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以前的卡尔索利是不懂茶叶的好坏的,在罗马的时候,能有一块黑茶转,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但是来到大明他才知道,那种茶砖在大明就只有北方的那些游牧民族才会喝,就连普通的百姓,喝的都是清茶,绿茶。

    他的这罐龙井是张武送给他的,是龙井的明前茶,即使在大明,也是最高等的茶叶之一。

    研究院的这些吏员都是中低级吏员,舍得买这种茶叶的很少,自然就来他这里打秋风了。

    卡尔索利不是吝啬之人,在一帮西洋建筑学家之中,他也是最早被大明人接纳的一个。

    这里面,主要原因就是因为索菲亚与张武的婚事。

    这件婚事是太子妃做主的,连皇室都接纳了卡尔索利,这些官吏自然对卡尔索利另眼相看。

    但是,想要融入大明的生活不仅仅是被接纳就够的,他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比如这用一点茶叶,就能拉近他跟许多人工作之外的私人感情,何乐而不为呢

    外面传来了更夫的报时的锣声,到了开工的时间,闲聊的人就散去了,很快进入了工作的节奏。

    卡尔索利拿着已经修改好的图纸,进了他们这个项目组的会议室。

    围绕着铜管的上下层布局,十几个人开了一个会议。在会议上,虽然有一些争执,但是都是为了工作,气氛比较热烈,但是也比较祥和。

    他们这些人都是技术工匠,在官员序列里职位不高,没有太多勾心斗角的纷争。

    会议结束,卡尔索利就带着几个工匠一起,前往清凉山工地上,进行现场指导。

    临走的时候,卡尔索利拿了一个暖婆子,装了热水,放进了一个木制的手提盒。除了暖婆子,还能放进几个茶碗,喝茶非常方便。

    “老卡,你也该找个下人了,省得以后出门,还要自己提着茶壶。”所正蒋克文笑着将卡尔索利请上了马车。

    卡尔索利现在是没有级别的,他目前只是在建筑设计研究院挂了一个主管的名号。

    而工部主事一般都是六品,所正也是七品,按说不该对卡尔索利这么客气。

    但是他是朱瞻基指定的竞技场设计师,在竞技场的项目上,目前只有项目总管,工部尚书吴中才能管卡尔索利。

    吴中虽然是工部尚书,也是建筑专家,但是他还有朝政要处理,并不会时时刻刻盯着工程。

    所以,在建筑设计研究院,就没有人能再管着卡尔索利了。

    加上他女儿要嫁到彭城伯府,跟太孙的舅舅当亲家,所以一般的官员,还是很看好他以后的发展。

    虽然以卡尔索利的身份,很难直接进入官场序列,但是现在工匠和商人都能封爵了。

    卡尔索利有这样的关系,建好了竞技场又是立了大功,未来封爵是指日可待。

    只要在大明有了爵位,当官不当官,差别都不是很大了。

    坐在马车上,卡尔索利望着外面的街道,忍不住看入迷了。

    虽然已经来了大明两个月,但是这里与罗马迥然不同的市井文化,仍然让卡尔索利为之痴迷。

    他也随同同僚一起见识了一番这里的青楼,这里的几女都要比罗马的高雅的多。在罗马最好的几女,论起优雅,也比不上这里花魁的一根小指头。

    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美食,即使在家乡家族最辉煌的时候,也享受不到如此奢华的生活。

    这里普通百姓能享受的,在西方,就只有那些大贵族才能享受的到,付出的成本是天壤之别。

    马车进了工地,卡尔索利就打起了精神,开始投入在工作之中。

    这座清凉山竞技场与罗马竞技场虽然在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外形截然不同。

    太孙殿下要求摒弃那些无谓的雕塑,要求在坚固和方便上下功夫,所以整个竞技场的设计非常简约,就是一个椭圆形的球场。

    但是为了安装回音设备,这个竞技场周边又增加了八个巨大的支撑柱。这些支撑柱不仅撑起了整个竞技场框架,还能搭建布设铜管以及回音壁的结构。

    而且,竞技场的外围,殿下还让设计成了各种店铺,准备以后出租出去。

    虽然竞技场还刚刚开始建设,但是已经有不少人前来询问了。

    这些人当然不是普通人,都是大贵族们。

    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蹴鞠队,不仅想要在这里租了店铺当球队的总部,还想能直接租借球场,在球场不用的时候,用来举行比赛。

    如今应天府的球队超过了三十支,虽然都不是专业的,但是每次比赛都能吸引很多人观看,人们已经形成了看球的氛围,而且,还能利用看球来赌一把。

    不过,因为內监去年通过赌球就赚了十万银币,如今朱棣对私人庄家打击的厉害,除了內监,严禁其他人开设赌局。

    十万人的竞技场啊,一个人哪怕只是收五十个铜钱,一场比赛就能收入五千枚银币。

    如今的球员只有一点俸禄,没有其他奖励,哪怕一半给球场,也有两千枚银币的收入,赚大发了。

    工部开设还以为花十万银币来建设一座竞技场是亏钱行为,但是现在看起来,竞技场还没有建好,成本就能收回来了。

    当然,这只是他们的算法,一个球场当然不可能给几十家球队一起使用,最多只能给两三家球队使用。

    想要回本,最少还需要几年时间。

    “老卡,南面这里的山石挖开,下面有泥沙路基,如果想要安全,最少还要增加两千方的水泥。”

    “两千方怕是不够,我计算了一下,差不多需要额外增加四千方。”

    “这样会不会超支啊”

    “超支的事情你不用管,殿下要求我们以安全为主,就必须做到完美。跟內监要银子,由我出面就好了。”

    朱瞻基曾经承诺过他,不要怕超支,所以他也根本不担心这些。他现在的目标,就是要建造一座比罗马竞技场更加恢弘的竞技场。

    时至近午,从皇宫出来的吴中并没有直接回下马桥,而是也来到了清凉山这里。

    工地上超过五千工人正在辛苦劳作,他没有惊动那些人,直接来到了被作为总部的清凉寺。

    一进门,就听见了卡尔索利正在跟內监的账房冯海在争吵。“冯长随,我知道十万银币已经很多了,但是一座建筑想要建的完美,安全,就不能严格控制开支。如今南侧的地基塌陷,如果不增加水泥的用量,以后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老卡,这件事你跟我说没用,我的上面还有库管,总管,他们不点头,我哪里有权力拿银子出来!要不你去找殿下,只要殿下点头,别说多两千枚银币,就是加一万银币,也没有问题。”

    吴中笑着摇了摇头,这个卡尔索利的确是个干事的人,但是不懂大明官场规则,经常做一些无用之功。

    他笑着跨过门槛,进了屋内。“小卡,你就别为难冯长随了,这件事可不是他能做主的。要增加经费,你必须先打报告给我,由我去跟殿下说,这件事要从上面安排下来,而不是你在这里折腾。”

    他是一部尚书,房间内的人都不敢马虎,纷纷起身行礼。

    吴中摆了摆手说道:“大伙都忙着,就别多礼了。来,小卡,跟我说说。你准备如何解决铜管的上下衔接支撑结构。”

    &nbs




第五十一章 不能声张
    相比张武的后知后觉,朱棣却是早就知道了此事。

    最开始,他听到内侍说王妃生下来的孩子像自己,还满心诧异。

    他就是远远地见过这个娇怯的王妃一次,这孩子跟自己可没有关系。

    但是很快,他就想到了朱瞻基的身上。

    再一算时间,他越发明白了过来。

    孩子满了周岁之后,他也借机召见了东瀛王室一家。只看到这个孩子跟朱祁镇差别不大,都有他的这张大脸的痕迹,他也忍不住为自己孙子的好手段感到赞叹。

    但是,这件事绝不能声张,反而要做一些掩饰。

    所以随后,他就赏了称光王府一张自己的画像,这张画像不写意,但是画的跟他本人很像。

    随后,越来越多的流言就从称光王府传了出来。

    今天有人说小王子看见朱棣的画像就笑了,明天就有人传小王子最开始学说话,说的就是大明话。

    到后来,应天府人人都知道小王子跟大明有缘,就连长相,也跟大明皇帝越来越像。

    却根本没有人把他跟已经出海的太孙联系在一起了……

    朱瞻基并没有想到,只是偷偷摸摸的两次,竟然珠胎暗结,还真生下了一个带把的。

    今日朱棣召东瀛王室进宫他并不知道,看到小王子的时候,他差点跳了起来。

    再看到王妃那柔情似水的眼睛,他忍不住有些心虚了。

    但是回过头来,看到的却是朱棣玩味的神情。他登时知道,自己露馅了。

    不过,他对此并不惊慌,因为他很清楚,朱棣心里恐怕暗喜不已。

    称光王自去年冬季起,就身体欠佳,一直卧病不起,今日陪同秋子一同见驾的是小松宫亲王与伏见宫亲王。

    听朱棣与他们谈话的意思,因为称光身体不好,秋子性弱,小王子年幼。如今的称光王府,也基本是以他们这两个亲王为主。

    这次接见属于是例行接见,因为秋子在,朱棣甚至没有留他们在宫中吃饭,只是赏了他们一些吃食和绸缎,让他们就离开了皇宫。

    他们一走,今日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朱棣跟一帮内阁和尚书说道:“今日朕想清静一下,就不留诸位爱卿进膳了。”

    大臣们会意地长揖辞别,朱棣带着朱瞻基也从武英殿移驾到了谨身殿。

    在大殿坐下,身边只留下了王彦,朱棣这才说道:“要不是朕发现,你似乎还不想跟朕说”

    朱棣平日跟朱瞻基说话都是用我自称,现在用朕,就说明他哪怕很开心,也要敲打一番朱瞻基了。

    朱瞻基立刻说道:“孙儿岂敢,只是孙儿也没有想到,竟然真的诞下龙孙。”

    朱棣哈哈笑了起来。“果真是我朱家的龙种,那朕也就放心了。原本想要关他们十年八年的,现在看来,还是把他们放回东瀛更好。”

    朱瞻基摇了摇头说道:“其他人可以放回去,但小王子不能。今后应当立下规矩,所有的王子,都应该在我大明接收教育,直到十八岁,才能返回东瀛执政。”

    朱棣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想法是对的,只有在我大明长大,对我大明才有归属感。不仅东瀛,我觉得其他受我大明册封的王室都应该如此,这点银子,我大明还是花的起的。”

    朱瞻基笑道:“城东虽然地势开阔,但是这些年开发,也没多少空地了。孙儿准备将如今的羽林卫学外迁至太平门外,玄武湖与紫金山之间。现在的羽林卫学重新修葺一番,今后作为我大明皇子皇孙就学的地方。至于那些属国的王子王孙,也可以安排在这里。不过分开教学。”

    见朱瞻基考虑周到,朱棣点了点头,最后警告他说道:“在明仁没有正式被立为太子之前,你不要跟那个女人再有瓜葛,否则泄露出去,东瀛人会发疯的。”

    “孙儿晓得轻重。”

    最后这句话才是朱棣今天召见秋子她们来见驾的主要原因,这件事哪怕让人怀疑,但是绝对不能落下实证。

    否则的话,偏激的东瀛人一被刺激,耍起性子玉石俱焚,一招好棋就变成臭棋了。

    想到秋子柔美的身段,朱瞻基忍不住暗叫可惜了。

    陪朱棣吃过了午饭,他就又忍不住准备出宫了,这次倒是去的不远,就在承天门外的五军都督府。

    朱瞻基当然管不了他,也不想管,他自己的事情还有一大堆。

    现在,除了山东大案的刑讯,他最关注的就是两家银行的账目问题,偏偏银行的账目,又是最难理清的。

    自永乐十四年低银行开始筹建,十五年初正式开业,大明发展银行和大明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大明这个庞然大物的动脉和经脉。

    大明发展银行主要负责国家大事,和经济秩序。官员的俸禄,士兵的俸禄,包括国家拨款,如今的朝廷拨款,都是通过这家银行实施。

    原本这家银行并没有提督,只是由户部侍郎郭资统率。

    只是后面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银两越来越多,最后提升了郭资为发展银行提督,从二品,仅仅只比尚书低了半格,比侍郎高了半格。

    而大明商业银行则是內监银作局直管,也是由银作局大太监常宝贵直接管理,主要负责商业借贷,资金流动。

    这两家银行只有经营权,但是钱袋子全部被捏在大明银行的手中,但是大明银行没有经营权,只有监督权。

    两家银行之间金银币的流通,都是通过大明银行的控制,调节,但是大明银行不参与经营。

    这就相当于后世的央行与商业银行分工,朱瞻基原本以为这种模式已经很完善了,却忘记了现在是皇权社会。

    其他人都好说,当朱棣带头破坏规则的时候,再好的制度也就只是摆设。

    但是,朱棣偏偏认识不到这种错误。

    他知道规则的重要性,更知道制定规则的重要性,但是并不认为自己从银行里用钱就是错误的。

    在他看来,这世间的一切,他都可以予夺予取。

    幸亏朱瞻基当初立下了规矩,大明银行只有管钱,调配的权力,任何一笔金银的出入,都必须通过商业银行来运作。

    而他提拔的总督陈瑄也很强硬,任何人都不能从大明银行得到一枚银币。

    所以,银行的根基并没有坏,坏的主要只是大明发展银行的账目和经营。

    大明商业银行,本来就是皇家的钱袋子,管理天下商业,所以朱棣从里面拿钱是天经地义,几年拿了两三百万,也主要是浮盈。
1...187188189190191...2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