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摇摇-欲坠
而且,忽鲁谟斯在大明看来并不富裕,他们依靠大明的保护,现在成为了贸易中心。大明在这些贸易中,赚取的比忽鲁谟斯多的多。
一个完全依赖大明的国家实力越强,也越符合大明的利益。一些小钱,反倒是小事。
既然赛夫丁来了,黄渊也就问起了他组织的工匠,加工火油弹的进度。
投石机的发明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东方,几乎全部都是投掷石头。
火油弹的制造,可不仅仅是用石匠挖空一块石头这么简单。
火油弹的开口多大,关系到能燃烧多久,还有威力的大小。
大明在这方面没有经验,主要依靠阿拉伯人的工匠来制作。
能够白得一批投石机,赛夫丁相当开心。波斯这个地方有草原,有水源,但是就是缺树。
北方的树木运到南方来,就会变成一个天价。所以这里的投石机,大部分都是从印度运来木材建造。
现在可以节省一大笔军费,他当然开心了。“如今已经制造了足有五千枚火油弹,足够大军一直打到撒马尔罕去。”
如今南路军的主力出发在即,第二日,黄渊就去到了格什姆岛上的火油弹制造基地。
格什姆岛是波斯湾的第一大岛,这座岛就是一座石头岛,有着用之不竭的石头。
黄渊首先检查了火油弹的生产,见到各种大至七八十斤,小到二三十斤的火油弹被蜡封,封存,运到陆地上的大明军营,这才放下心来。
在这里做工的大部分都是从印度带过来的仆从军,他们虽然愚蠢了一些,但是用来干体力活,负责运送辎重,还是合格的。
随后,他来到了到中心石山北方的大明炮弹基地。
火炮发射的实心弹,全部都交给了忽鲁谟斯的工匠,这里的基地很小,但是却生产着大明目前威力最大的开花弹。
这种开花弹其实就是一个个大型手榴弹,不能用火炮来射击,只能用投石机。
石弹的中心被挖空,里面塞上火药和石块,铁蒺藜。石块略大,铁蒺藜更轻。等到爆炸的时候,石弹的外壳与里面的石块能形成一个十几米的杀伤范围,而铁蒺藜的杀伤范围能到到三四十米。
因为火药的数量有限,这种炮弹生产的并不多,但是大明军队上下,却对这种炮弹寄予厚望。
在投石机的威力相差不远,在火油弹的制造相差不大的时候,这种炸弹,才是攻城略地的最有效武器。
大明现在远程有火炮,中程有投石机,短程有火枪,在整个武器构架中,已经趋于圆满。
但是帖木儿国只有中程攻击有些威胁,所以大明有着近乎十成的把握。
唯一能制约大明士兵的,就只有荒原和过长的战线。
不过,现在有了印度的仆从军,有了印度各国源源不断地运送粮食,再加上大明已经决定在整个波斯实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劫掠政策,所以,补给问题能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当然,将印度各国很好地统筹起来,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相当考验黄渊的能力。
如果他能将这件事办好,这次西征,他将会是当仁不让的首功。
大军出征的日子被安排在了十月初一,大军预计用三个月的时间,进攻到赫拉特。
在赫拉特休整一些时间,然后继续北上。
那个时候,北路军也会从国内出兵,直接攻向撒马尔罕。
如果战事顺利,两路大军将会在明年夏季到秋季之间汇合。
在这场战事中,朱棣将会率领陆路大军缓慢而坚定地一路北上,攻城略地。
而骑兵则会游弋左右,进行扫荡,而印度仆从军则负责劫掠,运输补给。
忽鲁谟斯的大军筹备已经进入了最后的阶段,而远在京城的朱瞻基也在算着日子。
大明的这次西征虽然算不上倾国之力,毕竟能派出的病理有限,还主要是以骑兵为主。
但是这绝对算得上是一场国运之战,如果能将帖木儿国击败,就能把绿教挡在中亚之外。
在原本的历史上,西北那里的混乱和反叛,就不会再出现。
而就在十月初一,漠北已经开始飘雪的时候,郑亨已经率领大军从北明山出发,提前了四个月前往西北。
他不敢等到明年二月再出发,生怕战事不利,或者是路途险阻,耽搁了行程。
虽然现在天寒地冻,但是沿途各军卫补给已经到位。他们这十三万骑兵只需要携带武器,轻装上阵,寒冷的天气不会成为障碍。
从北明山,他带走了八万骑兵,加上瓦剌一万骑兵,鞑靼三万骑兵,朵颜三卫和辽东部落凑了一万骑兵,一共十三万大军。
等到了西北,也会从西北各军卫再抽调两万骑兵,凑足十万骑兵。
而西北的吐鲁番国,火州国,柳城国,他们虽然不会派兵出征,却要负责在他们境内的补给。
当然,这些补给也是大明运到西北的,不过大明只是将这些粮草运到了嘉峪关和最西北的哈密卫。
剩下的路程,全部都是他们负责运输。
不过他们依旧很开心,因为这三年来,大明往西北运送了如山的粮食和各种布料,这些都是西北各族最想要的交易品。
而现在,只要他们负责运输,就能落下一半,不用他们出一两银子,他们如何不肯!
而西北势力最大的东察哈台汗国,他们不仅派出了大量的马车,将棉花运到嘉峪关,将粮食运回去,还将会派出一支三万人的骑兵参战。
他们这些年被帖木儿国欺负的够呛,丢了河中地区的大片领土,早就跟帖木儿国势不两立。
陈诚这些日子一直在西北各国之间联络,除了这些国家,他甚至还远赴金帐汗国,与金帐汗国的各部落进行各种贸易洽谈,实际上是政治拉拢。
金帐汗国虽然是铁木真的孙子拔都建立,但是两百年过去了,当初的蒙古人优势地位早就不复存在。
金帐汗国境内居民成分复杂,社会发展水平悬殊很大。有些部落文明不下于帖木儿国,但是也有很多部落在穷山恶水之间,过着原始生活。
到了十五世纪,金帐汗国拔都系主要分支被新兴起的白帐汗国所取代,蒙古人在中东欧、西北亚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这种取代不仅仅是金帐汗国,实际上,帖木儿国原本就是西察哈台汗国的一个部落,最后取代了蒙古人,成为了西察哈台汗国的主宰。
正因为这种复杂的民族构成,所以大明西征帖木儿国,并不会遭遇太大的阻力,反而其他各族愿意帮助大明,征讨势力最强大的帖木儿国,
朱瞻基对金帐汗国的态度,并不比帖木儿国更亲近,因为如今的金帐汗国,已经彻底失去了蒙元人的传统,并且向西方靠拢。
穆罕默德月即别汗又译乌兹别克汗,原为孛儿只斤氏。金帐汗国第九代大汗,也是在位时间最长的金帐汗国君主,从1312年至1341年一共执政了三十年。
他在位期间,他让金帐汗国实行了绿化。
他不仅和埃及马木留克、拜占廷、保加利亚统治者、元仁宗保持外交关系,以对抗伊儿汗国。
为表示亲近,他把一个公主嫁给埃及的纳绥尔苏丹。
他在位时期另一件大事是立陶宛与钦察汗国争夺成为俄罗斯的保护者,莫斯科伊凡一世借机与钦察汗国合作以便发展。
为此他曾经娶拜占廷公主,并且让她也开始信绿教。只是后来这位王妃,还是离开了他,并且回归信仰了东正教。
一百年前的历史,对于现在来说,才刚刚过去。金帐汗国因为蒙元人的衰落,信仰绿教的人数已经大大减少。
但是朱瞻基不想留一点后患,所以在派陈诚出使期间,让他与哈萨克人拉上关系,以此削弱金帐汗国的力量。
如今的金帐汗国,以白帐部落为首,他们大部分在后世被成为乌兹别克。
后世的俄罗斯,不过还是一个小公国,被金帐汗国庇护。
而另一个强大的民族哈萨克,现在根本还没有这个民族。
因为哈萨克的意思本来就是脱离者,避难者,他们原本就是乌兹别克人的一个分支,从乌兹别克人里面脱离了出来。
朱瞻基让陈诚到中亚来,也有一个目的是把这个分支找出来,对他们进行扶持,在中亚扶持起来一个不信东正教,不信绿教的有蒙元人血统的大型黄皮肤势力。
抱着这个想法,陈诚的脚步从
第一零三章 不对称的战争
第一轮的铁丝网阻拦,第二层的火炮攻击,让帖木儿人的进攻变的人仰马翻。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的骑兵依旧拥有人数上的优势,而且十里宽的进攻势头,不会因为一时的受挫就崩溃。
看着如同潮水一般涌上来的大军,朱棣却笑了起来。
他不怕帖木儿人的对攻,他只怕对方逃窜。大明的战线已经拉到了一千三百里,后勤补给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对方一直实行游击战,才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麻烦。
所以朱棣才坚定不移地向赫拉特进军,因为只有攻下了这里,才能获得充沛的补给。
对攻是大明最喜欢的战术,因为大明在远程,中程,短程的攻击上,都没有了短板。
相反,依旧冷兵器主攻的帖木儿人,会尝到热兵器武器带来的冲击。
如潮的大军涌了上来,在进入两百米的范围之后,火枪声响。
这个距离,是一般弓箭无法射达的距离,却是火枪发威的距离。
虽然这个距离很难直接打死人,但是,散弹枪带来的伤害,却能直接降低士兵的战斗力。
而且,这种散弹枪因为距离远了,覆盖面积也更广。当数万支枪同时射击,整个战场几乎没有漏网之鱼。
在这一点上,这种散弹火枪的威力要比后世的火枪更加有效。
受伤的人还能忍受伤痛,继续冲击,但是马匹却不行,它们在受伤之后,就开始变得狂躁,不受指挥。
然后,帖木儿人的攻击势头就开始乱了起来。
当大军不能一鼓作气地攻击上来,在两百米到一百米的距离,就形成了一个死亡带。
越来越多的士兵倒下,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障碍。那些失控的马匹不敢向前,向后又冲击起了自己的军阵。
这段距离,成为了了帖木儿人的噩梦空间。
即使有零散的勇士冲了过来,但是他们不过是变成大明人的靶子。
他们手持弯刀,愤怒嘶吼的场景,也成为了生命的最后画卷。
这个时候,大明的骑兵开始动了,他们没有利用骑兵的冲击力,而是缓慢地向敌人的两翼包抄。
如今的火枪因为覆盖面积过大,所以大明的骑兵更要保持阵型,这样才不会伤到自己人。
这虽然拖累了骑兵的速度,但是威慑力却更大。
远处的山岗上,沙哈鲁看到帖木儿勇士根本靠近不了大明士兵,就一个个被打死,原本的攻击阵型,到最后变成了疯狂逃窜。
这不是帖木儿勇士不够勇敢,实在是敌人的武器泰国犀利。
他们是魔鬼!
沙哈鲁看到大明的步兵士兵从壕沟里冲了出来,他们只有两排,任何一个骑兵阵型都能轻易地冲垮他们。
但是他们却反过来向骑兵进行了攻击,他们手中的火枪犹如死神的镰刀,那些被击中落马的帖木儿勇士,成为了他们的战利品。
最可恨的是那些印度的仆从军,他们不管杀敌,只管收拾战场。
一匹匹战马被他们牵走,一个个战士被他们割断喉咙,然后割下左耳。
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沙哈鲁悲愤欲绝,下令道:“撤军,今后绝不能在野外与大明人对攻!”
随着牛角号的响起,帖木儿人开始了退兵,但是他们这个时候才发觉,即使想跑,也不是那么容易。
大明的骑兵也都装备了火枪,他们紧随着自己的身后,在隔着一百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攻击,落在后面的战士一个个被击中落马。
撤退变成了逃亡,疯狂逃窜的帖木儿战士现在唯恐落在后面,成为大明人的靶子。
这种争先恐后的逃亡,已经完全乱套。
除了最开始回撤的中军大阵,其他骑兵完全失去了指挥。
从日真到泰拉巴特这不到二十里的肥沃农田,到处都是乱作一团的战士,那些失去了马匹的战士,如今只能祈求安拉的保佑了。
这不是战斗,这是屠杀。
客观评价,沙哈鲁是一个不逊于帖木儿的统治者。
帖木儿一生征战,在武功上的确值得称赞。但是他是一个破坏者,帖木儿国除了武力,国力并不强。
因为是半游牧民族,所以这种国力的虚弱,被强大的武力掩盖。
沙哈鲁却是一个建设者,在他的带领下,帖木儿国后来被称作哈烈国(赫拉特原本译作哈烈),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大国家。
在原本的历史中,沙哈鲁当政四十余年。
他除统一领土和平息各地叛乱外,把主要精力投入国内建设,以恢复其父征战时带来的破坏。
他采取措施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修建灌溉工程,开辟新商道,遍设驿站,重建和新建主要城市,使得当时的波斯和阿富汗经济繁荣。
在文化领域内,他创造了所谓的帖木尔文艺复兴,即波斯文学和艺术的黄金时代,赫拉特和撒马尔罕成为帖木儿文艺复兴最灿烂的中心。
也是因为他的努力,绿教在中亚的发展欣欣向荣,以后的几百年,都没有任何一股势力能够对他们形成威胁。
猜你喜欢