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他们这些人打响了幼军的招牌,不现在已经是羽林卫学了。
新成立的幼军,因为没有抢到原本也挂名幼军的这些人,薛禄还跟如今的羽林卫参将赵永亮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擂台。
后来还是在太孙的干预下,薛禄才不得不眼睁睁地看着原本的幼军,被划归到羽林卫学里面。
虽然羽林卫学按照人员算,只是一个旅级军卫。最高职位的陈礼和张凤山都只是守备一级。
但是如今的大明军队公认,羽林卫学出来的人,见官大三级。因为基本上只要是这里外流的人才,每一个出来之后,最低也是千总一职。
如此素质的人才,根本不会为了这些倭寇耗费在战场上。
更别说,这里面新进又加入了三届,一千多勋贵子弟。这些勋贵子弟的命更值钱,真要因为庄敬这些人死在南洋,他庄敬一辈子也别想再回大明了。
“大人,羽林卫
第二十八章 对比
对大明来说,明古鲁之战只是一场威慑之战。
但是对明古鲁部落来说,这却是一场灭顶之灾。
将明古鲁部落从几个小村子,发展成为占地数千里的大型部落,万茂一直是明古鲁部落最为德高望重之人。
但是最近这些时日,这位曾经的霸主,却成为了整个部落的罪人。
当拉哈特刺死一位大明士兵被抓,他的两个下属就连夜赶回了部落报信。
万茂一开始并没有放在心上,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他,大名不会因此大动干戈。
曾经他们在满者伯夷死了一百七十个士兵,最后西王花了六万两金子就把这件事摆平。
而后的十几年,大明虽然在这片土地上发展起了自己的势力,但是一直都与各民族和平相处,从来不会仗势欺人。
那位大明的特使他也曾经见过几次,是一个非常和气的人。在南洋各国,他一直尽心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是一个值得相信的朋友。
但是第二日传来的消息让他完全不敢相信,为了一个士兵,大明竟然就处死了他的儿子,这个部落的继承人。
更为过分的是,大明竟然还让他亲自过海去赔罪,这简直是异想天开。
他在满者伯夷的使节面前就强硬表示,明古鲁部落绝对不会善罢甘休,以后也绝对不会再视大明为宗主国。
但是没过几日,事态的发展就让他失去了方寸,大明竟然出兵了。
当大明的舰队还没有抵达,部落东北方的村子,就遭受到了倭人的袭击,三个村子被屠杀,一千多人被杀,逃出来的人寥寥无几。
还没有等到他们想好对策,大明的舰队抵达了海边。
虽然他们在海边设置了好几道防线,但是这些防线如同虚设。
他们部落这些勇猛的士兵,曾经让满者伯夷都无可奈何,只能与他们媾和。
但是现在面对大明的火枪,冲的越快,死的越惨。
整个明古鲁部落只有十一万人,壮年男子也不过两三万人,短短的一天半,就死了两三千人。
而在部落的东北方,那里也死了超过三千人,壮年男子超过一千。
如今似乎四面八方都有敌人,整个部落乱成一团,所有人对他这个族长,似乎也不怎么信任了。
因为流言都在传,大明这次只想惩罚首恶,也就是交出他们家族的人。
虽然万茂一直在告诫族人,这些只是大明人的阴谋,但是现在他已经能感觉到,族人已经不再相信他了,并且将他视为部落的罪人。
特别是当大明人举着火枪进攻的时候,那火枪的声音都被视为安拉在咆哮,那冒出的白烟,都被视为安拉的怒火。
这些愚昧的族人让万茂感到了无力,更感到了悲哀。
现在他还要防备被这些无能之辈出卖,短短的几日,他就体会到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感觉。
满者伯夷愿意为他提供庇护,从北方的克塔温部落坐船前往满者伯夷。现在,万茂已经有了抛弃这些族人的想法。
但是还没有等他做出决定,大部分族人已经选择抛弃了他。
越来越多的族人选择了向大明投降,或者是干脆与他分道扬镳,准备躲进山里,待大明人离去,然后再出山。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万茂也下定了决心,准备潜逃到克塔温部落,然后从那里伺机逃往满者伯夷。
“报,明古鲁大军加紧速度向西北山区撤退,其中万茂家族除少部分向东北逃窜,大部人马皆逃往西北。”
树荫下的张凤山精神一振,大声说道:“将地图拿来。”
亲卫迅速找出了一张卷起来的苏门答腊地图,在他面前的草地上展开。
张凤山仔细看了一遍明古鲁部落北部的山形和河道图,吩咐说道:“派十人奔赴明古鲁都城,要求海军沿海岸线向北设置阻击线,逼着万茂只能远离海岸进军。通知庄敬的倭寇营,撤往拉斯河,在河对岸设立狙击点,尽量拦住万茂大部人马。即使拦不住,也要拖延他们的行程。羽林卫学各部,密切探听最新情报,要把万茂等人的行进路线第一时间告知庄敬。”
一个亲卫低声说道:“山长,倭寇营连日恶战,没有时间休整,如今粮食不足。”
张凤山迟疑了一下,站起身来,吩咐说道:“去将张武张威兄弟唤来。”
羽林卫学的临时指挥所位于明古鲁都城的东北方,与都城,北方重镇朱鲁普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这里的位置刚好卡在平原与山区的森林边。因为雨后初晴,这里的气候炎热,羽林卫学的士兵也不敢再贸然进入森林。
虽然他们携带的有防瘴气的药物,但是瘴气种类繁多,谁也不能保证药物有效。
而且除了瘴气,最大的问题是层出不穷的毒虫和毒蛇,甚至连十米长的大蟒蛇,他们就见到了不少。
若不是幼军十人一组,互为照应,想要在这环境恶劣的热带雨林生存都是一个大问题。
从旧港出来已经十天了,他们携带的各种物资消耗本来只有七天的。还是倭寇营在最开始的时候,抢劫了几个村子,他们补充了一些补给,才坚持到这个时候。
如今他们身处敌营之中,为了阻拦明古鲁大部,监视他们的逃窜情况,不可能去舰队那里获得补给,那么,就只有从敌人那里获取了。
顷刻,张武张威两兄弟结伴而来,他们一个今年二十,一个十八,都是身强力壮的棒小伙。
虽然他们两兄弟都不算精明,在领军作战方面也没有什么天分,但是两个人的性格耿直,在执行命令的时候,比其他人更值得信赖。
望着这两兄弟,张凤山沉吟了许久,才开口说道:“下面的命令你们两人可以拒绝,我不会记入战事记录,但是我个人希望你们能接受。”
这两兄弟是太孙殿下的表兄弟,张凤山虽然认为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但是这种命令却不能强制下令,因为秋后算账,他绝对抵抗不了张家的反扑。
疏不间亲,殿下就是再重视他,保得了他一时,保不了他一世。
他也知道这两兄弟心思单纯,没有太多的花花肠子,所以故意用激将法,让他们主动接下这个任务。
张武年幼之时,还记得自己家只是永城的一个小角色,只因为姑姑当了太子妃,张家才从此飞黄腾达起来。
祖父,父亲,包括姑姑都从小教他,要本分做人。身为外戚,不说能为大明做贡献,最少不能为皇室抹黑。
身为彭城伯府的世子,他只比宫中的大表弟大半岁,六七岁以后,还经常入宫陪这个表弟。
虽然是表弟,但是这个表弟却像他的哥哥,从小就是带着他玩。
他对这个表弟也是敬重万分。
他知道自己只是中人之姿,并无多大才华,文不成武不就。入了羽林卫学,他刻苦训练,为的就是不给表弟丢脸,不给彭城伯府丢脸。
听了张凤山的话,他正容回道:“请山长下令。殿下一直教导属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张凤山听了这样的回答,心里自然开心,但还是装作迟疑了一番问道:“倭寇营的所作所为你也看到了。如果我要你跟他们一样,去烧杀抢掠,给我大军抢来足够五天的粮食……”
张武愣住了,他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一个命令。他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从明古鲁部落开始北逃,他们就再没有时间去抢粮食。
实际上,最开始的粮食,也是倭寇们抢来的,他们却理所当然地享用了起来。
张威看了看自己的大哥,碰了碰他,轻轻点了点头。张武抱拳问道:“山长,我们不杀人,只抢粮可以吗”
张凤山笑道:“只要你们能抢来粮食,还不让那些土人暴露我们的踪迹,想怎么样都行。我们在这里只有两百多人,可抵挡不了敌人的反扑。”
张武虽然不算聪明,但也不是沙场新丁了。他很清楚自己这些人的任务虽然不是杀敌,但是比杀敌更重要。
没有他们,倭寇营就会寸步难行,根本不能在敌人的包围圈里屡屡逃脱。
而且他们有三分之一的人都是各家勋贵子弟,死一个,都会引起轩然大,波。所以他们才一直只是在战场上流窜,避开敌人的主力。
要是因为自己的行动害的其他人被包围,甚至丢掉性命,那他绝对逃不了军法处置。
他迟疑了一下,不过看到弟弟张威的兴奋神色,他狠下心说道:“属下愿意接令。”
张凤山笑了起来,说道:“好,除你麾下一旅,我再给你拨一卒,凑够一百五十人。你们的任务是前往克帕星村,在那里劫获最少一百石粮食,然后装船运往拉斯河下游。
此后,你率领这些人前往拉斯河下游区域,寻一隐蔽区域,埋锅炒米。将这些粮食全部变成干粮,届时供应倭寇营,还有我们其他同袍,能做到吗”
张武大声回应:“能做到!”
“那好。来,我跟你介绍一下详细情报,在克帕星村,目前有超过三千人,他们据守村寨,有河船十余艘……”
克帕星村是明古鲁境内主要河道拉斯河上游的一个村落,这里位于卡巴火山脚下,土地肥沃。
三千人的村落,在明古鲁境内,已经算是一个较大的村落了。
因为三面环水,易守难攻,这里的村民虽然知道倭寇横行。但是知道了对方人数不多,所以不忍放弃家业,据险而守,保卫家园。
可是现在,他们面对的不是大刀长矛的倭寇,而是装备了新式双管燧发枪的羽林卫学的士兵。
在过去的战役中,羽林卫学作为种子,一直担任的是辅助任务,这还是他们第一次面临攻坚战。
为了这次的攻坚战,他们也做足了准备,将村落的情况摸的一清二楚。
虽然这个村落有三千余人,但是壮年男子不过千人,他们虽然只有一百五十人,但是人人有火枪,并不惧怕对方人多势众。
何况,他们这次主要只是为了粮食,只要对方不是坚决抵抗,他们抢夺了粮食,就不会多造杀孽。
这日一早,辰时起,一百五十名学员兵就已开始检查各自的装备,他们拿掉了各种测绘装备,交给其他同袍携带,随身只携带了一顿的干粮,还有各种药物,火药,子弹,短刀。
检查了各自的火枪之后,他们就从临时营地出发,从山间穿行到克帕星村唯一靠向陆地的一面,准备从这里直接进攻克帕星村。
这个村子虽然易守难攻,但是这种易守难攻只是相对于那些与他们有着同样武器的人。
&
第二十九章 大明的变化
“马哈木父子于四月初九在承天门外斩首示众,彼时京城民众无不欢欣鼓舞。至此以后,瓦剌部落烟消云散。”
朱瞻基却知道瓦剌部落虽然衰败,但是大明真正的心腹大患是鞑靼。不过这个时空,北明山铜矿的开发,已经把鞑靼人给拴在了那里,不会再成为祸患。
朱瞻基点了点头,中官毛巡又继续禀报道:“四月初六,陛下下旨,将谷王朱橞及其二子皆废为庶人,其官属多诛死,只有典薄张兴因曾经事先告发,得以免罪。”
朱棣废朱橞早有预兆,这次朱瞻基携带宗室出海,谷王府就没有派出世子或者郡王随行。
朱瞻基对这些事情并无多大兴趣,问道:“两家银行如今发展如何三月发生的贪污卫所军费之事,可有了结”
毛巡立即让随从找出了关于两家银行的资料汇总,回禀道:“银行开业已经四月有余,如今大明各军卫已经习惯了让士兵自己领取俸禄,只是盘剥之举屡禁不绝,依旧有不少上官按月索求底层军士俸禄。陛下如今让兵部携刑部官员,组成巡抚按察使团,分赴各地进行调查。”
这个时代,军中将领贪污受贿成风,以往的各军卫,吃空饷,盘剥底层士兵的俸禄,那都是正常事。
但是如今大明发展银行将网点开到了全国各县,所有大明官员,包括士兵的俸禄都通过银行直接发放到士兵的手中。
这样一来,吃空饷的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盘剥俸禄,想要杜绝还不可能。
这不仅仅是监管的问题,更因为上官对下属予取予求,甚至连下属的命都控制在上官的手里。
这样的环境下,即使上官不盘剥,那些下属也会将自己的俸禄奉上大半。
这种时代局限带来的**,除非是将社会层次来个颠覆,否则根本无法根除。
但是,这种社会架构的改变,是不能轻易触动的,不论怎么说,都没有自己造自己反的道理。
将银行的事务汇报了一番,毛巡又开始汇报大明如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也是朱瞻基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可不是后世世人才明白的。
从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商人就已经把道路畅通作为发展商业的重要基础。
朱棣虽然不是一个重视商业的皇帝,但是如今的大明商业几乎被內监控制,他也不会跟自己的钱袋子过不去。
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战争狂。在他的构想里,大明的机动野战部队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调动到全国的任何一个角落,是他一直梦寐以求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