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此乃大逆不道的荒唐之言!”
杨道感觉与父亲根本无法正常沟通,一时气急,问道:“那‘吾师,吾更爱真理’岂不是更大逆不道”
杨士奇听了这句话,反倒是冷静了下来,冷笑道:“这也是羽林卫学墙壁上写的吧……我早就知道了。黄毛小儿,就敢质疑圣人学说,这当然是大逆不道!”
杨道反问道:“既然如此,皇上为什么会允许这句话留在羽林卫学的墙壁上”
杨士奇还欲再说,杨道又说道:“父亲怕不是因为大哥之事,一直对殿下暗中不满吧”
杨士奇浑身一震,身子颤抖了起来,隔着镜片,杨道依旧能看到自己父亲的眼眶红了起来
第三十章 选择
“外面那帮小兔崽子又精力没地方发泄,打架了。”
外面传来了一声吆喝,图书室里面原本安静的众人立刻骚动了起来。
王澹丢下了书本,抱怨道:“这书看的老子头晕,去看看小兔崽子们打架。谁去”
众人也都学他一样丢下了书本。“奶奶的,听天由命吧。”
一个尖细的声音慢条斯理地说道:“王澹,郭昂,袁祯,三人不珍惜书本,罚银元一枚。”
这一下,惹得众人立即轰然大笑起来。
坐在门口的老太监依旧不急不缓地说道:“图书室请勿喧哗,否则罚银!”
众人立即又赶紧闭上了嘴巴,谁也不会跟自己口袋里的银子过不去啊。
王澹和袁祯不以为然,袁祯如今已经广平侯,家中的大权他父亲袁容已经逐渐交到他的手里。
而王澹则是因为其父镇守宣府,他自己带了几个随从在京城生活,自由度比较大。
只有郭昂爷爷成安候郭亮还在活着,家族庞大。其父郭晟又是武夫性格,讲究棍棒下面出孝子,虽然不会短缺了他的用度,却也不会给他太多零花。
他一个月就只有三枚银币,一下子上交一枚,可够他心疼的了。
王澹和袁祯各自掏出钱袋,将一枚银币交给了房间门口的年老太监,还陪笑着说道:“刘爷爷,不用记在月册上了吧”
老太监点了点头说道:“只是一时兴起,非有意为之,不用记入月册记罚。”
郭昂摸了摸身上,只掏出来几枚当五十的铜币。他向着老太监求饶道:“刘爷爷,你看我这囊中羞涩,不如以劳代罚。”
老太监点了点头说道:“那就去挑半个月的大粪,不用罚银了。”
众人又嘿嘿笑了起来,只有郭昂愁眉苦脸地犹豫了半天,回身向大款袁祯求救。“广平侯,你老宽裕,先借我一枚银币,待我明日还你。”
袁祯笑着掏出一枚银币,替他交到了老太监的手里。“我还想着你能选择去挑大粪,为了这个奇景,我愿意多花几枚银币。”
“滚蛋……。”郭昂对着袁祯的肚子来了一拳,嘴硬地说道:“我怎可与那些平民子弟抢活干!”
杨道哈哈笑道:“我看你刚才颇为意动,差点就答应了下来。”
一个孤儿出身的同窗赵毅说道:“侯府家也没有余粮啊!”
众人出了图书室,这才放肆地大笑了起来。
郭昂对袁祯可以放肆,对原本是对头,现在是战友的寒门子弟反倒要客气了许多。
他装作恶狠狠地箍住了赵毅的脖子。“你小子祈祷不要分到我的手下,要不然,以后我每年都让你去挑一次大粪。”
众人来到了演武场上,看到人工山坡那里聚集了近百人,双方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
羽林卫学是武学,自然不禁斗殴。
只要不使用武器,不打向致命位置,不论摔跤还是竞技,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都可以动手。
卫学内孤儿的数量与勋贵差不多,论武力,是勋贵子弟略微领先,但是在文比的时候,勋贵子弟就占不到什么优势了。
他们出身富贵,从小就有个好底子。但是因为起点高,自然也就没有孤儿们的学习动力足。
孔武有力的王澹走在最前面,忍不住大声笑道:“看到他们,就想起了我们前几年的傻样。打吧,打吧,打的越狠,以后就会觉得越亲。”
吴克勤从背后踢了他一脚,笑道:“你以为谁都能跟俺们一样,这群小蚂蚱,还要经过一番历练。”
袁祯在哪里都喜欢充当众人的中心,这个时候哈哈笑道:“你以为谁都像你们两个变,态!”
王澹和吴克勤在武力上绝对算幼军最强,王澹的祖父王聪就是朱棣军中的一员猛将,完全依靠战功获封武城候。
他们祖孙三代都是身宽体长的外型,外人想假冒都假冒不了。
因为身体宽的像个门板,脖子很短,偏偏又长了一双长手臂,练的还是家传的长臂拳,这让他在羽林卫学里,在个人武力值上一直遥遥领先。
吴克勤则是蒙元人,其父吴允诚原名把都帖木儿,官至北元平章。
永乐三年,吴允诚与同党伦都儿灰率领妻儿以及部落五千、马驼一万六千匹,受宋晟的招安来归附明朝。
朱棣因蒙古人多同名,赐给他们汉人姓名以示区别。尚书刘俊请照洪武时期的惯例,把他们编为用勘合(符契)调遣的队伍。于是把都帖木儿被赐姓名为吴允诚。
当时吴允诚的两个儿子已经成年,小儿子才三岁,他根据自己的名字,给小儿子起名叫吴克勤。
吴克勤小时候一直在甘肃长大,永乐十三年随西域使团进京,后来就一直留在京城。
其父吴允诚作战勇猛,在两次北征期间都立下大功,他杀起蒙元人来,比汉人都狠。
更重要的是,他的归附让许多蒙元小部落都跟着开始学,降附的人越来越多,边境日益安宁,这都是从吴允诚开始的。
所以朱棣特许了吴克勤进入羽林卫学,以示嘉奖。
他跟王澹可以说是羽林卫学的一代双骄,两人的武力值高高在上,勋贵子弟过去几年占尽上风,他们两个人的作用占了大半。
这个时候,一帮十四五岁的孩子在教导的安排下,已经决定好了比斗的方式,是众人最喜欢的大乱战,只要不把人打的留下重伤,可随便出手。
袁祯看到一帮孔武有力的高学级教导以看热闹的心态看着一帮孩子闹,忍不住叹道:“曾经我们最恨就是这帮喜欢无事生非的教导,但是现在我们却也变成了这样的人。”
王澹点了点头说道:“要不是舍不得银子,当初我就想狠揍这帮教导一番。可是等我们长大了,他们却都离开了。过年时候我还在夫子庙那里碰到了曾经教过我们的熊奎,小时候我最恨的就是他,但是这次见到他,还有一种亲切感,请他在酒楼吃了一餐。”
郭昂跟他关系亲近,笑道:“你就是个贱骨头,挨打上瘾了。”
杨道摇了摇头说道:“不,这是因为我们都成了同样的人。”
袁祯点了点头,风度翩翩地说道:“是啊,真的上了战场,才知道,还是我们这样的人才最值得信任。”
这时候,袁祯看到一个半大的孩子不仅没有开始脱衣裳,准备战斗,反而哭哭啼啼地跑向了操场另一边的山林。
他奇怪地说道:“怎么回事这个小家伙哭什么”
众人都认出了这是比他们晚了四年进入羽林卫学的二狗子,倒不是因为二狗子魅力大,而是因为他有一个好师父杨章德。
杨道因为跟杨章德两家都是江西,又都是姓杨,两个人曾经还有过攀谈。今年回来,他还到杨章德家中去拜年,两人保持了友好的联系。
他也见过二狗子,挺喜欢这个小家伙的,开口说道:“我去问问他怎么回事。”
那一边,一帮小家伙已经脱了外套,开打了起来。看起来挺热血的,但在一帮上过战场的高级学员兵面前,这种打斗也仅仅算得上热血。
如今有高年级的学员兵充当教导,在他们热血上头的时候拦住,也不怕真的把
第三十一章 根
“把总,看这天色,像是又要下雪了啊。”
看着一张山东地图的马德钟嗯了一声,小心地将地图收了起来。“测试过风力了吗”
“大致是五级风,但是船速依旧达到了大约每个时辰二十里。”
“殿下那个船舶研究院还是有点作用的嘛,这船比我们下西洋时候的船好用的多了,那时候要是都是这种船,我们在路上最少能快半年。”
迎着寒风,马德钟登上了甲板,几个研究院的工匠根据风速,正在指挥着船员们调整软帆的角度,然后记载船速,寻求最吃风的角度。
他们只有一个年纪超过三十岁的工匠,其他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但是马德钟对他们不敢怠慢,对这种有本事的人,他一直非常尊敬。“姚主事,天寒风大,你们受苦了。”
那位工部的姚主事搓了搓手笑道:“都是为了混口饭吃,相比船员,我们享福的多了。”
马德钟点了点头说道:“今日抵达胶州,诸位大人在胶州可以好好休息一段时间。我到胶州会回乡探亲,试航的任务就交由这位褚玉明为诸位大人打下手。”
姚主事笑着说道:“来到胶州总要歇息几日才会再出海试航,据说诸位大人要在山东待一个月”
“查案子,时间没有一定。总之半个月内可以随意出海,但是半个月后,就必须要留在岸边待命。”
“好,那我心里有数了。”
这是一艘大明船舶研究院刚刚研发出来的新式海船,不同于以往的硬帆,新船不仅是软硬帆并存,而且经过福船改造的新式船体,逆水也更加犀利。
原本的海船在逆风的时候,必须要走之字形,这样才能航行,并且速度奇慢。
但是现在,他们只是改变了风帆的悬挂,加上了几片软帆,逆风航行,一个时辰竟然也能走二十里路。
虽然还没有试过顺风状态,但是仅凭如今的速度,他相信顺风状态下,一个时辰四五十里都是可能的。
从甲板上回了船头的指挥舱,马德钟将指挥舱里面的一些海军军规,航行日志这样的军事机密的文件都收了起来。
他要离开船只一段时日,研究院和他的大部分下属会依旧留在船上,这些东西也要锁起来。
等他将东西收拾好,看到锦衣卫的人他们都已经起床了,一个个跑到船尾那里去撒尿。
那几个同乡也已经起来了,他们没有去跟锦衣卫抢位置,而是等锦衣卫的人都方便了,然后才过去。
他们有个女人,在船上不方便,只能避开人多的时候。
几人也都方便了,他们就靠在栏杆边,望着不远处的大陆。
马德钟顺着他们的目光望了过去,心中却没有那种面对故乡的亲切感。
山东对他来说是故乡,但是也是伤心地。要不是牢记着自己的父母还葬在这里,他根本没有想过回来。
对故乡的一切记忆,恐怕也就只有那山坡下的两个坟头。
自从九岁就离开了家乡,到被迫加入水贼队伍,后来又加入海军,他已经有十五年不曾回来过。
对他来说,下马桥那里殿下赏的房子,才是自己的家。
对这四人,马德钟也没有太多的亲切感,不过有同舟共济之谊,马德钟也不会在他们面前摆出把总的架势。
他走向了四人,林三四人看到马德钟径直走了过来,连忙抱拳行礼。“把总大人。”
马德钟嘿嘿笑道:“一个小把总而已,当不得大人之称。这船上,比我官职大的多了去了。”
话虽然如此说,但是四人也不会当真。这船上虽然许多人的官职都比他高,但是他是这艘船的船长,任谁都要给他几分面子。
马德钟又说道:“今日抵达胶州,我们就要分道扬镳。这次一别,又不知何时得见。我再次也祝四位马到成功,到北地做一番大事。”
唐赛儿开口说道:“马把总老家是泰安府,这次回乡探亲,若遇到山匪,可以报上泰安府刘俊名号,应该还是有些作用。”
马德钟笑着说道:“先在此谢过林娘子了,不过我会带两卒卫兵一起回乡,要是真遇到不长眼的山匪,也要看他们有没有我的火枪利。”
唐赛儿也就是一说,她知道马德钟他们一行骑马穿乡,又没有行李,基本没有土匪敢对他们动手。
只是他身为太孙亲军,又是住在太孙殿下的农庄,显然是太孙殿下最亲信的将领。
以后她们远赴北地,在京城要是能留下一些关系,以后也有人能替她们说句话。
马德钟是知道她们今后要远赴北地的,去过一次海外,马德钟的眼界也宽了不少,知道海外也有不少好地方。
他们要是运气好,去的地方真有大金矿,以后说不定能成为一股大势力。
所以双方都有些心照不宣的想跟对方留下一丝香火情的想法。
几人闲聊了一番,看到内侍陈宣走了过来,这可是朱瞻基身边亲近太监,他们不敢马虎,一一行礼。“见过太监。”
陈宣摆了摆手说道:“我一个小小的长随,不敢当太监称呼。这次只是跟大家伙一起出来见见世面,诸位请便,咱家找马把总有话要说。”
林三四人连忙告退,让出了这里的位置。待他们离开,马德钟向着陈宣抱拳道:“不知中官大人找属下有何吩咐”
陈宣的年纪跟马德钟差不多,笑着说道:“你我之间不用如此客气,我是殿下亲近之人,你更是得了殿下赏房子,赏老婆的亲军,说起来你我都差不多。”
马德钟笑道:“属下如何比得过中官,我能有今天,都是托了殿下的福气。”
陈宣点了点头,将帽兜拉紧了一些,背着风轻声说道:“咱家听说你是要回兖州府探亲”
马德钟长叹一口气说道:“所谓探亲不过是光堂话,我父母双亡,就是有几家亲戚,也是曾经抢了我家几亩地的仇人。这次回乡不过是想给亡父母上坟,告诉他们,他们的儿子活的好好的,今后会给马家开枝散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