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厨房里面做饭的东西,吃饭的碗,他也按照接待人员的介绍,买齐全了。

    每一天,他们都吃着以前做梦也吃不到的美食。索菲亚一边学习文字,一边发誓,要尽快学会这里的各种厨艺。

    几个孩子都对他们一家来到大明非常开心,只有来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欧洲是那么的落后。

    更重要的是,这里没有宗教的压迫,不用每个月都面对教会的“募捐”,更没有十一税。所有的收入,都是自己的。

    来到大明就恰逢他们的节日,迎来了一个悠长的假期。

    家里安顿好了之后,昨日卡尔索利带着三个孩子,开始游览这个繁华的城市。

    在路上,他们见到了两个农夫为了一团牛粪,竟然差点打了起来。

    这让他们怎么也想不通,这里的街道上这么干净,是因为牛粪,马粪都被“抢”干净了吗

    其实他们猜的不错,路上的牛粪,马粪还好一点,如今应天府各处的厕所,化粪池,其粪权早就被行会垄断了。

    对一个早就使用有机肥的农业大国来说,这里的老百姓对粪便的重视,远超他们的想象。

    他们到了城里的集市,动物园,还远远地看了一眼皇宫。

    据说那位殿下就是住在这个皇宫里,而这一座皇宫,竟然就比一个城市还要大。

    身为建筑师的卡尔索利很清楚,如今的欧洲,大部分城市都没有这座皇宫大。

    这里的老百姓对他们这些外族人并无歧视,也习以为常,只有一些小孩子还有些好奇,喜欢跟在他们身后。

    满意无比地回到了家,却发现家门口聚集了一群穿着红衣的内侍。

    他们在来大明的时候就很清楚了,这些人是皇家的下人,他们不仅伺候整个皇族,还掌管着天下的商业。

    他们虽然不能涉足政事,但是许多官员,就连那些朝廷重臣也不敢怠慢。

    而卡尔索利在这些人里面认出了李亮,这可是太孙跟前的大红人。

    卡尔索利立即迎了上去,学着大明人见面的长揖,手掌相叠,从上到下落下,身子微微鞠躬,脚步轻扭,等身子站直,环绕一圈。

    这一个长揖,就向十几个人敬了礼,十分方便,卫生。

    “不知诸位大人前来,有失远迎,请勿见怪。”

    几个小太监看到一个洋鬼子穿着大明衣裳,行大明礼,他说话腔调怪异,忍不住笑了起来,不过很快捂住了嘴。

    领头的李亮眼睛在索菲亚的身上仔细打量了一圈,才笑着跟郭良说道:“郭大使,这就是卡尔索利一家,跟夷人讲规矩,累死个人,我今日好不容易休息,就不陪你了。”

    郭良比李亮大了十几岁,在朱瞻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他就在伺候张氏。他虽然是张氏面前的第一红人,但是也不敢小瞧了这个跟自己同级的大红人。

    在皇宫中,李亮可是要比他吃香多了。

    他们送着李亮上了马车,才回转过来倨傲地跟卡尔索利一家说道:“卡尔索利是吧明早太子妃殿下要到你家,今日特地派我们来教你们些宫中规矩,你们可要用心学,别在太子妃面前丢了我们的脸面。”

    太子妃要到他们家是那位太孙殿下的母亲

    卡尔索利很快就明白了这是为什么,看来那个张武还真的说动了太孙殿下。

    震惊之余,他们连一口饭都顾不上吃,就被好好折腾了两个时辰。

    不管是走路,说话,行礼,全部都要学。不要说只是说错话,在太子妃面前放个屁,都是大罪。

    他们被折腾了两个时辰,这还是轻松的。而索菲亚作为主角,就更可怜了。

    几个宫女从头到脚将她批判了一番,不仅一直将她折腾到午夜,还让她的两个弟弟用大锅烧水,好好给她洗了一个澡。

    澡水里面放了香精,洗出来之后,索菲亚只觉得神清气爽,从来没有这么舒服过。

    但是随后,她就遭受了最羞耻的对待,几个人从上到下检查了她的身体,嫌弃她身上的汗毛多,竟然用两根棉线,在她的身上从上到下,从前到后,绞了一遍。

    虽然只是两根简单的棉线,但是在她们的手里却堪比刑具,绞的索菲亚又痒又疼,想笑,又想哭,整个人都快魂飞魄散了。

    她原本以为她会紧张的睡不着,可是被他们这样一折通,等又给她洗了一遍澡,她连第二天的衣服都没有试穿,就睡着了。

    好梦正酣,天还没有亮,她又被叫了起来,几个“魔女”又开始给她梳头,并且给她梳了一个大明少女流行的堕马髻。

    最让她想要反抗的是,因为她们怕她吃多了会上厕所,早餐不让她喝粥,只让她吃了半个馒头,可怜她还没有吃饱呢……

    原本对大明太子妃的期待和激动,就在这种折磨中被折腾的一干二净,索菲亚已经听天由命了。

    不过虽然受了这么大的折磨,等她在镜子里面看到化完妆之后,变的美丽了许多的自己。

    她自己又开始嘚瑟了起来,原来我也可以这么美……

    相比会见前的折腾,真正见面的时候,反而没有了这么多的折腾。

    卡尔索利一家以大礼跪拜了张氏,他们三个男的就被打发到了里间,只留下了索菲亚一个人面对张氏。

    张氏原本对侄儿看中了一个西夷女子有些觉得丢脸,但是见了面发现,这个女子明眸皓齿,虽然脸上有些麻子,但是腰肥臀圆,比起大明娇小的女子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的女子,就是在皇上养的那班波斯女人之中,也是漂亮的。

    而且,她的家世倒也还说的过去,虽然家道中落,失去了土地,但是爵位倒还是有的。

    当然这一切都不算什么,主要的是,她的儿子想要重用这个女孩的父亲,而她的侄儿又看上了这个女孩。

    张氏是一个很大气稳重的女人,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朱棣,都能对她格外看重,不是因为她姿色过人,而是因为有大局观。

    所以,在询问了一番她的过往,看出她并无媚态,虽然是个异族,但是也算沉稳大方之后,她就倾向于玉成好事了。

    临走时,她拔下了头上的金步摇插在她的头上,并且留下了一盒首饰。

    卡尔索利一家从来没有想过,只是被未来的皇后见了一面,这首饰都是成盒装的送。

    这一盒首饰的价值暂且不谈,光是这一根黄金拉丝,镶嵌了五颗大珍珠的发簪,就是价值连城啊。

    可是,太子妃什么话也没有说,这事到底是成了,还是没成呢

    卡尔索利一家的困惑并没有持续多久,因为老中两代彭城伯夫人一进宫,就听说了自己的孙子喜欢上了一个西夷女子,差点要昏了过去。

    西夷女子在大明,可不是太受待见。因为她们大多是被贩卖而来,大多都是在计院,戏楼,很受一些找新鲜的男人喜欢。

    他们彭城伯府也算是高门大户,怎么可以找个这样的女子!

    彭城伯夫人不敢反对,因为这个大姑子可是整个张家的顶梁柱。但是老夫人就没有这些顾忌,表示了坚决反对。

    老夫人是个事多的,性格泼辣,一直喜欢在高门大户之间做媒。不要说那些公候府恭维着她,就是皇宫也跟她自己家一样,朱棣也喜欢这个性格直爽的亲家母。

    张武在一边想要求情,被老夫人一巴掌打在脸上,赶了出去。

    张氏无奈,才说道:“这事我其实也绕不过去,不过这是瞻基的意思,皇上应该也是赞同的。”

    老夫人不信。“皇上和瞻基日理万机,还能管上我们一个小小伯府的次子婚事要不是那个小畜生自己求上来,怕是瞻基也不知道这事。”

    张氏拿这个母亲没办法,只能说道:“这个索菲亚虽然是西夷女子,但是其父有大才,瞻基要重用,一个能在瞻基面前记名的大才,也不辱没了我们伯府。”

    老夫人这十几年来在京城看惯了云起云落,前一日还是高朋满座,下一刻全家砍头的事见了也不是一起两起。

    什么富贵荣华都是虚的,重要的就是皇上心意。

    自己的外孙以后可是要当皇上的,这以后的皇家就是张家的血脉,有她身上的血。

    所以她对自己张家以后的命运并不担忧,甚至还有些瞧不起那些得势就张扬的。

    他们张家不求大富大贵,只要长久平安,要不然,几年前皇上就提过给他们张家晋爵,老夫人也不会亲自出面婉拒了。

    也是因为不求飞




第九章 执政方针
    仿佛没有看到朱棣的惊讶,朱瞻基声色不变地说道:“六年前,孙儿与皇爷爷谈过什么是皇帝,皇爷爷可还记得”

    朱棣长叹了一口气,朱瞻基在过去的岁月给了他太多的信心,凡是他要做的事,还没有不成功的。

    不管是利用一个北明山铜矿就瓦解了草原势力,还是以剿倭之名征略东瀛,还有这次堪比不世功绩的南洲拓疆。

    这个孙子虽然还年幼,偶尔行事有些不周到,但是绝对称得上是才干超卓。

    如果不论经验,朱棣自己都觉得比不上他,所以才没有急着问出口,而是耐心等他细说。

    听到朱瞻基的话,他笑着说道:“下位者劳力,中位者劳智,上位者劳人。再加上资源,信息控制之论,我至今依旧记忆犹新。

    这些年,你建设工厂,发展军队,开拓各地金矿,银矿,从南洋运送大批粮食回国,提高工匠的待遇,都是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除了人事问题之外,我对此从不干涉,就是想要看你能做到哪一步。

    你成立咨情司,控制锦衣卫,秘密监控各地,以最快的速度获取情报,这就是对信息的控制。我也不很少干涉,因为你思路,想法都是对的,做出的成绩也是我欣慰的。”

    面对自己的爷爷,朱瞻基笑了起来,半作戏,半真诚道:“这都是孙儿应该做的,生在皇家,享受锦衣玉食,自然也该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所以,你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直接跟我说。只要是对我大明有利,对我朱家有利的,我都会支持你。我如今已经整六十了,这个位置也坐不了几年,以后还是要看你,能在去见祖宗之前,帮你扫平道路,哪怕杀的尸山血海,我也不辞!”

    这也正是朱瞻基的目的……

    从昨日将《大明朝廷议事法则》交给了朱棣,朱瞻基的心里就有了让朱棣为自己奠基的想法。

    许多方面,他上台之后进行改革,面对的压力会远远大于现在。

    朱棣一句话就能解决的问题,等他上台,恐怕还要先跟文臣武将们掰手腕,只有占到优势的时候,才能推行。

    朱棣想要改革,没有人会拿祖制说话,因为他本身就是造反才得到的皇位。

    但是如果是朱瞻基呢他想要改变朱棣在世时候的政策,那些大臣只是争权,就不会轻易答应。

    朱瞻基需要的是具有政治抱负的人才,不是应声虫。

    靠杀人能强制推行一些政策,但是如果这些时代的精英都变成了应声虫,整个国家都靠朱瞻基一个人,那就太危险了。

    而且,当一个朱元璋一样,什么都要操心,什么都要管,一天睡不到六个小时,没有自由时间,整天处理公务的皇帝,也根本不是他想做的。

    他不能把人才全部废黜,要拉拢这个时代的精英,那么行事的手腕就必须要温和一点。

    但是皇帝与大臣的权力争夺,就是此消彼长的关系,没有缓冲的余地。

    他这边温和,大臣们就肯定会嚣张,因为任何人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第一步肯定是要权。

    如何让权,又如何限制权力,朱瞻基早就考虑了十几年了。

    一些不好开展的事务,现在就可以逐渐影响朱棣,让他来干。

    不要等他那个父亲上台了,一下子就把属于皇帝的权力让出去了大半,想收都收不回来了。

    听了朱棣掏心窝子的话,朱瞻基也有些触动,语调柔和了许多。“所谓上位者劳人,以孙儿的见解,也是属于资源控制的范畴。如何用人,这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更考验上位者的手段。因为人是活的,思想也是在随时变化的,一个清官,在进入官场之后,面对各种奉承和诱惑,时时刻刻的心理都在变化。以后会变成一个权臣,忠臣,还是佞臣,并不是一下子改变的。

    想要人尽其才,想要让他发挥最大的作用,还不能让他影响到朝廷的稳定,这就需要制定缜密的管理制度,对上位者来说,制定规则的权力是最重要的,也是绝不能放弃的,其他的所有权力,其实都可以放弃。”

    朱棣惊道:“军权也可以放弃”

    朱瞻基笑道:“这只是最理想的状态,如今当然不可能实现。假如说,不管是谁管理朝政,都只能管他负责的范围,其他事务不能插手。不管是谁领军,都只能按照预定的战略打仗,除此之外,调不动一兵一卒,在这样的时候,还怕有人会造反吗”

    朱棣沉吟了一会儿,盯着那份《大明朝廷议事法则》看了一会儿才又说道:“这只是个开端”

    朱瞻基丝毫不怀疑朱棣的政治智慧,他要是看不出来,那才是不可能的。

    “议事法则只是约束大臣们就事论事的开始,古往今来,皇家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将所有的大权都收拢在自己的手中,这种权力的集中方便了管理,但是造成了两个巨大的隐患。

    其一,就是这种权力的集中对晃荡的要求非常高,皇帝英明,自然天下太平,皇帝昏庸,就民不聊生。

    其二,这种权力的集中让统治阶级的权力得不到有效控制。考上了进士,进了朝廷,就成了人上人,这些人来自同一个群体,有共同的经历和群体认可,自然会维护属于自己人的利益,造成了整个社会的畸形框架。”

    这一点朱棣有些不太明白了,朱瞻基只好又细致分析了这种封建社会大一统时代对管理者要求的太高,导致了统治阶级与平民阶级的脱离,这是社会不稳的根源。

    等朱棣理解了这方面的思路,朱瞻基才又说道:“想要改变这一切,首先是建立朝廷新的规矩。让一锅炖的朝廷变的条理分明,所有人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不能对不该插手的事务随意插手。

    比如说你是户部官员,你就只能管财政,工部,礼部的事务,用不着你来管。哪怕你是户部尚书,也管不了一个工部九品工匠的职责。更别说某些礼部官员,竟然还操心军事,想要指挥打仗了。
1...156157158159160...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