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朱瞻基已经通过黄渊,将自己的命令传达了下去,要求各军的羽林卫学士兵,密切注意各军局势。
除了这些人大明还有一支特殊的军队,那就是这个世界第一支“空军”。
自永乐十四年,朱瞻基将滑翔翼研发出来,朱棣迅速认识到了滑翔翼在军事方面的作用。
等朱瞻基回来的时候,三年过去了,大明的军队里面几乎每一卫都有了空军侦查能力。
虽然滑翔翼的侦查能力有限,受天气气候影响也很大。但是在这个各种活动范围小的可怜的古代,几十里路要走一天的时代,滑翔翼却是真正的黑科技。
各军卫都直接派了将士到下马桥农庄学习驾驶滑翔翼,然后传播了开来。
但是传播开并不意味这公开,滑翔翼一直是大明军中最大的秘密,比火枪管制还要严格。
大明的火枪经过四年多的发展,目前如果全力生产,一年就能生产三十万支以上。
大明京卫,边卫这些军队几乎已经全部换装完毕,所以如今的火枪管制并不严,甚至还少量卖到到境外。
但是滑翔翼至今仍然是最高机密,一般的士兵连近距离接触都不行。每个驾驶滑翔翼的士兵,身上都携带了火石,只要有任何意外,都必须要烧了滑翔翼。
这几年,超过一千从羽林卫学出来士兵也补充到了大明军中各军卫,朱瞻基对大明军队的控制,也是越来越大。
基本上,现在除了少数军队,到处都有羽林卫学出来的士兵。
这些士兵不仅忠于大明,更忠于他朱瞻基。
当每个军卫的将领都被安排完毕,所有的文臣们就精神一振,现在该轮到安排京城的顾命大臣了。
明朝的顾命大臣与清朝不同,所有的大臣只有辅佐监国的权力,没有直接处政的权力。
但是,这仍然是每一个大臣梦寐以求的荣耀,不仅是荣耀,同时跟未来的帝皇能拉近关系,也是真正的好处。
朱棣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让因为王彦喉咙嘶哑,被换上来的李谦念出了对监国的安排。
“兹命皇太孙瞻基为监国太孙,总督朝廷内外一应大小事务……”
朱瞻基起身转向朱棣跪下,高声道:“太孙瞻基接旨。”
随同圣旨一道传到朱瞻基面前的,还有传国玉玺与两个皇上处理军政,民政的大印。
这些只是象征意义,因为随后这些都还会依旧收回御书房和司礼监,只有在用印的时候,才会拿出来。
朱棣温声说道:“朕欲月底就前往刘家港,待时机成熟,就启程南下,途中游历我大明江山。你在京城当用心办事,不可辜负了我的期望。”
“孙儿定当殚精竭虑,为我大明千秋万代努力!”
朱棣这才又说道:“上来吧。”
朱瞻基站起身来,正了正自己的衣冠,昂首阔步从侧面的台阶登上了三层高台。
朱棣牵着朱瞻基的手站在了高台前,大声说道:“朕登基十八载,第一次出兵,太孙年幼,由太子监国,太孙驻守北平行在。第二次出征,太孙与朕一同上阵杀敌,势不可挡,斩敌四十三人。
永乐十三年,太孙挂帅,剿灭东瀛倭寇与张士诚余孽。永乐十四年平定东瀛,并且将东瀛王室迁移应天府。
永乐十五年,太孙率领十万大军,来回远行十万里。费时三载,为我大明增加一倍国土,开疆拓土乃不世之功。
朕赏无可赏,也不必赏。身为我朱棣之孙,他的身上就背负着整个大明,这个天下,以后就是他的。朕将给他整个天下……,谁赞成谁反对”
这个大殿里没有疯子,不要说大多数人是赞同的,就是不赞成又能如何
这个时候敢站出来说反对,等待他们的就是虎视眈眈的杨章德,他可是很想在朱瞻基面前好好表现一番。
殿中的大臣以蹇义为首,勋贵以张辅为首,立即应声跪下。
“臣等拜见陛下,拜见太孙殿下。”
待大臣们三拜九叩之后,朱棣志满意得地又牵着朱瞻基的手回到了他的龙椅旁。
这是一张红木床一般的龙椅,上面被金黄的坐垫铺着。
就是这张看起来很普通的宝座,几千年来无数人为之疯狂,死亡。
朱瞻基这一次先等朱棣坐下,这才在他身边坐了下来,坐在高台上俯瞰着殿中的大臣。
待大臣们起身,李谦这才又走到了他们的斜前方
第四十四章 联络
春雨贵如油,但是如果在赶路的时候,遇到这样的雨,就不是那么舒服了。
二月的山东依旧还是万物凋零,地上少见绿色。连续几日的春雨让土路变成了泥地,就连马走在这样的地面上,也是经常打滑。
“褚大人,你常年生活在南方,没有见过北方的荒凉吧”
褚松这个人本来就是八面玲珑之人,来到山东十日,他丝毫没有锦衣卫千户的架子,跟这一帮直肠子的山东大汉打成一片。
听见郝云中的问话,褚松笑道:“前几年我随殿下一起去过大漠,那里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北方。山东乃是富足之地,只需清肃吏治,要不了几年,山东就能恢复元气,可算不上荒凉。”
林三叹了口气说道:“这黄河不靖,难啊……”
褚松笑道:“殿下乃是英明雄主,早几年就已经在谋划治理黄河。待殿下亲政,这黄河终究会被治理好的。”
林三虽然想说没有那么容易,但是想到在京城见过的那个不可直视的英明太孙,又觉得什么困难在他面前似乎都不算什么了。
如丝的细雨虽然不算大,他们也都穿着蓑衣,但是这种随着雨水钻进身体寒气,却让人很不舒服。
几人骑在马上一边闲聊,一边前行,不一会就来到了一个不大的村子。
他们刚进村口,就蹿出来了两个大汉,他们原本气势汹汹,但是看清了马上的人,忍不住愕然了。“三姐,三哥,竟然是你们!这可是朝廷的马啊……”
王宣笑着说道:“马冲,你小子就没认出我来”
那个叫马冲的大汉哈哈笑道:“你这个小猴子……这叫什么对,沐猴而冠!”
“马冲,你大爷的,别仗着自己读了两年书就显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骂我。快去通知山寨,好酒好肉伺候。要不然,我家二姐,还不知道要嫁给谁了呢……”
马冲一下子冲到了王宣的跟前,扯着他的蓑衣就把他从马上扯了下来。“我警告你,你家二姐那是非我不嫁了,你在叽叽歪歪,我可不在乎你是我大舅子,别怪我大拳头伺候。”
褚松有些愕然,林三笑着说道:“这两个家伙自小亲热,两家也结亲了,比一般兄弟更亲密,喜欢打打闹闹的表示亲近。”
褚松笑着点了点头,眼睛忍不住瞟了一眼含笑坐在马上看热闹的唐赛儿。
哪怕在京城的时候没有感觉出来,现在他也看出来了。虽然众人都是以林三为首,但是这些人的核心却不是林三,而是这个漂亮,低调的小娘子。
他原本还以为是因为唐千的原因,但是众人虽然认唐千为师父,唐千此人除了拳脚厉害,性格木讷,不是一个合格的领袖。
这个唐三姐能以二十岁的年纪,还是一个新娘子的身份,成为一帮大老爷们的核心人物,自然不像表现出来的这么单纯。
褚松有些奇怪,自己是有心观察,加上有殿下提醒,有了先入为主的计较,才发现这个唐三姐不简单。
为什么殿下只是看了她一眼,就知道四人中间,是以唐三姐为首呢
殿下还真是神人啊,什么人在他面前都隐藏不住。
马冲跟王宣说笑了几句,才问唐赛儿道:“三姐,走,我们去山寨……”
唐赛儿道:“你去跟高大哥说一声,让他回村子来。去山里难走,也不方便。”
她看了一眼林三,林三立即会意地介绍说道:“这位是锦衣卫千户褚大人……”
马冲对唐三姐他们几人亲密,但是对褚松这个锦衣卫千户却没什么好脸色。
但是知道了褚松是锦衣卫,自然不提把众人带去山寨的话了。带着几人进了村子,来到了一户大宅院前。
村子里的农户大多是两间土屋,但是这一家却有一个大院子,房屋十几间,还有一圈大约两米高的围墙。
众人在门口下马,林三拿出了两枚当五十的铜币,递给了王宣。“猴子,你在卸石村这里熟,去买几只鸡来。”
王宣笑着说道:“十几文就能买一只鸡了,用不了这么多。”
马冲不悦地说道:“三哥,到我们卸石村来了,还要你花钱,这不是打我们大当家的脸嘛!”
林三笑道:“你跟猴子一起去,有话他跟你说……,还有,快请高大哥回来。”
虽然在来的路上,褚松看到了地里有不少农户在劳作,但是从这个村子的凋零情况来看,褚松也已经猜到了,这个村子的底细怕不是那么干净。
青州这里多山,这个村子就在山下,主要实力恐怕隐藏在山里,这个村子也就是一个门面而已。
褚松同时也好奇,为什么太孙殿下第一次见到林三他们,就知道他们在家乡的势力不小呢
唐千被官府抓取劳役,他们这些人毫无办法,跑去京城告状。
不管在任何人看来,他们都算不上有本事。殿下是如何知道他们在家乡的下层民间,隐藏了一股大势力呢
而这个势力,到底是属于哪家的
越是接触的多,褚松的疑惑也就越多。
这处宅院跟北方的大多宅院没有多少差别,难得的是家里还有个牛棚,显然是养了一头牛的,这算是个富户了。
不过褚松并没有看见女人,老人孩子也没有见到一个。
一进堂屋,褚松看到正堂挂着的两幅画像,心里的疑惑一下子解开了大半。这是两幅很普通的画像,一副是玉帝,一副是弥勒佛。
民间供奉玉帝的不在少数,供奉弥勒佛的也不在少数。但是将这两幅画像一起供奉的,那就只有白莲教了。
褚松不动声色,进屋之后,脱下了蓑衣,坐在了唐赛儿搬过来的一把椅子上。七八个人围坐在门口,看着外面的细雨如丝。
林三这个时候开口说道:“褚大人,这些时日想必你也看出来了一些端倪。”
褚松不知道林三什么意思,故意装作不知地说道:“林兄弟说什么来的”
林三笑了笑说道:“太孙殿下从一开始就对我们另眼相看,不是你们锦衣卫的功劳吗我都没有想过,自己原本以为隐秘的身份,殿下一开始可能就知道了。所以他才如此重视我等,并且愿意许以一城之主的位置。”
褚松看了看自己的三个手下,他们都是精悍之辈,除了绣春刀,怀里还有殿下专门赏赐的短筒火枪,所以并不担心掀台子之后的结果。
他笑着说道:“锦衣卫并不是无所不能,我也是直到进了这个堂屋,才隐约猜到了你们的身份。”
这一下,轮到林三和唐赛儿他们露出了惊讶的神色。“那殿下为何会对我们几个泥腿子另眼相看”
“殿下乃生而知之者,行事岂是你我之辈能揣测的不过,以我想,恐怕因山东出现了一位‘佛母’,殿下又见到了三姐本人,所以看了出来。”
唐赛儿皱了皱眉,她一直以为自己隐藏的很好,但是没有想到漏洞竟然是在自己身上。
既然已经被褚松猜到了自己的身份,她笑着说道:“既然殿下已经猜到了我们的身份,却依旧支持我们,那就说明殿下对我们白莲教并不是要赶尽杀绝。”
褚松笑道:“既然殿下是要我们扶持你等,自然不用担心我们会违背殿下的命令。但是,你们也不要得寸进尺……,殿下胸怀天下,视天下万民为子民,我们还是不要给殿下增加烦恼,不知佛母以为呢”
既然已经把话摊开了说,唐赛儿点了点头说道:“这是自然。我们白莲教都是穷苦百姓,求的只是有一碗饭吃,殿下能容我们,我们自然感激涕零。”
褚松的心也放了下来,轻松说道:“你们是没有去过西洋,这世间有千国万国,各色人等。除了我们汉人,还有黑的像鬼的昆仑奴,白的如同死尸,金毛绿眼的白鬼。
殿下常说:天下之大,我大明之小,我大明强盛,汉人就该占据那些肥沃的土地,占据最富足的金矿,让百族为我奴仆。把自己人当奴仆不算本事,把夷人当奴仆才是本事。”
这些时日,褚松在酒后,在无聊的时候,也经常跟他们谈起出海的经历,向他们灌输朱瞻基的一些心态。
所以他现在这样说,唐赛儿他们并没有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
林三有些激动地说道:“习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殿下既然对我等另眼相待,我等也不是狼心狗肺之人。此后自当为大明开疆拓土,守住极西之地。”
褚松点了点头说道:“你们能如此,殿下自然也不会亏待你等,无论兵器,军马,粮食皆悉数奉上。挣下一份富贵,佑泽子孙后代,才不枉这一生。”
林三这次其实有一些冒险,但是这些时日思来想去,还是觉得既然要联络众人,这身份想要长期隐瞒是不可能的。
在京城殿下没有对付他们,这几个锦衣卫的特使来了几日,也没有表现出半丝敌意,所以他还是决定冒一次险。
把话说开了,以后行事说话就不需要再隐瞒。而且,想要拉拢更多的势力加入开拓极西的队伍,也需要摊开来说,只有让所有人知道朝廷是支持他们的,他们才更有信心。
不一会儿,王宣和马冲就拎着几只鸡进了院子,他们的身后,还跟了一个四旬妇人,显然是被他们拉来做饭的。
那妇人手脚麻利,在厨房烧了一锅热水,王宣他们已经杀了鸡。她把几只鸡丢进了开水桶里浸泡了一番,顷刻就把鸡毛都给褪干净了。
林三跟褚松讲着这处卸石村的历史,也让褚松知道了这处的重要性。
这个时候,一个身材高大的三十岁左右的壮汉,带着七八个青壮进了院子。他们虽然衣衫偻烂,但是精气神都很不错,与一般的村民差异较大。
林三他们见到此人,连忙起身,迎了出去。“高大哥,许久不见,兄弟挂念万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