再等两天,我会给你一个大惊喜。”
不过,听了许柴佬的话,朱瞻基也传令了下去。让与吕宋进行贸易的几艘商船,在五艘军舰的保护下,先前往大明街。
许柴佬想要回去主持大局,但是更想留在太孙殿下面前伺候,所以也只是让自己的子侄们先岁船队返回大明街。
朱瞻基在这里一直待了七天,派出去的勘探队终于回来了。
许柴佬也知道太孙殿下在这里停留的目的是为了这个勘探队,一直密切关注着他们。
当他们返回的第一时间,他就迎了过去。充当向导的他的三儿子许向林见到他的第一时间,就激动地说道:“阿爹,金矿……有大金矿……”
是的,朱瞻基留在这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这里的金矿,碧瑶金矿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内,都是菲律宾的最大产金地。这里不仅仅是一座金矿,光是储量达到十吨以上的金矿,就有七座。
而且,这里不是沙金,而是岩金,更有利于开采和提炼。
只是这次勘探队出面,暂时只发现了四处。即便是四处,也足以让所有人感到惊喜了。
再次进入朱瞻基的大帐,朱瞻基笑问:“知道孤为何留在此地了吗”
许柴佬更是觉得这个殿下高深莫测了,但是发现了四座金矿,他更多的也是惊喜。“殿下早知此地有金矿”
朱瞻基却没有回答他的话,保留了上位者的神秘。“这几处金矿虽然诱人,但是有我给你的五百支火枪,有信心保住吧”
“当然,殿下!”
“不仅仅要保住,我还要你像北明山铜矿一样,利用当地的土人来开发金矿,哪怕为此要给他们一大笔费用。”
虽然身在南洋,但是许柴佬对大明在北方漠北的草原腹地发现了一座超级铜矿也有所耳闻。
据说那座铜矿的矿工,大部分都是朵颜三卫和鞑靼人,他们现在充当了大明的苦力,帮着大明挖出了无数的黄金和铜。
然后通过八百里的水泥路,这些金子和铜矿石又被运到了开平前屯卫。在那里,草原上原来的勇士也都变成了煤矿工,帮大明挖煤,然后熔炼出无数的黄铜。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大明将一部分利益让给了当地的土人,但是用这种手段,大明却把原来的敌人,变成了苦力。
许柴佬虽然听说过这些,却不知道这里面的具体操作手段,他抱拳说道:“殿下,微臣虽是经商出身,但是却没有进行过如此运作,并不知内部环节。”
朱瞻基笑道:“不用担心,这一切都由黄守备告知你,我这次带了好几本北明山铜矿的内部方略手本,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不过,这本手册你只能在船上阅览,并且由黄守备为你讲解。切记,所有方略严禁外传,不仅仅是针对外族,就连你自己的子女,也不得让他们知晓。”
许柴佬连忙跪下说道:“微臣一定将它带进棺材去!”
朱瞻基笑道:“那倒不用,你的子侄们股也会替你考察,若是有得用之人,孤也不吝嘉赏。”
北明山的工作方略,虽然并不是什么高深的阴谋,只了解一部分,是不能窥清全貌的。
因为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这种事情看起来无害,可是造成的影响却远远大于一个阴谋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现在大明的布局还没有全部完成,朱瞻基也没有登上帝位。所以即便是他的大部分下属,都还不能完全了解北明山铜矿的开发,有多么大的威力。
大部分人只看到了开发铜矿给大明,给朵颜三卫,给鞑靼人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却根本没有考虑到,通过利益的诱惑,大明已经改变了他们这些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性。
更主要的是,这种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影响到了他们的思想和文化,更会慢慢让他们离不开对大明的依靠。
包括目前驻守在北明山的郑亨,他都不知道整个计划的全貌。因为在漠北,还有许多人,同样在为这个计划服务。
但是许柴佬不一样,因为他实际上已经融入了吕宋的整个生态环境。大明要做任何事,都离不开他的支持和布置,而其他人可以提供的帮助有限。
所以除了朱棣,朱瞻基,负责整个计划汇总的孙林,还有负责将这些计划通过各种方式套用在其他方面的黄渊,许柴佬是第五个看到完整计划的人。
这种后世的政治侵略,经济侵略,文化侵略,加在一起的手段,在这个时代的威力一点也不逊色于后世。
不看到全部计划,这个时代的人就犹如盲人摸象,只会认知到自己摸到的部位。
会有人说大象像柱子,有人说像门板,有人说像绳子。但是看到了全貌,会登时明白,愿挨大象是这个样子啊!
朱瞻基从来不会怀疑古人的智慧,他们比后人唯一差的地方只在于见识的积累。
在智慧和手段上,除非是后世惊才绝艳之人,大部分后人要比朱瞻基接触到的人更愚蠢。
因为他能接触到的人,才是这个时代拔尖的一拨人。
就以许柴佬为例,他虽然在朱瞻基面前自称小人,微臣,动不动就跪。
但是他能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外人,成为吕宋岛的首富。他的手底下有十二条两千石以上的大海船,四五千人听令,随时能抽出三千人的武装部队。
他能在南洋的几个国家,几个民族之间趁势而起,做到一方大豪,这样的人,在后世又有几个人能比得上
这样的人,真的就愚蠢吗卑微吗
所以,在大明没有完成布局之前,朱瞻基只敢把计划拆开布置给下属,让他们每个人都只知道自己掌握的那一部分。
如果有不能值得信任的人看到了完整的计划,知道了所有布置的前因后果,达到的目的。
他们就能了解到从政治到经济,从思想到文化的对异族的征服手段。这种全面了解后的触类旁通,以及思路的拓展,都会额外造就不必要的麻烦。
&nbs
第十章 囚禁
许宅就在河的北岸,是这里最奢华的房子,用青石垒砌,修建的如同一个城堡,还从主河道挖掘出了一条护城河,易守难攻。
进入城门,许氏族人包括女眷一个个都跪迎在外城的校场,纷纷三叩首大礼相迎。
如此程序早就有了先期的抵达礼部官员安排,就连朱瞻基赏赐给所有人的礼物,也都是早早备好。
仪式完毕,朱瞻基被事先抵达的内侍们带进了内城,这里也是许氏族人的聚居地。
不过朱瞻基并没有跟他们住在一起,而是被安排进了一栋新建的木楼。
木楼并不大,只有三间两层,但是图纸是工部提供,按照朱瞻基的喜好建成。这栋木楼位于花园之中,与主宅分开。方便内侍和护卫们防护。
内侍一番忙碌,终于安顿了下来。
而当天晚上,吕宋各界人士汇聚一堂,用最隆重的手段,庆祝朱瞻基的二十岁生日,按照后世来说,他才十九岁,但是在这个时代,这是二十周岁的生日。
吕宋各界可没有什么文物,古董拜寿,他们只能用最简单的方式,用黄金铸就一个个寿星,寿桃,金刀,金剑,甚至是太上老君像来当做贺礼。
而更多的,却是直接进献金条。
一场生日宴下来,朱瞻基收到的黄金就有几万两,这些土人部落为了得到大明的支持,这次一个个都不惜成本,只想哄得朱瞻基开心。
也许,这一辈子,他们只有这一次能幸运见到大明的太孙,以后的大明皇帝。
当喧嚣过后,回到了自己住的小楼里,他的嫔妃们也都各出机枢,为朱瞻基献上了寿礼。
因为地方有限,这一夜,朱瞻基也将几女弄到了一张床上,几女虽然害羞却也不愿意放弃这个争宠的机会,彻底放飞了自我,也让朱瞻基享尽艳福。
不过第二日,朱瞻基就开始了自己的工作。舰队会在吕宋待五天,朱瞻基会依次会见吕宋各部落的首领。
针对每个部落不同的情况,要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并且有限度地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为以种田为生的部落提供镰刀,犁耙;为以淘金为主的部落提供筛网,提供铁镐;为以打渔为生的部落提供渔网等等。
将所有的部落都笼络在大明的光辉之下,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需要拿出实际的利益。
当然,也需要这些部落对大明能有所贡献,比如吕宋平原这千万亩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的水田,以后就能给大明提供源源不断的粮食。
那些小部落也会将他们辛辛苦苦筛选出来的黄金,跟大明交换各种生活物资。
而外交团队,贸易团队,都会按照预先的计划,与吕宋岛上的各部落进行关于朝贡和贸易方面的谈判。
当然,这个时候,也是咨情司,锦衣卫,包括幼军的测绘团队出动的时候。
除此之外,就是正式任命许柴佬为吕宋府知府,总管吕宋民政和军政事务。
大明暂时不会向吕宋驻军,只会先安排一个辅助团队到这里,帮助许柴佬稳定局势。
如果有人不听话,当朱瞻基他们的舰队返回的时候,自然会帮许柴佬解决这个问题。
所有人都开始忙碌了起来,只有朱瞻基反倒是没有了什么事。因为他只需要掌握大方向,各种琐碎的事务,根本到不了他面前来。
要是什么事都要他这个太孙操心,那这些下属还留着有什么用
吕宋岛上现在根本没有大型政权,许柴佬在吕宋当总督本来就没有遭遇强烈反对,那些土人还认为他的存在给当地人带来了好生活。
所以不管是在南方咄咄逼人的米沙鄢人,还是他加禄人,他们都以能够加入大明为荣,而不是强烈反对。
虽然绿教现在已经扩展到了这里,但是现在绿绿更主要是控制思想,根本没有国家的概念。
在吕宋岛南部的那些土人,虽然逐渐信仰了绿绿,但是他们更认同大明的统治。
在这样的环境下,朱瞻基根本没有发挥的余地。
总不能所有人兴致冲冲地跪在他的面前,他还要打要杀吧。
后勤团队也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以两个铜子一个椰子的代价,开始大量收购成熟的椰子,几天下来,光是在吕宋府这里,就收购了超过三十万个椰子。
这还是因为通知的晚了,要不然,三百万个也能收购到。
不过也不用担心,因为大明舰队收购椰子的消息已经传了出去,等到舰队抵达苏禄国,那个时候就会有天量的椰子供应。
椰子在口感上不如香蕉和芒果,但是有一点是芒果和香蕉比不上的,那就是储存期。
青皮老椰子的储存期,基本都在一个月左右。因为椰子是很好的水分储存和食物储存来源,椰子外壳很厚,防止水分蒸发。
有的椰子成熟了掉在地上,落入海中漂浮了两年还能保持完好!
相比十天左右就要更换的清水,椰子的保质期远超所有的水果和净水。
十万人的舰队,粮食的供应并不是难题,因为一艘宝船就能运两千吨的稻米有几十艘宝船,粮食问题从来不要担心。
淡水才是在海上真正制约航线的重要物资。
大明的舰队需要蒸米饭,需要泡豆芽,还包括用木槽在海上种植蔬菜,这些都需要净水。
而即便是用木桶来盛放净水,一般净水的保质期也就十天左右,过了半个月,净水就会长出绿苔,水质**。
东方没有西方那种用啤酒代替净水的习惯,因为东方从来没有酿造啤酒的习惯。何况,即使是啤酒,保质期也不会超过一个月。
如今收购大量的椰子,就能大大降低净水的需求量,不需要每到一个港口,第一时间就必须要寻找净水。
朱瞻基现在储存椰子,也是为了去勘探澳大利亚做准备。
船队到了旧港,就不会再有风向的便利,越向南,甚至还要逆风航行。
在这样的条件下,船队航期谁也不能确定,所以不管是净水,还是椰子,都必须要准备充足。
两个铜子一个椰子,这个价格可以说一点也不高。但是对当地的这些土人来说,椰子到处长的都是,根本没有成本。
用小船拉一船过来,就是几千个,能够换几匹布,能够换几口锅,这可无本生意。
吕宋府这个小镇因为大明舰队的到来,变得热闹了起来,除了各种贸易,也带动了当地的第三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